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 GA/T 1060.1-2013 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Y探测设备
GA/T 1060.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A/T 1060.1-2013

中文名称: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Y探测设备

标准类别: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5579420

相关标签: 便携式 放射性物质 探测 核素 识别 设备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A/T 1060.1-2013.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instruments for radioactive material detection and radionuclides identification-Part 1:Y-ray detection instruments.
1范围
GA/T 1060.1规定了便携式r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的分类分级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随机技术文件、运输和贮存。
GA/T 1060.1适用于利用各类辐射探铡器对r放射性物质进行探测的便携式设备,是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此类设备的基本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2008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GB/T 2423.2电工电子产 晶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GB/T 2423.3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 -1995电工电子产 晶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8- -1995 电工电子产 晶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 -2008 电 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 4208- -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T 658--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
GB 8897.4- -2008原电池第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
GB 11806--2004放射性物 质安全运输规程
GB 15208.1- -2005 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15211--1994报警 系统环境试验
GB/T 17799.1- -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 17799.3- -2001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1060.1—2013
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探测设备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instrumentsfor radioactive material detection and radionuclides identification-Part 1:-ray detection instruments2013-04-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3-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分级要求
通用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
随机技术文件
运输及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探测区域
GA/T1060.1—2013
GA/T1060.1—2013
GA/T1060《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探测设备:
第2部分:识别设备。
本部分为GA/T1060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并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上海精博析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上海新漫传感技术研究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和为永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和银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安局技术防范办公室、重庆市公安局公交治安管理分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彩霞、郑文、张文熙、王宇轩、薛昕、蒲中奇、王国保、王强、林伟、姜国锋、金晓峰、刘一麟、刘晓新、兰涛。
1范围
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与核素识别设备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探测设备GA/T1060.1--2013
GA/T1060的本部分规定了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的分类分级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随机技术文件、运输和贮存。本部分适用于利用各类辐射探测器对放射性物质进行探测的便携式设备,是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此类设备的基本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2008
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3
GB/T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6587--2012电子测量仪器通用规范GB8897.4—2008
原电池第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11806--2004
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15211—1994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7799.1—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GB17799.3—2001
1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放射性物质radioactivematerial任何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放射性活度和放射性总活度都超过GB11806一2004中5.1~5.2.5规定值的物质。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在给定时刻,单位时间内处在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核素发生的核衰变数,亦称衰变率。1
GA/T1060.1--2013
放射性活度的计量单位为贝可,符号为Bq,1Bq为1秒中发生1次核衰变。也可用居里表示,符号为Ci,换算关系是1Ci=3.7×1olBq3.3
吸收剂量absorbeddose
放射性物质以电离、激发的方式向外辐射能量,产生以放射源为中心,随距离而衰减的辐射场,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即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ray),符号Gy,1Gy=1J·kg-1。3.4
辐射权重因数radiationweightingfactor生物机体及器官组织对不同种类及能量辐射的反应敏感程度。常见的Y射线、X射线等光子及电子辐射的辐射权重因数取值为1。3.5
当量剂量equivalentdose
辐射在器官或组织体内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数的乘积,单位为·kg-1,称为希[沃特J(Sv)。
当量剂量率equivalent dose rate单位时间内的放射性当量剂量,单位是Sv·h-1。3.7
fportableinstrument
便携式设备
重量小于或等于3kg的手持式设备或可放置于通道两侧的能独立正常工作的单柱重量小于或等于25kg的立柱式设备。
便携式放射性物质探测设备portableinstrumentforradioactivematerialdetection当可探测区域内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高于设备设定的报警阈值时,能够产生报警并提示放射性剂量的便携式设备。
放射性标准试验源standard radioactive test source用于实验室测试,或易于获得也适合使用于制造厂产品评估中的性质和活度在某一确定的时间内都是准确已知的丫放射性标准源。3.10
探测立柱detectionpillar
包含一个或多个探测组件的立柱式机械结构,可直立放置于地面或平台上。3.11
探测区域 detection zone
设备可以探测到放射性物质的有效空间范围(见附录A)。3.12
入射角响应incidence angle response设备的辐射响应随辐射人射角的变化。R=[(M-M)/M]×100%
式中:
R,—设备的人射角响应;
M。设备探测区域中心轴上的放射性剂量率或计数测量结果;M.一距设备探测区域中心轴一定角度的放射性剂量率或计数测量结果。2
M。和M.应在与设备直线距离相等的参考点测得。3.13
报誉响应时间alarmresponsetime当放射性物质进人设备探测区域时,设备有效探测并发出报警响应的时间。3.14
误报警率 false alarm rate
GA/T1060.1—2013
非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设备报警的概率。实际测试中,以天然环境本底条件下进行测试时,设备连续工作数小时的误报警数代替。
漏报誉率 alarm failurerate
放射性物质通过设备有效探测区域或留存在设备探测区域而设备不产生报警的概率。实际测试中,以满足规定条件下,设备连续探测规定次数,发生的漏报警次数代替。3.16
探测率 detection probability丫放射性物质通过设备有效探测区域或留存在设备探测区域而设备产生报警的概率。3.17
探测限 detection limit
在一定探测率的前提下,设备探测到离开设备一定距离处的规定活度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并能在1s内正确报警时,设备与放射性标准试验源之间的距离。探测限的单位以m表示。3.18
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变异系数
衡量设备测量稳定性的指标。用设备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方差表示。1
(k—)\×100%(n>1)
kNn-12
式中:
设备的变异系数;
测量次数;
第i次的测量结果;
k;的算术平均值。
相对误差
relativeerror
在确定参考点及参考辐射下,设备测量剂量率值的绝对误差与约定真值之比。R=[(M-CTV)/CTVJ×100%
式中:
设备测量剂量率结果的相对误差;设备测量剂量率指示值;
约定真值。
4分类、分级要求
4.1分类
按产品的结构形式,设备可分为手持式,立柱式等。·(2)
-(3)
GA/T1060.1-2013
4.2分级
按产品探测限的高低将设备分为A、B、C三个等级(见表1)。其中C级为基本要求,A级为最高要求。
表1探测限等级划分表
标准试验源
1Am(40μCi)
137Cs(10μCi)
\Co(6μCi)
5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及机械结构要求
5.1.1外观
设备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设备外观应完好,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裂纹,褪色及永久性污渍,无明显变形和划痕,a
金属件应无毛刺、无锈蚀:设备表面的标记和字符应清晰可辨;b)
设备显示屏幕或显示面板上的字符、图形应清晰无缺损。5.1.2机械结构
设备的机械结构应符合以下要求:设备有操作按键的,按键应设置于设备上不易引起误触发的位置,且应操作灵活,不易脱落:a
设备框架应能够承受正常安装、使用、搬运和运输中的振动和冲击,而不致引起设备机械和性b)
能受损:
立柱式设备应能稳定放置。
5.1.3外壳防护等级
设备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一2008中IP54的规定。5.1.4重量
设备的重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立柱式设备的能独立正常工作的单根立柱重量应小于或等于25kg;b)手持式设备总重量应小于或等于3kg。5.2功能要求
5.2.1电源要求
设备的供电电源应符合如下要求:使用交流电源供电方式的设备,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变化时,设备应不需要a
调整而能正常工作;
b)手持式设备应自备电源,自备电源的工作时间应小于或等于5hGA/T1060.1—2013
c)当电源电压低于额定工作电压15%时,设备应给出欠压提示。欠压提示出现后,设备应可继续工作不少于15min。
5.2.2探测功能
当放射性物质以正常步速通过或停留在有效探测区域内时,探测设备应发出报警。5.2.3报警方式
设备应能够提供声、光(字符)等报警方式。手持式设备应能够同时提供振动报警方式。5.2.4软件功能
设备的软件功能应符合如下要求:a)设备应能够支持分别以剂量率模式和计数率模式查看环境实时天然本底:b)设备报警时,应能够分别以剂量率模式和计数率模式显示放射性剂量;设备的报警阈值参数应可由授权用户设置或修改;d)设备应具备报警记录功能。报警记录应至少包括报警时间、报警剂量率或计数率;e)设备应具有报警记录的实时存储、检索,导出功能,存储量应不少于10000条;D
设备应具有中文界面。
5.2.5数据接口
设备应具备数据通讯接口。宜采用无线通讯方式。5.3性能要求
5.3.1启动时间
设备的启动时间应不超过20s。对于具备开机自校功能的设备,启动时间应不超过90s。5.3.2能量响应范围
在设备标称的探测区域内,设备应能对40keV~3MeV的人射辐射发生响应。5.3.3剂量率响应范围
在设备标称的探测区域内,设备应能对0.1μSv/h~100μSv/h的入射辐射发生响应且指示正确。5.3.4入射角响应
设备应能对人射角范围在0°~90°的辐射具有良好响应并正确报警。对137Cs的人射角响应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20%
5.3.5报警响应时间
设备的报警响应时间应小于或等于1s。5.3.6误报誉率
在环境本底下,设备连续工作6h,误报警次数应小于或等于1次。5
GA/T1060.1-2013
5.3.7探测限
在满足5.3.6、5.3.7条件下,以大于或等于0.90的探测率,设备应能探测到距设备探测面规定距离处(见表2)的规定活度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见表1)并能在1s内正确报警。手持式设备的探测限应至少满足C级要求;立柱式设备的单根立柱探测限应至少满足B级要求。表2探测限试验用放射性标准试验源序号
5.3.8漏报誉率
放射源
1a7 Cs
1480(1±5%)kBq(40μCi)
370(1±5%)kBq(10μCi)
222(1±5%)kBq(6μCi)
在满足5.3.6、5.3.7条件下,设备对距设备探测面规定距离处(70%探测限)的规定活度(表2中序号2)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连续探测50次,漏报警次数应小于或等于1次。5.3.9变异系数
设备辐射测量结果应相对稳定,其变异系数应小于或等于15%。5.3.10相对误差
设备剂量率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30%。5.4电气安全要求(仅适用于可交流供电的设备)5.4.1保护接地
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设备,应具有可供连接保护接地导线的保护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标识;其设备金属表面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应小于或等于0.1Q。5.4.2绝缘电阻
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设备,设备电源插头或电源引人端与外壳或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100MQ,湿热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2Mα。5.4.3抗电强度
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设备,设备电源插头或电源引人端与外壳或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1.5kV、45Hz65Hz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抗电强度试验,应无击穿和飞弧现象。5.4.4泄漏电流
使用交流电源供电的设备,设备外壳泄漏电流极限值应小于或等于5mA。5.5电磁兼容性要求
5.5.1设备抗扰度要求
对立柱式设备进行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电快速瞬交变脉冲群、浪涌(冲击)射频场感应的传导6
GA/T1060.1-2013
骚扰以及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共六项抗扰度试验;对手持式设备进行静电放电、射频电磁场辐射共两项抗扰度试验。设备的抗扰度性能应符合GB/T17799.1一1999中表1、表2和表4中规定限值的要求。
5.5.2设备发射要求
设备的辐射和传导发射值应符合GB/T17799.3-2001中表1所规定限值的要求。5.6环境适应性要求
5.6.1工作环境
设备应在下述环境下正常工作且不致引起外观和机械结构以及基本性能受损:a)环境温度范围为-20℃~45℃;b)相对湿度范围<93%。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5.6.2振动、冲击、跌落
设备应在下述试验后能正常工作,且不致引起外观和机械结构以及基本性能受损:a)机械振动,正弦波10Hz~55Hz,速率1oct/min,振幅0.35mm,扫频耐久循环数5次,定频耐久时间10min士0.5min;
冲击,峰值加速度150m/s,持续时间11msb
自由跌落,仅手持式设备要求进行自由跌落试验。包装状态自由跌落高度1.0m,非包装状态c)
自由跌落高度0.1m。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设备在进行试验前应设定好报警阅值等各项参数,试验过程中不得更改任何参数。除环境适应性试验外,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85%;
c)大气压力70kPa106kPa
d)环境本底0.06μSv/h0.20μSv/h,6.2放射性标准试验源
检验用放射性标准试验源见表3。表3检验用放射性标准试验源
放射源名称
1ar Cs
放射源能量
122 keV/136 keV
662 kev
1.17MeV/1.33MeV
2.6147Mev
散射源活度
1480(1±5%)kBq(40μCi)
296(1±5%)kBq(8μCi)
370(1±5%)kBq(10μCi)
222(1±5%)kBq(6μCi)
185(1±5%)kBq5μCi)
GA/T1060.1—2013
放射源名称
Filtered X-Rays
Filtered X-Rays
表3(续)
放射源能量
662kev
662kev
87keV/185kev
注:本标准鼓励优先使用序号1~4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6.3基本性能检验试验
放射源活度
3.7(1±5%)MBq(100μCi)
14.8(1±5%)MBq(400μCi)
设备在天然本底环境下工作,连续记录其显示的20个本底计数值N,按式(1)计算N1~N2o的变异系数,判定结果应小于或等于15%。6.4外观和机械结构检查
6.4.1外观试验
目测设备外观,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1.1的要求。6.4.2机械机构试验
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设备,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1.2的要求。6.4.3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GB4208—2008中的规定进行相关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1.3的要求。6.4.4重量试验
使用精度不低于0.01kg的仪器对设备进行称重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1.4的要求。6.5功能试验
6.5.1电源试验
电源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按GB/T15211—1994中5.8的规定,对交流供电方式进行电源电压变化试验。在电源电压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按照6.3所述的方法对设备进行基本性能检验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1a)的要求。
b)使用厂商推荐的充满电的自备电源供电,开启设备,从设备进人工作状态开始计时,至连续工作达5h士5min停止计时,计时过程中应完成不少于20次探测试验。观察设备状态和是否出现电量不足或欠压提示,设备状态异常和出现电量不足或欠压提示均判定为电源电量不足。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1b)的要求。6.5.2探测功能试验
将表3中的任一放射源放置在设备的探测区域内,或以1.2m/s的速度通过探测区域,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2的要求。
6.5.3报警方式试验
GA/T1060.1--2013
将表3中的任一放射源放置在设备的探测区域内,观察设备的报替响应情况,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3的要求。
6.5.4软件功能试验
接照产品说明书操作,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4的要求。6.5.5数据接口试验
检查设备的数据接口,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2.5的要求。6.6性能试验
6.6.1启动时间试验
从开启设备电源开始计时,到设备进人产品说明书所标示的待机状态结束计时,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1的要求。
6.6.2能量响应范围试验
依次使用表3中序号1~5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放置在设备的探测区域内,观察并记录设备的剂量率或计数显示及报警情况。允许以序号为8,9的过滤X辐射分别代替序号1.2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进行试验。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2的要求。6.6.3剂量率响应范围试验
选取表3中序号为6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放置在设备的探测区域内,调整试验源与设备探测面的距离,观察并记录设备的剂量率显示和报警情况。人射辐射为0.1μSv/h~100μSv/h的测试参考点的指示结果同时符合5.3.10的要求,判定为指示正确。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3的要求。6.6.4入射角响应试验
选取表3中序号为3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放置在设备标称探测区域中心对称轴左右两侧和上下两侧各45角的位置为试验点(直线距离以参考点仍处于设备探测区域为准),观察并记录设备的报警情况和测量结果。按照式(1)计算设备的入射角响应,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4的要求。6.6.5报警响应时间试验
选取表3中序号为1(或3)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将试验源屏蔽后放置于设备标称的探测区域,从打开试验源屏蔽层的瞬间开始计时,至设备报警结束计时。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5的要求。6.6.6误报警率试验
在环境本底为0.06μSv/h~0.20μSv/h的条件下,设备累计运行6h,记录报警情况并进行统计,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6的要求。6.6.7探测限试验
依次选取表2中序号为1~3的规定活度的放射性标准试验源,将试验源屏蔽后放置于设备标称的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