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46.1-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46.1-2020
中文名称: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8303622
相关标签:
纺织品
化学纤维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4146.1-2020.Textiles-Man-made fibres-Part 1 : Generic names.
1范围
GB/T 4146的本部分列出了目前产业化生产的、供纺织及其他用途的、基于主要聚合物的各种化学纤维的属名及其主要特征。
GB/T 4146.1给出了属名的建立规则建议(参见附录A),描述了多组分纤维的纤维结构(参见附录B)和改性的纤维(参见附录C) ,列出了属名英文名称索引(参见附录D)和属名符号索引(参见附录E)。
GB/T 4146.1适用于各种化纤纤维的属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化学纤维 man-made fibre ;chemical fibre
除天然纤维以外的,由人工制造的纤维.
3通则
3.1简介
表1中的内容由属名、符号、主要特征和化学分子式四项组成。
3.2属名
纤维的名称,其特点在表1“主要特征”中进行描述。该名称的使用应限定于成纤过程中用于增强性能的添加物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15%的纤维(对于非增强性能的添加物的比例则不作限定)。
该属名也适用于由生产工艺赋予主要特征的化学纤维。
3.3其他名称
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法规中用到的某些纤维名称与本部分中规定的属名不同,具体相关信息参见附录F。
3.4符号
使用2至4个特定字母,以便于在销售和技术文献等中对各种化学纤维进行命名。在某些情况下,用于纺织纤维的符号体系与塑料的符号体系是不同的。
3.5主要特征
一种纤维具有与其他所有纤维不同的特点。化学性质的不同会导致纤维性能的不同,这是本部分分类的主要依据;当有必要时,纤维的其他特性也会用于区分那些相类似的化学纤维。这些主要特征不是用来鉴别纤维或命名化学分子的唯一根据,也不一定适用于分析纤维混合物。
标准内容
ICS5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46.1—2020
代替GB/T4146.1—2009
纺织品
化学纤维
第1部分:属名
Textiles-Man-madefibres-Part1:Genericnames(ISO2076:2013,TextilesMan-madefibresGenericnames,MOD)2020-10-2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5-01实施
GB/T4146《纺织品化学纤维》分为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属名;
第2部分:产品术语;
第3部分:检验术语。
本部分为GB/T4146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4146.1—2020
本部分代替GB/T4146.1一2009《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与GB/T4146.1—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化学纤维”(见2.1);增加了改性聚丙烯纤维、壳聚糖纤维、三聚氰胺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三乙烯基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酯复合弹性纤维、聚酰胺酯纤维、碳化硅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和聚芳酯纤维11种化学纤维的属名、符号、主要特征和化学分子式(见表1);-将表1中4.21聚乙烯醇纤维分为缩醛化和未缩醛化两类,将维纶调整为缩醛化的聚乙烯醇纤维的简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一增加了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见第5章);一将2009年版的表2和表3分别调整为附录D和附录E(见附录D和附录E,2009年版的表2和表3)。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076:2013《纺织品化学纤维属名》。本部分与ISO2076:2013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第1章增加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删除了3.2中对于英文和法文属名小写的规定;表1中增加了壳聚糖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胺酯纤维、碳化硅纤维、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和聚芳酯纤维6种化学纤维的属名、符号、主要特征和化学分子式;一将表1中4.21聚乙烯醇纤维分为缩醛化和未缩醛化两类:一将表1中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调整至表2中,并在表2中增加聚乙烯/聚内烯复合纤维和2种不同复合结构的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增加了表1中部分化学纤维的简称,删除了表1中的“其他名称”一栏。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为与现有标准系列一致,将标准名称改为“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一删除了2.1中的注,将注中的“chemicalfibre”增加为术语“化学纤维”的英文名称;—一附录B中增加了裂片型双组分复合纤维的结构和示例图;删除了表F.1中国与ISO标准不同的纤维的属名,附录F中其他表的编号依次调整。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山东英利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晋江市远祥服装织造有限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索力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I
-riKaeerKAca-
GB/T4146.1—2020
华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德利、马咏梅、章辉、郑世瑛、徐路、张子昕、方锡江、王颖、单世宝、薛斌、梅锋、潘召军、沈顺华、黄效华、郑付杰、欧阳文咸、林晓燕、谢跃亭、马建平。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4146—1984;
-GB/T4146.1—2009。
-rKaeerkca-
1范围
纺织品化学纤维第1部分:属名
GB/T4146.1—2020
GB/T4146的本部分列出了目前产业化生产的、供纺织及其他用途的、基于主要聚合物的各种化学纤维的属名及其主要特征。
本部分给出了属名的建立规则建议(参见附录A),描述了多组分纤维的纤维结构(参见附录B)和改性的纤维(参见附录C),列出了属名英文名称索引(参见附录D)和属名符号索引(参见附录E)。本部分适用于各种化纤纤维的属名。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化学纤维man-madefibre;chemicalfibre除天然纤维以外的,由人工制造的纤维。3通则
3.1简介
表1中的内容由属名、符号、主要特征和化学分子式四项组成。3.2属名
纤维的名称,其特点在表1“主要特征”中进行描述。该名称的使用应限定于成纤过程中用于增强性能的添加物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15%的纤维(对于非增强性能的添加物的比例则不作限定)。该属名也适用于由生产工艺赋予主要特征的化学纤维。3.3其他名称
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或地区的法规中用到的某些纤维名称与本部分中规定的属名不同,具体相关信息参见附录F。
3.4符号
使用2至4个特定字母,以便于在销售和技术文献等中对各种化学纤维进行命名。在某些情况下,用于纺织纤维的符号体系与塑料的符号体系是不同的。3.5:主要特征
一种纤维具有与其他所有纤维不同的特点。化学性质的不同会导致纤维性能的不同,这是本部分分类的主要依据;当有必要时,纤维的其他特性也会用于区分那些相类似的化学纤维。这些主要特征不是用来鉴别纤维或命名化学分子的唯一根据,也不一定适用于分析纤维混合物。注:在以下描述中,概念“基团”“键”“单元”已按照以下方式使用:1
rKaeerkAca-
GB/T4146.1—2020
“基团”用来表示官能团的化学单元,如醋酯纤维中的羟基;“键”用来表示化学键;
-“单元”用来表示重复片段。
3.6化学分子式
表示纤维的化学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多种纤维可能具有相同的化学分子式,例如铜氨、莱赛尔、莫代尔和粘胶纤维都用纤维素Ⅱ表示,所以一种化学分子式的示例不仅仅表示某一种纤维。4属名
化学纤维的属名见表1。
表1属名
铜氨纤维
莱赛尔纤维
(莱赛尔)
lyocell
莫代尔纤维
(莫代尔)
粘胶纤维
(粘纤)
viscose
主要特征
由铜氨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
由有机溶剂(NMMO)纺丝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可理解为:
1)“有机溶剂”主要指有机化合物与水的混合物;
2)“溶剂纺丝”是指无衍生物形成的溶解和纺丝
具有高断裂强力和高湿模量的纤维素纤维。在调湿状态下的断裂强力B。和在湿态下5%伸长时的力B
满足:
B.≥1.3LD+2LD
B.≥0.5VLD
式中,LD是平均线密度(单位长度质量),单位为分特(dtex);
B。和B,的单位为厘牛(cN)
由粘胶工艺得到的纤维素纤维
-rKaeerkca-
纤维素Ⅱ:
化学分子式示例
纤维素Ⅱ:
纤维素Ⅱ:
纤维素Ⅱ:
醋酯纤维
(醋纤)
acetate
三醋酯纤维
triacetate
海藻纤维
alginate
聚丙烯腈纤维
(腈纶)
acrylic
芳香族聚酰胺
(芳纶)
aramid
含氯纤维
(氯纶)
chlorofibre
表1(续)
主要特征
纤维素醋酯纤维,其中74%~92%的羟基被乙酰化
纤维素醋酯纤维,其中至少92%的羟基被乙酰化
从褐藻酸的金属盐中得到的纤维由分子链中至少有85%(质量分数)丙烯腈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酰胺或亚酰胺键连接芳香族基团所构成的线型大分子组成的纤维,至少有85%的酰胺或亚酰胺键直接与两个芳环相联结,且当亚酰胺键存在时,其数值不超过酰胺键数
由分子链中含有50%以上(质量分数)氯乙烯或偏氯乙烯链节(当分子链的其余部分为丙烯腈时,分子链中的氯乙烯或偏氯乙烯链节含量应在65%以上,以排除改性聚丙烯睛纤维)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rKaeerkAca-
GB/T4146.1—2020
化学分子式示例
纤维素二醋酯:
CgHO2(OX)3
其中:X=H或CH,CO,酯化度为2.22~2.76
纤维素三醋酯:
CH,O2(OX)3
其中:X=H或CH,CO,酯化度为2.76~3藻酸钙:
聚丙烯腈:
丙烯共聚物:
示例1:
示例2:
注:示例1中的芳香族基
聚氯乙烯:
团可以相同或不同
聚偏氯乙烯:
GB/T4146.1—2020
聚氨酯弹性
(氨纶)
elastane
二烯类弹性
elastodiene
聚四氟乙烯
(氟纶)
fluorofibre
改性聚丙烯
(改性睛纶)
modacrylic
聚酰胺纤维。
(锦纶、尼龙)
polyamide
表1(续)
主要特征
由至少85%(质量分数)聚氨基甲酸酯链段构成的纤维。这种纤维被拉伸至原长的3倍后再去除张力时,可迅速地基本回复到原长
由天然或合成的聚异戊二烯或由一种以上二烯类聚合物构成的纤维,其中二烯类聚合物可带有一种以上乙烯基单体,也可不带。这种纤维被拉伸至原长的三倍后再去除张力时,可迅速地基本回复到原长
由脂肪族碳氟化合物单体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分子链中含有50%~85%(质量分数)的丙烯睛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重复的酰胺键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其中至少有85%的酰胺键与脂肪族的或脂环族单元相连接
-rrKaeerKAca-
化学分子式示例
具有重复的基团,弹性和刚性链段相交替的大分子。
从巴西三叶橡胶浆中提取的天然聚异戊二烯(已硫化):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共聚物:
如果X为H,Y为CI则为聚丙烯腊(氟乙烯)共聚物。
如果X为Cl,Y为Cl,则为聚丙烯腊(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聚已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
聚已内酰胺(聚酰胺6)
聚酯纤维
polyester
(PET简称“涤
纶”)
聚乙烯纤维。
(乙纶)
polyethylene
聚酰亚胺纤维
polyimide
桑丙烯纤维
(丙纶)
polypropylene
玻璃纤维
glassfibre
表1(续)
主要特征
由分子链中至少含有85%(质量分数)的对苯二甲酸二醇酯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未被取代的饱和脂肪族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分子链中含重复酰亚胺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饱和脂肪族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其中每两个碳原子中有一个带有一个侧甲基,一般为等规立构体,且没有其他取代基
通过牵伸熔融的玻璃得到的纤维rKaeerkAca-
GB/T4146.1—2020
化学分子式示例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C-0-CH—CHF0-
聚对本二
聚对苯二甲
聚乙烯:
聚酰亚胺
二醇酯(PTT)
醇酯(PBT)
其中:R,为芳香基(aryl)
Rz为烷基(alkyl)
聚丙烯:
GB/T4146.1—2020
聚乙烯醇纤维
(缩醛化的聚乙
烯醇纤维简称PVAL
“维纶”)
vinylal
碳纤维
carbonfibre
金属纤维”
metalfibre
聚乳酸纤维
polylactide
聚烯烃弹性
elastolefin
三聚氰胺纤维
melamine
聚苯硫醚纤维
polyphenylene
sulphide
再生蛋白质纤维
protein
表1(续)
主要特征
缩醛化程度不同的聚乙烯醇线型大分子
通过对有机纤维母体的热碳化得到的碳含量(质量分数)至少为90%的纤维
由金属得到的纤维
由至少85%(质量分数)乳酸酯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至少95%(质量分数)的乙烯基和至少一种其他烯烃部分交联的大分子构成的纤维。纤维拉伸至原长度的1.5倍时松弛,能够快速回复到纤维的初始长度
由至少85%(质量分数)三聚氰胺衍生物的交联高分子构成的纤维
由苯硫基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以天然蛋白质为原料,通过化学助剂将其再生和固化制得的纤维
-rrKaeerKAca-
化学分子式示例
缩醛化的聚乙烯醇
[fa+aa
其中,n>0,R为CH2。
未缩醛化的聚乙烯醇:
—(CHz—CH2)
(CH2—CH2)—(CHz
聚脲纤维
polycarbamide
三乙烯基纤维
trivinyl
聚苯并咪唑
polybenzimi-
聚酯复合弹性
elastomultiester
陶瓷纤维
ceramic fibre
甲壳素纤维
chitin
表1(续)
主要特征
大分子主链有重复的脲基(NH-CONH)功能基团构成的线性高分子
由丙烯腈三聚体、一种氟化乙烯单体和第三乙烯基单体构成的纤维,各组分含量(质量分数)均低于50%
由重复的咪唑基团为单元的长链芳香族聚合物构成的纤维
由两相或多相形式存在、两种或多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线型大分子(质量均不超过85%)交互作用形成的纤维,含有至少85%的酯基官能团,纤维多次拉伸到50%后松弛,能快速地回复到原长
由至少40%(质量分数)三氧化二铝(Al,O)制成的纤维
由脱乙酰度小于75%的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制得的纤维
-rKaeerkAca-
GB/T4146.1—2020
化学分子式示例
每根中至少二个酯化大分子形成弹性纤维,如:
2GTplus
O-CHg-CH-CHg-O+
物理排列示例:
A部分和B部分是由含酯基的不同大分子组成。
GT:醇酯基团
甲壳素:
NHCOCHs
GB/T4146.1—2020
壳聚糖纤维
chitosan
超高分子量聚
乙烯纤维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聚酰胺酯纤维
polyamidoester
碳化硅纤维
silicon carbide
聚羟基脂肪酸
酯纤维
polyhydroxy
聚芳酯纤维
polyarylate
表1(续)
主要特征
由脱乙酰度至少75%的甲壳素衍生物为原料制得的纤维
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的线性聚乙烯所制得的纤维
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已内酰胺共聚制得的纤维
以Si-C键为主键,由β微晶组成的连续纤维束
由至少85%(质量分数)的羟基脂肪酸酯单元的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由芳香族聚酯线型大分子构成的纤维
注:“属名”栏括号中的中文为该属名的中文简称。。前缀“对位”或“间位”跟苯环上取代基的位置有关。”在其他领域有时是“橡胶”的意思。壳聚糖:
化学分子式示例
CH2—CH
聚羟基脂肪酸酯:
十o-CH—(CH)=“十,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
CH2—CH3
CH2CH—0-
C-CH-CH-O-
。名称后的唯一数字是指单体中的碳原子数(例如,聚酰胺6:单体有6个碳原子)。名称后的多个数字是指各单体中的碳原子数(例如,聚酰胺6.10:一个单体中碳原子数为6,另一个单体中碳原子数为10)。。构成聚烯烃类的一部分。bzxz.net
在纤维上涂覆金属的情况下,描述为金属镀膜纤维(metallizedfibres),而不是金属纤维(metalfibres)。前缀“左旋-”(或“L”)是指从天然糖中产生时,在酶促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左旋乳酸(在这种情况下,熔点至少为135℃)。相反,前缀“右旋/左旋-”(或D/L-\)是指当从柴油来源生产时,右旋和左旋乳酸都存在。“表中给出的定义与欧盟、日本和美国的定义略有不同。更多相关信息分别参见附录F中的F.3、F.4和F.5。聚酯/聚酯复合纤维(见表2中的5.1)。8
KaeerkAca-
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
GB/T4146.1—2020
表2仅列出目前使用的一些双组分复合纤维,没有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关于复合纤维及其结构参见B.2)。
表2双组分复合纤维的名称
聚酯/聚酯复合纤维
polyester/polyester bicomponent聚酯/聚酯复合纤维
polyester/polyesterbicomponent聚乙烯/聚丙烯复合纤维
polyethylene/polypropylenebicomponent聚丙烯/聚酰胺复合纤维
polypropylene/polyamidebicomponent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
polyester/polyamide bicomponent聚酯/聚酰胺复合纤维
polyester/polyamidebicomponent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polyethylene/polyester bicomponent聚合物组分
聚酯(4.16)和聚酯(4.16)
聚酯(4.16)和聚酯(4.16)
聚乙烯(4.17)和聚丙烯(4.19)聚丙烯(4.19)和聚酰胺(4.15)聚酯(4.16)和聚酰胺(4.15)
聚酯(4.16)和聚酰胺(4.15)
聚乙烯(4.17)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4.16)-rKaeerkAca-
并列型
皮芯型
(Sh/C)
皮芯型
(Sh/C)
原纤基质型
原纤基质型
裂片型
(Sp/Sp)
皮芯型
(Sh/C)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