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 GA 962-2011 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GA 962-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A 962-2011

中文名称: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0889583

相关标签: 公安 专用 无线 视音频 传输 系统 设备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A 962-2011.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security wireless video/audio transmission system devices.
1范围
GA 962规定了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以下简称系统设备)的组成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和检验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的基本依据。
GA 962适用于便携式和车载式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2008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IEC 60068-2-1:2007)
GB/T 2423.2- -2008 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 60068-2-2 : 2007)
GB/T 2423.3- -2006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IEC 60068-2-78 : 2001)
GB/T 2423.6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IEC 60068-2-29)
GB/T 2423. 10- -2008电工电子产 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Fe:振动(正弦)(IEC 60068-2-6 :1995)
GB/T 2828.1-2003计数抽 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
GB 4208- -2008 外壳 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 :2001)
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EC/CISPR22:2006)
GB/T 15211报瞥 系统环境试验
GB 16796- -2009安全防 范报警设备安 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 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 :2001)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962-2011
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ublic security wireless video/audiotransmission systemdevices
2011-09-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1-11-01实施
GA962—2011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系统设备组成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评价指标说明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参考文献
误码率门限试验
场地传输质量试验
GA962—2011
本标准的5.6.2~5.6.5、5.6.6.1、5.8.1.3、5.8.3.2、5.11~5.13及与之相应的试验方法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摊由公安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通信保障总站、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福清市长杰视波技术研究所、北京久华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文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梅、戎玲、李力、沈佩钧、金海龙、刘辛宇、周雨亭、何红兵、李文华、夏劲松。工
1范围
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GA962—2011
本标准规定了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以下简称系统设备)的组成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是设计、制造和检验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的基本依据。本标准适用于便携式和车载式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1:2007)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2:2007)
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 60068-2-78:2001)
GB/T2423.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IEC60068-2-29)
GB/T2423.10—2008
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IEC60068-2-6:1995)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99)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GB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EC/CISPR222006)GB/T15211报警系统环境试验
GB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7626.2—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61000-4-2:2001)GB/T17626.3—2006
3:2002)
GB/T17626.4—2008
4-4:2004)
GB/T17626.5—2008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61000-4-5:GB/T17626.11—-2008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4-11:2004)
GY/T134-1998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1
GA962—2011
ISO 13818-1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information:Systems
3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公安专用无线视音频传输系统设备public security wireless video/audio transmission system devices应用于公安业务,在突发事件现场或某些特定区域能够快速搭建,并具备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现场采集的视音频信号功能的系统设备。整个系统安装使用应便捷,从信号采集点到信号接收点的整个传输通道应采用独立专有的无线信道进行传输。3.1.2
无线前端设备wireless sendenddevice在使用现场对采集的视音频信号完成数字处理、射频无线发射功能的设备,分为便携式、车载式两类,一般由含信号处理单元的发射机、发射天线和电源等组成。3.1.3
接收端设备receiveenddevice
射频接收无线前端设备发射的视音频信号,完成数字处理、视音频信号输出的设备,般由含信号处理单元的接收机、接收天线和电源等组成。3.1.4
频谱模板spectrummask
表征信号频谱允差范围的标准频谱曲线。3.1.5
带内频谱不平坦度inband spectrumripple带内信号各频率点相对于中心频率点的平均功率幅度变化量,以dB为单位。3.1.6
发射功率transmissionpower
在调制情况下,一个射频周期和标称信道占用带宽内发射机加给传输线的平均功率,以dBm为单位。
发射功率均衡度transmissionpoweruniformity具有多信道切换功能的发射机,在标称信道带宽内各信道发射平均功率的幅度变化量,以dB为单位。
发射机待机状态transmitterstandbystate发射机处于功放输出暂停,其他部分正常工作时的状态。3.1.9
场地传输质量试验field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test在特定测试场地和线路上,对系统设备进行固定点和移动状态的视音频传输性能试验,以验证系统设备的实际传输质量的试验。
测试模式testingmode
GA 962-2011
经制造商确认的系统性能参数设置组合,包括工作频段、最大额定发射功率(载波功率)、信道带宽、调制方式、传输速率,视音频编码方式等。3.2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f。载波中心频率。
f。:标称频率。
RF:射频。
CVBS:复合视频信号(CompositeVideoBasebandSignal)。SDI:串行数字接口(SerialDigitalInterface)。BER:误码率(BitErrorRate)。
CIF:通用中间格式(CommonIntermediateFormat)。SD:标准清晰度格式(StandardDefinition)。HD:高清晰度格式(HighDefinition)。4系统设备组成
4.1系统设备分类
系统设备主要由无线前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其他附件等组成,主要依据无线前端设备分为便携式系统设备和车载式系统设备。
4.2便携式系统设备
无线前端设备适用于单兵携带的系统设备,主要由便携式无线前端设备(一般含背负装置)、接收端设备和其他附件等组成。
4.3车载式系统设备
无线前端设备适用于车载的系统设备,主要由车载式无线前端设备、接收端设备和其他附件等组成。
5技术要求
5.1外观及结构
5.1.1外观
5.1.1.1系统各组成设备机壳的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5.1.1.2非金属外壳表面应无裂纹、褪色及永久性污渍,亦无明显变形和划痕。5.1.1.3金属外壳表面涂覆不应露出底层金属,并无起泡、腐蚀、划痕、涂层脱落和沙孔等。5.1.2机械结构
系统各组成设备的机壳盖板或门应有锁定装置5.1.2.2控制面板上除控制按键及指示器外,其他任何会影响功能的操作机构均应安装在机壳内,控GA 962—2011
制机构应灵活可靠,整机结构及零部件应紧固不松动。5.2标志
5.2.1系统各组成设备应有清晰的标志,并具有耐擦性。5.2.2系统各组成设备应有下列产品标志:a)制造厂名称或注册商标;
b)产品的型号及名称;
电源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两用)及极性:供电电压的额定值或额定电压范围;d)
保险装置额定电流值和型号;
端子的性质和功能:
g)外壳防护等级;
h)温度环境适应能力。
如果无法在产品上标注上述内容,则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给出。5.3机械强度
5.3.1系统各组成设备的外壳应能承受对每个能正常接触到的表面施加0.5J的碰撞;碰撞后外壳表面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并应能正常工作。5.3.2车载式无线前端设备应进行加速度为20g,持续时间30ms,3个相互垂直方向每方向碰撞1次的碰撞试验,试验后设备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并应能正常工作。5.4无线前端设备质量
5.4.1便携式无线前端设备质量之和应小于等于5kg。5.4.2车载式无线前端设备质量之和应小于等于20kg。5.5外壳防护等级
5.5.1室外便携设备应符合GB4208—2008中IP54的规定。5.5.2车载设备应符合GB42082008中IP42的规定。5.5.3室内固定安装设备应符合GB4208—2008中IP30的规定。5.6发射机性能参数
5.6.1工作频段
发射机工作频段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这些规定可能会有所改变,应关注最新相关规定。5.6.2射频信道带宽
5.6.2.1发射机射频信道带宽应小于等于2MHz,可分为1MHz和2MHz模式。5.6.2.2特殊应用需求情况下,允许射频信道带宽设置为8MHz,即8MHz模式。5.6.3频谱特性
5.6.3.1发射机输出功率频谱应在标准频谱模板的限定范围内,天线端口标准频谱模板见图1。图1信号功率在4kHz带宽下测得,其中0dB对应整个输出功率。4
5.6.3.2带内频谱特性
(1+α)XB0(1+α)XB
相对于中心频率/的频率值/MHz
图1天线端口标准频谱模板
GA962—2011
发射机射频带宽内(载波中心频率f士[o.5(1-一a)×BMHz范围内)频谱不平坦度应在士0.5dB范围内。其中B为信道带宽,α为升余弦滚降系数(0发射机射频带宽外(载波中心频率f。土[0.5(1十α)XB]MHz范围外)衰减特性应符合5.6.3.4的要求。
5.6.3.4频谱模板的转折点
输出功率频谱模板的转折点分别为:信道带宽1MHz模式时,天线端口标准频谱模板的转折点见表1。a)
表11MHz信道带宽设备频谱模板的转折点相对载波中心频率f。的频率值/MHz相对电平/dB
信道带宽2MHz模式时,天线端口标准频谱模板的转折点见表2。表22MHz信道带宽设备频谱模板的转折点相对载波中心频率f。的频率值/MHz相对电平/dB
c)信道带宽8MHz模式时,天线端口标准频谱模板的转折点见表3。表38MHz信道带宽设备频谱模板的转折点相对载波中心频率f。的频率值/MHz相对电平/dB
5.6.4载波频率容限
5.6.4.1正常工作条件下,发射机切换到载波信号输出时载波频率容限应小于等于1×10-65.6.4.2在电源电压变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载波频率容限应小于等于2×10-6。±2
GA962-2011
5.6.5发射功率
便携式发射机发射功率应小于等于37dBm;车载式发射机发射功率应小于等于43dBm。5.6.5.1
5.6.5.2在电源电压变化、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发射功率值的变化应在士1dB范围内。5.6.6杂散发射
5.6.6.1天线端口
信道带宽为1MHz、2MHz模式时,在超过载波中心频率f土5MHz之外的任何频率;信道带宽为8MHz模式时,在超过载波中心频率f。士10.25MHz之外的任何频率,天线端口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应符合表4要求。
表4天线端口杂散发射电平限值
频率范围
9kHz150kHz
150kHz~30MHz
30MHz~1GHz
1GHz~12.75GHz
5.6.6.2机箱端口
最大电平
≤-36dBm
≤-36dBm
≤-36dBm
≤-30dBm
测量带宽
100kHz
信道带宽为1MHz、2MHz模式时,在超过载波中心频率f。士5MHz之外的任何频率;信道带宽为8MHz模式时,在超过载波中心频率f。士10.25MHz之外的任何频率,机箱端口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应符合表5要求。
表5机箱端口杂散发射电平限值
频率范围
30MHz~1GHz
1GHz12.75GHz
5.6.7信道间隔及各信道发射功率均衡度最大电平
≤-36dBm
≤-30dBm
测量带宽
100kHz
信道频率间隔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各信道发射功率均衡度应在士0.5dB范围内。5.6.8发射机热启动时间
发射机从待机状态向发射状态转变至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值所需要的时间应小于等于3S。5.6.9信号输入接口
5.6.9.1视频信号输入接口
一般应具有CVBS复合PAL-D模拟视频信号输入,BNC接口。信道带宽8MHz模式的发射机应具有SDI或HDMI数字视频信号输入,SDI应采用BNC或FC接口;HDMI应采用HDMI1.3接口,并应符合相关认证标准。6
音频信号输入接口
发射机应具有非平衡音频信号输人支持麦克输入和LINE输人,BNC接口。5.7接收机性能参数
5.7.1接收灵敏度
信道带宽1MHz模式,接收灵敏度应小于等于一102dBm。信道带宽2MHz模式,接收灵敏度应小于等于一100dBm。信道带宽8MHz模式,接收灵敏度应小于等于95dBm。5.7.2动态范围
在有效带宽内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应大于等于95dB5.7.3抗邻道干扰能力
信道带宽为1MHz、2MHz模式时,系统设备抗邻道干扰能力应满足表6的要求。表6抗邻道干扰能力
邻道位置(N为中心信道)
5.7.4信号输出接口
5.7.4.1数字码流输出接口
GA 962—2011
邻道干扰功率/带内信号功率/dB30
为利于误码率门限测试和远程解码应用,接收机应具有数字码流输出接口,BNC或以太网接口。采用以太网接口时,输出码流应符合IP协议及远程解码。5.7.4.2视频信号输出接口
一般应具有CVBS复合PAL-D模拟视频信号输出,BNC接口。信道带宽8MHz模式的接收机应具有SDI或HDMI数字视频信号输出,SDI应采用BNC或FC接口;HDMI应采用HDMI1.3接口,并应符合相关认证标准5.7.4.3音频信号输出接口
接收机应具有非平衡音频信号输出,支持耳机输出和LINE输出,BNC接口。5.8系统性能参数
5.8.1视频信号
模拟视频输出信号
模拟视频输出信号应符合PAL-D彩色电视信号标准,输出幅度应符合如下要求:7
GA962—2011
白电平峰值:700mV土210mV:
b)色同步峰值:300mV+2mV;
c)行同步脉冲:-300mV器mV。
5.8.1.2数字视频输出信号
数字视频输出信号应符合数字电视串行数字接口SDI标准或HDMI标准,应符合表7要求。表7数字视频输出信号要求
眼图信号幅度
SD-SDI
800mV±80mV
1kHz高通滤波<0.2UI
10Hz高通滤波≤0.2UI
5.8.1.3视频通道振幅/频率特性HD-SDI
800mV±80mV
10Hz高通滤波≤1UI
100kHz高通滤波≤0.2UI
800mV±80mV
10Hz高通滤波≤1UI
100kHz高通滤波0.2UI
信道带宽1MHz模式,视频通道振幅在0.5MHz~3MHz频段内的变化应在一3dB~+0.5dB范围内(对应于CIF)。
信道带宽2MHz模式,视频通道振幅在0.5MHz~5.5MHz频段内的变化应在一3dB~十0.5dB范围内(对应于SD)。
信道带宽为8MHz模式,视频通道振幅在0.5MHz~25MHz频段内的变化应在一3dB~十0.5dB范围内(对应于HD)。
5.8.1.4图像分辨力及灰度等级
信道带宽1MHz模式,图像水平分辨力应大于等于220TVL,灰度等级应大于等于8级。信道带宽2MHz模式,图像水平分辨力应大于等于420TVL,灰度等级应大于等于8级。信道带宽8MHz模式,图像水平分辨力应大于等于800TVL,灰度等级应大于等于9级。5.8.1.5运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
根据信道带宽及分辨率的不同,运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应符合表8要求。表8运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要求
分辨率
5.8.2音频信号
音频通道频率响应
信道带宽
五级主观图像质量
≥≥4
音频通道频率响应在20Hz~~15kHz范围内,相对于1kHz的幅度变化应在士3dB范围内。8
5.8.2.2音频通道谐波失真
音频通道谐波失真应小于等于3%。5.8.2.3音频通道信噪比
音频通道信噪比应大于等于60dB。5.8.3系统传输性能
5.8.3.1误码率门限
保证系统视音频传输质量的误码率(BER)门限应小于等于2×10-。5.8.3.2自检功能
GA962—2011
为利于现场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排查,系统设备应具有自检模式,能对工作状态进行自检。自检功能应包含以下内容:
a)主电源状态、电池或备用电源欠压指示功能:b)
接收信号电平显示功能;
发射机功率、温度、视频连接状态及编码方式功能;接收端传输速率指示功能:
接收端误码率显示功能;
f)解调部分输出码流状态指示:g)
接收端扫描频段内干扰功能,并能在规定带宽内进行参数调整功能。5.8.3.3中断恢复时间
系统传输中断后,接收机重新捕获视音频信号并实现清晰稳定显示所需的时间应小于等于2s。5.9场地传输质量
5.9.1有效传输距离
在规定的场地试验测试环境下,系统设备的视音频传输质量达到可接收门限以上时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移动速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规定路线移动发射条件下的有效接收概率应符合相关规定。
5.9.2传输图像/声音质量主观评价5.9.2.1系统无线前端设备应能在有效传输距离内实现将现场采集的图像/声音向接收端设备传输的功能。传输的现场图像画面应稳定,不应有明显的缺损、马赛克效应和图像断裂等现象;现场声音应清晰无明显的失真或咔吧声。
5.9.2.2当便携式无线前端设备移动速度小于等于60km/h时,便携式系统设备的传输质量不应有明显劣化。
5.9.2.3当车载式无线前端设备移动速度小于等于120km/h时,车载式系统设备的传输质量不应有明显劣化。
5.9.3视音频同步误差
视音频同步误差应小于等于80ms。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