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100.70
CCS Y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2462—2023/ISO 12787:2011化妆品色谱分析结果确认准则
Validation criteria for analytical results of cosmetics using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ISO 12787:2011,Cosmetics—Analytical methods-Validation criteria for analytical results using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IDT)2023-03-1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10-01实施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424622023/ISO12787:2011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2787:2011《化妆品分析方法色谱分析结果确认准则》。
本文件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化妆品色谱分析结果确认准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共和国苏州海关、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义乌市产品(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军、杨斌、孙红梅、孙淑蓉、周江、金其璋、康薇、陈田、黄绮敏。1范围
GB/T42462—2023/ISO12787:2011化妆品色谱分析结果确认准则
本文件确立了化妆品色谱分析方法结果确认宜满足的基本准则,以保证由方法所得最终结果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并给出了适用于实验室对化妆品进行色谱检测的分析路径或方法准则。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通用术语
analyte
分析物
待分析测定的物质。
测试结果的期望值与采纳的参考值之间的差异。3.1.3
回收率recovery
由一个特定分析方法所测得的分析物的量与期望量之间的比值。3.1.4
提取后基质加标物
post-extraction spiked matrix standards;PoEMs在提取程序结束后、分析程序开始前加入已知量日标分析物所得到的样品。注:PoEMS也被称为“基质匹配物”或“加标分析溶液(fortifiedanalyticalsolution,FAS)\用于确定样品分析步骤的偏差。
提取前基质加标物
pre-extraction spiked matrix standards;PrEMS在提取程序开始前加入已知量目标分析物所得到的样品。注:PrEMS也被称为“加标物”或“加标分析物”(fortifiedanalyticalportions,FAP),用于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定量3.1.6
基质效应
matrix effect
样品中因存在分析物以外的一种或多种组分而对分析物含量测定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注:对于相同的分析物浓度,基质效应可导致色谱峰面积的增加或减少。GB/T 42462—2023/ISO 12787:20113.1.7
提取率extractionyield
从样品基质提取的分析物的量与样品中存在的分析物的量之间的比值。3.1.8
标准溶液校准曲线
solventstandardcalibrationcurve通过测定至少5个浓度水平的标准校正溶液所得的分析物校准曲线,3.1.9
对照标准物
controlstandard
用于校验标准溶液校准曲线的独立标准溶液。3.2与分析结果确认准则有关的术语3.2.1
准确度accuracy
个测试结果(一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与认可的参考值间的一致程度。注:准确度通常以偏差表示。
检出限
limit of detection;LoD
一个分析物能够以合理的统计学确定性可靠地区别于零而被测定出来的最小量。3.2.3
定量限limitof quantification;LoQ在所述试验条件下能以一个可接受的不确定度定量检出的分析物最小值。3.2.4
线性linearity
分析方法所能提供的与分析物浓度成比例的测定结果的能力。3.2.5
bZxz.net测量不确定度
measurement uncertainty;MU
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该参数可合理地表征被测值的分散性。3.2.6
精密度
precision
在规定的条件下,独立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注:精密度仅取决于随机误差的分布,与真值或特定值无关。3.2.7
工作范围
workingrange
样品中分析物上下限浓度(数量)间的间隔,表明该分析程序对本样品而言已具有合适的置信水平。3.2.8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在重复性条件下的精密度,即在较短的间隔时间内,同一实验室内由同一个操作者用相同设备、相同方法对相同的鉴定试验项目进行测试所得的独立试验结果的精密度。3.2.9
中间精密度
intermediateprecisior
下列条件下的精密度,即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不同操作人员、用不同设备、在不同日期、用同一方法对鉴定试验项日进行测试所得的独立试验结果的精密度。2
Ereproducibility
再现性
GB/T424622023/IS012787:2011
在再现性条件下的精密度,即不同实验室在不同时问、用相同方法、对同一测试项日进行分析所得的独立试验结果的精密度,
选择性selectivity
在所述测试条件及样品基质中存在其他组分的情况下,一个分析方法可准确且特异性地测定目标分析物的能力。
灵敏度
sensitivity
测量仪器的示值变化除以相应被测量的量值变化所得的商。3.2.13
特异性
Especificity
一种分析方法仅测定所需测定的物质的能力。3.2.14
targetconcentration
目标浓度
用作测定样品中分析物浓度参考的分析物浓度。3.2.15
确认validation
对检验认可并提供表明该方法符合特定使用目的特殊要求的客观证据。3.2.16
Easymmetry
不对称性
描述色谱峰形状的参数,
注:理论假定色谱峰为高斯形状并且峰形是对称的3.2.17
分离度
resolution
色谱柱分离色谱峰的能力,通常用两个色谱峰的分离程度表示。4原理
化妆品的配料可变,成分复杂,主要由配方的类型决定。评价化妆品的质量存在一般方法或待开发的方法。这些一般性方法(其中一些方法未经严格的验证)要有广泛的使用性,能被理解,并可转换。
将分析方法应用于化妆品需要特定的验证过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对于化妆品而言,选择和使用通用分析测试方法应得到满足样品基质条件的确认准则以确保结果的可靠。基于该原因,本文件给出了评价化妆品一般测试方法适用性的规定性确认准则。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确认的准则包括特殊性、选择性、回收率、置信区间、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确认准则应视每种样品的基质而定。同一或类似样品基质仅需确认首批被测样品的方法特性参数,所得确认结果可扩展到相同浓度范围的其他样品。因此,已确认验证规范的化妆品分析方法无须在常规检测中再次验证。在确定是否需要额外验证时,宜仔细地考虑样品基质。5
GB/T 42462—2023/ISO 12787:20115一般信息
5.1基质效应
如果样品进样前的处理过程含萃取步骤(例如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由标准溶液校准曲线所得的PrEMS回收率可能包含了样品的基质效应和处理过程的提取率。从分析的角度看,区分基质效应与样品制备过程(即从化妆品基质中提取分析物)的提取率是必要的,采用PoEMS能够将基质效应和提取率区别开来,图1说明了制备PrEMS和标准溶液校准曲线之外准备PoEMS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获得基于提取率和/或基质效应的分析结果确认准则。标准溶液校准曲线
提取率+基质效应
提取率
基质效应
(确认准则目的)
图1应用PrEMS、PoEMS和标准溶液校准曲线获得分析结果的确认准则如果样品分析过程包含了提取步骤,则基质效应由PoEMS回收率给出(使用标准溶液校准曲线)。PoEMS与PrEMS的回收率的不同体现了样品处理过程的提取效率。如果样品分析过程未包含提取步骤,则提取率相当于100%,由PrEMS(或PoEMS)回收率可确定基质效应。如果由标准溶液校准曲线所得PrEMS回收率明显不同于期望值,则宜怀疑有基质效应。在此情况下,宜采用标准物加入法。PrEMS或PoEMS宜按如下条件制备:一使用一种与样品制备相匹配的溶剂一使用尽可能少的溶剂将分析物引入测试溶液中:根据样品类型,宜以混合分析物溶液和样品的办法来制备加标样品(PrEMS),使之分散进入液体样品中,穿透/吸附至非液体或固态样品上(如分析物具有高挥发性,则该步骤宜予调整);一以校准范围内的分析物浓度估值制备PrEMS和PoEMS。只有当添加到化妆品基质中的化合物与基质中存在的化合物性质相似时,才宜使用该分析方法。否则,使用有证书的或得到很好表征的标准样品。对固体化妆品,宜仔细考虑加标样的使用。5.2决策树
图2所示的决策树指明了建议的方法路径以及执行步骤。调整或修订所用分析方法
GB/T42462—2023/ISO12787:2011校核标准溶液的确认准则(见第6章)目的:在进行样品测试前使用标准溶液确定本方法主要特点参数
该确认准则是否与
方法目标相一致?
进行样品筛选(见第7章)
目的:评估测试样品中目标物的定量结果被检出的分析物信噪比SN
是否大于LoQ?
采用加标回收法测定样品(见8.2)目的:确认被测样品未检出目标物的原因非分析方法问题,而是目标物不存在或低于已知方法的浓度极限按8.3所述步骤测定样品(见8.3)目的:获得样品测定结果以及该结果的不同确认准则
图2图路径目标与实施步骤
6第一步标准溶液的最低确认准则6.1概述
第一步旨在对样品进行测试之前,使用标准溶液确定分析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宜首先核对某些一般的基准指标以便确定测定条件。例如,宜确定测量仪器的适用性(进样的重复性、检测器的校准等)以及分析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要考虑的分析结果的确认准则为:使用标准溶液确定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色谱分析的一致性,如分离度(Rs)和不对称性(As);分析物响应信号的线性范围;
标准准确度。
该步骤在分析程序开始时进行。如果方法有任何分析参数(如校准溶剂、进样体积、色谱柱类型、分离条件等)发生变化,则此步骤宜再次执行或调整以确认之前的验证数据仍然适用。GB/T 42462—2023/ISO 12787:20116.2溶剂中检出限和定量限的估计(可选择性执行)6.2.1测定
使用稀释溶剂重复进样两次,监测对分析物的任何潜在干扰并估算分析物在溶剂中的LoD。使用低浓度的标样进样并评估分析物在标准溶液中的LoD和LoQ。6.2.2结果分析
使川稀释溶剂,通过重复测量分析物预期保留时间处的噪声水平(信号强度的标准偏差)来测定LoD。LoD定义为3倍标准偏差时的分析物浓度(即S/N=3)。使用低浓度标准溶液多次重复进样,计算每次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在此,LoQ被定义为产生10倍于标准偏差信号的被分析物浓度(即S/N=10)T157T167T177注1:LoD或LoQ可由低浓度分析物样品的标准偏差(通常至少需要6次平行测试)进行估算。注2:LoD可由校准曲线的原点进行估算7。注3:LoD和LoQ也可由分析软件进行估算6.3分析的一致性
6.3.1测定
在预期的校准山线高浓度端制备和进样一标准溶液。如使用内标物,则在标准液制备时添加。注射所用的稀释溶剂。
6.3.2结果分析
检核以下必要的一致性参数:
分离因子(该指标在检出多个色谱峰时为强制要求):如果Rs大于1.5,可认为两个峰之间的色谱分离符合要求;
一一分析物峰的不对称性:如果0.8
在分析物和内标物(如果使用的话)的保留时间处,确保不存在来自溶剂的干扰峰。6.4校正:精密度、线性和准确度6.4.1概述
本条描述了估算精密度、线性和准确度的推荐方法。6.4.2测定
通过稀释3种不同的标准储备液,然后进样分析,分别制备3条独立的溶剂校准曲线(每条曲线至少含5个浓度水平)。各校准曲线宜沿校准范围均匀分布且包含相同水平的浓度值,注:对于低浓度分析物的测定,校准曲线的第一个校准浓度水平宜与溶剂中的LoQ(标准溶液中LoD的2倍或3倍)相对应,其浓度范围上限通常视仪器的信号响应量程变化而定。6.4.3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步骤如下。
a)使用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方差齐性(variancehomogeneity),确定校准曲线的精密度。6
GB/T 42462—2023/ISO 12787:2011注1:同一分析人员在同一测量日进行的分析表明基丁标准溶液的方法重复性。由不同分析人员在不同测量日进行的分析表明了中问精密度的估值。b)使用分析验证软件包或检查数据图上的不同回归因子评估校准曲线的线性:一确定决定系数R2(推荐值为0.990或更高);一通过检查线性回归分析中的残差,确定各校准水平的相对浓度偏差:确定线性回归分析产生的校准曲线斜率和Y轴截距一确定Y轴截距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能用以确认Y轴截距是否显著区别于零。注2:如果所得回归模型即使采用加权因子也是非线性的,则可定义一个更窄的浓度范围或选择一个非线性的回归模型。有关如何使用加权因子选择适当的回归模型的示例见附录A。标准溶液的方法准确度可由各校准水平的偏差(每个校准水平平行测定3次)进行估算。7第二步样品筛选
7.1概述
第二步旨在评估样品中分析物的量。7.2样品筛选
7.2.1测定
按第一步确定的线性浓度范围制备校准溶液系列并进样。制备对照标准并进样。
制备添加内标的与不加内标的样品并进样(如使用内标参照物)。7.2.2结果分析
在校核了决定系数R2并确认了得自对照标准物结果后,检核色谱图中是否存在对分析物的干扰,必要时也可考虑对内标物的干扰。使川标准校准曲线评估样品中分析物的量。样品筛选结果将呈现为下述2种情况之一:一样品不含分析物,或所含分析物的量低于基质中的LoQ(S/N<10)一一样品中分析物的量高于基质中的LoQ(S/N>10)8第三步分析测定
8.1概述
(见8.3)。
(见8.2);
依据待测样品的基质确定确认准则。数据确认仅需在样品初次分析时测定,所得数据可用于类似基质的所有其他样品上。此方法宜仅适用于有相同浓度范围的分析物。一旦分析结果的确认准则被确定,其他样品可通过由初次测定所得确认准则对最终结果进行修正,或者将测定量不确定度计入结果表示的方式,采用外部定量校准曲线完成分析测试。8.2未被检出或检出值低于定量限的分析物8.2.1概述
该测试的目的是确保测量信号不受干扰物或提取率不佳之类的分析问题的影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