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 1158-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A/T 1158-2014
中文名称: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9050529
相关标签:
激光
入侵
探测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A/T 1158-2014.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ru-beam laser intrusion detectors.
1范围
GA/T 1158规定了人侵报警系统中激光对射人侵探测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及代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GA/T 1158适用于室外和室内安装的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2008 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2008 电工电 了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电子电工产 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GB 4208 - -2008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7247.1- 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
GB/T 16796- -2009安全 防范报警设备安 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2006电磁兼容 试验 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 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 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酒(冲 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1158—2014
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guirements for thru-beam laser intrusion detectors2014-05-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4-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A/T1158—2014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章单位: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北奥东华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琳、邵子健、王东波、王启华、刘荐轩、张文弘。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GA/T1158—2014
本标准规定了入侵报警系统中激光对射人侵探测器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及代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室外和室内安装的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了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2082008
GB7247.12012
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GB/T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
GB/T17626.4—2008
GB/T17626.52008
GB/T17626.11--2008
3术语和定义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thru-beamlaserintrusiondetector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遮挡时能产生人侵报警状态的探测装置。
探测距离detection range
发射机和接收机分置安装并能满足本标准技术要求的两机间距离。3.3
responsetime
探测响应时间
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激光光束被遮挡到探测器产生人侵报警状态的时间。1
GA/T1158—2014
4产品分类及代码
4.1产品分类
4.1.1激光对射人侵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按照使用环境分为室外型和室内型。4.1.2探测器按照功能分为基本型和智能型4.2产品代码
光束数量
标称探测距离
产品种类
企业标识
产品代号
产品代号:用JT表示探测器。
企业标识:由企业自行规定。
产品种类:由两位字母表示。第一位字母:用W表示室外型探测器,用N表示室内型探测器:第二位字母:用表示基本型探测器,用2表示智能型探测器。标称探测距离:用××表示,单位为米(1km以上的可在××后面加k表示)。光束数量:探测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光束的数量,用文文表示,示例:××××企业生产的标称探测距离为80m的三光束室外用基本型探测器,产品代码应为JT-××××WJ/80-3
5技术要求
外观及机械结构要求
5.1.1探测器的外形尺寸应与说明书所标出的尺寸相符。外壳为塑料材料时,其表面应无裂痕、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外壳为金属材料时,其表面涂覆不能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缺口、毛刺、蚀点、划痕、涂层脱落和砂孔等。键盘、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的控制应灵活、可靠,布局应方便使用。
5.1.2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一2008的规定:室内用探测器应不低于IP41等级要求,室外用应不低于IP55等级要求。
5.1.3外壳和框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压力和冲击试验后其外壳表面上应不产生永久性变形和损坏。
5.1.4接线柱和引出线的牢固性应符合以下要求:接线柱应有防止转动和松动的措施,经拉力试验后,引出线与接线柱不应脱落;a)
引出线应能承受20次直角弯曲而不折断,直流电源的引出线同时还要能承受14.7N的拉力b)
作用60s而不损伤;如果是交流电源引线,则要能承受19.6N的拉力作用60s而不损伤,2
5.2功能要求
5.2.1对准指示功能
当探测器的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全部激光光束对准时,接收机应有相应指示。5.2.2遮挡报警功能
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激光光束被遮挡时,探测器应能产生人侵报警状态。5.2.3防拆报警功能
GA/T1158—2014
当发射机或接收机的机壳被打开到足以触及其中的任何控制部件或调节器时,探测器应能产生防拆报警状态
5.2.4响应时间设定功能
探测器的入侵报警响应时间应能在20ms~500ms范围内设定。5.2.5故障报警功能
当探测器发生故障时,基本型操测器应能产生报警状态,智能型操测器应能产生故障报警状态。5.2.6激光光束设置功能
智能型探测器应能设置产生人侵报警状态的光束数量,且同时工作的光束数量不少于2束。5.2.7抗外界光干扰功能
接收机在接收到位于与光束轴线成15或更大角度处的任何外界光源的辐射干扰时,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警。
5.2.8抗同频干扰功能
智能型探测器在受到相同调制频率的探测器干扰时,不应产生误报警和漏报警。5.3性能要求
5.3.1发射机发射波长
发射机的发射波长应在非可见光波段并应符合产品说明书中的规定。5.3.2发射机激光束发散角度
发射机激光束水平及垂直发散角度均应小于或等于105.3.3发射机调制频率
发射机发出的激光发射调制频率应大于或等于400Hz5.3.4接收机接收角度
在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光束轴线所呈夹角小于15的任意位置上,接收机均应工作正常,当两者之间的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避挡时均应能产生入侵报警状态。3
GA/T1158—2014
5探测响应时间
探测器在制造厂规定的探测距离工作时,当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遮挡的持续时间大于响应时间设定值的110%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当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遮挡的持续时间小于响应时间设定值的90%时,探测器不应产生入侵报警状态。5.3.6报警保持时间
探测器产生人侵报警状态时,其保持时间应大于或等于1S,5.3.7探测距离
5.3.7.1室内型:发射机与接收机在制造厂规定的探测距离,发射能量被衰减50%时,接收机不应产生人侵报警状态,且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遮挡时应能产生人侵报警状态。5.3.7.2室外型:发射机与接收机间距为制造厂规定的探测距离的1.5倍,发射能量被衰减50%时,接收机不应产生入侵报警状态且单束或多束激光光束被遮挡时应能产生入侵报警状态。5.4接口能力要求
探测器应配置无电位常闭触点,报警时触点打开,除非制造商另有规定。5.5电源要求
5.5.1探测器应优先选用直流供电,也可选用交流供电。探测器在额定工作电压的85%~125%的范围内变化时,不经调整应能正常工作。5.5.2
5.6环境适应性要求
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探测器按表1的规定进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不应有误报警和漏报警现象,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
表1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室内型
恒定湿热
试验条件
(40±2)℃、RH(93±)%
机械环境适应性要求
试验时间
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
试验条件
-25℃
室外型
持续时间
(40±2)CRH(93±)%
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
探测器按表2的规定进行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后,探测器及其内部机构单元不应产生永久性的结构变形、机械损伤、电气故障和紧固部件松动。探测器内部线路、电路板和接口等插件不应脱落、松动或接触不良现象,且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4
振动(正弦)
试验条件
10Hz~55Hz、振幅
0.35mm、1倍频程、
3个轴向各30min
15g、11ms
5.7电磁兼容性
5.7.1静电放电抗扰度
室内型
表2机械环境适应性要求
试验时间
X、Y、Z轴
各三次
非工作
非工作状态
试验条件
10Hz~55Hz、报幅
0.35mm1倍额程、
3个轴向各30min
30g18ms
室外型
GA/T1158—2014
试验时间
X.Y、Z轴
各三次
非工作状态
非工作状态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2-2006中等级3的规定,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5.7.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3-2006中等级3的规定,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5.7.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42008中等级2的规定,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5.7.4浪涌(冲击)抗扰度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5—2008的规定:交流电源线不超过3级:直流、信号及其他输入线不超过2级的浪涌(冲击)干扰,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
5.7.5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对交流供电的探测器,其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应符合GB/T17626.11—2008的规定:0%U.持续半个周期:40%U-持续5个周期。试验期间探测器不应产生误报警,试验后探测器应能正常工作。
5.8安全性要求
5.8.1抗电强度
对交流供电的探测器,抗电强度应符合GB16796-2009中5.4.3的规定。5.8.2绝缘电阻
对交流供电的探测器,绝缘电阻应符合GB16796—2009中5.4.4的规定。5
GA/T1158-—2014
5.8.3泄漏电流
对交流供电的探测器,泄漏电流应符合GB16796一2009中5.4.6的规定,5.8.4温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探测器的温升应符合GB16796-2009中5.6.2的规定,5.8.5防激光辐射
5.8.5.1探测器的激光辐射应符合GB7247.1—2001中9.2的1类(在合理可预见的工作条件下是安全的激光器)和3A类(用裸眼观察是安全的激光器)激光产品的规定。其工作环境应符合GB16796一2009的5.8中安全阅值的规定。
5.8.5.2制造厂商应按照GB7247.1一2001第5章的规定给出相应的标记。标记应放置在人员不必受到超过1类可达发射极限(AEL)的激光辐射照射就能看到的位置,标记的边框及符号应在黄底面上涂成黑色,但1类激光器不必用此颜色组合。如果探测器的尺寸或设计不可能使产品上有标记,则建议标记附在使用说明书中或包装箱上。5.9稳定性要求
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探测器连续工作168h,不应出现误报警和漏报警。5.10
可靠性要求
探测器设计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至少应不低于60000h。6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如下:
—环境温度:-20℃~60℃;
一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强:86kPa106kPa.
6.1.2试验场地
室内试验场地一般应满足或等效满足探测距离,高度在2.5m以上,室外试验场地可以是室外宽阔的场地,满足或等效满足探测距离,并在晴朗天气下进行测试。6.2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如下:
a)万用表1块;
激光功率计1台;
光谱仪1台;
数字示波器1台:
回转工作台1台
光电探头1个:
全光谱太阳光模拟器1台;
40W日光灯2只;
50%的中性滤光片1组。
外观及结构检验
GA/T1158—2014
6.3.1采用实物核对、目测和手动的方法进行检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1的要求。6.3.2外壳防护等级按GB4208一2008中的方法进行检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2的要求。6.3.3对于内部有高压电路的设备,将设备平放,用一个直径为50.8mm(质量540g)的钢球,从1.3m的高度垂直自由落下,冲击在外壳表面上:对于内部仅有低压电路的设备,将设备平放,用一个直径为50.8mm(质量540g)的钢球,从0.5m的高度垂直自由落下,冲击在外壳表面上,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3的要求。6.3.4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引出线进行90°弯曲2s~3s,试验20次后,再向相反方向进行弯曲,应符合5.1.4b)的要求;在引出线末端施加14.7N的拉力并保持(60士2)5,如果是交流电源引线,则应施加19.6N的拉力作用(60士2)s,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1.4b)的要求。6.4功能试验
6.4.1对准指示功能
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当发射机激光束全部射入接收机时,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1的要求。
6.4.2遮挡报警功能
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人为用工具或身体遮挡单束或多束激光束,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2的要求。
6.4.3防拆报警功能
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人为用工具或手动拆卸发射机或接收机的防护外壳,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3的要求。6.4.4响应时间设定功能
按照说明书对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进行设定,检查并记录响应时间,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4的要求。
6.4.5故障报警功能
人为模拟激光对射光人侵探测器发生以下故障:a)在制造商的指导下短接或断接某一束激光的发射器或接收器;b)断开发射机或接收机的电源。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5的要求。6.4.6激光光束设置功能
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并预先设置探测器产生人侵报警状态时被遮挡光束的数量,遮挡设定的光GA/T1158—2014
束数量,试验后检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6的要求。6.4.7抗外界光干扰试验
将发射机与接收机相距5m固定,调准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激光光束。分别用两只40W日光灯并列和一台全光谱太阳光模拟器(由220VAC/50Hz电源供电,出光面积大于接收机窗口,前方附加中性滤光片)作为试验干扰光源,使其发射出被衰减到15%的模拟太阳光。干扰光源置于与射束轴线成15或大于15的角度并离接收机自身1.5m处进行试验;光照5s,遮光5s,作5次循环。检查遮挡报警功能,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7的要求。6.4.8抗同频干扰功能
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并处于工作状态,在探测器标称探测距离内,分别与光束成5°15°30°夹角处,用与受试探测器相同调制频率的探测器进行干扰,检查遮挡报警功能,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2.8的要求。
6.5性能指标
发射机发射波长
发射机
发射波长测试连接设备示意图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光诺仪
按图1所示连接设备,将发射机的激光出射口对准光谱仪的光接入口,测试并记录激光波长,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1的要求。
发射机激光束发散角度
将被测发射机平稳放置在工作台上,处于工作状态,光功率计置于另一个能够进行水平和垂直位移调整的微动平台上,在探头前方放置一个50mm并且中心处开有1mm光缝的光阑,光阑正向对准发射光束中心。将光缝置为垂直方向时,水平方向向两侧移动光功率计,分别在距离发射机L。和L,处测得最大光功率W。和W,以W。和W,处为中心沿水平方向向两侧移动光功率计,测得光功率为W。/e约为0.37W。)和W,/e(约为0.37W,)的位置,光功率计的水平位移为S。和S。见图2。图2发散角度测试方法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水平发散角:0-2tg[(S,-S.)/2(L,-L))
式中:
发散角值,单位为度():
S,水平位移值,i取0和1,单位为米(m)。GA/T1158-—2014
将光缝置为水平方向时,垂直方向向两侧移动光功率计,重复上述方法测得垂直发散角。判断计算结果是否符合5.3.2的要求。6.5.3发射机调制频率
发射机
光电深头
图3发射机调制频率测试连接设备示意图数字示波器
按图3所示连接设备,用光电探头将激光光源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并记录调制频率,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3的要求。6.5.4接收机接收角度
按照说明书分别将受试探测器的接收机垂直和水平安装在回转工作平台上,并按照图4所示安装发射机,将回转工作平台向左及右各转15°,进行对准指示功能和遮挡报警功能试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4的要求。
发射机
6.5.5探测响应时问试验
国转工作平台
图4接收机接收角度测试方法
接收机
调整发射机使激光束与接收机对准,处于工作状态,并按照说明书设定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为。将一个直径为200mm的圆柱形物体,其长度应能充分遮断光束,分别以,和,的速度垂直于射束轴线方向通过光束
U=200mm/(t×90%)
0z=200mm/(t×110%)
试验后检查并记录试验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5的要求。6.5.6报餐保持时间试验
对探测器重复进行遮挡报警功能试验3次,记录探测器保持入侵报警状态的时间,判断结果是否符合5.3.6的要求。
6.5.7探测距离试验
6.5.7.1室内型探测器,按照说明书安装探测器,并按标称距离调整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间距,将一组衰减为50%的中性滤光片放在接收机孔前方,检查遮挡报警功能,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7.1的要求。6.5.7.2室外型探测器,在室外试验场地按照说明书安装发射机,并将接收机安装在标称探测距离的9
GA/T1158—2014
1.5倍处,将一组衰减为50%的中性滤光片放在接收机孔前方,检查遮挡报警功能,判定结果是否符合5.3.7.2的要求。
6.6接口能力要求
按说明书安装探测器,进行遮挡报警功能试验,在报警输出接口用万用表测量,判定输出信号是否符合5.4的要求。
6.7环境适应性试验
6.7.1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高温试验
试验设备和程序一般应按照GB/T2423.2一2008试验Bb的规定及以下程序进行:a)受试探测器应在无包装的状态下,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并尽可能放在试验箱中央,以使受试探测器的任何部分和箱壁之间有尽可能多的空间;b)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度(每5min的平均值)上升,逐渐升温至表1的规定值,当受试探测器达到温度稳定后,开机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持续2h;在试验的最后30min内检查探测器状态;e
d)试验结束后,将受试探测器断开电源,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度降低至正常的实验大气条件范围内的某一数值,恢复2h后进行功能试验。判断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结果是否符合5.6.1的要求。6.7.1.2低温试验
试验设备和程序一般应按照GB/T2423.1一2008试验Bb的规定及以下程序进行a)受试探测器应在无包装的状态下,放入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并尽可能放在试验箱中央,以使受试探测器的任何部分和箱壁之间有尽可能多的空间;b)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度(每5min的平均值)下降至表1的规定值,当受试探测器达到温度稳定后,开机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持续2h:在试验的最后30min内检查探测器状态;d)试验结束后,将受试探测器断开电源,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度上升至正常的实验大气条件范围内的某一数值,恢复2h后进行功能试验。判断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结果是否符合5.6.1的要求。6.7.1.3恒定湿热试验
试验设备和程序一般应按照GB/T2423.3的规定及以下程序进行:a)受试探测器应在无包装和不开机的状态下,放人具有室温的试验箱内;b)箱温按(0.7~1)℃/min的平均速度(每5min的平均值)上升至表1的规定值,当受试探测器达到温度稳定后再加湿度至相对湿度为(93士3)%,搁置48h;c)试验结束后,将箱温恢复至正常的实验大气条件范围内的某一数值,恢复2h后进行功能试验。
判断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结果是否符合5.6.1的要求。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