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 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GB/T 10739-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739-2023

中文名称:纸、纸板和纸浆 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aper,board and pulps—Standard atmosphere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2-28

实施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031448

相关标签: 纸板 纸浆 试样 处理 试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85.060;85.040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造纸>>Y30造纸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0739-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沈臻煌 付鸿达 李鑫 刘俊杰 王鑫婷 温建宇 李大方 陶慧贤 茆冬生 孙建君 滕步彬 黄耀东 黄耀兴

起草单位:天津博亚光明环境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凯恩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晋江)卫生用品研究有限公司、中轻纸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艾迪孚贝(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纸、纸板和纸浆试验前温湿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本文件适用于纸、纸板和纸浆试样的处理和测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5.060;85.040
CCS Y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0739—2023
代替GB/T10739—2002
纸、纸板和纸浆
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Paper, board and pulps-Standard atmosphere for conditioning and testing(ISO 187 :2022 ,Paper, board and pulps—Standard atmosphere for conditioningand testing and procedure for monitoring the atmosphere and conditioning ofsamples , MOD)
2023-12-28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7-01实施
GB/T 10739—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bZxz.net
本文件代替GB/T10739一2002《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与GB/T10739一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校准点和监控点的术语和定义(见3.3、3.4);a)
增加了试样舍弃条件(见5.2);b)
增加了“测试”要求(见6.3);c)
增加了试验报告中对测试日期的规定(见第7章);e)
更改了对恒温恒湿实验室测试设备、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的要求(见附录B,2002年版的附录A)。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187:2022《纸浆、纸和纸板温湿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以及控制程序与试样温湿处理的方法》。
本文件与ISO187:2022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附录A。
本文件与ISO187:2022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将注1的内容并人温湿处理的定义,使定义更完整(见3.2);a)
增加了校准点和监控点的术语和定义,以增强对技术内容的理解(见3.3、3.4);b):
删除了标准大气条件中热带国家也可使用(27土1)℃、相对湿度(65士2)%的规定,以适应我国c)
技术条件(见ISO187:2022的5.1);删除了按ISO5269-1和ISO5269-3制备的实验室纸页的处理要求,GB/T24324中已有相关d)
要求(见ISO187:2022的第5章和第6章);更改了预处理要求,以适应我国技术条件(见ISO187:2022的6.1);e)
更改了附录B,增加了对恒温恒湿实验室测试仪器技术要求、实验室技术要求以及温湿度、风速、压差、噪声等参数的测试方法,以提高恒温恒湿实验室的控制、校准及监控的可操作性(见附录B)。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标准名称改为《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a)
更改了试样含水量进人平衡状态的描述(见第4章,ISO187:2022的第4章);b)
更改了6.2的注(见6.2,ISO187:2022的6.2);c)
删除了附录B(资料性)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见ISO187:2022的附录B);d)
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187:2022结构编号对照情况(见附录C);e)
f)增加了附录C(资料性)实验室结构及设备参考要求(见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博亚光明环境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凯恩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晋江)卫生用品研究有限公司、中轻纸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艾迪孚贝(重庆)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大纸品(中山)1
GB/T10739—2023
有限公司、国腾彩色纸品(鹤山)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臻煌、付鸿达、李鑫、刘俊杰、王鑫婷、温建宇、李大方、陶慧贤、冬生、孙建君、滕步彬、黄耀东、黄耀兴。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9年首次发布为GB/T10739一1989,200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范围
纸、纸板和纸浆
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本文件规定了纸、纸板和纸浆试验前温湿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本文件适用于纸、纸板和纸浆试样的处理和测试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relativehumidity
相对湿度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大气中实际水蒸气含量与饱和水蒸气含量之比。注:以百分数表示。
温湿处理
conditioning
使试样与规定温度、相对湿度(3.1)的大气之间达到水分含量平衡的过程。GB/T10739—2023
注:当前后两次称重相隔1h以上,且试样称量质量之差不大于试样前次称量质量的0.25%时,就认为试样与大气条件之间达到平衡。
校准点
calibrationpoint
恒温恒湿实验室在校准过程中要求布置的温湿度传感器位置3.4
监控点
monitorpoint
恒温恒湿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布置的温湿度传感器位置。4原理
试样暴露于规定的恒温恒湿大气条件中,使试样对水分的吸附和释放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该试样与此大气条件即达到了平衡5标准大气条件
5.1纸、纸板和纸浆所采用的试验标准大气条件应是温度(23.0土1.0)℃、相对湿度(50.0土2.0)%。5.2按附录B对实验室的大气条件进行测定,如果所有的试验结果均在允许限度内,应认为这个大气1
GB/T10739—2023
条件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即使短时间出现温度或湿度的偏移,也会使试样平衡水分超过范围,所以温度和湿度都不应超过极限。一且大气条件超限并引起试样水分含量发生变化,则所有试样在做任何试验之前,均应重新进行温湿处理(重复6.2温湿处理步骤)。若试样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75%,由于其干燥状态下的应力被释放引起不可逆的性能改变,则应舍弃这些试样。6温湿处理步骤
6.1样品的预处理
由于水分的平衡滞后会给试验带来严重误差,故在样品处理前,应将样品置于相对湿度为10%~35%、温度不高于40℃的大气条件中预处理24h。如果预知温湿处理(6.2)后的平衡水分含量相当于由吸湿过程达到平衡时的水分含量,则这个预处理可以省去。6.2
温湿处理
将切好的试样挂起来,应使满足5.1要求的标准大气自由接触到试样的各个面,直至其水分含量与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平衡状态。当间隔1h前后的两次称重质量之差不大于前次称重质量的0.25%时,就认为试样与大气条件达到广平衡。对于高定量的纸张应适当延长两次称重的间隔时间,并考虑实验室空气循环条件的影响。宜尽量减少触碰已经温湿预处理和温湿处理的纸页和试样,特别是避免触碰或呼吸接触到测试区域
注1:具有良好的空气循环条件的实验室,纸的温湿处理通常4h已足够。对于定量较高的纸一般要5h~8h。对于高定量的纸板和经特殊处理的材料,温湿处理至少需要48h。对于有预处理及温湿处理要求的产品,按相关产品要求对试样进行预处理、温湿处理注2:恒温恒湿实验室的结构及设备参考要求见附录C。6.3测试
除非有特别要求,否则试样应在本文件规定的大气条件下进行测试。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文件编号;
所用的标准大气条件;
b)月
c)样品温湿处理的时间;
在处理前样品是否经过预处理;e)
测试日期。
附录A
(资料性)
本文件与IS0187:2022结构编号对照情况表A.1给出了本文件与ISO187:2022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
本文件结构编号
附录 B
附录C
GB/T10739—2023
ISO187:2022结构编号
A.2、A.3
B.1、B.2、B.3
GB/T10739—2023
附录B
(规范性)
恒温恒湿实验室技术要求及标准大气条件的测定方法本附录描述了恒温恒湿实验室的控制、校准及监控,B.2仪器
温湿度传感器及记录仪
测量范围
B.2.1.1.1
B.2.1.1.2
温度测量范围0℃~50℃。
相对湿度测量范围10%~90%。
在大气温度(23.0土1.0)℃时的精度要求B.2.1.2.1
B.2.1.2.2
B.2.1.3.1
B.2.1.3.2
B.2.1.4.1
温度应精确至士0.1℃,显示分辨力应优于0.1℃,相对湿度应精确至土2.0%,显示分辨力应优于0.1%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不大于1.0℃/年。
相对湿度稳定性不大于2.0%/年。校准点和监控点数量要求
实验室校准点数量要求应符合表B.1的规定。表B.1
B.2.1.4.2
实验室面积
小于50m2
50m2~100m2
100m2以上
实验室监控点数量要求应符合表B.2的规定表B.2
B.2.1.5.1
数据采集、存储
实验室面积
小于50m2
50m2及以上
校准点数量
不少于5个
不少于7个
每增加50m2应增加两个校准点
监控点数量
不少于5个
温湿度数据应至少每间隔2min采集瞬时值并存储,并以符合本文件大气条件要求的第一个10min平均值为有效记录起点。B.2.1.5.2根据10min时间段内采集的瞬时值数据计算该10min平均值GB/T10739—2023
B.2.1.5.3根据30min内3个10min平均值计算得出10min平均值间的极差和30min平均值。B.2.1.5.4以30min为间隔,依时间顺序记录和计算每个30min内的10min平均值和30min平均值,以10min平均数据为依据绘制温湿度曲线图。B.2.2风速测量仪
风速测量仪的最小分辨力不大于0.1m/s,零值误差不大于其最小分辨力B.2.3钢卷尺
钢卷尺分度值不低于1mm。
B.2.4声级计
声级计分辨力0.1dB。
5压差计
压差计分度值不低于1Pa。
B.3实验室技术要求
规定。
在确认新风开启的前提下,实验室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均匀性应符合表B.3的表B.3
指标名称
精确度
同一点
稳定性
均匀性
任一点10min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平均值任一点任一30min周期内10min平均值间的极差
任一点任两个30min平均值之差
任两点在同一时间10min平均值间极差的最大值
实验室工作区域风速应不大于0.3m/s。温度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实验室室内风循环速率应控制在15次/h~30次/h。实验室新风应不低于0.5m2/(人·min)。全部空调设备开启时,实验室内噪声不大于55dB。实验室的校准周期宜为1年。
23.0±1.0
50.0±2.0
GB/T10739—2023
B.4试验步骤
实验室温湿度校准与监控
校准点空间布置
中心校准点的高度为(1.5±0.1)m。B.4.1.1.1
B.4.1.1.2四周校准点的位置应选择距离墙体0.8m1.2m。校准点应布置在实验室空间的三个不同层面上,称为上、中、下三层,每个层面与实验室地面平行,高度分别为(1.8士0.1)m、(1.5士0.1)m和(0.9±0.1)m。
B.4.1.1.3
校准点位置需要考虑实验室空气循环条件及使用区域的代表性。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矩形实验室,根据实验室面积大小和校准点数量,校准点位置宜采用图B.1~图B.3进行布置(上层)
(上层)
(上层)
监控点空间布置
B.4.1.2.1
B.4.1.2.2
(中层)
5个校准点的空间布置示意图
(中层)
7个校准点的空间布置示意图
(中层)
图B.39个校准点的空间布置示意图监控点高度为(2.0士0.1)m,均匀分布在实验室平面上。在试验周期内,所有监控点应同时采集数据。温湿度数据测量与记录
B.4.1.3.1
(下层)
(下层)
(下层)
开启恒温恒湿系统后,应在实验室温湿度运行稳定的条件下,对所有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不少于30min的比对试验,找出传感器间的不一致性,并计算出各传感器的校正值。B.4.1.3.2校准点(或监控点)应至少每间隔2min采集瞬时值并存储。B.4.1.3.3根据10min时间段内采集的瞬时值数据计算该10min平均值GB/T 10739—2023
B.4.1.3.4根据30min内3个10min平均值计算得出10min平均值间的极差和30min平均值。B.4.1.3.5每个校准点(或监控点)应在24h周期内依序采集并存储720组2min瞬时值、144组10min平均值数据、48组30min平均数据。B.4.2风速测量
B.4.2.1用钢卷尺分别测量新风主风管、回风主风管几何尺寸并计算其横截面积。B.4.2.2将风速测量仪的传感器放置于新风主风管、回风主风管管道截面几何中心位置测试主管道风速,30min内每隔3min读取一次数据,重复10次,取10次读数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B.4.2.3将风速测量仪的传感器放置于实验室工作区域通风出风口几何中心位置测试通风系统出风口风速,30min内每隔3min读取一次数据,重复测定10次,取10次读数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B.4.2.4选取10个测试点,测试点应呈对称分布,测试点的高度为(1.2土0.1)m,四周测试点的位置应选择距离墙体0.8m~1.2m,将风速测量仪放置于测试点并测试实验室工作区域风速,取10次读数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B.4.3主室内外压差
回避通风口、回风口或泄风口位置,用压差计测量主室与缓冲间(或主室与外界天气)的天气压差,30min内每隔3min读取一次数据,测量10次,共计10个读数,并以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B.4.4室内噪声
选取10个测试点,测试点应呈对称均匀分布,测试点的高度为(1.2土0.1)m,四周测试点的位置应选择距离墙体0.8m~1.2m,将声级计的传感器放置于测试点采集数据,共计10个读数,并以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B.5试验结果
B.5.1温度和相对湿度
B.5.1.1以任一点10min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最大偏差表示该实验室的精确度。B.5.1.2以任一点24h内记录的各30min内3个10min平均值间极差的最大值表示该实验室的30min内稳定性,以实验室中任一点24h内记录的各30min平均值间的极差表示该实验室24h内的稳定性。
B.5.1.3以各点同一时间10min算术平均值间极差的最大值表示室内空间温湿度的均匀性。B.5.1.4如果全部测试数据均符合温度(23.0士1.0)℃、相对湿度(50.0士2.0)%的规定,则认为该实验室温湿度符合本文件要求,不必再分别考核其精确度、稳定性和均勾性。B.5.2通风系统
取10次新风主风管风速读数算术平均值。按公式(B.1)计算实验室人均新鲜空气补充量:_60·q'.s
式中:
实验室人均新鲜空气补充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分[m\/(人·min)];q—-新风主风管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B.1 )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