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79-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79-2020
中文名称:酸性络合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377156
相关标签:
酸性
染料
强度
测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379-2020.Acid complex dyes-Determination of shade and relative strength.
1范围
GB/T 2379规定了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 2379适用于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74-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 般条件规定
3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应符合GB/T 2374-2017 中第3章规定。
4仪器和设备
所用设备应符合GB/T 2374-2017中第4章的规定。
所需主要仪器和设备如下:
a) 分析天平:精度0.000 1 g;
b) 实验室用染色机;
c)测色仪;
d) 分光光度计。
5试验方法
5.1 染色法
5.1.1 原理
采用试样与同品种的标准样品于同一条件下,在一定规格的羊毛或锦纶纺织品上进行染色。以标准样品的染色强度为100分,色光为标准,进行目测比较,评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或用测色仪测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
5.1.2 一般条件
染色一般条件应符合GB/T 2374-2017的有关规定。染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品种、性能,以给色力最高为原则。染色深度根据具体品种选定,并符合GB/T 2374-2017 中5.1.2.1的规定。
5.1.3染液的配制
根据相应染料产品的染色深度,分别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及标准样品(精确至0.0005g),各置于400 mL烧杯中,分别加入20 mL~30 mL热水(80°C~90°C),用玻璃棒搅拌成浆状,然后再各加入约200 mL热水(80 °C~90 °C),搅拌,使之溶解(必要时可加热煮沸10 min),待染料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分别移入500mL容量瓶中。烧杯用水洗涤3~4次,一并倒人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将容量瓶中的染液摇匀,待用。
标准内容
ICS 71.100.01;87.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79—2020
代替GB/T2379—2013
酸性络合染料
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Acid complex dyes-Determination of shade and relative strength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5-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2379—2013《酸性络合染料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一标准名称修改为《酸性络合染料GB/T2379—2020
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与GB/T2379—2013相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羊毛染色法的染液配制修改为染色法的染液配制(见5.1.3,2013年版的6.2.1);—修改了结果评定(见5.1.6,2013年版的6.4);增加了溶液比色法(见5.2)。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井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沈化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尧森、马君庆、宋志新、李婧伊、姬兰琴、陈宝兴、董仲生、顾永锋、章亮亮。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379—1980、GB/T2379—2003、GB/T2379—2013。1
1范围
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酸性络合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379—2020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74一2017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应符合GB/T2374—2017中第3章规定。仪器和设备
所用设备应符合GB/T2374一2017中第4章的规定。所需主要仪器和设备如下:
a)分析天平:精度0.0001g;
b)实验室用染色机;
c)测色仪;
d)分光光度计。
5试验方法
5.1染色法
5.1.1原理
采用试样与同品种的标准样品于同一条件下,在一定规格的羊毛或锦纶纺织品上进行染色。以标准样品的染色强度为100分,色光为标准,进行目测比较,评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或用测色仪测定试样的色光和强度。
5.1.2一般条件
染色一般条件应符合GB/T2374一2017的有关规定。染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品种、性能,以给色力最高为原则。染色深度根据具体品种选定,并符合GB/T2374一2017中5.1.2.1的规定。5.1.3染液的配制
根据相应染料产品的染色深度,分别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试样及标准样品(精确至0.0005g),1
GB/T2379—2020
各置于400mL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30mL热水(80℃~90℃),用玻璃棒搅拌成浆状,然后再各加人约200mL热水(80℃~90℃).搅拌,使之溶解(必要时可加热煮沸10min),待染料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分别移人500mL容量瓶中。烧杯用水洗涤3~4次,一并倒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将容量瓶中的染液摇匀,待用。5.1.4羊毛染色方法
5.1.4.1染色条件
酸性络合染料在羊毛纤维上染色,一般条件如下染色深度:具体深度由各染料产品标准中规定;a)
质量分数为98%硫酸:5.0%(owf)~7.5%(owf):羊毛线或羊毛凡力丁:4g;
d)浴比:1:50,在染色均匀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浴比。5.1.4.2
染浴配制
以染色深度为1%(owf),浴比1:50为例,染浴配方见表1。表1染浴配方
染浴组分
1g/L标样溶液
1g/L试样溶液
20g/L硫酸溶液
蒸馏水
染色操作
染样编号和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3
单位为毫升
移取规定量的按5.1.3配制的染液于染缸中,加入硫酸溶液及水,然后加热至40℃,将预先用沸水浸透过的羊毛线或羊毛凡力丁浸入染缸中,将染缸置于实验室用染色机中,在30min~60min内使染液升温至沸腾,沸腾下保温染色60min,染毕,降温至50℃~60℃后取出染样,以流水冲洗至洗涤水无色为止,然后于60℃的烘箱中烘干或自然晾干。5.1.5锦纶染色方法
染色条件
酸性络合染料在锦纶织物上染色,一般条件如下:a)
染色深度:0.5%(owf)~3%(owf);锦纶织物:4g;
浴比:1:50,在染色均匀的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浴比;乙酸:0.5%(owf);
乙酸铵(如需要,在具体产品标准中规定):2%(owf)~5%(owf);染色温度:90℃95℃;
保温染色时间:45min。
5.1.5.2染浴配制
以染色深度为1%(owf),浴比1:50为例,染浴配方见表2。表2染浴配方
染浴组分
1g/L标样溶液
1g/L试样溶液
10g/L乙酸溶液
蒸馏水
5.1.5.3染色操作
染样编号和染浴中各组分的体积3
GB/T 2379—2020
单位为毫升
按表2规定配制染浴,在室温下,把已编号并经煮沸的锦纶织物顺序投人各染浴中进行染色,染色过程中不断翻动。染浴于30min~60min内升温到90℃95℃,并在此温度下保温染色45min,把染缸从加热浴中取出,冷却到50℃~60℃后把锦纶织物从染浴中取出,用流水洗净,晾干或于60℃以下烘干。
5.1.6结果评定
按GB/T2374—2017中7.1的有关规定进行目视评定或用测色仪测定。5.2溶液比色法
5.2.1原理
当染料溶液符合朗勃-比耳定律时,将一定量酸性络合染料试样和标准样品用水溶解并定容后,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即可计算出染料样品的强度。在吸光度值基本相同时,于比色管中目视对比标准品和样品的颜色差异即可评定样品的色光。5.2.2溶液配制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染料标准样品和试样各0.5g~1g(精确至0.0001g),加人适量水,搅拌混匀后,转移到500mL~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从中分别吸取2mL~10mL溶液于100mL~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待用。注:配制溶液在10mm光程下测定的吸光度值在0.3~0.7范围内时利于色光的评定5.2.3强度的测定
把配制好的溶液置于光程10mm的比色皿中,以水作为参比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入max处的吸光度值A。和A1。5.2.4强度的计算
强度以(F)计,数值以分表示。按式(1)计算:F
.(1)
GB/T2379—2020
式中:
A—试样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标准样品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mg
A。标准样品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的质量数值,单位为克(g)。mi
两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之差不大于2分,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5.2.5
色光的评定
按测定的吸光度值,适当调整标准样品和试样溶液的浓度,使其吸光度值基本一致。把溶液倒入比色管中,以白纸为背景,采用目视比色法按GB/T2374一2017中7.1.1.3规定方法评定色光,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被测染料的名称;
本标准编号、年代号;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使用仪器的名称、型号;
结果评定方法;
测试结果;
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与本方法的差异;
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