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714.2-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714.2-2020
中文名称:塑料 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lastics—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semi-finished products—Part 2: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0-12-14
实施日期:2021-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845472
相关标签:
塑料
聚四氟乙烯
半成品
试样
性能
测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83.140.01橡胶和塑料制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化工>>合成材料>>G31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出版日期:202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孙丹、钟勤、于文根、邬方涛、刘力荣、金石磊、毕静利、滕谋勇、邵敏闵、胡全英、夏忠、李小慧
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嘉日氟塑料有限公司、上海上化氟材料有限公司、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聊城氟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聊城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半成品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的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的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标准内容
ICS 83.1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714.2—2020
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Plastics-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 semi-finished products-Part 2: Preparation of test specimen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operties(ISO 13000-2:2005,MOD)
2020-12-1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1-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39714.2—2020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ww.spc.org.c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0年12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66807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前言
GB/T39714《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共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要求和命名;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本部分为GB/T39714的第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9714.2—2020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000-2:2005《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本部分与ISO13000-2:2005相比在结构上存在差异,具体调整如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B(见附录B)。本部分与ISO13000-2:200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关于规范性弓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33.1及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33.2代替ISO1183(见6.4);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40.2代替ISO527-2(见6.3.2);·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040.3代替ISO527-3(见6.3.2);.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408.1代替IEC60243-1(见6.8.1);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408.2代替IEC60243-2(见6.8.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035代替ISO472(见第3章);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411代替ISO868(见6.9);.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398.1代替ISO2039-1(见6.9);·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342代替ISO1923(见6.2);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9714.1代替ISO13000-1(见第3章);.
·用ISO22088-3代替ISO4599(见6.12);·用ISO22088-4代替ISO4600(见6.12);·删除了ASTMD621-64(见ISO13000-2:2005的第2章);用ISO20568-1代替ISO12086-1(见附录A);一用ISO20568-2代替ISO12086-2(见附录A);增加了附录A中的参考标准内容(见附录A的[1]~[4])。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嘉日氟塑料有限公司、上海上化氟材料有限公司、中蓝晨光成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聊城氟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聊城大学。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孙丹、钟勤、于文根、邬方涛、刘力荣、金石磊、毕静利、滕谋勇、邵敏闵、胡全英、夏忠、李小慧。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39714.2—2020
警示一一如果可能,使用本文件的个人应熟悉常规实验室常规操作。本文件也不会提及所有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应自已使用恰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确保服从法规要求。1范围
GB/T39714的本部分规定了聚四氟乙烯半成品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的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33.1一2008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GB/T1033.1—2008,ISO1183-1:2004,IDT)GB/T1033.2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GB/T1033.22010,ISO 1183-2:2004,MOD)
GB/T1040.2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1040.22006,ISO527-2:1993,IDT)
GB/T1040.3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GB/T1040.3一2006ISO527-3:1995,IDT)
GB/T1408.1一201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T1408.1-2016,IEC60243-1:2013,IDT)
GB/T1408.2绝缘材料
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分:对应用直流电压试验的附加要求(GB/T1408.2—2016,IEC60243-2:2013,IDT)GB/T2035塑料术语及其定义(GB/T2035—2008,ISO472:1999,IDT)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GB/T2411一2008,ISO868:GB/T2411
2003,IDT)
GB/T3398.1塑料石
硬度测定第1部分:球压痕法(GB/T3398.1—2008,ISO2039-1:2001,IDT)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GB/T6342—1996,ISO1923:1981,IDT)GB/T6342
GB/T39714.1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半成品第1部分:要求和命名(GB/T39714.1-2020,ISO13000-1:2005,MOD)
ISO36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尺寸测量设备:外部测量用千分尺设计和计量特性(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Dimensional measuring equipment:Micrometers for external measurements—-Design and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SO22088-3塑料耐环境应力开裂(ESC)性能测定第3部分:弯曲带法(Plastics一Determination of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ESC)—Part 3: Bent strip method)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GB/T39714.2—2020
ISO22088-4塑料耐环境应力开裂(ESC)性能测定第4部分:球或针压入法(Plastics一Determinationof resistanc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cracking (ESC)Part4:Ball orpin impressionmethod)
ASTMD1389薄层固体电绝缘材料的耐电压测试的试验方法(StandardTestMethodforProof-Voltage Testing of Thin Solid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ASTME94射线照相检验导则(StandardGuideforRadiographicExamination)CIE15比色法(Colorimetry)
CIE1931标准比色体系(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CIE1964补充标准比色体系(supplementary standard colorimetric system)3术语和定义
GB/T2035和GB/T3971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取样
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的取样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材料的物理形状。只要条件许可,应在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上进行取样。试样需在统计学上满足测试方法的要求。5试样准备
用来测试的试样应直接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上取样,或者通过机械加工半成品的方式制得,不应有其他处理。不应通过任何模塑工艺直接制备试样。无法通过加工聚四氟乙烯半成品获得试样时,应根据本部分的规定制备试样。在某些情况下,试样需要一些特殊成型工艺制备的除外。6半成品测试
6.1概述
本部分所要求的性能测试应按本部分提出的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密度、拉伸性能、硬度和电气性能时,试样应在(23士2)℃条件下放置至少4h。进行其他项目测试时,对放置条件无要求。附录A列举了标准内容提及的其他聚四氟乙烯半成品相关的测试标准。6.2尺寸
按GB/T6342的规定进行。
6.3拉伸性能
6.3.1拉伸试样
6.3.1.1概述
根据6.3.1.2~6.3.1.5的规定选择合适的试样。应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上至少取3组试样进行试验测试。
注:对于模压型材、棒材、管材的试样,无论是根据6.3.1.2还是6.3.1.3的要求,只要是从同一产品上取样,都会得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到相似的结果,
GB/T39714.2—2020
对于挤出产品试样,其切割取样方向应平行于挤出方向,保证了每个试样都代表了轴向上的不同截面和不同截面区域。对于车削带、车削板或薄膜产品试样,其取样方向应垂直于坏料的成型压力方向,即产品车削方向。如果该方向未知,则需准备2组试样进行测试,两组试样应呈90°方向垂直切割,取数值高的那一组(通常是垂直于成型压力方向)为最终结果。此过程可确保测试结果的统一性。微型拉伸试样(见6.3.1.3)常用于聚四氟乙烯产品中。6.3.1.2车削型哑铃型试样
试样经车削加工制备而成,其尺寸和形状见图1。D值为(70.5)mm或(10土0.5)mm或(20土0.5)mm。
说明:
尺寸比例为:
d =(0.45~0.55)D
L=(5~6)D
I=(3~3.5)D
R=(0.2~0.3)D
图1车削型哑铃型试样
6.3.1.3微型拉伸试样(小的冲压型哑铃型)q0
首先,将产品机加工成1.5mm~2.5mm厚的板材或圆片,或车削成矩形截面的环后裁开并压平成板材,然后通过有锋利刀刃的冲模在板材或圆片上单次冲裁制成微型拉伸试样。冲裁试样的刀刃模具如图2所示,尺寸如表1所示,冲模的洛氏硬度(HRC)为45~50,冲模刀刃外侧应锐利[见图2a)]。对于任何一个试样,窄平直部分的厚度不应比平均值偏离超过2%。在冲裁试样时,板材应放置在有刚性基板的、平滑且柔性的材料表面上(如:皮革、橡胶或优质硬纸板)。冲模的刀刃应锋利且没有缺口或其他可见缺陷。当车削带的厚度在0.125mm~3.0mm,试样可以直接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中直接冲裁取样。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GB/T39714.2—2020
说明:
冲模的内部尺寸和试样一样,
钢制冲模刀刃
b)微型拉伸试样
a(1.5±0.3)mm或(0.8±0.15)mm或(0.5±0.1)mm或(0.125±0.030)mm。图2
用于微型拉伸(A型)试样和冲裁试样的刀刃模具单位为毫米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试样位置
总长度A,最小
端部宽度B,最小
窄平直部分长度C
窄平直部分宽度D
小半径E
大半径F
表1哑铃型试样尺寸
微型拉伸试样(见图2)
6.3.1.4薄带、窄带或外径小于7.0mm的小直径管材的拉伸试样GB/T39714.2—2020
单位为毫米
哑铃型试样(见图3)
当带材厚度小于0.1mm、宽度大于或等于25mm时,试样应取25mm平行边的宽度,并保证足够的试样长度,以满足试验机的夹具。试样可以选择如图3所示的形状,也可以用6.3.1.3描述的方法在带材上冲裁出尺寸符合表1的大哑铃型。对于任何一个试样,窄平直部分的厚度不应比平均值偏离超过2%。
当带材宽度小于25mm,带材宽度即为试样宽度;外径小于7mm的管材应取原样直接测试,不应加工、车削和压平。
说明:
总长度,最小:115mm;
端部宽度,最小:(25士1)mm;窄平直部分长度:(33士2)mm;窄平直部分宽度:(6土0.4)mm
小半径:(14±1)mm;
大半径:(25±2)mm。
图3冲裁型大哑铃型试样
6.3.1.5小直径棒材拉伸试样
当棒材直径小于或等于7mm时,试样应从棒材上直接切割100mm长进行试验。当试样长度较小时,试样长度每减小25mm~30mm其直径随之减小15%,直径的变小将有利于试样在试验机夹持并避免试样发生断裂。
6.3.1.6试样标记
在标记符合6.3.1.2、6.3.1.3、6.3.1.5要求的试样前,任何机加工和冲裁的痕迹均需用细砂纸去除。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GB/T39714.2—2020
试样标距为10mm~25mm(对于小哑铃型试样为15mm20mm)。标记应距中点等距,标记时不应损伤试样。确保标记介质对测试的材料没有不利的影响,并且标记越小越好。不应在试样上划伤、冲击、盖印来标记标距。
6.3.2步骤
按GB/T1040.2和GB/T1040.3的规定进行。对于6.3.1.4和6.3.1.5所描述的情况,初始夹具间距应是标距10mm~25mm的两倍,试验速度为(50士5)mm/min。夹具两边应压紧一样长度的试样。在使用图形记录器时,通过图形计算得到拉伸断裂应变,即从图形断裂点向时间轴划一条垂线,测量垂足到起点的加载时间,由时间和速度计算拉伸断裂审查。同时,可以采用目测获得拉伸断裂应变,即将标尺保持在试样标记处并记录断裂时的数值。需要时,伸长计也可用于测量拉伸断裂应变
通过使用试验时记录的标距最大伸长量除以原标距长度计算每个试样计算拉伸断裂应变。如果测试速率和图表速率不一致,计算时应提供正确的速率放大倍率。通过使用试验时记录的最大力(单位为牛顿)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来计算每个试样的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6.4密度
按GB/T1033.1的规定进行。如果使用GB/T1033.2标准,液体体系的密度梯度应适用于被测试的含氟聚合物(见GB/T1033.2一2010的表B.1)。使用最新的设备,可通过专用天平及特定程序,直接读取密度值(应考虑水的密度、温度和试样温度)。试样应从聚四氟乙烯半成品上加工,数量为3个。注1:如果使用浸渍法测量(见GB/T1033.1一2008,方法A),则温度对于聚四氟乙烯密度的影响可以被忽略不计。注2:如果液体中使用了一个灵敏的温度计(例:最小度数士0.1℃),温度在22℃和25℃之间调整,那么密度可以用23℃时的关系式(1)来修正:p=Pm+(Tm-23)×0.00052
式中:
P。——23℃时密度修正值,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2);Pm——直接测量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Tm测试时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6.5300℃的质量损失
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0.001g。将称量后的试样放人加热至(300士5)℃的烘箱中,保持6h,取出放人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按式(2)计算质量损失,并记录加热后试样是否有熔化迹象。ml=m2× 100%
式中:
m——质量损失,用百分数(%)表示;试样加热前质量,单位为克(g);mi
试样加热后质量,单位为克(g)。mz Www.bzxZ.net
6.6尺寸稳定性——通用方法
6.6.1仪器
6.6.1.1千分尺,应符合ISO3611的要求。6.6.1.2烘箱,温度应维持在(285土5)℃。6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6.6.2试样
GB/T39714.2—2020
试样加工长度为25mm~100mm,在范围内试样尽可能长;厚度、宽度和直径在5mm~25mm;试样表面平行公差应小于0.25mm。试样的加工方向应和长度、模压压力或者挤出轴向相平行。如果试样长度无法满足最低要求的25mm,可以使用一个更短的试样,但要求的测试精度应做出相应调整。
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棒材,将试样切割成50mm~100mm长的段,每端的截面应机加工平整而且垂直于轴向。
6.6.3步骤
试样应在(23士2)℃条件下至少进行4h的状态调节,并在该温度下用千分尺测量它的长度,精度为±0.025mm。
将试样放至烘箱,在(285士5)℃下保持4h。之后,试样以不超过30℃/h的速度冷却至(23士2)℃下保持4h,并在几个点分别测量它的长度,精度为士0.025mm。如果试样直径相对于它的长度太小,例如棒材直径小于5mm时,试样可能在应力消除前或过程中弯曲。如果发生弯曲现象,则应将试样拉直后再进行测试。6.6.4结果表述
最大长度变化相对原始长度的百分数。6.7尺寸稳定性一一特殊方法(仅适用于分散树脂挤出管材)6.7.1仪器
同6.6.1。
6.7.2试样
加工长度约30mm的管材,需清除外表面的细小颗粒,圆截面精度为士0.025mm。试样最小长度为25mm,两端平整且垂直于轴,断面平行度公差应小于0.025mm。6.7.3步骤
6.7.3.1试样应在(23士2)℃条件下至少进行4h的状态调节,并在该温度下用千分尺测量它的长度和外径,精度为士0.025mm。
6.7.3.2将试样放至在烘箱的光滑平台上,根据试样的壁厚选择在(285士5)℃下放置的时间,见表2。试样壁厚每增加6mm,在(285土5)℃的烘箱中放置时间相应增加1h;加热完以后,烘箱以不超过30℃/h的速度冷却。
表2试样壁厚与在烘箱中放置时间的对应关系试样壁厚h/mm
6≤h<12
12≤h<18
放置时间/min
中国标准出版社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推广使用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