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J 127-1989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J127-89
GBJ 127-198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J 127-1989

中文名称: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J127-8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erial Ropeway Engineering GBJ127-89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9-03-25

实施日期:1990-01-01

作废日期:2007-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22685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工程建设>>城乡规划与市政工程>>P52索道工程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 50127-2007替代

出版信息

页数:57页

标准价格:2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J 127-1989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GBJ127-89 GBJ127-198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
GBJ127—89
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实施日期:1990年1月1日
5--4—1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架空索道
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
(89)建标第133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架空索道工程技术规范》(编号GBJ127—89)为国家标准,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由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负责解释,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89年3月25日
编制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我公司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主编,并会同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冶金工业部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研究院、机械电子部、四川矿山机器厂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遵照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必要的测试论证,总结了我国近四十年来索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方面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这些方面的科研成果,借鉴了国际索道运输协会等规范的有5-4—2
关规定,并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八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索道设计基本规定、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设计、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设计、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工程设计、单线循环式客运索道工程设计、索道工程施工、索道工程验收。在实施本规范的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及时函告我公司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以供修订时参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1988年11月8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兰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五章
索道设计基本规定
一般规定·
风雪荷载·
线路选择…
净空尺寸·
支架··
检修设施
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
货车·
承载索与有关设备
牵引索与有关设备·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线路设计
站房设计
电气设计
保护设施
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工程
承载牵引索与有关设备
-4—4
-4—4
5--4—5
-4—7
-4—12
5--4—-14
-4--14
5—4—14
.5—4—14
5—4—15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5
线路设计
站房设计
电气设计
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工程
第一节
-4—15
-4—15
-4—15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附录二
承载索与有关设备
牵引索与有关设备
5—418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
*.·. 5-4--19
线路设计
站房设计
电气设计
营救设施
单线循环式客运索道工程
承载牵引索与有关设备
5—4--19
--4-20
—4—21
-4—21
5~4--21
4—22
牵引计算与驱动装置选择…5-4-22线路设计
线路设备
站房设计
电气设计
营救设施
索道工程施工
—般规定
钢结构安装
线路设备安装
钢丝绳安装
站内设备安装.……
索道工程验收
试运行
工程验收
本规范名词解释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中电电
4—23
4—23
5—4—24
5--4—24
5--4—24
5--4--25
—4-27
... 5-4—28
5—4—31
5—4-31
5—4—31
5--4--32
..... 5-4--32
**. 5-4-32
5-—4—3
主要符号
案避小时运输能力(t/h)、面积(m )躯动轮或托索轮的直径(m)
牵引察或承载牵引素的直径(mm)d。一-承数素的直径( mm)
一钢丝绳的金属断面积(mm*)
Hmax -
一考案点的总挑度(m)
传动区段的最大高差(m)
h-高差(m)
-惯性力(N)
平距、距高、长度(m)
Lmax—-拉繁区段或传动区段的最大平距(m)跨熙、距高、长度(m)
一斜距(m),
P—力(N);比压(MPa)
一允许比压(MPa)、允许径向载荷(N)重车的重力(N)
Q.,—-重车侧集中数荷(N)
牵引素每米重力(N/m)
承载素每米盈力(N/m)
线路均布载荷(N/m)
曲率半径(m)、轮压(N)
T。———钢丝绳的初拉力(N)T max
钢丝绳的最大拉力(N)
钢丝绳的最小拉力(N)
一素道运行速度(m/s)
一重锤的重力(N)
弦顿角、包角()
空索倾角(“)
e—折角(°)、(%)
重索倾角()
-车距(m)
雌接系数、粘着系数
一钢丝的公称抗拉强度(M Pa)Ga
载荷分配系数、发车间隔时间(s)折角(°)、(%)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豪为了使架空素道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在技术上有所遵循,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发挥素道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范。第 1.0.2 骤本规范适用于单、双线循环式货运素道和单线循环式、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的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
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单、双线往复式货运索遵和非营业性小型客运素道,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款执行。第 1.0.3 素客、货运素道运输方案的选择,应根据运输距离、运输能力、建设条件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5—4—4
确定其合理性。
第 1.0.4 条素道设计和设备选型,应符合下列原则: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二、用于生产和安全的抱索器、客车动器等关键新设备,未经试验或模拟试验,严禁用于工程中。三、客、货运索道设备出厂时,应进行严格检验,并应具有合格证书。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严禁使用。第1.0.5条建在风最旅游区的客运素道,应以保护风景、方便旅游为原期。其线路和站址选挥,应与风景区总体或区域规划相结合。
站房建筑形式,应与风景区建筑物风格相协调。第1.0.6东各种货运索道,应采用客运素道中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提高生产率、作业率、运行速度和安全可靠性,充分发挥货运索道的运输功能。
素道工程应经峻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正第 1,0.7 素
式投人运营或运行。
第1.0.8条索道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索道设计基本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
索道的运输能力,应按每小时单方向运输第2.1.1条
量计算。
第2.1.2 条素道的最大运输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为700t/ hz二、 单线循环式货运索道为 300t / h,三、双线往复式客运素道为1600P/h四、单线循环式客运索道为 3200P/ h。第2.1.3条素道的最高运行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单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为4m/ss二、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当有乘务员时,在跨距内为10m/s,过支架时为7.5m/s,当无乘务员时,在跨距内为6m/s,过支架时为4m/ss
三、采用活动式抱素器的单线循环式吊舱或吊榜索道为4.5m/ss
四、采用固定式抱索器的单线循环式吊椅或吊篮索道为1.5m/s。但滑雪场专用素道为2.5m/s。五、单线循环式拖牵索道为4.5m/sc第2.1.4条素道的工作制度,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货运索道的工作制度,宜与衔接企业的工作制度致。
年工作日应按各行业的规定采用,但非连续工作制黎道不得小于290天,连续工作制索道不得大于330天。每日工作小时数和运输不均衡系数,一 班 作 业 应架用7.5h和1.1,两班作业应采用14h和1.15;三班作业应采用19.5h和1.2。
二、客运素道的年工作日、每日工作小时数和运输不均衡系数,应按当地气候条件、客流变化情况和索道本身特点确定。
第2.1.5条索距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的素距, 当货车容积为0.5~1.0m时应为3m,当货车容积为1.25~1.6m时应为3.5m,当货车容积2.0~2.5m时应为4m。二、单线循环式货运素道的索距,当货车容积为0.2~0.25m2时应为2.5m,当货车容积为0.32~0.8m时应为3m,当货车容积为1.0~1.25m2时应为3.5m。当驱动轮直径大于3.5m时,索距应等于驱动轮直径。三、当验算货运索道的索距附, 应选择最大跨距中点处。在200Pa工作风压作用下,重车侧承载素及货车应向外侧偏斜,空车侧承载索及货车亦应向同一方向偏斜,此时空车不得接触童车侧任何部位。
四、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的索距,在客车 交会的跨距内,应按两侧客车均向内侧摆动20%计算。客车间的净空尺寸,当跨距小于300m时不得小于1m,当跨距大于300m时,跨距每增加100m,索距再增大0.2m。在客车不交会的跨距内,应按一侧客车向内侧摆动20%计算。该侧客车与另侧承载素水平投影的净空尺寸,当跨距小于300m时不得小于2m,当跨距大于300m时,跨距每增大100m,素距再增大0.2m。
五、单线循环式客运索道的素距,应按其一重车侧的承载牵引索保持垂直,但另一重车侧的承载牵引索按等速运行时最大挑度的5%向内侧偏斜,两侧的客车均应向内侧摆动20%计算。客车间的净空尺寸,不得小于1m。第 2.1.6 奈 素距的变化或索道方向的改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双线索道承载索在每个支架上的水平偏角,不得大于0.5%。
当承载索的水平力小于最小压力的10%和牵引素在托素轮上稳定靠贴时,水平偏角可为0.9%。二、单线索道承载牵引索在每个支架上的水平偏角,当承载牵引素的水平力小于空索靠贴力的10%、托索轮按合力线方向倾斜设计和承载牵引索在托索轮上稳定靠贴或设有安全导向装置时,不得大于0.9%。三、索道方向改变超过上述范围时,应设转角站。第二节风 需“荷 数
第 2.2.1条计算风压应符合下列规定:,索道运行时为200Fa。
二、索道停运时为1200Pa。
最大风速大于44m/s的地区,应取当地最大风压值。第 2.2.2条风力系数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密封式钢丝绳为1.2。
二、非密封式钢丝绳为1.3。
三、货车为1.4。
四、客车:
1.运行小车和吊架为1.6。
2.知形截面的车厢为1.3。
3.带圆角的矩形裁面车厢,其风力系数宜按下式计算:0=1.3--2r
风力系数:
圆角半径(mm),
车厢长度(mm)。
五、托、压索轮组为1.6。
六、桁架式支架为1.2。
七、矩形封闭截面支架为2.0。
当跨距大于400m时,钢丝绳承受风力的第 2.2.3 条
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Lj=240+0.4L
一钢丝绳承受风力的计算长度(m),式中
L一跨距斜长(m)。
第2.2.4条雷荷载应符合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
第三节线路选择
第2.3.1条线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个传动区段的素道线路应为直线,不宜设置转角站。当受条件限制需设置转角站时,索遵线路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二、环式索道的线路,应避开多次起伏的地形和比高很大的凸起地段以及难以跨越的四陷地形。往复式索道应力求通过凹陷地形。单线循环式拖牵索道的线路,纵向坡度不得大于50%,线路变坡处应平缓过渡且不应有反向坡度。并不得与冬季使用的公路或滑雪道交叉。
三、索道线路应避开滑坡、雪崩、沼译、泥石流、卡斯特等不良工程地质区和采矿期落影响区。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站房和支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四、索道线路不宜跨越工厂区和居民区,亦不宜多次跨越铁路、公路、航道和架空电力线路。当货运索道跨越上述设施时应设保护设施。当客运索道跨越国家铁路和高压架空电力线路时应设保护设施。
五、建在风景旅游区的客运索道,其线路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1.0.5条的规定。
六、建在机场或军事设施附近的索道,其线路选择应符合有关单位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七、在大风地区,宜减小索道线路与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
八、客运索道线路应便于营救。第 2.3.2条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站房周地形宜平坦。
二、站房应不占或少占农田。
三、站房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四、站房应设在供电、供水、交通、施工、维修方便处。五、客运索道站房应设在人流集散方便处。六、货运索道钢丝绳的进、出站角应符合下列要求:1.承载索的进、出站角,宜为5~10%的仰角或3~5%的俯角,
2.承载牵引索的进站角,当采用四连杆式或鞍式抱索器时,宜为10~16%的仰角,当采用弹簧式抱案器时,承载率引索宣导平,
3.承载牵引索的出站角,当采用四连杆式或式抱素器时,宜为8 ~12%的抑角;当采用弹贫式抱素器时,承数率引案宜导平。
5--4--~5
第四节 净 空 尺 寸
第 2.4.1 条 案道跨越或穿越时的垂直净空 尺 寸,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素道降雄或穿越时的善重净空尺寸(m)表 2.4.1
胖随算然
国京性略
地方缺路
渠空电力酸离
随、构筑物
糖仅林本
非机解墙
滑雷道
机鳞地
衡道、广场
人烟糖少区
无人通行区
醇越或卒题说明
保护设施底部距机所
素道或保护设斯庭部距抗面
素道成保护设域脏部距就面
素项卒检附电经距素道项部
素道跨时保护设意距电线
素道或保护网脏部矩杆顶
素道或保护设减底部距屋顶
素流密部距林木最高点
紫道底郁距辨地面
素道点都距管道面
素道东部距辨块面
素道发保护设施疏部距地面
素道既部距地面较盘所
素道底部距地面或密面
注,素遵来部系指客
四素激预部系程
海空尺世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
关标植。疑形的要衰
车就空率引索在赔间的最低静态位更再加上对尚
跨间的量高静态位置
承数素或承敏率引索最大拉
9变道降酸
差的量高摄水化为度
寸完受以荐这药标厌等奇势1m
①对于草疑循环发常精素道,
第2.4.2条客、货车与内、外障碍物之间的水平净空尺寸,应符合表2.4.2的规定。
害、货车与内、外障碍物之间的水平空尺寸(m)表 2.4.2障码物名称
无导向获置的支架
有导向装置的支架
客、货车或铜丝绳摄动情况
货车内摄20%,客车内摇35%
货车和有制动器的客车内框[4%、[无制动器客车内20%
承载素或承载率引索或率引素最大与案道平行的交通
运输道路
静提度的 20%向外摄动
与囊道平行的架空!
电力线路
建筑物、岩石
林间通避
承娠素或承发率引察或卒引案最大静扰度的 20%向外摆动
双找索道客、贷车外摆20%,再加上跨距大于 300m 时的 0.2%增加值承载率引素量大静损度的 10%外理加上困定式抱索器客、货车外摄 20%承献率引素最大静抗度的 10%外摆加上括动式抱素温客、货车外据 35%双线索邀客、贷车外接20%,再加上跨距大于 300m 时的 0.2%增加值承数率引素最大静规度的 10%外提[加上固定式抱素变客。货车外握 20%承数率引素量大静提度的 10%外握加,上活动式抱索器客、贷车外握 35%净空尺寸
不小手电
轩的高度
(1、贷车通过有。无导向装置的支架时,在衰中规定的向内握动半、货车既挪或膳部与支架身部之间的净空尺寸不裤小于5
衰中的规定,
(2)跨距大于 300m 时的 0.2%增加值,系指当跨距大于 300m 时。跨距每增大 100rm,客、货车以向中心线向外副移动 0.2m。第五节支
第 2.5.1 系
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支架应采用钢结构。货运索道站口支架的高度小于5—4—6
15m的线路支架,可采用带钢横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在气温-20及以下地区工作的支架,其主要承载构件应采用镇静钢。
三、支架采用开口型材时,其壁厚不得小于5mm,采用闭口型材时,其壁厚不得小于2.5mm,且内壁应有防锈层。
四、向内和纵向摆动20%的货车或向内和纵向摆动35%的客车,应能平稳进入支架导向装置的导向段。支架导向装置的工作段,应使货车和有制动器客车的向内摆动不大于14%,无制动器客车的向内摆动不大于20%。双线往复式客运索道的支架导向装置,应为对称于支架纵向中心线的封闭曲线环。
五、无导向装置的支架,应使向内和纵向摆动20%的货车或向内和纵向摆动35%的客车顺利通过。六、支架顶部应设有效工作高度不小于2 m的起重架。七、支架头部应设带护栏的操作台。当承数索或承载牵引索在支架上的倾角较大时,操作台应设计成与倾角一致的台阶形。
八、支梁上应设工作梯。当支架高度大于10m时,工作梯应设护圈。当支架高度大于20m附,工作梯应每隔10~15M分段转接,转接处应设带护栏的平台。当支架高度大于40m时,宜在支架内部设置带护栏的楼梯。第 2.5.2案支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支架的主要荷载应为支架重力、线路设备画力、各种钢丝绳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以及密封式钢丝绳的摩擦力。附加荷教应为风荷载和雪荷载。特殊荷载应为客车制动力、货车卡车力和按有关规定确定的地囊力。
二,进行荷载组合时,应分成索道运行时和索道停运时两种不同情况,并应按最不利的荷载组合计算支架。三、支梁的安全系数,索道运行时不得小于3,索道停运时,不得小于2。
四、支架的主要承载构件,应进行疲劳校核。五、在最不利的荷载组合下,支架核担的水平扭转角,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不得大于1°其他索道不大于0.5°。第 2.5.3条支架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应采用短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如遇岩石类地基时,宜采用梁式或锚杆基础。二、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基础防止滑移、倾复和扭转的安全系数,均不得小于1.5。
三、基础位于边坡附近时,应校验地基的边坡稳定性。四、在冰冻地区,基础底面应埋至冻土深度以下。五、基础顶面露出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300mm,但钢筋混凝土支架的基础项面不受此限。六、基础周围应有排水设施。
七、基础地脚螺栓应预埋。其预埋深度,短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应为螺栓直径的35倍,毛石混凝土基础螺栓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得大于100mm。
第六节检修设施
索道应设置下列检修设施
第 2.6,1 条
一。小型机修间:
小型机间应设在站房附近。其面积和装备水平,应按修理为主、备件外购的原则,根据企业的机修体制和协作条件确定。
二、牵引索或承载牵引素检修场地和换绳场地:1.检修场地应设在端站附近索道线路的一侧,长度不得小于50m,宽度不得小于3m,地面应适当处理,2.检修场地应兼作换绳场地。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另设换绳场地,
3.检修、换绳场地应设置电动慢速绞车,滑车、手扳或手拉葫芦、地锚、接绳和换绳等专用工具。三、其他检修设施,
1.站内应设置检修设备和钢丝绳用的起重设备、电动绞车、滑车和各种专用汇具,并应设置检修钢丝绳用的吊环、地锚、预埋件、预留孔和纹车基础2.应配备适当吨位的检修用汽车3.在通行困难地段,宜结合山间小道或施工便道,修建宽度不小于 1 m的检修便道,
4.货运索宜配备小型发电电焊机组。第三章
双线循环式货运索道
工程设计
第一节 货
第 3.1.1 素货车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应选用下部牵引式货车。当线路较短,地形凸起且不需要自动转角时,应选用水平牵引式货车,
二、 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重力式抱索器。当承载能力大于3.2t和运行速度大于3.6m/s时,应选用弹贫式抱素器三、一般情况下,应选用翻卸式货车。当运输粘结性物料和货车容积大于0.8m\时,应选用底卸式货车,四、在相同运输能力条件下,宜选用承载能力和容积均较大的货车,
五、翻御式货车的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运输非粘结性物料时宜采用1.0,运输粘结性物料时宜采用0.8~0.9;六、货箱上口宽度与运输物料最大块度之比,当采用旋转式装载机时不得小于8,当采用重力式装载设备时不得小于4,当采用强制式装载设备时不得小于2.5。第3.1.2案货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货车的承载能力,应为1.0、2.0和3.2t,、货车的容积,应为0.5、0.63、0.8、1.0、1.25.1.6、2.0和2.5m2。
三、货车的运行速度,宜为1.6、2.0、2.5、2.8、3,15、3.6和4.0m/s。
四、吊架的长度,应按货车在承载索倾角最大的支架上纵、横向摆动20%时,货车不得接触该支架任何部位的条件校验。
抚、货箱应有可幕的锁闭装置,六、车轮宜设铸型尼龙轮衬或其他软质耐磨轮衬。第3.1.3条设置自动转角或自动迁回站的索道,货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应符合表3.1.3的规定。货车自动转角或自动迁国时最高运行速度水平渡轮组曲率半径(m)
适回轮直径(m)
负车的景高运行难度(m /日)
第 3.1.4 条
规定。
素灌源糖力
发车间隔时间
货车的发车间隔时间,宜符合表3.1.4的货车的发车间嗨时间
100~150
30 ~40
151~300
301~500bzxz.net
14 ~18
第二节 承数索与有关设备
表 3.1.4
501~700
第3.2.1条承载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承载索应选用密封式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不宜小于1170MPa。
二、承载索拉紧端的初拉力,应按下式计算:60-承载索拉紧端的初拉力(N);式中 T。
每年通过承载索的车轮次数;
(3.2.1-1)
R每个车轮作用在承载素上的轮压(N)。三、每个车轮作用在承载素上的轮压,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下部牵引式货车
水平牵引式货车
式中 Q-—重车重力(N),
率引索每米重力(N/m),
入-一牢距(m)
(3.2.1-2)
(3.2.1-3)
-牵引索作用在支架上的附加压力(N),侧型平坦时t。=(0.2~0.25)Q;侧型复杂时t。=(0.3~0.35)Q;
每辆货车的车轮数。
四、按初拉力预选承载索时,钢丝绳实际破断拉力与初拉力之比,永久性索道应为4~4.2,临时性索道应为3.5~3.7。
第 3.2.2 条承载索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承载索的抗拉安全系数,永久性索道应为3.0~3.2,临时性索道应为2.6~2.8。
二、承裁素的最大与最小工作拉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穿,
Tmax =W±4ch+KE△T
Tmin=-W+geh-KEA7
式中Tmax
承载素的最大工作拉力(N),
Tmin-—承载索的最小工作拉力(N),W.
承载素拉紧重链的重力(N),
(3.2.2-1)
(3.2.2-2)
-—承载素每米重力(N/m),
h-承载索拉紧端与销固端之间的商差(m),K-—拉紧区段内承数素库续力的折减系数;5-—4-7
拉紧区段内承教索按同向叠加计算的摩接力总和(N)。
三、拉案区段内承载索按同向叠加计算的摩换力总和,应按下式计算,
+μ|(qe +q)L+2W sin
ZAT-C,W+
式中 Ci—
+2T,sin
(3.2.2-3)
拉紧素导向轮的阻力系数,带滑动轴承的导向轮为0.05~0.06带液动轴承的导向轮为0.03~0.04,其中导向轮直径较大时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承载数索与鞍座之间的库换系数!线路均布载街(N/m))
拉紧区段的平距(m)
承数素在拉案站偏斜鞍座上的水平折角(“)。T,—承载素在拉案区段内的平均拉力(N),锚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线与拉案站站内承载索中心线之间的总折角(°),凸起侧型为正号凹陷侧型为负号。
四、拉聚区段内承载素率擦力的折减系数,应符 合表3.2.2-1的规定。
拉案区般内承数素率据力的折减系数表 3.2.2-1
型情况
乃越测型
平组或玻度均幻的惯斜侧型
凹陷侧型
数势墨染按发
竺售整*势
五、承载素与鞍座之间的摩系数,应符合表3.2.2-2的规定。
承载索与酸座之间的率撤系数
鼓座猪构型式
无衬体钢较座
尼龙树或青调村鞍座
表3.2.2-2
第 3.2.3 条拉紧区段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应采取提高运行速度、降低承载索与鞍座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拉察系统和偏斜鞍座上的摩擦阻力、提高承载索公称抗拉强度、加大拉紧重质量等措施,延长拉聚区段的平距。
二、-一个拉紧区段的最大平距,应按下式计算:w[0.25-K(c -2μ sin号+2μ sin 号)L
5—48
Kμ(qc+)
一个拉紧这段的最大平距(m))
镭固站站口第一跨弦线与拉聚站站内承载索中心线之间的总折角(°),凸起侧型为正号,凹陷侧型为负号。
三,对于多拉紧区段索道,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划分各拉紧区段。
四、在每个拉紧区段内,承载索锚固端宜设在商端,承载索拉聚端宜设在低端。
五、当凸起地段支架群的雕擦力总和可以阻止承载素滑动时,宜采用两端拉紧方式。
第 3.2.4案承载素的拉聚与锚固,应符合下列要一、在每个拉紧区段内,承载索应采用一端拉聚另一端锚固的方式,不宜采用两端锚固的方式:二、承载索应采用重锤拉紧方式:三、拉聚重锤宜采用重锤箱。重锤架或重锤井应便于
检查与维护,重锤井应设井盖和排水设施四、每个重锤箱应配备两根金属导轨。两个重锈箱之间的净空不得小于400mm,
五、锚固端应采用允许串绳的夹块式、夹楔式或夹块夹楔联合式锚具,套简式具和圆简式锚具不宜采用;六、锚固端和拉聚端应设串绳装置,并应在锚固端设置承载素储绳装置。
第3.2.5条拉紧索及其导向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一、承载素的拉紧索,应选用6△(42)或6(33)+6△(21)同向捻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不宜低于1520MPas
二、承裁索的拉紧索,其抗拉安全系数不得小于4.5,三、承载索的拉紧索,其导向轮直径与拉紧素直径之比,不得小于25。
第3.2.6条拉紧重锈的行程,应使重链在素道运行过程中始终呈悬空状态。计算重链行程时,应计人承载索的弹性伸长、残余伸长、温度伸长和载荷变化所引起的重锤位移,并应计人0.5~1.0m的余量。第3.2.7素承载索的连接,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一个拉紧区段内,宜采用整根的密封式钢丝绳;二、线路套简宜采用楔接。线路套简与支架的距离,不得小于15ms
三、过渡套简内承载素的末端宜果用楔接。拉紧索的末端应采用铸接。
第 3.2.8条鞍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承载索的最大折角小于等于16°时,应选用摇摆鞍座,大于16°时,可选用带垂直滋轮组的固定鞍座;二、播摆鞍座、固定鞍座和偏斜鞍座,宜设尼龙衬垫,三、鞍座的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计算:R≥0.502
式中R-
一鞍座的曲率半径(m),
货车运行速度(m/s)。
四、当货车运行速度较低时,无衬或声铜衬鞍座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100倍;尼龙村鞍座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素直径的150倍;
五、拉紧区段站的固定鞍座,其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0m。
第三节率引案与有关设备
第3.3.1条牵引案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牵引索应选用 6M7面接6X(19)线接触的同向格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不宜小于1520MPaz二、牵引素不得果用交互括钢丝绳,三、钢丝绳表面丝的直径不得小于1.5mml。第 3.3.2 象牵引索的抗拉安全系数应为 4.5~5.0。传动区段的分应符合下列要求:第 3.3,3 条
、应采取提高运行速度、增大牵引索直径,提高牵引索公称抗拉强度、改善驱动装置防滑性能、实现两端驱动或双轮驱动等措施,延长传动区段的平距。二、采用一端驱动时,一个传动区段的最大平距或最大高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H imax
rA(1 + β)
2 +qp J[tanα± fo]
[AP +g, J [1+ ]
(3.3:3 - 1)
(3.3.3 — 2)
一个传动区段的最大平距(m)!一个传动区段的最大高差(m)
-牵引索每米重力(N/m)
牵引素的结构系数,6M7钢丝绳e为9.591,6X(19)钢丝绳e为9.585,
牵引索的公称抗拉强度(MPa),一牵引素的抗拉安全系数
C2———牵引素最小拉力与其每米重力的比值,一索道小时运输能力(t/h),
β-——空车重力与有效裁荷的比值;一货车的运行速度(m/s),
传动区段全线的平均倾角(\),f。一—一货车的运行阻力系数,其值应符合本规范第3.4.2条的规定。在本公式中,动力型囊道应采用正号,制动型索道应采用负号。三、对于多传动区段索道,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划分各传动区段。
四、在多传动区段索道中,各传动区段牵引素的直径必须相同,各驱动装置的型号宜统一。五、在多传动区段索道中,宜将转角站兼作中间驱动站或中间拉紧站。
导向轮直径与牵引素直径的比值,应符第 3.3.4 条
合表3.3.4的规定。
等向轮直径与率引索直径的比值 D / d包角(“)
5~ 10 / 11 ~20 [ 21 ~ 30 31 ~ 90 30
表 3.3.4
91~180
80-100
牵引索的编接与拉繁应符合下列要求:第3.3.5条
一、牵引索应减少编接接头的数盘;牵引索应采用重锤拉紧方式,
三、拉紧重锤的结构与配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2.4条的规定:
四、高架站房可采用单绳拉紧方式,单层站房应采用四绳拉紧方式,并应设置调节重锤位置的电动或手动绞车。第 3.3.6 条拉紧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拉紧轮的直径,应按素距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3.4条的规定
二、拉紧轮的绳槽,宜衬软质耐磨衬垫,三、拉紧小车的行程,至少应保证牵引索剩一次接头所需补偿的长度。
拉紧索及其导向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第 3,3.7 条
一、牵引素的拉紧素,当采用单绳拉紧方式时,应选用6X(37)、6W(36)或6XW(36)线接触的同向捻钢丝绳;当采用四绳拉紧方式时,应选用6T(25)或6X(19)线接触的同向慰钢丝绳,其公称抗拉强度不宜小于1520MPas
二、牵引素的拉紧素,其抗拉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三、牵引素的拉紧素,其导向轮直径与拉紧索直径之比,不得小于40,
四、导向轮的绳槽,应衬软质耐磨衬垫。黛四节 奉引计算与驱动装量选择第3.4.1条牵引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应采用逐点计算法,从拉紧轮向驱动轮计算各特征点的拉力。
二、 在下列三种载荷情况中,动力型索道应计算第一、二种载荷情况,制动型索道应计算第一、三种载荷情况,介于动力型和制动型之间的道,应同时计算三种载荷情况:1.重车侧和轻车衡按设计车距布满重车和空车,形成正常运行载荷情况;
2.线路下坡区段缺重车或空车,形成最不利的动力运行载荷情况,
3.线路上坡区段缺重车或空车,形成最不利的制动运行载荷情况。
三、缺车区段的长度,应按连续三分钟不发车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大于36s的素道,应按连续不发五个货车计算。四、牵引素通过各种导向轮的阻力,应计人导向轮的轴承阻力,并应计人牵引索的刚性阻力。五,计算惯性力时,应计入直线运动部分的质冠和各种导向轮折算到轮缘上的质量。长度小于3km的索道,尚应计人驱动装置商速旋转部分换算到驱动轮轮缘上的质量。第3.4.2乐货车在承载素上的运行阻力系数、采用铸钢车轮的货车,制动运行时应为0.0045,动力运行时应为0.0065,采用铸型尼龙轮衬的货车,制运行时应为0.0055,动力运行时应为0.0075。
第3.4.3条牵引索的最小拉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牵引素的最小拉力,应按下式计算:Tmin≥ C2go
(min—牵引索的最小拉力(N)式中
C,———牵引素最小拉力与牵引索每米重力的比值。
二、牵引囊最小拉力与牵引素每米重力的比值,应符合5 --49
下列规定:
1.水平牵引式索道,应按索道全线的牵引素具有与承载索相似的挑度和货车在线路上不产生横向歪斜的条件确定:2.下部牵引式泰道,应根据货车在素道全线上稳定运行的条件确定。当传动区段的平距或高差很大时,C,应取较小值,但不宜小于600,当传动区段的平距或高差很小时,Cz应取较大值,但不宜大于1200,当传动区段的平距或高差比较适中时,C2宜为车距的10倍,但不宜小于600或大于1200。
三、牵引索的最小拉力,应保证驱动轮上的牵引素不打滑,并应保证垂直或水平滚轮组上的牵引索不脱素。第3.4.4条驱动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高架站房宜采用立式驱动装置;低站房宜采用卧式驱动装置。
一般应选用摩擦式驱动装置。在特殊情况下可选用央钳式驱动装置。
三、驱动装置的抗滑性能,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正常运行时
tminlem -1) ≥1.25
起动或制动时
Eminle ne - 1)
(3.4.4. 1)
(3.4.4. — 2)
正常运行时驱动轮出侧或入测牵引索的最小拉力(N)
按最不利载术情况计算的驱动轮出侧或入侧牵引素的最小拉力(N)
牵引素与驱动轮衬垫的粘誉系数,一牵引索在驱动轮上的包角(r ad)正常运行时驱动轮上的圆周力(N),P——按最不利载荷情况计算的驱动轮上的圆离力(N)
J惯性力(N)其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3.4.1的规定。
四、驱动轮衬垫的比压,应按下式计算t,+te.
式中 t,
(3.4.4-3)
正常运行时驱动轮人侧牵引索的拉力(N),正常运行时驱动轮出侧牵引素的拉力(N)f,-
D——驱动轮直径(mm),
d-牵引索直径(mm),
一驱动轮对垫的允许比压(MPa)五、牵引索与驱动轮衬垫的粘着系数及允许比压,应符合表3.4.4的规定。
率引索与驱动轮村垫的粘著素数及允许比压表 3.4.4
讨势名称或代号
G—130
半便紊鼠乙烯
高硬丁脂接胶
钻著系数
注。选用C—130对热时,幸51素应采用增脂进行润滑。5—4—10
第3.4.5条驱动装置电动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一般应选用交流绕线型电动机。当索道侧型复杂、运行速度和负力都较大时,宜选用直流电动机二、按正常运行功率选择电动机时,应计入功率备用系数。功率备用系数,动力型素道应为1.15,制动型索道应为1.30。
按最不利运行功率选择电动机时,可不计入功率备用系数。
三、索道为凸起侧型或混合侧型时,驱动轮上的圆周力应计人牵引索折曲所引起的附加阻力。四、按正常运行功率选择的电动机,其容盘应按在最不利载荷情况下起动或制动的条件校验。校验后,电动机的过裁系数不得大于额定值的0.9倍。第3.4.6条驱动装置制动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动器应具有逐级加载和平稳停车的制动性能;二、制动型索道和停车后会自然倒转的动力型索道,应设置工作制动器和安全制动器。停车后不会自然倒转的动力型素道,可仅设工作制动器,
三、当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15%时,制动型索道的工作制动器与安全制动器应能自动相继投入工作,两者合成的制动力矩。应使减速度控制在0.5~1.0m/s范围内;四、负力很大的制动型索道,宜在低速轴上设置两套独立的盘式或夹钳式液压制动器,兼作工作制动器与安全制动器。
第五节线路设计
第 3.5.1 条索道侧型应平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索道侧型不应有突变的折曲或过多的起伏。二、比高较大的独立山峰或凸起地段的突出山包,宜采取开挖边坡、明槽或涵涧等措施。三、凸起侧型每个支架的弦折角。下部牵引式索道宜为3~4%,水平牵引式索道宜为5~6%。四、每个支架的最大折角,应控制在10~15%范翻内。大跨距两端的支架,其最大折角不得超过30%。五、不同折角的支架,应选择不同允许折角的鞍座。第 3.5.2条素道负荷应均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同时驶近支架的重车数,不得超过线路上重车总数的25%。
二、跨距与车距的水平投影的比值, 应为0.3~0.4、0.8、1.15~1.3、1.75、2.3~2.6和3.45。第 3.5.3条站房设置应合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驱动站:
1.应选择牵引索拉力最大,抗滑条件最好的端站作为驱动站。动力型素道的卸载站和制动型索道的装载站应为驱动站。介于动力和制动型之间的索道。可按供电、维修、交通等条件确定驱动站的位置,
2.多传动区段索道相邻两段的驱动装置,宜集中设置在中间驱动站内;
3.当相邻两个传动区段的功率为一正一负,或两段功率符号相同但两段高差之和较大需控制牵引索直径时,宜果用一台卧式驱动装置同时传动两段的中间驱动方案。二、拉紧站:
1.应选择没有驱动装置的端站作为拉紧站!2.当没有驱动装置的端站内设有自动迁回轮时,驱动站应兼作拉案站;
3.当驱动站兼作拉紧站时,牵引索的重锤应设在驱动装置牵引索拉力较小的一侧,
4.对于地形起伏较大或线路中凸起地段商于驱动站的长距离素道,在最不利的载荷情况下驱动站的牵引索产生不允许的低拉力时,宜在驱动装置牵引索拉力较小的一侧设置辅勘拉紧装置。辅助重锤所产生的牵引索拉力,应小于牵引索正常运行时的拉力。
三,转角站:
1.转角站应与传动区段站、拉紧区段站、中间装卸站交汇站合并,做到一站多用,避免设置单一功能的中间站,
2.自动转角站不宣设在索道侧型的最低处,3.自动转角站的水平滚轮组,应采用较大的曲率半径。
四、拉累区段站:
1.拉紧区段站承载索的进、出站角,其仰角宜小于5%,不宣采用凹形滚轮组。
2.拉紧区段站的凸形或叫形滚轮组,应果用较大的曲率半径,并应按本规范第3.6.6条的规定进行校验。3.位于凸起地段的双锚站,宜采用带有大曲率半径凸形垂直滚轮组的连环架。
4.双锚站的高度不得小于5m。拉锚站和双拉站的商度根据重锤行程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小于9m。5.拉紧端承载索在偏斜鞍座上的站内折角,空、重车侧承载素的平面折角,不得大于15%,重车侧承载索的立面折角,不得大于12%,空车侧承载素的立面折角,不得大于15%。
锚固端承载素在偏斜鞍座上的站内折角,可适当增大。
第3.5.4条配置支架时,应减小各支架上率引素的附加压力,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站前第一跨支架配置:
1.承数索仰角进站时,其空索颂角应大于扁轨颂角,但两者之差不宜大于5%
承载素俯角进站时,其空索倾角应小于扁轨倾角,但两者之差不宜大于5%。
2.承载索满载时站口端的倾角,不得大于15%。3.站前第一跨的跨距,宜小于车距,并宜小于60m。:平坦地段或坡度均句的倾斜地段支架配置:1.各支架的跨距,宜按照重车侧牵引索拉力的逐跨增大而逐跨减小。
2.各支架上牵引素的附加压力,不宜大于重车重力的0.2~0.25倍。
三、凸起地段支架配置:
1.支架高度不得小于5m,跨距不得小于20m2.对于总折角较大并受到地形限制的凸起地段,可采用带有大曲率半径四形垂直滚轮组的连环架代替支架群。四、凹陷地段支架配置:
1.当支架相邻跨距内没有货车、承载索出现最大拉力和不计风力时,承载索对鞍座的靠贴系数不得小于1.2,2.在困难条件下,当采用带有防抬索装置的座时,承载素在支架上的最小折角,允许出现适当的负值。3.当大跨距两端支架上的最大折角超过摇摆鞍座的许用折角时,应在支架附近设立辅助支架。不得在一个支架的同一侧上设置两个播摆鞍座。
第3.5.5条支架的空索倾角,应按支架相邻跨距内没有货车和承数素出现最大拉力的条件确定。一、空索倾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5.5-1)
Bu= sin-
式中 β2—
计算支架左侧的空索颂角(°);计算支架右侧的空索倾角(”);Bg
9c-—承载索每米重力(N/m)1
(3.5.5-2)
承载索在计算支架上的最大拉力(N),z计算支架左侧的弦倾角(“)
α—计算支架右侧的弦懒角(°)。二、弦顿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a.= tg-h
ay=tg-1
(3.5.5-3)
(3.5.5-4)
左跨的支架高差(m),计算支架高于左侧支架时为正,反之为负:
右跨的支架高差(m),计算支架商于右侧支架时为正,反之为负;
左跨的跨距(m);
l,右跨的跨距(m)。
第3.5.6条支架的重索倾角,应按线路上:均匀布满重其中一辆重车紧靠计算支架左侧或右侧和承载索出现最车,
小拉力的条件确定。
重索倾角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辆重车紧靠被算支架左侧时
82=sin-+)Qacos:+054alz + α, (3.5.6-1)Tamnin
0,=sin-1Q:cos+0.5gall +αy
一辆重车紧靠被算支架右侧时
8g=sin -t:Ozc0s8:+0.5gall +azTmin
(3.5.6 -2)
(3.5.6 - 3)
9, = sin 1+tQcosa+054l
= +α, (3.5.6 - 4)
辆重车紧靠计算支架左侧时,该支架左侧或右侧的重索倾角(°),
2、8,
一辆重车紧靠计算支架右侧时,该支架左侧或右侧的重索倾角(°);
t—左跨载荷分配系数;
右跨载荷分配系数;
-重车侧第中载荷(N),Qz=Q+40元重车重力(N)
牵引索每米重力(N)
5-—4—11
--车距(m);
承载索在计算支架上的最小拉力(N)。二、载荷分配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n -1)(1 - nicos)
(仅取整数部分)
(3.5.6. 5)
(3.5.6 6)
考察点的总挠度,应按线路上均勾布满重第3.5.7条
车、其中一辆重车刚好运行到考察点上方和承载索出现最小拉力的条件确定。
、考察点的总挠度应按下式计算:x(b-x)(_9c
Tmincosα2cosα
式中J考察点的总挠度(m),
考察点与左侧支架的平距(m),(3.5.7 —1)
Tmin~—两支架上承载素最小拉力的平均值(N)—载荷影响系数。
二、载荷影响系数,应按下式计算:t'=I+m(1acosa)
Acosα
2(1 -~ x)
(3.5.7 — 2)
式中 m-—考察点左侧货车个数,xIcosα 时m =
(仅取整数部分),
考虑点右侧货车个数,1-xAcosα 时n =[二x
(仅取整数部分)。
acosα
第六节站房设计
第3.6.1条站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端站平面的主轴线,宜为直线:二、 应减少牵引索导向轮的数量,三、拉紧区段站和自动转角站,可不设置翻护结构,四、非自动化站的进口部分,可不设置屋顶和外墙,但应设置地坪和护栏,
五、在气候温暖地区,非自动化站可以取消外墙,但应设置屋顶、地坪、护栏和小型休息室,六、离地高度小于2.5m的牵引索和设备运动部位,应设护罩或护栏,
七、高架站房的站口,必须设置护栏或悬臂式安全网;八、站口滚轮组、站内辅助设备的驱动装置、货车检查处和重锤架头部,均应设置带有护栏的操作平台或操作通道:
九、非自动化站应设给水和排水设施。十、站房进出口、驱动装置减速器、直流电动机的冷却风机等噪声源,应采取消音措施。第3.6.2条驱动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机房的布置应便于维修。驱动装置的四周,应设贡度不小于1m的通道。
二、卧式驱动装置应设在站内。其四周应设护拦。其控制室应设在常近站口的站房外侧。5—412
三、立式驱动装置宜设在站外或高架站房的底部。其控制室应设在站内。
两个垂直导向轮的支架或支承构件,当采用钢结构时,应校核其刚度;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校核其抗震和抗裂性能。
第3.6.3条料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运量较大且线路较短或非三斑作业的素道,装料仓的有效容积,可小于索道一个班的运输量运量较小且线路较长或三班作业素道,装料仓的有效容积,宜大于索道一个班运输。
二、索道与衔接车间的作业班次不同时,装料仓的有效容积,不得小于索道10小时的运输量。三、多传动区段的长距离索道,应适当加大装料仓的有效容积,并应设置线路故障检测装置。四、运输能力超过500t/h的大运量索道,装料仓的有效容积,不得小于索道 2 小时的运输量。五、卸料仓的有效容积,应根据衔接车间或衔接运输工具的生产特点进行确定。
第3.6.4系货车的装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般情况下应采用重力式装载设备。当运输粘结性物料时,应采用强制式装载设备。二、装载口的数量,应根据运输能力、物料特性和装载设备性能确定,但不得少于两个。旋转式装载机不受此限。
三、 --般情况下应采用内侧装载方式。当采用外侧装载方式时,装载口应设双导向板。四、在同一条素道上,不得同时采用内、外侧装数方式。五、装载口应设防止货车横向摆动的导向板或稳车器。第3.6.5条货车的载与复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于容积大于1.6m的翻卸式货车,宜设置能强制货箱翻转的卸载装置。
二、,卸载口不宜少于两个。
三、御载口或卸裁带应设防止货车横向摆动的导向板。四、卸载口应设格筛。当卸载带很长并采用机械推车时,可不设格筛,但应在卸料仓两侧或中间设置带护栏的操作通道。
五、卸载口的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3U+1
-卸载口长度(m)
货车在卸载口的运行速度(m/s);-货箱长度(m)。
六、货车应设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应设在卸载站内。七、货车复位时应设置机械推车装置,推车速度不得大于0.5m/s。
第3.6.6站口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当承载索的仰角不大于5%或俯角不大于8%时,可采用无垂直滋轮组的站口,但站口必须设置托轮,二、当承载索的仰角大于5%时,应设凹形垂直滋轮组;三、当承载素的俯角大于8%时,应设凸形垂直滚轮组,并应设防止抱素失误的货车滑向线路的装置:四、凹形垂直滚轮组的曲率半径,应按牵引素不脱出钳口和牵引不抬起空车的条件校验;五、凸形垂直滚轮组的曲率半径,应按牵引索作用在抱素器上的压力不大于货车允许压力值的条件校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