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574-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574-2016
中文名称: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470KB
相关标签:
地质
测绘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22/T 2574-2016 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
DB22/T2574-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07.440
备案号:54259-2017
DB22/T2574—2016
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PR detection and surveying & mapping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2016-12-19发布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04-01实施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探测原则与探测分类
4.1探测原则,
4.2探测分类,
5技术指标
5.1数学基础,
5.2精度指标,
6操作规程
6.1准备工作
6.2参数设置
6.3测线布设
6.4、探测方法!
数据处理
解译过程
探测点测量
7.1测量方法
7.2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
8成果提交
8.1文档类.
8.2数据类.
8.3图件类.
9质量验收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天线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
常见介质的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速度和衰减系数一些常见地质雷达剖面图
DB22/T25742016
DB22/T25742016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基础测绘院、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大学。DB22/T25742016
本标准起草人:薛晓轩、杨国东、张文春、徐凯、薛建、苏巍、李铭博、线东升。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不得翻印
不得翻印
本标准仅供内部使用
1范围
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
DB22/T25742016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雷达探测测绘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探测原则与探测分类、技术指标、操作规程、探测点测量、成果提交、质量验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地质雷达探测测绘过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
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你
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padar利用超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物体的仪器设备。3.2
数字滤波digitalfiltering
根据数据中有效信号和干扰信号频谱范围的不同,通过一定的运算消除某些频率成分的方法,3.3
皮horizontalfiltering
水平滤波
将剖面上相邻的一定数量的扫描线求平均,再与每个扫描线相比较,用来消除水平方向干扰波的方法。
垂直滤波verticalfiltering
为了区分不同的地质体,选取不同的频带对目标区进行扫描,以消除垂直方向干扰波的方法剖面法profilemethod
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以固定的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一种测量方式。multiple coverage method
多次覆盖法
按照一定的观测系统,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在测线上重复观测,获得地下每个反射点的多次观测记录,然后把同一反射点的记录进行叠加,进而压制干扰,提高记录的信噪比。3.7
DB22/T25742016
宽角法wideanglemethod
个天线在地面某一点固定不动,另一个天线沿测线逐点移动,记录地下各种界面反射波的双程走时。可以采用宽角法求取地下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3.8
分辨率resolution
指在雷达部面图像上区分两个地质体的最小距离。3.9
垂向分辨率verticalresolution剖面垂向上能够区分一个以上反射界面的能力。3.10
横向分辨率transverseresolution剖面横向上能够分辩两个同等深度的地下最小目标体的尺寸。3.11
采样间隔sampling interval
采样序列中两个相邻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3.12
采样率samplingrate
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3.13
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相对介电常数
表征物质在外加电场下储存极化电荷的能力。你
时窗timewindow
部使用
雷达系统对信号取样的时间范围。3.15
句 antenna polarizationbearijng天线极化方向
antenna center frequency
天线中心频率
电磁波能量占比最大的电磁波频率。3.17
磁导率magneticpermeability
表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磁感应能力的强弱。3.18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表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产生导电能力的强弱。4探测原则与探测分类
4.1探测原则
应用地质雷达探测应符合下列原则:不得翻印
a)根据目标体的埋深,上覆地层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情况选择探测方法;2
DB22/T2574-2016
地质雷达探测时,应根据目标体可能的埋深、尺寸及地下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选择雷达天b)
线中心频率;
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开展探测工作:地下管线探测时,对于金属管线的探测应以地下管线探测仪为主要探测方法,地质雷达为辅助探测方法;对于非金属管线的探测以地质雷达为主要探测方法,并辅以其他物探方法。查明各种地下目标体状况及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深度,并在地面设置探测点标志。4.2探测分类
根据探测深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浅部探测:中心频率大于1GHz,探测深度小于0.5m,一般用于公路路面、机场跑道、建筑a)
结构的探测: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中层探测:中心频率介于100MHz~900MHz,探测深度为0.5m~10m,一般用于管线、考古围岩、混凝土质量检测等;
深层探测:中心频率小于100MHz,探测深度10m~50m,一般用于岩土工程勘察。c
5技术指标
5.1数学基础
平面基准
三准代供内部使服。
平面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5.1.2高程基准
5.2精度指标
5.2.1地质雷达探测精度指标
地质雷达探测精度指标见表1。
表1地质雷达探测精度表
探深类型
浅部探测
中层探测
深层探测
探深范围
平面中误差
埋深中误差
注:表中h为探测深度,单位是米(m)。当h<0.5m时,以0.5m代入计算;当h>30m时,则以30m代入计算。以2倍中误差做为限差。
5.2.2探测点的测量精度
探测点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平面位置相对于邻近控制点中误差Ms不得大于土5cm;b)
高程测量相对于邻近控制点中误差Mh不得大于土5cm。3
DB22/T25742016
6操作规程
6.1准备工作
6.1.1资料收集
收集地勘资料、地下管线资料和人防工程资料,了解目标深度内岩土介质的分布特征和地下水分布特征。
6.1.2现场踏勘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环境、障碍、干扰、交通等情况,分析开展地质雷达探测的适宜性,分析探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影响。6.1.3试验
试验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a)在探测场地选择一处地形平整,有钻孔资料或有已知埋深地下管线的上方开展工前试验,确定雷达探测的有效性:
以埋深较大的管线或地层为目标体进行探测试验,确定最佳的数据采集参数,如天线频率、采样时窗、采样率、测点距离、增益和滤波器参数等:通过对已知地层或管线的探测标定上覆地层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如果采用多台雷达工作,要在同一地质目标上方开展,检验仪器的一致性。d)
6.1.4检测环境
检测环境应符合下列条件:
检测过程中宜确保检测区域表面无颗粒杂物或障碍物,宜保持检测表面平整:a)
检测过程中检测区域表面宜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宜小于90%;工作温度宜满足-10°C~40°C:Z工作温度宜满足-10°C~40°C;场地有水的情况,电缆、天线接头要做防水处理,利用防水布保护天线:应尽量避开地面金属物或空中高压电线的电磁波于扰,选择电磁波环境较简单的区域布置地质雷达测线。
6.1.5注意事项
应用地质雷达进行作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系统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背离天线直接辐射区域;a)
不得翻印
雷达仪在道路、高速公路、飞机跑道等特殊条件下工作时,应有适当的交通管制及保护检测人b)
员的安全措施:
建议公路探测采用空气耦合天线,如果使用地面耦合天线,要采用防磨措施6.2参数设置
6.2.1天线中心频率
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按照公式(1)计算,并参考附录A进行调整确定4
式中:
f—一天线的中心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z):x
一空间分辨率,单位为米(m);相对介电常数。
DB22/T2574-2016
假定空间分辨率为目标深度25%情况下,天线中心频率与探测深度的经验数据见表2。表2假定空间分辨率为目标深度25%情况下,天线中心频率与探测深度的经验数据深度/m
频率/MHz
6.2.2天线选择
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主要考虑设计的分辨率、干扰因素和探测深度。一般来说,在满足分辨率的条件下,尽量使用中心频率较低的天线:在满足探测深度的条件下,尽量使用带屏蔽的高频天线。时窗选择的计算公式见式(2):
式中:
时窗,单位为纳秒(ns):
-最大探测深度,单位为米(m);地层电磁波速度,单位为米/纳秒(m/ns)时窗选取时可增加30%,为地层速度与目标深度的变化提供余量。不同介质、深度的时窗选择的经验数据见表3。表3不同介质、深度的时窗选择的经验数据深度/m
湿土壤
千土壤
6.2.3采样率
为使记录波形完整,建议采样率不低于反射波记录中最高频率的2倍。采样率的计算公式见式(3):At
式中:
DB22/T25742016
At——采样率,单位为纳秒(ns);f一一天线的中心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z)。6.2.4测量点距
为了确保地下介质的响应在空间上不重叠,采样间隔应为地下介质中波长的1/4,测量点距的计算公式见式(4):
式中:
式中:
采样间隔,单位为米(m);
天线的中心频率,单位为兆赫兹(MHz)相对介电常数。
天线移动速度
当反射体比较平整时,点距可适当放宽,但要保证能很好确定反射体。在连续测量时,为了查清目标体,应至少有20条扫描通过目标体。因此,天线的最大移动速度计算公式见式(5):V(W +A)
式中:
......
不得翻印
V一扫描速率,单位为米/纳秒(m/ns)W二一天线宽度,单位为米(m):A—一目标体大小。
注:速度参见附录B。
天线间距
当使用分离式天线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距计算公式见式(6):2dm
式中:
一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间距,单位为米(m):dmax
目标体最大深度,单位为米(m):(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