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338.2-2023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GB/T 5338.2-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38.2-2023

中文名称: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2:Thermal containe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09-07

实施日期:2024-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0026414

相关标签: 集装箱 技术 试验 方法 保温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7392-1998

采标情况:ISO 1496-2:2018,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4页

标准价格:70.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婧、邓延洁、张曙光、罗彦平、郭军、史书铨、徐进永、金菁、李继春、赵洁婷

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提出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ISO 668界定的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分类、标记、尺寸和额定质量、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和电气设备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及联运用的保温集装箱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55.180.10
CCS A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代替GB/T7392—1998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2:Thermal containers
(ISO1496-2:2018, IDT)
2023-09-0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尺寸和额定质量
设计要求
保温集装箱的电气设备
附录A(规范性)冷却水管接头要求附录B(资料性)
挂装框
附录C(规范性)
附录D(规范性)
附录E(规范性)
附录F
(资料性)
附录G (规范性)
附录H(资料性)
(资料性)
附录I
参考文南
气温测量点
四芯电气插头和插座(380/400V,50/60Hz,32
保温集装箱电力供应,
220V和双电压设备的一般要求
MRU集装箱设备挂装(可选发电机组)聚氨酯泡沫的老化
保温集装箱插头和插座上接线相序次
5338.2—2023/ISO1496-2:2018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533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的第2部分。GB/T533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一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一一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一一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一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本文件代替GB/T7392一1998《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与GB/T7392一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冷藏集装箱、内置机械式制冷/加热集装箱、内置式、外置式、隔板、固定栓钉的定义(见3.1、3.2、3.4、3.8、3.9、3.11、3.18,GB/T7392—1998的3.1、3.2、3.3、3.4,3.9、3.10、3.12、3.19);
b)增加了挂装框、调气、装载线、T形地板、新风口、疏水器、真空阀、除霜排水器、新保温集装箱、高温环境、老化保温集装箱术语和定义(见3.3、3.6、3.12、3.13、3.14、3.15、3.16、3.17、3.20、3.21、3.22);
c)删除了冷藏和加热集装箱、带气调或调气装置的冷藏和加热式集装箱、顶风道、底风道术语和定义(见GB/T7392—1998的3.6、6.7、3.13、3.14)d)
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分类表(见第4章,GB/T7392一1998的第4章):
更改了标记内容,增加了装载线标记要求和带新风口装置的保温箱标记要求(见第5章,GB/T7392—1998的第5章);
增加了外部参考尺寸(见表2);g)
更改了内部尺寸要求以及最小内部尺寸的要求(见6.2,GB/T7392一1998的6.2);h)
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强度要求(见7.1.1,GB/T7392一1998的7.1.1);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在操作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要求(见7.1.4,GB/T7392一1998的7.1.4);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底部载荷传递区的区域(见7.3.2.1,GB/T7392一1998的7.3.2.1);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底部载荷传递区的设计要求[见7.3.2.4,GB/T7392一1998的7.3.2.4];更改了保温集装箱卫生要求(见7.8,GB/T7392—1998的7.8);更改了叉槽的要求(见7.9.1,GB/T7392一1998的7.9.1);更改了鹅颈槽的要求(见7.9.2,GB/T7392一1998的7.9.2):更改了水管接头的要求(见7.9.4,GB/T7392一1998的7.9.4);更改了制冷设备安装设施的要求(见7.9.5,GB/T7392—1998的7.9.6);增加了新风控制要求、湿度调节要求、装载线要求、地板要求、空气循环系统的要求(见7.9.7、q
7.9.8、7.9.9、7.9.10、7.9.11) ;r)
更改了试验中的尺寸要求(见8.1.4,GB/T7392—1998的8.1.5);删除了试验1~试验12的具体测试方法(见GB/T7392—1998的8.2~8.13);增加了对试验1~试验12的要求(见8.1.5);u)
更改了气密试验的要求(见8.2,GB/T7392一1998的8.14);Ⅲ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更改了漏热试验的方法和要求(见8.3,GB/T7392一1998的8.15);v
W)更改了机械制冷装置(MRU)在制冷条件下的保温集装箱性能试验的试验条件、方法和要求(见8.4,GB/T7392—1998的8.16);增加了保温集装箱在高温环境下用机械制冷装置(MRU)制冷的功能试验(见8.5);x)
增加了保温集装箱在设定环境温度下用机械制冷装置(MRU)制冷的能耗(见8.6);y)
删除了耗用液态制冷剂式冷藏集装箱性能试验(见GB/T7392一1998的8.17);z)
更改了挂装设备安装装置的强度试验方法(见8.7,GB/T7392一1998的8.18);aa)
更改了保温集装箱的电气设备通用要求(见9.1,GB/T7392一1998的9.1);bb)
更改了标准电压设备的一般要求(见9.2,GB/T7392一1998的9.2);cc)
删除了各种型号及尺寸的保温箱强度试验的图解示意、保温集装箱底部结构载荷传递区的具dd)
体要求、叉槽的尺寸要求、鹅颈槽的尺寸要求、进风口和出风口、漏热试验中稳定状态图解、法定和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见GB/T7392一1998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附录J、附录 N);
ee)更改了保温集装箱插头和插座上接线相序图示符号的说明(见附录D,GB/T7392一1998的附录 K);
f)增加了220V和双电压设备的一般要求(见附录G)。本文件等同采用IS01496-2201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中车铁龙集装化技术装备研发有限公司、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婧、邓延洁、张曙光、罗彦平、郭军、史书铨、徐进永、金菁、李继春、赵洁婷。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GB/T7392,1987年首次发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引言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系列1集装箱作为国际标准集装箱,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其设计、生产、检验的规范性和标准化至关重要。为了规范和促进系列1集装箱运输的发展,ISO制定了IS01496“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系列标准,我国进行了相应的国际标准转化工作,为我国集装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GB/T533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旨在用于指导和规范系列1集装箱的设计、生产、检验和运输,由五个部分构成。一一第1部分:通用货物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通用货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第3部分: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一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无压干散货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目的在于规定系列1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范围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本文件规定了ISO668界定的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分类、标记、尺寸和额定质量、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和电气设备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及联运用的保温集装箱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668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Seriesmensions and ratings)
1freightcontainers—Classification,di-注:GB/T1413—202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IS0668:2020IDT)ISo1161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规范(Series1freight containers-Cornerand intermediate
fittings—Specifications)
注:GB/T1835—2006系列1集装箱角件(IS01161:1984,MODISo1496-1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Series1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1:General cargo containers for general purposes)注:GB/T5338.1—2023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IS01496-1:2013,IDT)IS06346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FreightcontainersCoding,identification and marking)注:GB/T1836—201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SO6346:1995,IDT)IEC60309-2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2部分:带插销和插套的电器附件的尺寸兼容性和互换性要求(Plugs,socket-outlets and couplers for industrial purposes-Part 2;Dimensional interchange-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pin and contact-tube accessories)注:GB/T11918.2一2014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2部分:带插销和插套的电器附件的尺寸兼容性和互换性要求(IEC60309-2:2012,MOD)3术语和定义
IS0668、ISO1161、ISO1496-1、ISO6346、IEC6030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保温集装箱thermalcontainer
隔热集装箱insulatedcontainer设有带隔热的壁板、箱门、箱底和箱顶,以减少箱内、外热量交换的集装箱。GB/T5338.2—2023/IS01496-2:20183.2
冷藏集装箱refrigerationcontainer带有或不带蒸发控制(ERU),使用液化气等制冷方式单元的(消耗冷剂式)保温集装箱。3.3
挂装框pictureframe
设置在箱体端部,用于安装制冷单元的开口结构。3.4
内置机械式制冷/加热集装箱built-infrontmechanically refrigerating and heated container设有嵌入式加热和制冷单元的保温集装箱。3.5
加热式集装箱heatedcontainer
设有加热装置的保温集装箱。
调气modifiedatmosphere;controlledatmosphere安装在设有制冷单元的保温集装箱上,能够产生和/或保持箱内具有与箱外不同浓度的气体组分。3.7
挂装设备removableequipment
在保温集装箱上可挂装或拆下的发电机组或其他设备。3.8
内置式internally
全部安装在IS0668所规定的集装箱外部尺寸界限以内。3.9
外置式externally
全部或局部安装在ISO668所规定的集装箱外部尺寸界限以外。注:本定义还包含那些在某种运输状态下需要拆掉或缩入的外置式设备。3.10
凸条batten
为了在货物和内壁板间形成空气通道而在集装箱内壁板上装设的条状装置注:能与箱体内壁板构成一体,单独固定在内壁上,或在装货时附加到箱内壁板上。3.11
隔板bulkhead
为构成风室以及送风或回风通道而设置的壁板。注:隔板是设备的一个部件或者是单独装设的部件。3.12
装载线loadline
设在箱内壁,限定货物装载不宜超过该位置的标识。3.13
T形地板T-floor
截面为T形,用于支撑货物和空气流通的铝制地板。3.14
新风fresh airvent
充许外部空气由此进入机械冷藏集装箱内的可调节通道。注:机械式冷藏集装箱指配置机械制冷装置(MRU)的保温集装箱,见附录H2
疏水器floordrain
能够排出箱内冷凝水,带自封的地板排水装置。3.16
真空阀vacuumvalve
为防止箱内外压差过大而设置的阀。3.17
除霜排水器defrostdrain
用于排出冷却盘管冷凝水的装置。3.18
固定栓钉
pin mounting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在保温集装箱前端的上横梁处设置,为挂装设备提供生根之处的两个竖向固定件。3.19
下挂装点lowermountingpoint
用于紧固挂装设备两个下角的一对带螺纹的联接孔。3.20
新保温集装箱newthermal container;newinsulated container设有隔热壁板、箱门、箱底和箱顶,在制造后7d内的最大漏热率满足表1数值的新造货物集装箱。3.21
高温环境highambienttemperature机械制冷装置能够正常工作的超过50℃的环境温度。3.22
首agedthermalcontainer
老化保温集装箱
聚氨酯出现老化并且漏热率高于表1中U..数值20%的货物集装箱。注:聚氨酯老化的计算见附录I
4分类
本文件所涉及保温集装箱的分类如表1所示,表1中还列出了新保温集装箱容许的最大漏热率。表1保温集装箱分类
最大漏热率*(U…)
(ISO6346)
耗用冷剂式冷藏集装箱
远程控制机冷式
冷藏集装箱
机冷式冷藏集装箱
(机冷式)制冷/
加热集装箱
加热集装箱
运行温度ed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表1保温集装箱分类(续)
最大漏热率*(Uma)
(ISO6346)
内置嵌人式冷藏/
加热集装箱
带动力的机冷式
冷藏集装箱
带动力的冷藏/
加热集装箱
带动力的加热集装箱
外置式挂装冷藏
加热集装箱
内置式挂装冷藏/
加热集装箱
U按照传热系数不大于0.4W/(m2·K)换算而成,控制箱内的电气元件应能承受+85℃而不失效。1B
·所有材料应能在-30℃~+80℃表面温度下保持有效,W/K
4如机械制冷装置未设计在-30℃,则制造商可选定最低设计温度。5标记
运行温度
保温集装箱的标记应符合IS06346的要求,标记符号可参见IS07010。相关部分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装载线标记符合7.9.9的要求;
调气保温集装箱符合7.9.6的要求;带新风口装置的保温集装箱符合7.9.7的要求。6尺寸和额定质量
6.1外部尺寸
保温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及公差应符合IS0668的规定,箱体的任何部位均不应超出此限,参考尺寸见表2。
公称长度
9°6”
注:所有箱型的公称宽度均为8ft。6.2内部尺寸
表2参考尺寸
GB/T5338.2—2023/IS01496-2:2018公称高度
8'6”
保温集装箱的内部尺寸应从箱内所设凸条、隔板、T形地板等的内表面量起,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最小内部尺寸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最小内部尺寸
最小长度
(ISO6346)
HO/HA, RO/RA, R1/RB,
R5/RM,R7/RW
H1/HB,R2/RD,
R3/RG,R8/RX
等于集装箱外
部公称长度减去
最小宽度”
等于集装箱外部
公称宽度减去
某些保温集装箱的内部高度和长度尺寸,已考虑到空气循环的需要。·由于操作或其他需要,内部尺寸可能超出上述最小值。6.3额定质量
额定质量(R)为集装箱的总质量,应符合ISO668的规定。7设计要求
7.1通用要求
最小高度b
(无鹅颈槽)
等于集装箱外部
公称高度减去
<8'0”
单位为毫米
最小高度
(有鹅颈槽)
等于集装箱外部
公称高度减去
所有集装箱(除另有说明外)的强度要求应按照IS01496-1的要求。除8.1中另有设定外,所列7.1.1
要求应将集装箱视作一个整体。7.1.2角件(见7.2)的强度应符合IS01161的规定。7.1.3集装箱应能承受第8章规定的各种载荷和加载。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