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3/T 971-2015 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DB33/T 971-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71-2015

中文名称: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48KB

相关标签: 增殖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3/T 971-2015 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DB33/T971-2015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150
方标准
DB33/T971—2015
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release and enhancement of Nibea japonica2015-06-12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07-12实施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DB33/T971—2015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柴学军、王跃斌、王伟定、胡则辉、朱云海。-irKacaQiaiKAca-Www.bzxZ.net
1范围
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DB33/T971-2015
本标准规定了日本黄姑鱼(Nibeajaponica)增殖放流的苗种质量要求、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标志方法、放流苗种计数与运输、放流、效果调查与评价。本标准适用于在浙江省内进行的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
GB12763.6
GB/T19857
GB/T20752
质谱法
SC/T3018
SC/T9401
SC/T9403
苗种质量要求
3.1亲体
渔业水质标准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猪肉、牛肉、鸡肉、猪肝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日本黄姑鱼原种或其子一代。
3.2苗种来源
产自持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育苗单位。3.3苗种感官质量
鱼苗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活力强、规格整齐、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畸形。3.4放流苗种规格
参考表1执行。
DB33/T971—2015
放流苗种
标志苗种
出苗要求
放流苗种规格
平均体长(mm)
≥100
放流出苗前,鱼苗需经室内拉网锻炼或海区网箱暂养。3.6
:质量安全
应符合NY5070、NY5071、NY5073和SC/T9401要求。苗种可数指标
可数指标包括规格合格率、畸形率、伤残率和死亡率,应符合表2要求。表2
2苗种可数指标
规格合格率(%)
畸形率(%)
伤残率(%)
死亡率(%)
弧菌病、淀粉卵涡鞭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等不得检出。药物残留
氯霉素、无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硝基呋哺类代谢物不得检出。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
检验资质
由具备资质的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检验。2
rrKacaraiKAca
平均全长(mm)
≥120
检验内容与方法
应符合表3要求。
检验内容
常规质量
氯霉素
孔雀石绿
硝基喃类代谢物
4.3规则
4.3.1组批规则
表3检验内容与方法
检验方法
DB33/T9712015
肉眼观察苗种样品感官质量:取样混合后统计规格合格率、畸形率、伤残率和死亡率(见附录A)通过感官质量确定疑似病害对象,进行病害的采样检验(参见附录B)先用NY5070附录A的方法筛选,阳性样品再通过SCT3018的方法进行确认按照GB/T19857规定的方法进行
按照GB/T20752规定的方法进行
以一个放流检测批次作为一个检验检疫批次。4.3.2判断规则
检验项目任何一项未达到要求,则判断该批次苗种不合格。4.3.3复检规则
若对判定结果有异议,可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4.4
报告时间
放流前7d出具有效的苗种质量检验检疫报告。5标志方法
采用挂牌标志法和荧光标志法。标志时应避开大潮汐期,夏季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标志前可用浓度20mg/L丁香酚进行麻醉,标志后应对鱼体用15mg/L~20mg/L高锰酸钾进行浸泡消毒。标志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练人员进行操作。标志鱼经暂养后再进行放流。5.2
挂牌标志法
标志牌宜采用长14mm16mm、宽4mm~5mm、厚0.18mm~0.2mm的跑道形聚乙烯薄片,标志牌上应标明牌号、回收单位及电话号码。标志位置选择在背鳍基部后部。3
DB33/T971—2015
荧光标志法
荧光标志采用胶体注射液。荧光标志部位宜在上颌后方。6放流苗种计数与运输
6.1计数
6.1.1取样比例
参考表4执行。
表4取样比例
暂养网箱数(个)
取样比例(%)
6.1.2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
6.1.3计数方法
6.1.3.1体积法
>20个部分
由供苗方将角苗均匀地装入同样大小的容器中,每10个容器为一个批次:由验收方随机取其中一个容器进行全部计数,推算该批次的苗量。按照同样方法,推算其他批次的苗量,各批次数量累加计算出总苗量。
6.1.3.2重量法
将取样鱼苗全部称重,在称重过程中随机取3次样品计算单位重量尾数,根据总重量和单位重量尾数计算出总苗量。
6.2生物学测定
6.2.1取样尾数
每批次取样尾数≥30尾,每次放流取样3个批次以上。6.2.2测量指标
体长、全长、体重,并据此计算平均体长、平均全长、平均体重。6.2.3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按照SC/T9403执行。
6.3运输
rrKacaQiaikAca
6.3.1运输方法
活水船运输。
6.3.2运输密度
运输密度控制在15kg/m以内。
7放流
7.1海域
7.1.1水质
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放流的水温范围为18℃~28℃,盐度大于20。7.1.2环境
DB33/T971-2015
水深大于10m,饵料生物丰富,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及盐场、大型养殖场、电厂等进排水口。
7.1.3地点
县级或县级以上设定的增殖放流区域、海洋保护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或有日本黄姑鱼自然分布记录的海区。7.2
苗种为6月~7月,标志鱼为8月~9月放流方法
选择平潮时放流,风浪小于4级,放苗时船速控制在1kn之内,将苗种尽可能贴近海面,最高不超过0.5m,带水缓缓倒入水中。
3效果调查与评价
标志鱼回收
标志鱼放流后应张贴标志鱼回收海报,回收时做好详细记录(参见附录C)和统计分析。8.2
定点调查
调查方法参照GB12763.6执行。
社会调查
放流前后应定期对放流水域周边渔区进行社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日本黄姑鱼各种作业生产情况调查、市场调查及问卷调查。
效果评价
DB33/T9712015
在每个增殖放流周期结束时,进行增殖效果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内容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o
-iiiKacaQiaikAc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苗种现场测量记录表增殖放流苗种现场测量记录要求见表A.1。日本黄姑鱼增殖放流苗种现场测量记录表表A1
组织放流单位:
供苗单位:
抽样日期:
规格合格率(%)
畸形率、伤残率与死亡率
供苗地点:
抽样池号/网箱号:
畸形个体(尾)
伤残个体(尾)
死亡个体(尾)
体重(g)
测量人:
DB33/T9712015
占抽样的百分比(%)
记录人:
校对人(组长):
体重(g)
DB33/T971—20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日本黄姑鱼苗种主要病害症状
日本黄姑鱼主要病害症状见表B.1。表B.1
日本黄姑鱼苗种主要病害症状
病害种类
弧菌病
淀粉卵涡鞭虫病
刺激隐核虫病
细菌肠炎病
感染初期,体色多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缓慢地浮于水面,有时回旋状游泳;随着病情发展,鳞片脱落,吻端、鳍膜溃烂,眼内出血,肛门红肿扩张,常有黄色黏液流出。营养体主要寄生在黄姑鱼类的鳃、体表皮肤和鳍条,病情严重的鱼肉眼看上去有许多小白点。病鱼体色变黑、游泳缓慢,无力地浮于水面,鳃盖开闭不规则,呼吸困难有时靠在固体物上、网衣上磨擦身体。
寄生在鱼体的鳃、体表皮肤和鳍条,病鱼体色发黑、游动无力浮于水面,鳃盖开闭不规则,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的鱼体表面发白。病鱼腹部膨胀,内有大量积水,轻按腹部,肛门有淡黄色粘液流出。有的病鱼皮肤出血,鳍基部出血;解剖病鱼,肠道发炎,肠壁发红变薄。-irKacaia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