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1658-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1658-2020
中文名称: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97582
相关标签:
安全
优质
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DB37/T 1658-2020
标准名称: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英文名称: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Grifola frondosa production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20-02-25
实施时间:2020-03-25
标准大小:605K
标准介绍:本标准DB37/T 1658-2020规定了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的质量要求、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质量
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灰树花的安全优质生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DB37/T 1658-2020代替DB37/T1658-2010《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37T1658-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删除了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的定义,增加了质量要求内容(见3和2010年版的31):
修改了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见4)
修改了灰树花栽培季节和基质配方以及菌包制作、发菌管理、袋式出菇、采后处理等技术内容,增加了接种、催蕾环节要求,修改了其它生产技术要求(见5)
修改了病虫害防控技术,删除了化学防治内容(见6和2010年版的6.3.4)
修改了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见7)
删除了原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修改了附录C的名称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威海鑫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稷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任海霞、黄春燕、谢红艳、孙德光、杨鹏、李瑾、李晓博、常猛、孙明堂、赵敬聪。
本标准DB37/T 1658-202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7/T1658-2010
标准内容
ICS65.020
iiikAacJouakAa-
山东省地www.bzxz.net
國标准
DB37/T1658—2020
代替DB37/T1658—2010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ecurity and high quality for Grifola frondosa productior2020-02-25发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03-25实施
iiiKAa~cJouaKAa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37/T1658—2010《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与DB37/T1658一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删除了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的定义,增加了质量要求内容(见3和2010年版的3.1);修改了产地环境质量要求(见4):修改了灰树花栽培季节和基质配方以及菌包制作、发菌管理、袋式出菇、采后处理等技术内容、增加了接种、催蕾环节要求,修改了其它生产技术要求(见5);修改了病虫害防控技术,删除了化学防治内容(见6和2010年版的6.3.4);修改了质量安全管理要求(见7):-删除了原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修改了附录C的名称。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威海鑫宝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科仓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稷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任海霞、黄春燕、谢红艳、孙德光、杨鹏、李瑾、李晓博、常猛、孙明堂、赵敬聪。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7/T1658—2010。
1范围
iiiKAacJouiaKAa
灰树花安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灰树花(Grifolafrondosa)的质量要求、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质量安全管理和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灰树花的安全优质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GB5749
GB7096
NY/T391
NY/T392
NY/T393
NY/T394
NY/T446
NY/T528
NY/T658
NY/T7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
灰树花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
农药使用准则
肥料使用准则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绿色食品食用菌
NY/T1731
NY/T1742
NY/T1935
质量要求
3.1感官要求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菇体外观质量符合NY/T446的要求。2理化指标要求
应符合GB7096和NY/T749的要求
4产地环境
iiiKAa~cJouaKAa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栽培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水源清洁。远离工矿业的“三废”污染源;栽培棚周围500m内无污染河塘、各种污水、污染物及畜禽养殖场、废品垃圾粪便场等,并与医院、生活区、公路及原料饲料粮食仓库隔离。5生产技术
5.1栽培设施
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简易荫棚、林地弓棚、日光温室、工厂化菇房、控温菇棚等多种设施栽培。栽培设施应具备控温、保湿、通风、见光和消毒防虫等调控条件,所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灰树花产品造成污染。5.2栽培季节
山东省采用林下拱棚或大棚设施栽培,春季宜于2~3月份制菌包,保温发菌,4~6月份出菇,或3~4月份制菌包,6月份覆土越夏,秋季出菇;秋季宜于8月底~9月下旬制菌包,控温发菌,10月中下旬~12月份保温出菇,或菌包越冬后至翌年春季出菇。若采取工厂化菇房或控温菇棚栽培,则可周年生产。5.3品种选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5.3.1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姑及转潮快、抗递性强、优质、高产的灰树花品种,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株型和色泽的灰树花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5.3.2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符合NY/T528和NY/T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符合NY/T1742的要求。菌丝粗壮、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少,无杂菌污染。5.4生产材料
5.4.1主辅原料
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粉、壤土或林下腐殖土等。栽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5.4.2生产用水
应符合GB5749的要求。除按配方外,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其它药剂、肥料等化学成分。
5.4.3覆土材料
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覆土材料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粒直径以0.5cm~1cm为宜,pH7.0pH7.5。
5.4.4肥料及添加剂
应符合NY/T394的要求。基质中可适量加入红糖、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营养剂,不得使用生长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5.5培养料配方
宜选用以下配方:
iiiKAa~cJouakAa
a)配方1:阔叶树木屑42%,棉籽壳33%,麦麸12%,玉米粉10%,红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2:阔叶树木屑35%,棉籽壳30%,麦麸13%,壤土10%,玉米粉10%,红糖1%,石b)
膏粉1%;
配方3:板栗树木屑45%,棉籽壳35%,麦麸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粉1%;c)
配方4:板栗树木屑40%,棉籽壳21%,麦麸15%,壤土10%,玉米粉12%,红糖1%,石d)
膏粉1%。
5.6菌包制作
灰树花采用熟料袋栽。按配方均匀拌料后,培养料pH均调至6.5~7.0,含水量为65%左右,用冲压装袋机装袋。采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筒膜,规格为36cm×18cm×0.005cm,每袋装湿料重1.2kg~1.3kg,菌包料长19cm,料面中央打直径2cm~2.5cm的接种穴,用自动套盖机在袋口套盖直径分别为3cm的套环和4cm的盖子,用自动装筐机将料袋排放在专用塑料筐内,并及时将菌包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4℃保持150min,或采用100℃常压蒸汽灭菌10h。拌料、装袋、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
5.7接种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移入洁净度为万级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降至24C左石时接种。接种室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机间歇消毒4h。接种室要求安装空气自净器,维持接种室正压的新风应经高效过滤。接种作业区域的通风换气单元采用百级层流罩,空气净化度达到百级。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洁净服、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前,双手带一次性灭菌乳胶手套,用75%乙醇擦洗消毒。接种枪用75%乙醇擦拭,并用瓦斯枪高温火焰灭菌。每袋接种液体菌种35m左右,接入接种穴内,也可采用固体菌种接种。接种后随传送带将菌包整筐移入培养室发菌。5.8发菌管理
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C02浓度控制在0.25%以下,避光发菌。接种3d后,每天检查菌包1次,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培养15d后增加散射光照,加强通风,若采用双层膜菌包,脱去外层膜增加通气。接种25d~30d菌丝可长满菌包,再后熟10d~15d,表面形成菌皮,并逐渐隆起,颜色变为灰白色至深灰色,形成原基,转入出菇室。5.9催蕾
在菌包上用消毒的解剖刀划割“V”形口1~2处,边长1.5cm~2cm。割口处的塑料袋膜揭开再放下,增加通氧同时又覆盖保湿。出菇房(棚)温度控制在19℃~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C02浓度控制在0.2%以下,白天给予3001x5001x的光照。5d~7d割口处开始出现原基。5.10出菇方式与管理
5.10.1袋式出菇
将形成原基的菌包排放于出菇房(棚)地面或层架上,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C0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强度保持在5001~~10001x之间。出菇管理中期iiiKAa~cJouaKAa
菇体生长较快,要加大通风、增湿,保持光照,促使菇体充分生长。至生长后期,温度降至18℃~20℃,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经15d20d的管理,即可采收。5.10.2覆土出菇
5.10.2.1沿菇棚方向挖宽70cm~90cm、深25cm的地哇,哇间距80cm,中间设排水沟。排袋前在哇内先灌浇一次大水,待水渗干后,在哇底和哇边撒一层石灰粉,再用地表层15cm下的壤土铺平哇底。当菌包料面原基出现皱褶、伴有黄色水珠分泌时,脱去塑料袋,将原基朝上横向整齐排列在哇内,菌棒间留有3cm~5cm的空隙,填充覆土,哇表土层厚约2cm,然后向哇内灌水,使土落实,撒一薄层草木灰,再补充覆土,菌床土层厚2.5cm左右,保持床面平整,使用直径为1cm2cm不规则的石子单层覆压,最后用塑料薄膜将菌睦四周边缘包严。5.10.2.2覆土后,控制棚内温度16℃~22℃为宜,每天喷水一次,高温季节需往草帘和哇外空地洒水,降温增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喷水时注意避开原基,每天早晚各通风1h~2h,高温和阴雨时需多通风,低温和大风天气少通风,保持散射光,避免强直射光。经15d左右培养,灰树花子实体可长出覆土层,再经15d~20d的分化发育,可成熟采收。灰树花采收后3d内,不宜向哇面喷浇水,再经20d~25d正常管理出下潮菇5.11采收及采后处理
5.11.1采收
当灰树花扇形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由白变深,颜色呈灰黑色,整朵菇形如盛开的莲花状,菌盖下面形成管孔,菇体至七成熟左右时即可采摘。采收时,用小刀将整丛菇体贴近根部整齐割下。5.11.2加工、包装与贮运
采收后,及时去杂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专用包装容器内。灰树花加工主要以干制为主。外包装应牢固、整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无毒,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腐烂、霉变等,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包装容器及所用物品应符合GB4806.1、GB4806.7和GB4806.8的要求;成型包装品应符合NY/T658的要求。鲜菇适宜贮藏运输保鲜的温度为1℃~4℃,空气相对湿度90%95%。可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或速冻加工保鲜。保鲜及加工所用的材料应按照GB2760和NY/T392的规定执行。
6病虫害防控
6.1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控措施。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6.2防控对象
主要杂菌有木霉菌、青霉菌、毛霉菌、黄粘菌、脉孢霉菌、细菌等:主要害虫有菌蚊、菌蝇、菌螨等:主要生理性病害有灰树花畸形菇、不出菇等。6.3防控措施
6.3.1发菌期预防
预防措施如下:
iiiKAa~cJouaKAa
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或轮换使用菌种,保证生产用菌种质量,培育适龄、a)
健壮的出菇菌包;不使用老化及有杂菌污染的菌种;发菌场所保持整洁干净、空气流通,降低空气湿度,定期消毒处理;b)
发菌期袋内料温控制在26℃以下,避光培养,及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剔除,集中处理;
菌包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挤压和颠簸,防止菌包破损和扎孔:d)
在菌包移入出菇场所前,对出菇场所全面消毒,包括空间、地面、草帘、覆土材料等,6.3.2覆土期防控
防控措施如下:
覆土后发生绿霉斑,可将感染部位的覆土和菌包挖掉,并撒施石灰粉,补覆湿润新土,整平哇a)
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草木灰水或石灰水浇哇面一次;覆土层发生黄粘菌污染,及时清除染菌的覆土及菌包,喷洒石灰水或漂白粉液。加强出菇棚的b)
通风换气,除去菌哇上的积水,在操作道上铺一层细砂和撒石灰粉。6.3.3出菇期防控
防控措施如下:
a)子实体上出现霉斑,可加强通风降湿,降低棚内温度,并将有霉斑的部位去除;可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杀菌杀虫药物,在无菇期或避菇使用;双翅目害虫的幼虫在子实体上蛀食、钻洞(多在菇柄基部),要搞好出菇棚周围的环境卫生,菇b)
棚的门口及通风口设置60目防虫纱网或缓冲间,在菇房(棚)内悬挂粘虫板(30cm×20cm)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W)、黑光灯(20W)或捕鼠器,或放置毒饵等,诱杀害虫成虫;c)
出菇期定期对棚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灭虫,采收时将料面清理干净,将病虫菇、污染料彻底挖除及时处理;废菌料和废菇体应清运至离生产区300m以外的地方;协调好出菇棚内生长发育因子,预防和控制灰树花原基不分化、不生长、小散菇、鹿角菇、高d)
脚菇、黄肿菇、白化菇、焦化菇、薄肉菇及培养基塌陷等子实体畸形病害现象的发生。7质量安全管理
7.1农药安全使用
按照NY/T393的规定执行。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重金属制剂、杀鼠剂及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大的药物: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正生产使用的农药种类:出菇阶段于无菇期或避菇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喷酒地面环境,不得在灰树花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对灰树花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参见附录A。生产记录档案保留3年以上。7.2生物制剂使用
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和非农用抗生素制剂。采用生物药剂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7.3采后质量安全管理
iiiKAa~cJouaKAa
采后从事灰树花贮藏加工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无公害灰树花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溯源体系。8
生产档案
8.1应建立安全优质灰树花生产档案2对灰树花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措8.2
施进行详细记录。记录项目参见附录A。生产记录档案保留3年以上。A.1产地环境条件
A.1.1空气质量。
水源质量。
iiiKAa~cJouak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安全优质灰树花生产档案记录事项菇棚土壤环境质量。
菇棚设施材料、结构及配套设备、器具。生产投入品使用情况
名称。
来源。
用法、用量。
使用、停用的日期
灰树花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
栽培料消毒杀虫。
菇棚进菌包前后消毒杀虫。
发菌期间消毒杀虫。
覆土材料消毒杀虫。
出菇期间消毒杀虫。
采收日期、采收数量、灰树花商品等级生产场所名称、栽培数量、记录人、入档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