北京市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Bui I di ng I nf or nat i on Mbdel i ngDesi gn St andar d f or a vi IBui lI di ng
2013年12月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13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3]136号)要求,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清华大学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以《中国建筑信息化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CBIMS)》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源要求、BIM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
本标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归口管理,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标准日常管理机构为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为使本标准更好地适应BIM应用的需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请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至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地址: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11号楼2层北段,邮政编码:100045,联系电话:68013347,邮箱:
[email protected])。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联系电话:68017520,邮箱:bjbb3000@163com。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BIM课题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叶大华、曲际水、顾明、欧阳东、叶嘉、张弘、梁进、于洁、匡嘉智、下一秋、刘玉身、王文军、马玉骏、高洋、唐琼、李明华、张志尧、李扬、陈丽萍、陈德成、王煜泉参编人员:陈辰、陈宜、樊珣、何喆、侯晓明、孔嵩、李晨曦、李涂、李华锋、李建波、李志文、刘永婵、罗威、龙湘珍、吕晓、栾春、马晓钧、沙椿健、石磊、王春光、王肃、王希、杨国华、赵超、邹红云
主要审查人:邵韦平、魏嵩川、陈宇军、薛峰、王刚、罗能钧、杨郡m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资源要求.
4.1建模软件
4.2BIM设计协同平台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5BIM模型深度要求
5.1BIM模型深度
5.2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
6交付要求.
本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General Principles..
2 Terms
3BasicRequirements
4ResourcesRequirements
4.1ModelingSoftwares..
CONTENTS
4.2 BIM DesignCollaborationPlatform4.3BIMComponentandComponentLibrary.5Level ofDetailRequirementsofBIMModels.5.1 Level of Detail ofBIM Models5.2LevelofDetailbyDiscipline..6RequirementsofDeliveables.
Explanationof wording in The Standard.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总则
1.0.1为落实北京市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的应用,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民用建筑工程综合效益的提升,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基于BIM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1.0.3本标准是北京民用建筑设计中BIM应用的通用原则和基础标准1.0.4基于BIM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创建并利用数字化模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和优化的过程、方法和技术。
2.0.2BIM模型(BIMmodel)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所产生的数字化建筑模型。BIM模型的信息由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两部分组成。
2.0.3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简写为GI)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示。2.0.4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简写为NGI)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2.0.5建模软件(modelingsoftware)用于创建BIM模型的软件,应具备三维数字化建模、非几何信息录入、多专业协同设计、二维图纸生成等基本功能。2.0.6交付物(deliverables)
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用BIM并按照一定设计流程所产生的设计交付成果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多种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图纸、信息表格,以及综合协调、模拟分析、可视化等成果文件。2.0.7BIM构件(BIMcomponent)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2.0.8构件资源库(BIMcomponentlibrary)在BIM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的集合。
2.0.9BIM设计协同平台(BIMdesigncollaborationplatform)企业建立的多专业、多参与方的设计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2.0.10BIM模型深度(levelofdetailofBIMmodels)7
模型中信息的详细程度。包括几何信息深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oo
3基本规定
3.0.1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BIM模型应考虑BIM模型在工程全生命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
3.0.2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BIM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工程设计各阶段的信息有效传递,3.0.3在实施过程中,BIM模型深度应依据应用需求分专业选择几何和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的组合。
4资源要求
4.1建模软件
4.1.1建模软件应符合行业特征、设计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4.1.2建模软件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运营的信息传递的需求。4.1.3建模软件宜具有可定制开发功能。4.2BIM设计协同平台
4.2.1搭建BIM设计协同平台应符合行业特征、设计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求。
4.2.2BIM设计协同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实现设计的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4.3.1构件深度应与模型深度等级具有对应关系4.3.2构件资源库应对构件的内容、深度、命名规则、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储方式等方面进行管理,构件的分类及编码宜在构件属性中体现。
4.3.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分类和编码宜采用面分法进行分类4.3.4针对构件和构件资源库建立统一的构件管理制度,实现构件的创建、收集、编辑、存储、使用、废除等有效管理。10
5BIM模型深度要求
5.1BIM模型深度
5.1.1BIM模型深度应按不同专业划分,包括建筑、结构、机电专业的BIM模型深度。
5.1.2BIM模型深度应分为几何和非几何两个信息维度。每个信息维度分为5个等级区间,见5.2节。
5.1.3BIM模型深度等级可按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和信息维度的深度等级进行组合。其表达方式为: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GIm,NGIn],其中GIm是该专业的几何信息深度等级,NGIn是该专业的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m和n的取值区间为[1.0~5.0]。
5.1.4BIM模型深度等级可按需要选择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进行组合。其表达方式为:BIM模型深度等级={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11
5.2专业BIM模型深度等级
5.2.1建筑专业BIM模型深度应符合表5.2.1-1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和5.2.1-2建筑专业非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的规定。表5.2.1-1建筑专业几何信息深度等级表序号
信息内容
场地边界(用地红线、高程、正北)、地形表面、地貌、植被、地坪、场地道路等
免费标准bzxz.net建筑主体外观形状:例如体量形状大小、位置等建筑层数、高度、基本功能分隔构件、基本面积建筑标高
建筑空间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数据(面积、高度、距离、定位等)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土方的尺寸、大小、位置植被、小品的尺寸、大小、位置主体建筑构件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楼地面、柱、外墙、外幕墙、屋顶、内墙、门窗、楼梯、坡道、电梯、管井、吊顶等
主要建筑设施的几何尺寸、定位信息:卫浴、部分家具、部分厨房设施等
主要建筑细节几何尺寸、定位信息:栏杆、扶手、装饰构件、功能性构件(如防水防潮、保温、隔声吸声)等
主体建筑构件深化几何尺寸、定位信息:构造柱、过梁、基础、排水沟、集水坑等
主要建筑设施深化几何尺寸、定位信息:卫浴、厨房设施等
主要建筑装饰深化:材料位置、分割形式、铺装与划分
主要构造深化与细节
深度等级(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