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6381-1996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6381-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6381-1996

中文名称: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for occupational dental erosion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6-05-23

实施日期:1996-01-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530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60职业病诊断标准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6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6-05-2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

归口单位:卫生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在工作中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引起的职业性牙酸蚀玻 GB 16381-1996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6381-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of occupational dental erosionGB16381-1996
职业性牙酸蚀病是较长期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所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脱矿缺损,其临床表现除前牙牙冠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外,还表现有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常伴有牙龈炎、牙龈出血、牙痛、牙松动感等,严重者牙冠大部分缺损,或仅留下残根,可有髓腔暴露和牙髓病变。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在工作中接触各种酸雾或酸酐引起的职业性牙酸蚀病。2诊断原则
根据接触酸雾或酸酐的职业史,以前牙硬组织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牙齿硬组织疾病后,方可诊断。3诊断及分级标准
3.1观察对象
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可疑牙酸蚀者,可列为观察对象。3.2度牙酸蚀病
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一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一度牙酸蚀病。3.3二度牙酸蚀病
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二级或三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二度牙酸蚀病。3.4三度牙酸蚀病
前牙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为四级牙酸蚀者,可诊断为三度牙酸蚀病。4治疗原则
4.1有牙本质过敏症状者,可给予含氟或防酸脱敏牙膏刷牙或含氟水漱口,必要时可用药物进行脱敏治疗。
4.2一度牙酸蚀病是否要作牙体修复,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二度牙酸蚀病应尽早作牙体修复。三度牙酸蚀病可在牙髓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后再进行牙体修复。5劳动能力鉴定
5.1观察对象:每半年复查一次,不需作特殊处理。5.2、二、三度牙酸蚀病:治疗修复后,在加强防护条件下,可不调离酸作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5-23批准1996-12-01实施
健康检查的要求www.bzxz.net
GB16381-1996
6.1凡从事接触酸或酸酐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健康检查,根据接触情况每 1~2年体检一次。
6.2体检时除作一般常规体检外应详作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检查。职业藥忌证
严重的牙釉质发育不全或其他全口性牙体硬组织疾病;影响呼吸的各种鼻腔疾病,
错牙合畸形所致前牙前突外露和深复牙合所致下前牙过度磨耗。A1口腔检查要求
GB16381-1996
附录A
口腔检查要求及判断基准
(补充件)
A1.1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有无牙痛史,疼痛的部位及性质,属自发痛还是激发痛,激发因子等。A1.2口腔检查应有适宜的照明(日光或灯光均可),使用口镜、探针、镊子按视诊、探诊、叩诊等作常规检查。必要时加做冷热刺激试验或电活力测验、X线摄片检查等。检查结果按牙位分别记录。A2牙酸蚀判断基准
A2.1可疑牙酸蚀(代号O+):唇侧牙釉质表面光滑、发亮,切端透明度增加,切缘圆钝,或牙面透明度降低,呈毛玻璃样乳白色,但无牙实质缺损。A2.2一级牙酸蚀(代号1):仅有唇面牙釉质缺损,多见于侧唇切端1/3,切缘变薄、透亮,或唇面中部牙釉质呈弧形凹陷性缺损。表面光滑,与周牙釉质无明显分界线。A2.3二级牙酸蚀(代号):缺损达牙本质浅层,多星斜坡状,从切缘起,削向牙冠唇面。暴露的牙本质周围,可见较透明的牙釉质层。A2.4三级牙酸蚀(代号Ⅱ):缺损达牙本质深层,在缺损面暴露牙本质的中央,即相当于原髓腔部位,可见一圆形或椭圆形的棕黄色牙本质区。但无髓腔暴露,也无牙髓质病变。A2.5四级牙酸蚀(代号NV):缺摄达牙本质深层,虽无髓腔暴露,但有牙髓继发性病变;或缺损已达髓腔,或牙冠大部分缺损,仅留下残根。附录B
正确使用标准说明
(参考件)
B1本标准只适用于在制造和应用各种酸的过程中较长时间接触酸雾或酸酐而引起的职业性牙酸蚀病。
B2职业性牙酸蚀病主要表现于上、下颌的前牙,即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早期病变多在唇侧切端1/3。
B3酸性食物、饮料、药物和某些疾病等非职业性因紊也可引起牙酸蚀。磨耗、磨损、外伤、牙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也可造成牙齿硬组织损害,应根据职业史、病史和临床特征进行鉴别。B4通常在一个人的口腔中,同时存在多个不同酸蚀级的牙齿。作为一个整体,牙酸蚀病的诊断分度应根据其中酸蚀级最严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齿来确定其诊断分度。例1:
例2:
例3:
为一度牙酸蚀病
为二度牙酸蚀病
为三度牙酸蚀病
如果只有一个牙齿酸蚀级最严重,为避免误诊,则要按第二个酸蚀级最严重的牙齿来确定其诊断分327
例4:
例5:
GB16381—1996
为一度牙酸蚀病
为二度牙酸蚀病
牙酸蚀病的治疗除对症处理外,主要根据牙体缺损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修复。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株洲冶炼厂职工医院职业病防治科负责起草,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资解释。328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