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226-1994 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
GB/T 15226-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226-1994

中文名称: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sting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building curtain wall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4-09-04

实施日期:1995-08-01

作废日期:2008-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5355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建筑材料和建筑物>>91.200施工技术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P32建筑构造与装饰工程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5227-2007替代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9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

归口单位:建设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的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幕墙。检测对象只限于幕墙本身,不涉及幕墙和其他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GB/T 15226-1994 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 GB/T15226-199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式中 A-
涂漆前板重(g);
-涂漆后板重(g);
C——涂漆面积(cm2)。
稀释前油漆使用量g/m2(X2)按式(3)计算:X2=Xi-Y
式中X,--稀释后油漆使用量(g/m2);Y
-稀释时所加溶剂百分含量。
(2)根据固体含量测出油漆使用量a.测定步骤
五、建筑装饰材料
先在感量为0.01g天平上称出马口铁板重。将已稀释好的试样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1727一79)中喷涂法制备样板,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干燥24小时后,称重。b.计算方法
油漆使用量g/m2(X)按式(4)计算:B-A×100×104
式中A——喷漆前板重(g);
B—喷漆后板重(g);
S——喷漆面积(cm2);bZxz.net
D—该试样的固体含量(%)。
注:涂布漆使用量的测定,是把蒙布绷在框架上涂漆,按同样方法进行测定。29.《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6--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的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4)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幕墙。检测对象只限于幕墙本身,不涉及幕墙和其他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2名词术语
2.1 幕墙 curtain walls
系指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由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所构成的围护构件。2.2空气渗透性air permeability系指在风压作用下,其开启部分为关闭状况的幕墙透过空气的性能。2.3 压力差 pressure difference系指幕墙试件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的差值。当外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内表面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压力差的单位以Pa(帕)表示,1Pa=1N/m2。2.4标状态 standard condition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426
空气流量的标准状态如下:
温度293K(20℃);
压力101.3kPa(760mmHg);
空气密度1.202kg/m2。
2.5总空气渗透量volume of air flow在标准状态下,每小时通过整个幕墙试件的空气流量。单位为m/h,符号为q。2.6固定部分缝隙长度joint length of the fixed part幕墙上非开启部分缝隙长度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值为准。单位为m,符号为l1。2.7 开启缝隙长度length of opening joint幕墙上开启扇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值为准。单位为m,符号为12。2.8固定部分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volume of air flow through the unit joint length of thefixed part
在标准状态下,每小时通过固定部分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单位为m/mh,符号为qolo
2.9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volume of air flow through the unit joint length of the opening part
在标准状态下,每小时通过每米开启缝长的空气渗透量。单位为m2/m·h,符号为902。3检测装置
3.1检测装置应具有安装试件所需足够大的开口部位,具有检测幕墙空气渗透性能的能力。由图1所示各部分组成。
3.2压力箱除了开口部位外,必须保证其密闭性。4试件
4.1试件各组成部分应为生产厂家检验合格的产品,试件的安装、镶嵌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取其他特殊措施。试件所使用的玻璃和胶应和工程所使用的相同。
4.2试件宽度最少应包括一个承受设计负荷的垂直承力构件。试件高度最少应包括一个层高,并在垂直方向上要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和承重结构相连接。试件的安装和受力状况应尽可能和实际相符。
4.3试件必须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和水平接缝。4.4试验装置的试件安装口和试件间的接缝部位不得有空气渗漏。5检测方法
试件安装完毕后须经核查,待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始进行检测。检查时,将试件可开启的部分开关数次,最后关紧。5.1预备加压:以250Pa的压力对试件进行预备加压,持续时间为5min。然后使压力降为0,在试件挠度消除后开始进行检测。5.2按图2及表中所规定的各压力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得少于10s,记录各级压五、建筑装饰材料
力差作用下通过试件的空气渗透量测定值,并以100Pa作用下的测定值,作为g(m/h)图1检测装置纵部面示意图
a—静压箱;b—进气口挡板;c—风速仪;d—集流管;e-供压系统;f-压力计;g—试件;h—试件的支点(ea)
加压顺序
检测压力
100100
J0,20.30,5070m
170503020.10
预备加压
检测加压
图2加压顺序示意图
时间($)
5.3将幕墙试件上可开启部分的开启缝隙密封起来后,再按图2及表1中所规定的各压力428
第一部分主要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标准级依次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不得少于10s,记录各级压力差作用下通过试件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测定值。并以100Pa作用下的测定值作为i(m3/h)。6测定值整理方法
6.1幕墙试件上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g2(m2/h):q2=q'q1
6.2将gi和92换算成10Pa作用下标准状态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91(m3/h)和开启部分的空气渗透量92(m2/h):
293 ×9i·P、
式中P-.检测室气压值(kPa);
T——检测室空气温度值(K)。
6.3计算标准状态下,固定部分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901(m/hm)和开启部分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902(m3/hm):91
q02=12
分别以901和902作为幕墙固定部分和开启部分空气渗透性能的分级指标值。7检测报告
7.1试件类型、规格尺寸以及有关图示(包括外、内立面、纵、横剖面和型材、附件的截面)。必须表示出试件的支承体系以及可开启部分的开启方式;7.2镶嵌缝和开启缝的长度;
7.3玻璃的品种、厚度、最大尺寸和镶嵌方法;7.4密封材料的材质和牌号;
7.5附件的名称、材质和牌号;
7.6检测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7.7检测室的温度和气压;
7.8检测结果:标准状态下固定部分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和开启部分单位缝长的空气渗透量;
7.9检测日期和检测人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制品与设备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标准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谈恒玉、龚文忠、高九。五、建筑装饰材料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负责解释。30.《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GB/T15227一94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的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429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玻璃幕墙。检测对象只限于幕墙本身,不涉及幕墙和其他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2名词术语
2.1 幕墙 curtain walls
系指悬挂在承重结构上的,由金属、玻璃和密封材料等所构成的围护构件。2.2风压变形性 deformation under wind pressure capacity力。
系指建筑幕墙在与其相垂直的风压作用下,保持正常使用功能,不发生任何损坏的能2.3 压力差 pressure difference系指幕墙试件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的差值。当外表面所受的压力大于内表面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值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压力差的单位以 Pa(帕)表示。1Pa=1N/m2。2.4残余变形residual deformation当外力消失后,构件仍然存在的变形量。2.5面法线位移frontal displacement系指在试件的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面法线方向线位移量(符号为f)。2.6面法线挠度frontaldeflection系指试件受力杆件或镶嵌体表面上所测得的线位移量最大差值(符号为fmax)。2.7相对面法线挠度relative frontal deflection系指试件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值和该杆件两端测点间距离的比值(符号为fmax/l,1为杆件两端测点间的距离)。3检测
3.1变形检
检测试件在风荷载作用下,主要受力杆件的面法线挠度的变化规律,以主要受力杆件的相对面法线度达到60时
时所对应的压力值进行评价。
3.2反复受荷检测
检测试件在波动风荷作用下,能否避免发生损坏的能力,以是否发生功能障碍和损坏进行评价。
3.3安全检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