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Z 15629.1-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
GB/Z 15629.1-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Z 15629.1-2000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local area networks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 Overview of local area network standard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3124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100开放系统互连(OSI)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8数据信息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IEC TR 8802-1:199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971

页数:14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0-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01-0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介绍描述局域网的标准集,尤其是使用48比特地址格式的那些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所描述的各种技术都具有对ISO/IEC15802-1所规定的MAC服务提供足够支持的能力。因此,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范围限于描述属于OSI基本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过程和规程,并被认为与局域网有关的那些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本身并不描述新的服务或协议定义。其目的是确定各类局域网的来龙去脉,它既包括描述FDDI的标准也包括由GB/T15629(ISO/IEC8802)标准集所描述的各种技术。 GB/Z 15629.1-2000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 GB/Z15629.1-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Z15629.1—200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ISO/IECTR8802-1:1997《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反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对局域网标准集进行综合描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罗韧鸿、黄家英。81
GE/Z15629.1-2000
ISO/IEC前言
IS()(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或I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I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营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标难的制延工作。对于信息技术领域,ISO和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TC1,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但在例外情况下,技术委员会可以提出下例类型之一的技米报告:
,-1型;虽然一再努力,但仍不能获得出版一项标准所需要的支持时。,--2型:所讨论的项目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一3型:当技术委员会所收集到的各类数据与正式出版为国际标催的数据不同(例:技术发展水平时。
1型和2型技术报告在出版后起3年内应提交复审,以决定是否将它们转成国际标准。3型技术报告不悬务必要进行复审,除非它们提供的数据已被认为不再有效和不再有用。ISO/IECTR8802-1属于3型技术报告,它是由ISO/I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的SC6系统间选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32
GB/Z15629.1-200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介绍了为促进与局域网(1.AN)连接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互连所制定的一组标准。IAN是由单一广播域提供的对等对对等通信网络,它使所有的端站都能交换信息。因此它本身并不提供私密。LAN通常是由单个组织所拥有、使用和操作的,属于单一管理域的范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提供对所有与局域网相关的标准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关于GB/T15629(ISO)/IEC8802)技术和FDDI的信息。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1部分:局域网标准综述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exchangebetween sysi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 1:Overview of Local Area Network standards1范围
GB/Z 15629.12000
idt ISO/IEC TR 8802-1:1997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介绍描述局域网的标准集,尤其是使用48比特地址格式的那些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所描述的各种技术都具有对于ISO/IEC15802-1所规定的MAC服务提供足够支持的能力。
因此,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范围限于描述属于OSI基本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过程和规程,并被认为与局域网有关的那些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本身并不描述新的服务或协议定义。其目的是确定各类局域网的来龙去脉,它既包括描述FDDI的标准也包括由GB/T15629(ISO/IEC8802)标准集所描述的各种技术。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注:为了与IEEE对LAN/MAN标准所使用的编号方案相一致,ISO/IECITCI于1993年1D月同意对现有的I.AN/MAN标准编号方案进行修改。对新的标准引入新的方案及对现有的标准重新编号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为了与国际标准一致及便于引用,保留了有关的插递。附录A详细描述了ISO/IECJTC1对LAN/MAN标准新的编号方案并说明如何实施此方案。GB/T9387.1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3部分:命名与编址GB/T 9387.3-—1995
(idt 1SO 7498-3:1989)
GB/T15629.4-1997信息处理系统扁域网全第4部分:令牌传递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dt ISO/IEC 8802-4: 1990)
GB/T16678.1一1996信息处理系统光纤分布式数据接『(FDDI)第「部分:令牌环物理层协议(PHY)(idtISO 9314-1:1989)信息处理系统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第2部分:令牌环媒体访GB/T 16678.21996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8.1
2000-08-01实施
GB/Z 15629. 1 --- 2000
问控制(MAC)(idtISO9314-2:1989)GB/T 16678.3---1996
信息处理系统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第3部分:令牌环物理层媒体相关部分(PMD)(idtISO/1EC9314-3:1990)GB/T 17175. 4--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第4部分:被管客体定义指南(idt ISO/IEC 10165-4:1992)
GB/T 17547---1998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数据链路服务定义(idtISO/IEC8886:1996)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与()SI数据链路层标准相关的管GB/T 17968---2000
理信息的元素(idtISO/IEC10742:1994)IS()/IEC8802-2:19941)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2部分:逻辑链路控制
ISO/IEC 8802-3:19961)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3部分: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D)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SO/IEC 8802-5:19951
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5部分: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6部分:分布式队列双总线ISO/IEC 8802-6:19941
(DQDB)访问方法和物理层规范
ISO/IEC8802-9:1996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9部分:在媒体访问控制(MAC)和物理(PHY)层上的综合业务(IS)LAN接口ISO/IEC8802-12:2)信息技术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2部分:按需优先级访问方法、物理层和中继器规范
ISO/IEC9314-6:2)信息技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第6部分:站管理(SMT)
IS(/IECTR9577:1996信息技术网络层内的协议标识ISO/IEC 10038:1993
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媒体访问控制(MAC)
局域网
网桥(将来作为ISO/IEC15802-3发布)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ISO/IEC 11575:1995
提供和映射OSI数据链路服务
ISO)/IEC11801:1995信息技术用户宅院用类属布缆ISO/IECTR11802-1:1997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技术报告和指南第1部分:局域网中逻辑链路控制地址的结构和编码(以前的 ISO/IEC TR 10178)
ISO/IECTR11802-2:1996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技术报告和指南第2部分:标准的MAC组地址(以前的ISO/IECTR10735)
ISO/IEC15802-1:1994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公共规范第1部分:媒体访问控制(MAC)服务定义(以前的ISO/IEC10039)IS)/IEC15802-4:1994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公共规范第4部分:系统加载协议
ISO/IEC15802-5:2)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公共规范第5部分:远程MAC桥接
1)GI3/T15629.2-1995等同采用的版本是ISO/IEC8802-2:1989。GB/T15629.3—1995等同采用的版本是1S0/IEC8802-3:1990。GB/T15629.5--1996等同采用的版本是ISO/IEC8802-5:1992。为了便于参考,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正文中将这三项国家标准列在国际标准之后的括号内。2)待发布。
3缩略语
GB/Z15629.1200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采用下列缩略语。CSMA/CD带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DLS数据链路服务
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目的服务访问点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局域网
逻辑链路控制
媒体访问控制
城域网
管理致性概要
管理信息·致性声明
被管客体·-致性声明
被管关系一致性声明
物理层
协议实现一致性声明
物理层媒体相关部分
站管理
子网访问协议
源服务访问点
4局域网技术
4.1引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所考虑的局域网技术见表1。表1局域网技术及其相关的标准
LAN技术
CSMA/CD
今碑传递总线
今碑传递环
按带优先级
综合业务
数据传输速率
10 Mbit/s/100 Mbit/s
5 Mbit/s/10 Mbit/s
4Mbit/s/16 Mhit/s
没有定义上限
100Mbit/s
高达20.48Mbit/s
100 Mbit/s
ISO/IEC 8802-3 (GE/T 15629.3--1995)ISO/IEC 8802-4IGB/T 15629.4-1997ISO/IEC8842-5(G3/T15629.51996)150/1E0 8802-6
1S0/IEC 8802-12
IS0/IFC 8802 9
IS0/1FC: 9314-7-~9314-3(150/1EC 9314-6)TG/16678.1-~16678.3
这些标推是以0SI基本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的方法组织的+在88021.AN情况下组织成物理层(PHY)的与媒体相关的方面及由特定的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所使用的格式和协议。图1示出这个总的体系结构中各种技术的依赖关系。该标准族涉及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所定义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它包括了各自适合于特定的应用或系统目标的一组媒体访问技术和相关的物理媒体。
ISO/IEC
8802-3
4.2LAN技术
GB/Z15629.1—2000
ISO/IEC8802-2|GB/T15629.21995ISO/IEC
8802--4
SO/IEc
ISO/IEC
ISO/EC
8802-6
8802·5
8802-9
ISO/IEC
8802-12
图1局域网标准族的关系免费标准bzxz.net
FISO/IEC
物理层
局域网包括各种物理层标准、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下面对表1中所标出的LAN技术进行简要的说明;但对于每种I.AN技术的确切细节应参考有关标准(见第2章)。4.2.1 CSMA/CD
这种IAN技术,即带碰撞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通过由两个或多个站共享个公共传输媒体的手段控制对媒体的访问。为了发送,一个站等待(推迟)媒体上的一段寂静期(也就是没有别的站在传输),然后以比特串行的形式发送预定的报文。在启动传输之后,如果此报文与另一站的报文碰撞,则每个发送站有意发送几个附加字节,以确保此碰撞传播到整个系统。此后在尝试再次发送之前,该站在一段随机的时间(退避)内保持安静。CSMA/CDLAN技术是为使用50Q的同轴电缆(10BASE5和10BASE2)、非屏蔽的双纽线对(10BASE-T)和光缆(FOIRL和10BASE-F)而定义的。100BASE-T将ISO/1EC8802-3(GB/T15629.3)CSMA/CDMAC与一族100Mbit/s物理层结合起来。尽管MAC易于扩展成新的性能级别,但对100Mbit/s操作仍需要新的物理层标准,它们包括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
4.2.2令牌传递总线
这种LAN技术通过使用总线发送的令牌来控制对媒体的访问,此令牌允许持有者将信息发送到总线上。令牌总线LAN技术是为使用宽带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光缆而定义的。4.2.3令牌传递环
在令牌传递环中,各站串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环,数据和控制信息在此环上被发送和接收。对这个环的访问是通过称之为“令牌的一个信令序列来控制的,此“令牌”绕环从一个站流到另一个站。
希望进行发送的站在收到令牌之前必须等待。然后该站将令牌更改为\start-of-message”(报文开始),发送它的报文,一旦完成报文发送就释放一个新的令牌给环上的其他站使用。令牌环是为数据速率为4Mbit/s和16Mbit/s的屏蔽和非屏蔽双纽线对媒体上的操作而规定的。4.2.4分布式队列双总线
DQDB是为了具有在本地区域操作的能力及与其他局域网技术互操作的能力而定义的。尤其是DQDB具有使用48比特MAC地址格式的能力,这是将其纳入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的原因。但是,DQDB在城市区域更常遇到,它引人了城域网(MAN)的概念,它要求发展高速技术以支持无连接数据服务。由于DQDBMAN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因此需要多种不同的物理层协议。已经规定了一些利用现有的底层传输标准的物理层协议,意图是使所有的物理层规范都基于一个公共框架。4.2.5按需优先级
按需优先级LAN包括三个主要的部件:端结点、中继器和网络链路。典型的端结点是个人计算机或较大的计算机,也可以是特殊设备,如网桥。中继器是管理按需优先级访问方法的网络控制器。链路段在个中继器和其连接的端结点或其他中继器之间提供互连。按需优先级访问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轮转仲裁方法,其中中央网络控制器(中继器)有规则地对其87
GB/Z15629.7—2000
被连接的端口进行轮询,以确定哪个端口处于传输请求挂起状态,以及这种传输请求是一般优先级的(例如对数据文卷)还是高优先级的(例如对实时语音、视频或数据)。这种媒体访问协议提供一种使各站(端结点)能在一个中央控制的I.AN上互相通信的方法,而这种LAN提供几种不同的链路媒体的选择,包括100Q平衡电缆(4-UPT和2-TP),150Q屏蔽平衡电缆(STP)和光纤。
4.2.6综合业务LAN接口
ISLAN接口是一个综合语音、数据和视频的接口,它通过非屏蔽电话双纽线对(UTP),在一个全双工接口上向桌面系统提供包服务和等时数字信道。综合业务是通过-个称为访问单元(AU)的接口向终端设备提供的AU容许两种完个不的应用技术,第-种:接1I可以连到--个独立的LAN、其中的AU提供光整的通路。第二种:ISI.AN作为一个接入接口进入到包括1SO/门EC:8802xL.AN.FDDI网恢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主平网。
A了与终端设备的连接一个星形拓朴结构的点到点链路,这些链婚1运载包数据、语音和宽带数据的用比特流及其他服务(诸如在等时信道上提供的传真、图像或视额等服务)该规范能支持以8kHz交付的等时帧形式的4.096Mbi1/s倍数的借息传送速率,这种等时顿规范是为使用64和320个时槽、每个时槽包含一个八位位组的4.96Mbil/s和20.48Mbit/s时分多路复用承载体而捉供的。
4.2.7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物理媒体相关部分(PMD)为FDDI网上结点之间的点到点通信提供数字基带信道。它为运输一个适当编码的数字比特流提供需要的所有服务。其具体的定义和描述见GB/T16678.3。物理层协议(PHY)提供PMD与数据链路层(MAC)之间的连接。它提供与上游数据流的时钟同步,并提供符号的编码和解码,以及对往返高层传输信息所要求的符号边界的摘述。PHY的具体定义和特性表征见GB/T16678.1。
4.3布缆事项
对于表1所提及的LAN应用的实现,ISO/IEC11801中给出了一种独立于应用的解决方法。该标准规定了支持所有主要应用的用户宅院用类属布缆。特定定义和特性表征可参见该标准。5数据链路层
5.1引言
对于GB/T15629(ISO/IEC8802)局域网规范来说,将OSI基本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将数据链路层细化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5.2提供和支持数据链路层服务
GB/T17547包含OSI属数据链路服务(DL.S)定义,因此可特LLC中的服务定义元素看成这一类属服务定义的一个于集。OSIDLS定义描述了DLS用户对之问各数据链略通信实例的特性。在每个IJI.S用户和单个DLS提供者之阅的数据链路服务访问点处,它是按交换的源语和参数来抽象地表达的。在这个方面,包含在LLC中的服务定义没有什么不同。ISO/IEC11575设法把类属ILS定义与数据链路层服务的特定实例(例姐:LLC)统一起来,并且包括SILS与LLC1型和2型的映射。主要目标是实现这种映射而不需要对协议本身作征何更改;特别是它的用意不是要限制新的协议的发展。它接受以下事实:在执行与(SIILS相似的功能时,JSO/IEC8802-2(GB/T15629.2)中所包含的LLC1型和2型的服务定义在某些细节上有点差别。它试图标识出对DLS到ISO/IEC8802-2(GB/T15629.2)文本的映射可能有影响的各处,并指明如果要将DLS映射合并到ISO/IEC8802-2(GB/T15629.2)中以取代现有LLC服务定义,需要怎样对ISO/IEC8802-2(GB/T15629.2)文本进行更改。88
6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6.1引言
GB/Z 15629.1—2000
与MAC了层有关的各个概念的发展-直与不同LAN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实际上每个LAN标准为特定要求描述了MAC服务接口。这些定义中存在着大量的共同点,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单独的类属MAC服务描述定义被认为是适当的,进而形成了标准ISO/IEC15802-1。许多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关于GB/T15629.4ISO/IEC8802-4),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6.2提供和支持MAC服务
6.2.1无连接方式服务
ISO/IEC15802-1定义局域网体系结构中的MAC服务(无连接方式服务)。这种服务是按照服务的原语动作和事件以及与每个原语动作和事件有关的参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效序列来定义的。其用意是规定概念性服务的特征,并为利用MAC服务的MAC协议和OSI协议的制定提供指南。MAC服务提供在MAC服务用户之间透明地传送数据,并使得利用支持性通信资源的方法是不可见的。尤其是通过对超出用户/提供者交互中所能供应的最大八位位组数的MAC服务用户数据的信息的内容、格式或编码不作任何限制,MAC服务提供底层MAC和物理层与MAC服务用户之间的独立性,并提供传送信息的透明性。ISO/IEC15802-1介绍和讨论该服务的质量,并按MAC性能和其他MAC服务特征对参数进行分类。在每-一类服务质量举例中给出并定义了各个参数。它们包括:——转接延迟;
残余差错率;
—丢失信息概率;
优先级。
MAC服务质量的内容在ISO/IEC10038中更全面地进行了讨论,除了上面所列的参数外还包括下列附加的参数:
服务可用性;
顿错序;
帧重复;
帧寿命,
支持的最大服务数据单元大小;“—吞吐量。
综合上列所有参数,在服务质量维护的范围内提供了对MAC服务质量参数的全面检查。6.2.2确认的无连接方式服务
GB/T15629.4(ISO/IEC8802-4)协议利用ISO/IEC15802-1中所没有的原语动作和事件向其用户提供一种确认的无连接服务。特别是它描述了支持对通过服务边界传递的请求进行本地确认的原语动作。目前并没有不同的定义来描述确认的无连接MAC服务,此定义包括在GB/T15629.4(ISO/IEC8802-4)的协议规范中。
6.348比特MAC地址格式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描述的各种网络技术都使用48比特MAC地址格式。这种地址在全球适用并提供唯一的标识。全球管理地址的登记机构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认可标准委员会,即IEEE标准委员会。
IS0/IEC15802-1中描述了地址格式和精确的细节及其十六进制表示的定义。在MAC服务边界上使用48比特MAC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将隔离各种MAC技术的特定要求。89
GB/Z 15629. 1 -2000
48比特分成两部分:第1个24比特对应于由IEEE标准委员会\分配的组织唯一标识符,只是受分配者可以通过修改单/组地址位,在组编址或单编址之间进行选择。第2个24比特地址由受分配者进行本地管理以提供唯一性。
此外,该地址格式允许通过修改全球/本地管理的地址比特对地址进行本地的管理。6.4标准的MAC组地址
已有一些MAC组地址,它们构成发布的标准协议操作的一部分(例如:ISO/IEC10038的跨接树网桥协议;ISO/IEC10589所有的级别1中间系统地址)。人们认识到如果这个组地址是从已获准、分配的MAC组地址块中分配的将是十分有益的。ISO/IECTR11802-2提供来自这个标准的MAC组地址块中的获准的分配值的记录,也提供了在各个标准中使用的不是作为标难的组MAC地址块一部分的凯MAC地址的记录。
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包括厂商特定的专有协议的MAC组地址,过种地址应在厂商的全球管理地址块以外来分7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7.1提供和支持1.LC服务
IS0/IEC8802-2(1.IC)既包含服务描述,也包含实现递辑链路控制子层的动能特征,协议和服务的协议元素。该子层介于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与网络层之间。服务定义是以抽象的方式,通过表达信息和控制的逻辑交换的原语来提供的。它还提供对等到对等协设规程的描述,这些规程是为在任一对数据链路层服务访问点之间传送信息和控制而规定的。这些规程独立于特定的LAN技术,因为它们自身利用底层类属MAC服务。
LLC1型和2型提供的服务可很好地映射到类属OSI数据链路服务(GB/T17547)。ISO/IEC11575规定在OSI数据链路服务之间进行映射的一般原则以及LLC1型和2型的映射的主要特征。LLC3型能够利用本地的确认,并且上面描述的数据链路服务目前还没有这种服务定义。由LLC交换的协议数据单元也依次利用MAC子层服务。LLC1型和2型直接映射到ISO/IEC15802-1中定义的无连接方式MAC服务;LLC3型能够利用本地确认,即目前在ISO/IEC15802-1中还未描述但已被GB/T15629.4(ISO/IEC8802-4,令牌传递总线)中的服务原语所描述的一种服务。7.1.1LLC1型无连接方式操作
LIC1型提供具有最低协议复杂性的数据链路无连接方式服务,从而使任何要求的恢复机制或排序服务必须在其他地方提供。使用这种类型的服务不能保证每个被发送的数据链路层顿的交付。这种风格的操作无需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也没有由该服务提供的确认机制、流量控制或差错恢复规程。7.1.2LLC2型连接方式操作
.I.C2型提供整个I.AN上的数据链路连接方试服务,可以比得上现有的非LAN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例如:GB/T14399,LAPB)。该服务包括支持顺序交付以及一-组数据链路层差错恢复技术。对于这新操作,在交换信息之前先建立个数据链路连接。在交换信息的同时,在相反的方向上传递接收确认
了.1.3I.1.C3型确认的无连接方式操作ISO/IEC8802-2(GB/T15629.2)中描述了1.LC3型操作,该标准+描述了一项在保持LI.C1型协议的简单性的同时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确认的服务。确认方案只允许一次确认单个慎;确保排序的机制为最小化的,还提供了一种基本的重传机制。此外3型操作允许一个端系统为了数据探谢另一个端系统。IS0/IEC8802-2(GB/T15629.2)认为这种服务定义的完全性和充分性尚待确定仍需作进-~步的研究。
1) IEEE 登记机构,标准部,445 Hoes Lane,P.O.Box 1331,Piscataway NJ B855-331,USA,90
7.2逻辑链路控制地址
GB/Z 15629. 1 -- 2000
LLC协议数据单元包含编址信息,该信息由目的服务访问点(DSAP)和源服务访问点(SSAP)构成。每个字段进-步细分:DSAP划分为地址类型标志比特(位)和实际地址,而SSAP划分为命令/响应标识比特(位)和实际地址。一般情况下,单个的实际地址标识在ILC子层上面操作的-种协议或一组协议。
ISO/IEC8802-2(GB/T15629.2)介绍并定义了LLC编址术语和约定。ISO/IECTR11802-1全面讨论了这方面内容,并给出了对于单地址值和组地址值的当前LLC地址分配表。私用和专有协议没在资格包括在ISO/IECTR11802-1中,但是在LAN环境中,使用SNAP编码是得到认可的,且在ISO/IECTR11802-1的附录中对其进行了描述。对于网络层协议在LLC子层之上操作这一情形,完整的协议标识可能要求应用ISO/IEC TR9577,它全面讨论了网络层协议标识的有关内容。8网际互连
8.1透明桥接
ISO/IEC10038描述并定义了可用MAC网桥将所有类型的8802LAN连接起来的各种机制。每个LAN都有独立的MAC,但通过使用网桥,使得对不同的LAN上所连的端系统所进行的互连就如同将它们都连接到一个单一的LAN上一样。网桥在MAC服务边界下面操作,它对于在此边界上面操作的协议是透明的。除用于管理的端系统外,通信的端系统并不直接对网桥进行寻址。在LAN环境中,各端系统之间发送的帧在其目的地址字段中运送对等端系统的MAC地址,而不是网桥的MAC地址。网桥的操作依赖于每个MAC实体向网桥内的中央MAC中继实体所提供的内部子层服务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操作。网桥将观察它所连接的每个LAN的适当的MAC规程和协议。对内部子层服务与每个8802MAC类型和FDDIMAC类型的特定MAC规程的映射作了规定。网桥有三个主要的操作元素:中继和过滤顿的能力;对作出帧过滤和中继决定所要求的信息的维护;以及对它们的管理措施。
ISO/IEC11802-5描述在混合环境中所存在的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该环境中除包含符合ISO/IEC8802-3(GB/T15629.3)的端系统和任何其他基于OSI的LAN技术外,还包括以太网V2.0。该标准还提供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ISO/IEC15802-5描述远程MAC网桥的操作。定义远程网桥是为了互连一个本地桥接的局域网和一个或多个远程桥接的局域网的非LAN通信设备。此外它还提供连到这种配置中的任何一个LAN的端站之间的MAC子层的互工作。8.2源路由选择
源路由选择网桥将建立端系统通信的路由,然后为各个帧选择路由。路由的获得和发现涉及端系统中的通信过程,这是透明桥接与源路由选择的主要差别。透明桥接的跨接树在任一对LAN之间具有单个工作的路由,与它相比,源路由选择带来了更丰富灵活的工作的网络拓扑结构的好处。8.3源路由选择透明体系结构
源路由选择透明网桥(SRT)体系结构的内容见ISO/IEC10038和ISO/IEC8802-2/DAM51)端系统的桥接LAN源路由选择操作”,它是用来将多个网络段连接到单个桥接的网络。SRT桥接允许一个源规定某个顿通过该桥接的网络所选用的路径(桥接的路由)。另外该体系结构还允许需要并且使用源路由选择的端系统以及不需要和未使用源路由选择的端系统在桥接的LAN上共存,互操作和通信。源路由透明网桥是一个MAC网桥,当在接收到的帧中提供了路由选择信息时它将进行源路由选1)尚未发布的补篇草案(加到ISO/IEC8802-2:1994中),91
GB/Z15629.12000
择,而当在顿中没有路由选择信息时,它就进行透明桥接。9系统加载协议
ISO/IEC15802-4描述在LAN环境中远程加载设备所需的服务和规程,该设备在此环境中是最小配置的。这些规程利用LI.C1型操作,因此在不能得到完全配置的管理的特定情况下有作用。此加载协议的应用范围从而不仅局限于可使用LLCI型操作的特定环境而且局限于适合最小规程的特定条件。10PICS形式表的使用
协议实现-致性声明(PICS)形式表是对特协议已实现的功能和选项的说明,因此PICS有很多用法:
,…实现者用它作为检在表,以减少特定实现不--致的风险--一用作实现的能力的详细说明;一用作对与另一实现的互工作能力进行初始检验的基础。FICS用F定义协议的标准,因此它构成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所讨论的邮些标准中大多数标准的必要组成部分。
11管理
GB/T17968描述与OSI数据链路层有关的管理信息元素。它专门规定了数据链路层被管客体的被管客体类定义,被管客体和属性与层操作及与该层的其他客体和属性的关系,以及在可用属性上的动作类型操作。此项工作是基于并遵循GB/T17175“管理信息结构\所规定的指南。层特定的被管客体定义将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中所讨论的与局域网有关的各项基本标准的修订中补充。
实现一致性声明包括四个不同的实体:管理一致性概要(MCS);管理信息一致性声明(MICS),被管客体一致性声明(MOCS)和被管关系一致性声明(MRCS)。这些声明提供了一些机制,声称一致的实现的提供者利用这些机制分别为下面所列的任一文件集提供标准形式的信息,这些文件规定OSI管理的一致性要求(MCS),管理信息中管理者的职责(MICS)、任何被管客体类的一致性要求((MOCS)和任何名称联编的一致性要求(MRCS)。9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