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33/T 2013-2016 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DB33/T 2013-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013-2016

中文名称: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77KB

相关标签: 绿茶 加工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33/T 2013-2016 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DB33/T2013-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7.140.10
方标准
DB33/T2013—2016
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of Needle(bud)-shape green tea processing2016-06-07发布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07-07实施
YYYRiBTKAea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制定,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DB33/T2013—2016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武义县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开化县特产(茶叶)局、桐庐县农业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燎远、金晶、马亚平、徐文武、陆德彪、祝凌平、余书平、姚福军、张育青、张友炯、罗文文、陈金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YYYRBHTKAea
YYYRiBHTKAa
1范围
针(芽)形绿茶加工技术规范
DB33/T2013—2016
本标准规定了针(芽)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鲜叶原料、加工场所基本条件和加工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针(芽)形绿茶加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针(芽)形绿茶
以中小叶种茶树的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经摊放、杀青、理条、干燥工艺加工而成的,外形具有针状或自然嫩芽形状的绿茶。
4鲜叶原料
4.1基本要求
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带茶蒂、茶果,不含鳞片、鱼叶、单片及非茶类夹杂物。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等级应一致。
4.2分级
原料分特级、一级、二级。分级要求见表1。表1原料分级要求
单芽≥95%,幼嫩肥壮匀齐。
单芽≥70%,
一芽一叶初展30%以下,较匀齐。单芽及一芽一叶初展≥80%,较匀齐。4.3盛装、运输
YRiBHTKe
DB33/T20132016
4.3.1鲜叶运输中,应用清洁、透气良好的篮、篓、筐进行盛装,不得紧压,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不通气或易造成芽叶损伤的容器盛装,防止损伤、发热、红变、劣变。4.3.2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并不得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4.3.3鲜叶采摘后应保持新鲜,并及时送到加工厂。4.3.4鲜叶盛装、运输中,应轻放、轻翻、禁压,以减少机械损伤。5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应符合GH/T1077的相关规定。
6加工技术
6.1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摊凉—→二次理条—→摊凉—→千燥—→整理,6.2加工设备
摊青机、滚筒杀青机、理条机、电炒锅、烘干机、滚筒辉干机、风选机等设备。6.3工艺要求
6.3.1鲜叶摊放
6.3.1.1摊放场地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6.3.1.2鲜叶到厂后及时摊放,摊放使用竹匾、麓章等符合食品加工的专用工具或摊青槽、摊青机等专用摊青设施。
6.3.1.3不同等级、不同品种、不同采摘时间的鲜叶,雨水叶与晴天叶分开摊放,分别加工。6.3.1.4摊放厚度1cm~3cm,随鲜叶级别而定,特级鲜叶以芽叶之间互不重叠为度,随着鲜叶原料嫩度降低适当增加摊放厚度。摊叶时要求抖散摊平呈蓬松状态,保持厚薄一致。6.3.1.5摊放时间6小时~12小时,根据含水量因叶因时而定,摊放过程中,适当翻叶透气散热,应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6.3.1.6摊放程度以芽、叶菱缩,叶质变软,色泽由鲜绿转暗绿,清草气减退,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65%~70%为适度。
6.3.2杀青
6.3.2.1宜选用80或90型滚筒条青机。6.3.2.2当滚筒壁温达到220℃~250℃,出口处温度100℃~120℃时匀速投叶。直径80cm滚筒杀青机每小时投摊青叶70kg~80kg,从鲜叶入筒到出筒时间掌握在100秒~120秒。直径90cm滚筒杀青机每小时投摊青叶90kg~100kg,从鲜叶入筒到出筒时间掌握在120秒~150秒。滚筒杀青机出叶口应配备排气扇辅助排湿。
6.3.2.3杀青以叶色转暗,芽叶变软略有粘性,色泽转暗绿,无焦边,梗不红,折不断为适度6.3.3摊凉
6.3.3.1杀青叶及时摊凉回潮,时间40分钟~60分钟。摊凉使用竹匾、麓章或摊凉平台专用工具。6.3.3.2摊凉回潮程度以芽、叶中的水分重新分布,手捏芽叶柔软为适度。2
YRiBHTKe
6.3.4理条
DB33/T2013-2016
6.3.4.1采用理条机。当槽体温度达到110℃时投叶,每槽均匀投放90g~100g杀青叶,理条时间5分钟~8分钟。
6.3.4.2理条以条索圆直、香气外溢,有轻微触手感为适度。6.3.5摊凉
理条叶及时摊凉回潮,时间40分钟~60分钟,以手捏芽叶较柔软为适度6.3.6二次理条
6.3.6.1采用理条机。当槽体温度达到90℃时投叶,每槽均匀投放110g~120g理条叶,理条时间10分钟~15分钟
6.3.6.2二次理条以条索挺直、香气显露,有触手感为适度。6.3.7摊凉
二次理条叶及时摊凉回潮,时间40分钟~60分钟,以手捏芽叶略柔软为适度。6.3.8干燥
6.3.8.1干燥可采用辉干工艺或烘干工艺。6.3.8.2辉于工艺采用电炒锅或滚筒辉干机,6.3.8.3电炒锅辉干锅温70℃~80℃,投叶量140g~150g,时间10分钟12分钟。手势要轻轻抓、扣,以保持外形条索笔直,色泽翠绿。起锅前0.5分钟~1分钟提高锅温到85℃,利于茶毫显露,香气提高。
6.3.8.4辉干机辉干筒体温度80℃~90℃,投叶量3000g~5000g,时间12分钟~15分钟,出叶前0.5分钟~1分钟提高筒体温度到95℃,提高茶叶香气。6.3.8.5烘干工艺采用烘干机。烘干分初烘和复烘。6.3.8.6初烘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130℃上叶,均匀薄摊,以不见筛网为宜,中快速运转,时间5分钟~8分钟。以芽、叶外表干燥,内芯有丝状牵连为适度。6.3.8.7初烘后进行摊凉回潮,时间40分钟~60分钟,使芽叶内外水分均匀分布6.3.8.8复烘烘干机进风口温度90℃~110℃上叶,均匀薄摊,摊叶厚度比初烘稍厚,以不见筛网为宜,中慢速运转,时间12分钟~15分钟。6.3.8.9干燥以茶条紧直光滑,手抢芽叶成粉末,折梗即断,含水量5%~6%为适度。6.3.9整理
摊凉散热后的茶叶用风选机风选,去除碎末,剔除杂物,分级归堆3
YYKaiEiiiKAca
DB33/T2013—2016
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使用竹匾、篦算等专用工具或摊青槽、摊青机等专用摊青设施,摊放厚度1cm~3cm。不同等
级、不同品种、上、下午鲜叶分开摊放,分别付制。摊放时间4小时~12小时。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要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杀青
附录A
(资料性附录)wwW.bzxz.Net
针(芽)形绿茶全程标准化加工技术模式图摊凉
当滚简壁温达到220℃~~250℃,出口处温度100℃~120℃时匀速投叶。直径80cm滚筒杀青机每小时投摊青叶70kg~80kg:从鲜叶入筒到出筒简时间掌握在100秒~120秒。直径90cm滚筒杀青机每小时投摊青叶90kg~100kg,从鲜叶入筒到出筒时间掌握在120秒~150秒。
电炒锅辉干:锅温70℃~80℃
投叶量140g~150g,时间10分
钟12分钟。手势要轻轻抓、扣,以保持外形条索笔直,色泽翠绿。起锅前0.5分钟~1分钟提高锅温到85℃,利于茶毫显露,香气提高。4
辉干机辉干:筒体温度80℃~
90℃,投叶量3000g~5000g,
时间12分钟~15分钟,出叶前
0.5分钟1分钟提高筒体温度到
95℃,提高茶叶香气。
杀青叶及时摊凉回潮,时间40
分钟~60分钟。摊凉使用竹匾、麓算或摊凉平台专用工具。摊凉回潮程度以芽、叶中的水分重新分布,手捏芽叶柔软为适度。
当理条机槽体温度达到110℃时
投叶,每槽均匀投放90g~100g
杀青叶,理条时间5分钟~8分钟。理条以条索圆直、香气外溢,有轻微触手感为适度。
初烘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10℃~
130℃上叶,均匀薄摊,以不见筛网为宜,中快速运转,时间5分钟~8分钟。以芽、叶外表干燥,内芯有丝状牵连为适度。
复烘烘干机进风口温度90℃~
110℃,均匀薄摊,摊叶厚度比初烘稍厚,以不见筛网为宜,中慢速运转,时间12分钟~15分钟。
二次理条
当理条机槽体温度达到90℃时投叶,每槽均匀投放110g~120g理
条叶,理条时间10分钟~15分钟。二次理条以条索挺直、香气显露,有触手感为适度。
摊凉散热后的茶叶用风选机风选,去除碎末,剔除杂物,分级归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