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 242-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A/T 242-2000
中文名称: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术语
标准类别: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0920557
相关标签:
微量
物证
检验
术语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A/T 242-2000.Terms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
1范围
GA/T 242定义了微量物证理化检验专业的通用术语。
GA/T 242适用于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专业及其他有关领域中的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统一理解。
2术语和定义
编号的术语和定义依据下面的题目进行分类:
一与微量物证有关的术语;
一与理化检验有关的术语。
第一篇与微量物证有关的术语
3.1一般性术语
3.1.1 检材case sample
依照法律提取的.与案件有关的.可供检验的物品。
3.1.2 试样sample
用以进行分析以便提供代表该总体特性量值的少量样品。
3.1.3比对样品 comparison sample
供比对试验用的标准品.商品或者承受检材所处环境条件下的上述物品。
3.1.4参照物reference sample
含义与比对样品相同。
3.1.5空白样品 blank sample
不含被检测物的试样.
3.1.6 添加样品spiked sample
在空白样品或检材中添加已知的目标化合物,供定量分析用.
3.1.7微量分析 micro analysis
对1~10 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3.1.8 痕量分析trace analysis
对含量小于0. 01 %的待测组分的分析。
3.1.9 超微量分析ultra-micro analysis
对少于1 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3.1.10超痕量分析ultra-trace analysis
对含量小于0. 000 1%的待测组分的分析。
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242-—2000
20006374
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术语
Terms forphysical and chemical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2000-03-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
2000-05-01实施
GA/T242—2000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第一篇与微量物证有关的术语
第二篇与理化检验有关的术语
附录A(提示的附录)文献目录
附录B(提示的附录)。
中文字首索引
附录C(提示的附录)
英文字首索引
GA/T2422000
为了对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专业及有关领域的术语和基本概念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为该专业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提供一个基础,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公安部第二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聪慧。
查标准上建标网wwiz321.net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术语
Terms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examination of trace evidence本标准定义了微量物证理化检验专业的通用术语。GA/T242-2000
本标准适用于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专业及其他有关领域中的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统一理解2术语和定义
编号的术语和定义依据下面的题目进行分类:-与微量物证有关的术语;
与理化检验有关的术语。
第一篇与微量物证有关的术语
3.1般性术语
3.1.1检材case sample
依照法律提取的、与案件有关的、可供检验的物品。3.1.2试样sample
用以进行分析以便提供代表该总体特性量值的少量样品。3.1.3比对样品comparisonsample供比对试验用的标准品、商品或者承受检材所处环境条件下的上述物品。参照物reference sample
含义与比对样品相同。
3.1.5空白样品blanksample
不含被检测物的试样。
3.1.6添加样品spikedsample
在空白样品或检材中添加已知的目标化合物,供定量分析用。3.1.7
微量分析micro analysis
对1~10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3.1.8痕量分析trace analysis
对含量小于0.01%的待测组分的分析。3.1.9超微量分析ultra-microanalysis对少于1mg的试样进行的分析。
3.1.10超痕量分析ultra-traceanalysis对含量小于0.0001%的待测组分的分析。物证physicalevidence
3.1.11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0-03-18批准查标准上建标网wwwiz321.net
2000-05-01实施
GA/T2422000
在法庭上起到澄清事实,揭露和证实犯罪的物品、物质、文书及痕迹。3.1.12微量物证traceevidence
可供物证用的绝对量少和/或含量低的检材。3.2专业术语
3.2.1残留物residue
爆炸、射击或火灾现场遗留下来的,能够反映案发时炸药、发射药、纵火剂的性质和成分的痕量物质。
3.2.2油类oils
油腻性和类似的液体物质的总称。微量物证中把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人油和精油都统称为油类。3.2.3油痕oilstain
附着在某一种载体上的痕量油类。3.2.4附着物adherent
附着在犯罪工具、事故车辆、现场物品上能揭露犯罪或事故的事实并供物证用的微小物质。3.2.5植物残体plantfragments
植物的不完整部分。
3.2.6昆虫残骸incompleteremainsofinsect死昆虫的少部分躯体。
3.2.7电流斑electricalmark
电击致死案中与导体相接触的皮肤处形成的含有导体金属元素的斑痕。3.2.8毛小皮haircuticle
毛发的表皮花纹,其特征部位是靠近毛根处。3.2.9毛髓质hairmedulla
毛发的中心部分,由溶酶体、透明颗粒及含有空气的空胞组成。其特征部位在毛发的最宽处。3.2.10人发的痕量元素traceelementsinhumanhair人发中浓度在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范围内的元素,它的具体含量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粉尘dust
颗粒直径大于75um可沉降的固体物质。微量物证把灰尘、香灰、粉笔灰、烟灰等统一归为粉尘。
3.2.12人体气味humanbodyodor
人不间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发的挥发性物质和它们的分子运动,并作用于嗅觉器官在大脑皮层产生嗅觉感。
3.2.13中国墨水Chineseink
它是墨水中的一种。指墨汁、墨以及配制的碳素或绘图墨水的统称,是传统使用于中国的书写材料。
3.2.14原子印章墨水instantseal ink封装在印章内可以直接用于盖印的液体墨水。3.2.15流体墨水fluidink
塑封在纤维笔或滚珠笔内由吸墨芯贮存的水溶性液体墨水,可直接用于书写。3.2.16淀粉浆糊starchpaste
指小麦粉、大麦粉、玉米粉等加工而成的半固体物,用来粘接纸张。3.2.17原纸paper
查标准上建标网wwwiz321.net
尚未印刷的纸。
3.2.18纸印品printedpaper
GA/T242—2000
经印刷后可供书写的公文纸、稿纸、信笼纸等的统称。3.2.19刀花cutting stria
裁纸刀上的某个部位的细小缺陷在被裁切的纸上形成的有规律痕迹。3.2.20
同刀纸commoncuttingpaper
同一次裁切所得的那批纸。
油墨疵点inksmearingspeck
纸张上非正常印刷位置的油墨印迹,它能反映印刷过程中发生某些故障的特征。3.2.22点位移speckdisplacement有些油墨疵点会随印刷时间的延续而形成位置上的有规律变化。3.2.23色痕striation
极微量的有色物质形成的痕迹。3.3其他
3.3.1指纹谱fingerprintpattern与同类物质相区分,具有其特异性质的信息量组合。3.3.2酸败acidolysis
动、植物油脂因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导致变质的现象。3.3.3纤维的偏光干涉图polarizinginterferencepattern of fiber一束偏振光通过纤维时因后者的双折射性质而产生二束光,并由此形成干涉条纹。贝克线Beckeline
指纤维浸没在液体中,在偏光显微镜下看到的纤维二边缘出现的明亮光带。当浸液的折射率与纤维相同时,贝克线消失。
3.3.5炸药喷显剂sprayreagentforexplosives用化学喷雾方法将信件或包裹上的微量炸药进行显色的试剂。3.3.6老化ageing
物品在长时间的自然条件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或组成的缓慢变化。3.3.7人工老化artificialageing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物品在短时间内达到相当于长时间自然条件下老化的结果。3.3.8衍生化derivatization
将试样的分子结构进行化学修饰的方法。第二篇与理化检验有关的术语
4.1一般性术语
4.1.1提取pickup
依照法律对案件有关的、可供检验的物品的收集过程。4.1.2检验examination
对检材或试样进行形态和/或成分作出同一或同类的判断。4.1.3鉴定identification
未知物通过比较试验或用其他方法试验,确认某种特定物质的操作。4.1.4测定determination
取得物质的特性量值的操作。
4.1.5检测detection
GA/T242—2000
确认试样特定性质并判断某种物质存在与否的操作。4.1.6分析analysis
检测和/或测定的统称。
4.1.7比对comparison
把检材或试样与已知参照物在形态和/或成分上同时检验,判断两者是否同一或同类。4.1.8准确度accuracy
多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4.1.9精密度precision
在确定条件下重复测定的数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示。4.1.10重复性repeatability
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操作者,同一仪器,同一实验室并时间间隔不大)相继测定的一系列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4.1.11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操作者,不同型号仪器,不同实验室或相隔较长时间)测定的单个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4.1.12线性范围linearrange
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的量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它可以用该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来表示。4.1.13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method在已知量的试样中加入能与所有组分完全分离的已知量的内标物质,用相应的校正因子校准待测组分的峰值并与内标物质的峰值进行比较,求出待测组分百分含量的方法。4.1.14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method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分别将等量的试样和含待测组分的标准试样进行色谱分析,比较试样与标准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峰值,求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方法。4.1.15噪声noise
由各种未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随机性的基线起伏。4.1.16线性极限limitof linearity定量测定时符合线性范围的最低被测的量。4.1.17检测极限limitofdetection进入检测器的组分产生响应信号为基线噪声2倍(或者基线噪声值的均方根值10倍)时的组分量。
4.1.18校准曲线calibrationcurve物质的特定性质、体积、浓度等被测定值与仪器显示值之间的关系曲线。4.1.19采样sampling
从待分析物质中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供分析或试验之用的操作。4.2光谱分析术语
4.2.1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基于测量样品蒸气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测定化学元素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4.2.2
利用试样中原子(或离子)所发射的特征线光谱的波长或强度,检测元素的存在和它们含量的方法。
4.2.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inductivelycoupledplasmasource由高频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在高温或无电场的气体区域内形成了原子或离子激发的光源。
GA/T242—2000
4.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atomicemissionspectrometry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为光源的发射光谱法。4.2.5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absorptionspectrometry研究物质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区波长的光的相互作用,利用吸收谱带的波长位置的吸光度进行试样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4.2.6红外吸收光谱法infraredabsorptionspectrometry研究红外辐射与试样分子振动和/或转动能级相互作用。利用红外吸收谱带的波长位置和吸收强度来测定试样组成、分子结构等的分析方法。4.2.7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ry将红外光谱的干涉图经过付里叶变换,得到振幅相对波数(或波长)分布的光谱,实现对物质分析的方法。
4.2.8荧光光谱fluorescencespectrum它包括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激发光谱。前者指在固定激发波长下试样分子的荧光强度值随其发射光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后者指固定某一发射光谱下,试样分子的荧光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
4.2.9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ime-resolution fluorescencespectrum用固定波长的光激发试样分子,在固定某一发射波长下,其荧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2.10导数光谱derivativespectrum光谱强度均可表示为波长的函数。它的导函数的图像就是导数光谱。有一阶、二阶等各阶导数光谱。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synchro-scanfluorescencespectrum4.2.11
在荧光物质测定时选择合适的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差,同时扫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所得的荧光光谱。
4.2.12反射吸收光谱reflectionandabsorptionspectrum入射光透过样品层并在金属表面上反射,再经过样品透射而形成的光谱。4.2.13显微分光光度法microspectrophotometry用聚焦光源的光束(直径0.2~0.5μm)测量各种试样分子的吸收、透射、反射及荧光的量对不同波长的依赖关系,达到对物质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4.2.14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totalreflectionspectrum红外光在光学介质表面与样品介质表面产生全反射后得到的光谱。4.2.15火焰原子化器flameatomizer利用空气-乙炔火焰、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或其他火焰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将雾化后的样品分子转变或原子化蒸气,供原子吸收分析用的装置。5石墨炉原子化器graphitefurnaceatomizer4.2.16
通过低电压、大电流控制石墨管的升温速度、温度、加热时间,达到石墨管中试样分子转变成原子化蒸气,并在光路中供原子吸收分析用的装置。4.2.17空心阴极灯hollow-cathodelamp属于辉光放电灯的一种。其阴极含有一种或多种元素的金属或合金的圆柱形空心体,操作时能使阴极溅射所产生的元索原子蒸气,发射出特别窄的特征谱线。激光光源lasersource
利用激光作为被分析元素激发的光源。4.2.19电火花源sparksource
高压交流电(8kV以上)通过电极间隙放电所提供的能量使待测分析元索蒸发和激发的光源。5
GA/T242-—2000
4.2.20直流和交流电弧光源DCarcandACarcsGurce在一定条件下,两电极间靠气态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来维持导电的现象称为弧光放电,此时产生的热能使被分析元素蒸发和激发。用直流电源提供燃弧电压的称为直接电弧电源;以交流电源提供燃弧电压的称为交流电弧电源。4.2.21透射红外显微镜transmissionmodeinfraredmicroscope对微量样品能进行透射红外光谱分析的显微镜,它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射镜、光栏及检测器组成。
4.2.22反射红外显微镜reflectancemodeinfraredmicroscope对微量样品能进行反射红外光谱分析的显微镜。4.2.23高压金刚石池diamondanvilcell两片金刚石和加压支架组成的微量固体样品制样附件。吸收池absorptioncell
盛放待测流体(液体和气体)试样的容器。4.2.25特征线characteristic line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气相中待测元素浓度时所用的谱线。4.2.26背景校正backgroundcorrection除了被分析元素的原子外,原子光谱分析的原子化器或光路中还存在其他元素、溶剂、基体分子以及固体微粒在分析波长下产生的吸收、散射、折射等背景信号。对形成的这种背景进行校正。
4.2.27千扰interference
在原子光谱中,由于分析物中一种或数种组分与待测元索共存,引起给定浓度的待测元素吸光度或强度的改变。
4.2.28自吸selfabsorption
发射源内部受激发原子所发射的辐射,部分地被该发射源中存在的同种原子吸收时发生的现象。
4.2.29分馅fractionation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在原子发射光谱的石墨电极小孔中蒸发试样时,由于元素的挥发顺序不同,易挥发的元素先蒸发,难挥发的元素后蒸发的现象。4.2.30自蚀self-reversal
发射源内部的辐射被温度低于中心的外层的原子蒸气所吸收,使发射光谱谱线的中心强度低于两侧强度的现象。
光谱最后线persistent line
当试样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降低时,光谱中该元素的谱线强度随之相继减弱,能观察到的谱线数目也相继减少。而在元素含量进一步降低时,这些最后才消失的一条或几条谱线。4.2.32
线对linepair
又称分析线对,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合称。4.2.33预烧曲线precombustioncurve指分析线对强度比随爆光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用它来选定预烧时间和曝光时间。4.2.34蒸发曲线evaporationcurve指元素谱线强度随曝光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用它来选择激发条件的内标以及确定曝光时间。4.2.35荧光fluorescence
狭义的荧光是常见的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它是指用某一波长光照射某种物质,物质会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称荧光。6
4.2.36荧光强度fluorescentintensityGA/T242—2000
指荧光的相对强度,任意单位。一种物质的相对荧光强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仪器性能、入射光强度、溶液浓度及物质的量子产率等。荧光寿命fluorescencelifetime4.2.37
停止激发后,分子的荧光强度降到激发时最大荧光强度的1/e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4.2.38荧光猝灭fluorescencequenching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内部能量转移或碰撞失去能量回到基态的过程。4.2.39斯托克斯位移stokesshift荧光发射峰的波长大于激发峰的波长,它们的波长差称为斯托克斯位移。4.2.40荧光效率fluorescenceyield荧光效率也称量子产率,为发射荧光的量子数与吸收激发光的量子数之比。4.2.41瑞利散射Rayleighscattering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发生方向改变形成散射,散射光的频率与激发光的频率相同。
拉曼散射Ramanscattering
激发光的光子与作为散射中心的分子相互作用时,发生了能量交换。分子吸收了频率较低的激发光,上升到基态中较高的振动能级,再返回到稍高或稍低于原来能级,形成不同于激发光频率的散射。
4.2.43最大吸收峰maximumabsorptionpeak光谱中透过率最低的吸收峰,用对应的波长或波数表示。肩峰shoulderpeak
在吸收峰的一侧出现的曲折,用sh表示。4.2.45相对吸收强度relativeabsorptionintensity吸收峰透过率的百分值,用T%表示。wave number
4.2.46波数
每厘米中所含波的数目,即等于波长的倒数,单位为cm-1。特征频率区characteristicfrequencyregion4.2.47特
指光谱在4000~1250cm~区域。
指纹区fingerprintregion
指光谱在1250~400cm1区域。
4.2.49吸收带absorptionband
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称为吸收带,可分为R带、K带、B带和E带。4.2.50红移redshift
化合物的局部结构修饰或者使用的溶剂变更时导致紫外和可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4.2.51蓝移blueshift
化合物的局部结构修饰或者使用的溶剂变更时导致紫外和可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溶剂效应solventeffect
指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上的影响。4.2.53强带和弱带strongbandandweakband在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中,凡摩尔吸收系数Emx值大于10\的吸收峰为强带,凡小于10°的吸收峰为弱带。
4.2.54摩尔吸光系数molarabsorptivity厚度以厘米表示,浓度以摩尔/升表示的吸光系数,单位为L/cm·mol,以下式计算:式中:A—吸光度;
1—厚度,cm;
一浓度,mol/L。
GA/T242-2000
4.2.55质量吸光系数massabsorptivity厚度以厘米表示,浓度以克/升表示的吸光系数,单位为L/cm。g,以下式计算:A
式中:A——吸光度;
1厚度,cm
p-浓度g/L。
4.2.56干涉滤光片interferencefilter利用厚度与波长呈一定关系的一层或数层透明薄膜产生的干涉,使所需波长范围内的光透过或反射的滤光片。
4.2.57带通passband
给定的辐射源发出并经波长选择器分离的标称波长范围。4.2.58颜色color
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4.2.59
光源色lightsourcecolor
由光源发射的光的颜色。
4.2.60物体色objectcolor
光经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4.2.61表面色surfacecolor
漫反射、不透明物体表面的颜色。4.2.62原色primarycolor
在颜色匹配实验中所采用的特定颜色。一般采用三原色,三原色中任何一个原色都不能由其他两个原色相加混合出来。
4.2.63色刺激colorstimulus
进入人眼能引起有彩色和无彩色感觉的可见光辐射。4.2.64色刺激值psychophysicalcolorspecification用三刺激值表示色刺激性质的量。4.2.65CIE1931标准色度系CIE1931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由CIE1931年标准所规定的光谱三刺激值为X(A)、Y(Λ)、Z(A)表示的色度系统,也叫2°视场XYZ色度系统。
4.2.66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CIE1964 supplementary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由CIE1964年所规定的光谱三刺激值为X1(a)、Y1(a)、Z1。Ca)表示的色度系统,也叫做10°视场X1Y1oZ1o色度系统。
色调(色相)hue
表示红、黄、绿、蓝、紫等颜色特性。颜色的三属性之一4.2.68明度lightness
a)物体表面相对明暗的特性。
b)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以白板作为基准,对物体表面的视知觉特性给予的分离。颜色的三属8
性之一。
GA/T242—2000
4.2.69彩度chroma
用距离等明度无彩点的视知觉特性来表示物体表面颜色的浓淡,并给予分度。颜色的三属性之4.2.70颜色匹配(配色)colormatching使调配的一种颜色与另一种给定颜色在视觉上相等或相同。4.2.71光谱光度测定法spectrophotometriccolorimetry通过测定被测光的相对光谱分布或物体的光谱反射比或光谱透射比可求出三刺激值和色品坐标的方法。光谱光度测色法亦称分光光度测色法。4.2.72同色异谱metamerism
具有同样颜色而光谱分布不同的二个色刺激。4.2.73色品chromaticity
用色品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来表示颜色性质。4.3色谱分析术语
4.3.1薄层色谱法thinlayerchromatography用载板上涂布或烧结一薄层物质作为固定相的平面色谱法。4.3.2纸色谱法paperchromatography用纸作固定相或载体的平面色谱法。4.3.3平面色谱法planarchromatography在平面介质上进行组分分离的色谱法。指具有多路柱分离效应的、开放型的色谱法,包括纸色谱、薄层色谱、旋转薄层色谱法。4.3.4气相色谱法gaschromatography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
4.3.5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a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具有高分离效能的柱液相色谱法。4.3.6顶空气相色谱法head spacegaschromatography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密闭系统中与液体(或固体)试样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的气体组分,是间接测量试样中挥发性组分的一种方法。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gaschromatography4.3.7
试样经过高温、激光、电弧等途径,裂解为较小分子后进入色谱柱的气相色谱法,是反应气相色谱法的一种。
4.3.8热脱附法thermodesorption利用情性气体流提取固体和液体中可挥发性组分,并通过加热脱附和/或冷阱捕集再脱附的方法转移到分析仪中。这是间接测定检材或试样中可挥发性组分的一种方法。4.3.9固相萃取法solidphaseextraction某些色谱固定相对检材或试样中的待测组分有良好的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滞留作用,把它们从检材或试样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4.3.10固相微萃取法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用固定液涂溃在融熔石英丝表面形成萃取头,由它浸于液体或于液上萃取和浓缩检材或试样中某些组分。可直接将萃取头进入气相色谱的气化室。这是间接测定和制备检材或试样中可挥发性组分的一种方法。
4.3.11原位定量insituquantitation试样经展开后,组分不用转移或淋洗,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进行定量测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