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668-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T 668-2019
中文名称: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
标准类别:卫生行业标准(WS)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42425
相关标签:
公共
应用
放射
防护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WS/T 668-2019
标准名称: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的放射防护要求
英文名称: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for radon in public underground structure
and using geothermal water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09-27
实施时间:2020-04-01
标准大小:456K
标准介绍: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116-2002《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和GB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
射卫生防护标准》。与GBZ116-2002和GBZ124-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地热水中氡浓度的控制水平内容(见GBZ124-2002的4.1、4.2和4.3):
修改了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氡浓度的控制水平的内容(见4.2,GBZ116-2002的4.2和GBZ
增加了地下建筑和地热水应用中氡浓度的测量(见5.1、5.2、5.3、5.4和5.5)。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东辉、朱国祯、许志勇、余丹、彭俊哲、李慧娟、孟庆华、孙亚茹、李先杰、娄云、李植纯
本标准代替了Z116-2002和GBZ124-2002。
GBZ116-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6356-1996
GBZ124—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6367-1996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地下建筑内、地热水(包括温泉水)开发和利用场所中有关氡(=Rn)的测量和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建筑、地热水的开发和利用场所的公众防护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Z/T182-2006室内氡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地下建筑 under ground structure
凡是有目的地建造在地面以下的具有一定空间的建筑工程或地下场所。
3.2
地热水 geothermal water
从地下深层人工钻孔提取或自然涌出地表的地下热水
标准内容
ICS13.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6682019
代替GBZ116—2002,GBZ124—2002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的放射防护要求
Requirements for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forradon in public underground structureandusinggeothermalwater
2019-09-27发布
2020-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氢的控制要求5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氨浓度的测量目
附录A(资料性附录)筛选测量及跟踪测量采样时间和频率建议参考文献
WS/T668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WS/T6682019
本标准代替GBZ116—2002《地下建筑氢及其子体控制标准》和GBZ124—2002《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GBZ116—2002和GBZ124—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地热水中氢浓度的控制水平内容(见GBZ124—2002的4.1、4.2和4.3):-修改了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氢浓度的控制水平的内容(见4.2,GBZ116一2002的4.2和GBZ124—2002的4.4):
增加了地下建筑和地热水应用中氢浓度的测量(见5.1、5.2、5.3、5.4和5.5)。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工业北京化工治金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东辉、朱国祯、许志勇、余丹、彭俊哲、李慧娟、孟庆华、孙亚茹、李先杰、娄云、李植纯。
本标准代替了GBZ116—2002和GBZ124—2002。GBZ116—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356-1996。
GBZ124—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367—1996。
1范围
WS/T6682019
公共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氢的放射防护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地下建筑内、地热水(包括温泉水)开发和利用场所中有关氢(Rn)的测量和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建筑、地热水的开发和利用场所的公众防护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Z/T182—2006室内氢及其衰变产物测量规范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underground structure
地下建筑
凡是有目的地建造在地面以下的具有一定空间的建筑工程或地下场所。3.2
地热水geothermalwater
从地下深层人工钻孔提取或自然涌出地表的地下热水。3.3
氢radon
由镭原子衰变产生的原子序数为86的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注:自然界中有3种氢的同位素,本标准中仅指氢-222(\Rn)。3.4
氢浓度radon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空气中氢的活度浓度。注: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Bq/m。3.5
参考水平referencelevel
WS/T668-2019
为地下建筑、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设定的氢浓度控制水平,用于对地下建筑、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的氢浓度所致持续照射的控制。3.6
瞬时测量
量instantaneousmeasurement
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范围内测量某时刻浓度值的方法。注:如闪烁瓶法、双滤膜法、气球法、电离室法等。3.7
连续测量continuousmeasurement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不间断的并能够得到每一时间间隔结果的测量。3.8
累积测量integratingmeasurement在特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的积分式测量,其结果为该时间段平均浓度。3.9
筛选测量screeningmeasurement一种快速了解所测场所空气中氢浓度的测量程序,用于判断所测场所中的氢浓度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参考水平,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测量。3.10
跟踪测量follow-upmeasurement一种对筛选测量中发现问题的可能超标的场所进行的验证式的氢浓度测量程序,以确定被测场所的氢浓度是否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参考水平,为可能进行的干预和治理提供依据4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氢的控制要求4.1控制原则
4.1.1在进行与放射防护有关的设计、建造时,应遵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4.1.2以适当的措施将人员因在地下建筑内、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中吸入空气中的氢而受到的附加照射控制在可合理接受的最低水平。4.2参考水平
地下建筑中,其平均氢浓度的参考水平为400Bq/m。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中,其平均氢浓度的参考水平为800Bg/m。4.3控制措施
WS/T668—2019
4.3.1新建地下建筑选址时避开土壤或岩石中镭含量高的区域,建造时选用符合GB6566的建筑材料。4.3.2当已建地下建筑内的浓度在400Bq/m~1000Bq/m时,宜在测量后6个月内,采取加强机械通风、屏蔽氢源、净化除氢等措施;氢浓度>1000Bq/m时,宜在3个月内,采取加强机械通风、屏蔽氢源、净化除氢等降措施;采取措施后平均氢浓度仍超过参考水平时,采取阻断或去除氢源、进行基地改造等永久性的降氢措施。
4.3.3当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中的氢浓度在800Bq/m~1000Bq/m时,宜在测量后6个月内,采取加强机械通风、屏蔽源、净化除等措施:浓度>1000Bg/m时,宜在3个月内,采取加强机械通风、屏蔽氢源、净化除氢等降氢措施;采取措施后平均氢浓度仍超过参考水平时,采取阻断或去除氢源进行基地改造等永久性的降氢措施。5地下建筑及地热水应用中氢浓度的测量5.1测量方案
采用筛选测量和跟踪测量的两级测量方式。首先通过一次快速的筛选测量确定场所中氢浓度是否符合本标准中的参考水平的要求;对于发现的氢浓度大于或等于参考水平的场所,再通过跟踪测量进行确认。
5.2测量前的准备
5.2.1测量前详细了解被测场所的基本情况,包括场所的类型、分区、用途、建筑(造)年代、建筑材料、周围地质背景、是否进行过有关检测等方面资料。5.2.2收集计划测量期间的天气预报资料,避免在大风(风速>13.4m/s)或暴雨天气进行测量。5.3检测方法
按照GBZ/T182—2006中的标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5.4检测点的选择
5.4.1布点原则
选择公众经常停留的场所。地下建筑,如地铁站选择站台、工作用房和相应工作区域等:医院地下层选择医护人员办公室、病人候诊位等:地下商场选择柜台等相应工作区域等:其他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选择办公室、工作间或值班室、客房、洗浴场所等。5.4.2布点数量
布点的数量根据场所的使用面积和现场情况而定。场所使用面积<100m时,设2个~3个检测点;场所使用面积100m~500m时,设3个~5个检测点,场所面积>500m时,至少设5个检测点。对于筛选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参考水平的场所,可适当增加检测点的密度。在用径迹探测器法进行采样时,还需要采平行样和留空白样,其数量分别不低于总数的10%和5%。5.4.3检测点的高度
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1.5m)高度一致。5.4.4布点方式
WS/T668-2019
多点采样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避开场所的通风口、加湿器和加热装置,离墙壁距离0.5m。5.5测量时间和频率
5.5.1筛选测量
在对地下建筑和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场所进行氢浓度测量时,在日常状态的条件下进行。筛选测量的时间和频率参见附录A的表A.1。5.5.2跟踪测量
对筛选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本标准参考水平的场所,进行第二次测量,确定被测量场所内氢浓度是否符合本标准。跟踪测量的方法和采样时间参见附录A的表A.2,跟踪测量的时间安排参见附录A的表A.3。5.6结果评价
5.6.1筛选测量的结果评价
5.6.1.1地下建筑:每个检测点的氢浓度均<400Bq/m,取各点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场所的检测值,可判定该场所的氢浓度符合本标准。如果有一个以上的点的氢浓度≥400Bq/m,则需对场所进行跟踪测量,
5.6.1.2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每个检测点的氢浓度均<800Bq/m,取各点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场所的检测值,可判定该场所的氢浓度符合本标准。如果有一个以上的点的氢浓度≥800Bq/m,则需对场所进行跟踪测量。
5.6.2跟踪测量结果评价
5.6.2.1地下建筑:氢浓度<400Bq/m(所有值),该场所的氢浓度符合本标准。氢浓度≥400Bq/m(任意值),需要查找原因,考虑采取干预或降氢措施。5.6.2.2地热水开发和利用场所:浓度<800Bg/m(所有值),该场所的氢浓度符合本标准。氢浓度≥800Bg/m2(任意值),需要查找原因,考虑采取干预或降氢措施。附录A
(资料性附录)www.bzxz.net
筛选测量及跟踪测量采样时间和频率建议A.1筛选测量的采样时间和频率建议筛选测量的采样时间和频率见表A.1。表A.1筛选测量的采样时间和频率测量类型
瞬时测量
连续测量
累积测量
最小采样(测量)时间和频率
上午8:00~11:00:≥1次/d,连续2d≥2d~7d
≥2d~7d
30d~90d
A.2跟踪测量的方法和采样时间建议跟踪测量的方法和采样时间见表A.2。表A.2跟踪测量的方法和采样时间方法
(径迹探测器法(被动)
驻极体法
跟踪测量的时间安排
跟踪测量的时间安排见表A.3。
氢浓度
地下建筑
400~1000
地热水开发和利用
800~1000
采样时间
WS/T668—2019
闪烁瓶法、双滤膜法
气球法、电离室法
连续氢监测仪
连续工作水平监测仪
α径迹探测器法(主动)
活性炭法
a径迹探测器法(被动)
保持日常状态的条件下,采样90d~1a,然后测量表A.3跟踪测量的时间安排
采取跟踪测量的时间安排
筛选测量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实施跟踪测量,并考虑数月内降低氢浓度筛选测量后的三个月内实施跟踪测量5
参考文
[1]GB/T14582环境空气中氢的标准测量方法WS/T6682019
[2]IAEA,2014.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Safety of Radiation Sources:International BasicSafetyStandards
[3]ICRPPublication126,2014.Radiological Protection against Radon Exposure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