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 1365-2020 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方法与要求
JT/T 1365-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1365-2020

中文名称: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方法与要求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371856

相关标签: 潜水 作业 现场 急救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365-2020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first aid of diving operations onsite.
1范围
JT/T 1365规定了潜水作业现场急救人员、现场急救、潜水疾病和潜水事故处理要求。
JT/T 1365适用于救助打捞与海洋工程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潜水疾病和潜水事故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70减压病加压治疗 技术要求
JI/T 744 200m 氦氧饱和潜水减压病处置原则
JT/T909潜水 员潜水后飞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潜水医师diving physician
从事潜水医学保障的职业医师,其工作内容包括潜水员体格检查.适潜评估.现场作业医学保障和疾病防治等。.
[JI/T908- 2014 ,定义3.1]
3.2水医学技士diving medical technician
接受过医疗急救和潜水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在潜水现场(包括水面水下、潜水钟或减压舱内)对伤病潜水人员实施医疗教护的潜水人员。
3.3潜水医学顾问diving medical adrisor
从事潜水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高级医学人员。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3.220.40;11.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65—2020
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方法与要求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 for first aid of diving operations onsiteJT
2020-12-30发布
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1-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急救人员
现场急救
潜水疾病处理
潜水事故处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参考文献
潜水作业现场心肺复苏方法
潜水作业现场外伤处理方法
潜水作业现场潜水疾病处理方法减压病氨氧治疗表
减压病氨氧饱和暴露治疗表
潜水作业现场潜水事故处理方法JT
JT/T1365—2020
JT/T1365-—2020
本标准根据C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交通运输救捞与水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杉叶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作华、张辉、徐伟刚、熊瑞、石路、肖达、李杰、管亚东、黄海锋、张磊、刘远、郭晓平、倪鹏、闫向峰、刘慕亮JT
1范围
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方法与要求
JT/T1365—2020
本标准规定了潜水作业现场急救人员、现场急救、潜水疾病和潜水事故处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救助打捞与海洋工程潜水作业现场急救、潜水疾病和潜水事故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870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JT/T744200m氨氧饱和潜水减压病处置原则JT/T909潜水员潜水后飞行要求
3术语和定义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潜水医师divingphysician
从事潜水医学保障的职业医师,其工作内容包括潜水员体格检查、适潜评估、现场作业医学保障和疾病防治等。
[JT/T908—2014,定义3.1]
潜水医学技士divingmedicaltechnician接受过医疗急救和潜水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具备在潜水现场(包括水面、水下、潜水钟或减压舱内)对伤病潜水人员实施医疗救护的潜水人员。3.3
潜水医学顾问divingmedicaladvisor从事潜水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高级医学人员。[JT/T1082—2016,定义3.3]】
潜水疾病divingdiseases
潜水人员受水下环境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病症、损伤和功能紊店潜水事故divingaccident
在潜水过程中的危害潜水员健康、甚至导致潜水员伤亡的行为后果。4急救人员
4.1在潜水作业现场进行急救的人员应为潜水医师、潜水医学技士或经过潜水医学知识和急救知识1
JT/T1365-—-2020
与技能培训的其他人员。
4.2进入减压舱内急救的潜水医师和潜水医学技士宜具备潜水员体格条件。4.3在水下、潜水钟内急救的潜水医学技士应具备相应的潜水员资格。4.4其他人员参与急救应在潜水医师或潜水医学顾问的指导下进行。5现场急救
5.1心肺复苏
5.1.1岸边或甲板上
岸边或甲板上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应检查并确认急救现场环境安全;a
判断遇险人员有无意识障碍,若其有意识障碍,应呼叫现场和附近人员协助;b)
应将遇险人员置于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并立即按附录A的表A.1中岸边或甲板上的开放c)
气道的方法实施;
判断遇险人员有无呼吸、心跳,若呼吸停止,应按表A.1中岸边或甲板上的人工呼吸的方法实d)
施,若心跳、呼吸停止,应按表A.1中岸边或甲板上的胸外心脏按压和岸边或甲板上的人工呼吸的方法实施;
对于心脏骤停者,若现场备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按表A.1中岸边或甲板上的AED操作的方法实施;
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为1组;每做5组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呼吸后,应检查生命体征1次,若复苏有效,可见胸廓起伏,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瞳孔由大变小,面色、口唇由紫转红润,四肢开始有抽动;尽量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按压中断时间应小于10s。h)
5.1.2水中
水中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急救人员入水接近遇险人员后,应打开其旁通阀或使用测深管,向头盔或面罩内供气,并判断a)
其有无意识,心跳和呼吸:
若遇险人员需心肺复苏的,应按表A.1中水中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实施;b)
心肺复苏同时应协助潜水员上升出水,上升速率不大于10m/min;遇险人员到达水面后,急救人员应首先去除遇险人员头盔或面罩,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内异d)
物,若无呼吸,尽快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到达岸上或甲板上后,若心跳、呼吸仍未恢复,则继续按5.1.1的相关方法与要求实施e)
5.1.3潜水吊笼内
潜水吊笼内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遇险人员进入潜水吊笼后,应使用其胸前吊扣将其悬吊在金预的固定年环上,高度保持与潜a)
水吊笼中的急救人员等高,保持头后仰位;检查遇险人员的意识、心跳和呼吸;b)
若心跳、呼吸停止,应按表A.1中潜水吊笼中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实施;c)
每顶压1min左右,应检查1次遇险人员生命体征,若无,则继续顶压,直至潜水吊笼回收到水面;d)
潜水吊笼内心肺复苏时应不影响潜水吊笼上升的速率;e)
JT/T1365—2020
f)到达甲板上后,若意识、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复,则继续按5.1.1的相关方法与要求实施。5.1.4开式潜水钟内
开式潜水钟内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a)
遇险人员进人开式潜水钟后,应使用其胸前吊扣将其悬吊在钟顶的固定吊环上,使遇险人员头部位于钟上部的气垫内,保持头后仰位;卸去遇险人员的潜水头盔或面罩,检查遇险人员的意识、心跳和呼吸;b)
若心跳、呼吸停止,应按表A.1中潜水钟内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实施;c
每顶压1min左右,应检查1次遇险人员生命体征,若无,则继续顶压,直至开式潜水钟回收到d)
水面;
开式潜水钟内心肺复苏时应不影响潜水钟上升的速率;到达甲板上后,若意识、心跳和呼吸仍未恢复,则继续按5.1.1的相关方法与要求实施。闭式潜水钟内
闭式潜水钟内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遇险人员进人闭式潜水钟后,应使用其胸前吊扣将其悬吊在钟顶的固定吊环上,高度保持与a)
闭式潜水钟内急救人员等高,保持头后仰位;b)
卸去遇险人员的潜水头盔或面罩,检查遇险人员的意识、心跳和呼吸;若心跳、呼吸停止,应按表A,1中闭式潜水钟内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实施;c)
每做5组,检查遇险人员生命体征1次,若无,则继续顶压,直至闭式潜水钟回收到水面;d)
到达甲板上或进人甲板减压舱后,如心跳、呼吸仍未恢复,则继续按5.1.1的相关方法与要求e)
实施。
甲板减压舱内
甲板减压舱内心肺复苏方法和要求如下:遇险人员若由潜水钟转移进入甲板减压舱,应确保转移过程平稳,并尽量减少转移时间;a)
b)甲板减压舱内的心肺复苏可按表A.1中岸边或甲板上的开放气道、岸边或甲板上的人工呼吸和岸边或甲板上的胸外心脏按压的相关方法实施5.1.7心肺复苏的后送处理
心肺复苏的后送处理要求如下:a)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联络医疗机构后送;b)后送途中不得终止复苏。
5.2外伤处理
伤口的现场处理
伤口清洁、包扎方法和要求如下:a)
清洗伤口前应载戴上一次性手套:b)
手指不得接触伤口,也不应从伤口一侧将敷料移至伤口;c)
伤口清洁和包扎按附录B的表B.1中伤口清洁和包扎的方法处理;伤口包扎完后,应检查伤口远心端的血液循环,若血液循环受影响,应松开重新固定;伤口包扎期间,每10min应复查一次伤口渗血和伤口远心端血液循环情况;3
JT/T1365-—-2020
伤口较大较深的,应在上述现场处理后,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f)
出血的现场处理
出血的现场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a)
少量伤口出血会自动停止,无须特别止血;不能自动停止出血的伤口,可按表B.1中包扎止血的方法处理;包扎伤口止血的纱布应每天更换,保持干燥和清洁;伤口的血痴不宜揭除;
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材料都可临时包扎止血,如手帕、毛市、布条等:动脉出血可采用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见表B.1中指压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指压止血若无效,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h)
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处理,应注意该方法虽止血最有效,但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恢复;
上止血带前应抬高患肢1min~2min;上好止血带后,应在上面标记上止血带的时间;每30min~60min应放松一次止血带,每次2min~5min,此时可用局部压迫法止血;再次上止血带的部位应上下稍加移动,减少皮肤损伤;放松止血带时,应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压迫血管时间过长,造成肢体环死;
伤口较大较深且边缘无法复原的、动脉出血经初步止血后止血未得到控制或怀疑有内出血的,应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骨折的现场处理
骨折的现场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a)骨折可引起出血、疼痛和内脏损伤,易发生休克,应及时止血和预防休克;b)
骨折或疑似骨折伤员,应做临时固定;c)
临时固定范围应包括骨折处的上、下两关节,应防止骨折断端活动造成新的损伤;对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穿出皮肤)应先行止血、包扎,再固定骨折肢体,骨折不宜强行复位,d)
以避免二次损伤;
固定的材料可用细带、棉垫、术夹板等,亦可采用就便物资,如树枝、竹竿等:为防止皮肤受压损伤,固定夹板与肢体之间应加棉垫、衣片等衬垫;为便于观察末端血循环情况,四肢固定应露出指趾尖:h)
固定完成后,应定时检查指、趾,若出现苍白、青紫,肢体发凉、疼痛或麻等现象,应放松缚带或重新固定;
来据研行管组因方法提此医并抗和定的程(JT主要部位骨折固定方法可按表B.1中骨折固定的相关方处理:i)
气胸的现场处理
气胸的现场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闭合性气胸应按表B.1中闭合性气胸的方法处理;a)
b)开放性气胸应按表B.1中开放性气胸的方法处理;张力性气胸应按表B.1中张力性气胸的方法处理;c
经现场处理后,应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4
6潜水疾病处理
6.1通用要求
JT/T1365—2020
6.1.1处理某一潜水疾病时,若并发其他疾病和伤害,应按相应疾病或伤害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处理6.1.2在现场处理后,若症状未消失或未全部消失,或需要专科医生检查和治疗的,应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6.1.3减压病或气压伤患者若用空运转运,应按照JT/T909的相关要求执行。6.2减压病
现场处理原则
减压病现场处理原则为:
加压治疗应在潜水医师或潜水医学顾问的指导下进行;a)
伴有大出血、严重骨折的遇险人员,应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加压治疗;b)
若无心跳、呼吸,应心肺复苏成功后方可进舱加压治疗,若心跳存在,呼吸停止,可在减压舱内c
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加压治疗;若并发其他疾病或伤害,应分清缓急,按相应要求处理,必要时可在减压舱内与加压治疗同时进行;d)
凡治疗危重患者和需要在加压治疗过程进行辅助治疗时,应安排急救人员陪舱:f)
无严重症状者,加压前可作详细检查,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加压,体检可在加压过程中进行;g)
按减压方案正常减压出水、且仅有皮肤瘙痒或轻微皮疹的轻型减压病惠者,可不加压仅给予辅助治疗,出现关节疼痛或其他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加压治疗。2减压病加压治疗
减压病加压治疗方法和要求如下:可按附录C的表C.1中减压病的处理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加压治疗表;a)
加压速率取决于遇险人员咽鼓管的通过性,应尽可能快些,可预先给予血管收缩剂滴鼻,意识b)
丧失的可预先行鼓膜穿刺;
高压停留期间应询问遇险人员感觉,必要时做相应的检查;c)
应按治疗表规定的方案减压,每个停留站开始减压前,应观察和询问遇险人员感觉,若遇险人员停留期间睡眠,减压前应唤醒询问;e)
停留和减压期间应定时通风;
最后一个停留站减压前,应做一次全面对比检查;若使用空气加压治疗表疗效不佳,可按附录D中表D.1减压病氨氧治疗表或附录E中表E.1g)
减压病氨氧饱和暴露治疗表处理:h)
饱和潜水过程中发生的减压病应按JT/T744的相关方活和要处给助疗,
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舱内护理,心理辅导,并在医师指导式i)
空气潜水减压病治疗结束出舱后,应观察至少12h,氨氧减气潜水或氢有饱和潜水减压病治疗结束出舱后,应观察至少24h
6.3气压伤
6.3.1肺气压伤
6.3.1.1月
肺气压伤的加压治疗方法和要求如下:5
JT/T1365-—2020
若需加压治疗,可按表C.1中减压病的处理中推荐的减压病加压治疗表的500kPa以上的治a)
疗方案处理;
加压速度应尽可能快;
若高压停留结束后气栓症状未完全消失,可进一步升压,选择更高压力的治疗方案;c)
若减压过程中症状复发,应重新升高舱压,直至症状消失,必要时可升至初始治疗压力,然后按修正方案减压;
减压至180kPa以下,应给予间歇吸氧,6.3.1.2肺气压伤气胸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a)若加压治疗前存在气胸,特别是张力性气胸,应及时按表B.1中气胸的相应方法处理,若有必要,应设置闭式引流;
减压过程中,若因存在于胸膜腔内的气体膨胀,或肺内损伤部位重新活动、气体又进人胸膜腔b)
引起复发或新发生气胸,应立即停止减压,将舱压升高30kPa~50kPa或更高些并及时抽出胸膜腔内气体,若有必要,应设置闭式引流。6.3.1.3
肺气压伤的纵隔或皮下气肿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症状和体征较轻的,可采用常压吸氧;a)
症状和体征严重的,可采用低压力吸氧方案处理;b)
加压处理前应排除气胸。
肺气压伤现场处理的其他要求如下:6.3.1.4
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让患者卧床,不宜过多搬动;a
治疗后,应观察24h以上;
如需转运,应卧于担架上转运,不宜换扶步行,转运期间防止震动和颠簸;如需人工呼吸,应采用口对口方式,避免压迫胸廓或直接猛烈地用口或机械将空气吹入肺内;d)
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辅以药物治疗。6.3.2
耳气压伤
耳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中耳气压伤鼓膜未破者,按表C.1中中耳气压伤鼓膜未破者的处理方法处理;a)
中耳气压伤鼓膜已破者,按表C.1中中耳气压伤鼓膜已破者的处理方法处理,耳内不可冲洗b)
和滴药,经现场处理后,应转送相应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c)
内耳气压伤按表C.1中内耳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耳内不可冲洗和滴药,尽早转送相应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外耳气压伤按表C,1中外耳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不应刺破耳道皮肤水泡,若鼓膜已破,耳d)
内不可冲洗和滴药,尽早转送相应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6.3.3
鼻窦气压伤
鼻窦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按表C.1中鼻窦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a)
眼鼻有损伤者,应尽早转送相应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进b)
胃肠气压伤
胃肠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a)按表C.1中胃肠气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JT
实检查和治
b)腹痛严重者,应尽早转送相应医疗机构由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6
6.4挤压伤
6.4.1全身挤压伤,按表C.1中全身挤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6.4.2面部挤压伤,按表C.1中面部挤压伤的处理方法处理。6.5氧中毒
JT/T1365—2020
6.5.1潜水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者,按表C.1中潜水中发生氧中毒的处理方法处理,若回到水面后失去意识,应考虑合并气压伤引起动脉气体栓塞可能6.5.2减压舱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氧中毒者,按表C.1中减压舱内发生氧中毒的处理方法处理,惊厥发作时不应减压,惊厥结束后,按相应要求继续减压6.6二氧化碳中毒
6.6.1潜水中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者,按表C.1中潜水中发生二氧化碳中毒的处理方法处理6.6.2减压舱内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者,按表C.1中减压舱内发生二氧化碳中毒的处理方法处理6.7缺氧症
自携式潜水中发生缺氧症者,按表C.1中自携式潜水中发生缺氧症的处理方法处理6.7.1
6.7.2水面供气式潜水中发生缺氧症者,按表C.1中水面供气式潜水中发生缺氧症的处理方法处理。6.8低温症
6.8.1低温症的现场急救,按表C.1中低温症的现场急救的方法处理,应尽量减少自主运动和搬动,抢救动作应轻柔
6.8.2低温症的现场复温,按表C.1中低温症的现场复温的方法处理。6.8.3心肺复苏和复温应同步进行,整个处理过程中应持续监测体温。6.9氮麻醉
6.9.1氮麻醉的现场处理,按表C.1中氮麻醉的处理方法处理6.9.2若遇险人员回到水面仍未苏醒,应考虑合并气压伤引起动脉气体栓塞可能7潜水事故处理
7.1通用要求
7.1.1处理某一潜水事故时,若并发其他疾病和伤害,应按相应疾病或伤害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处理7.1.2在现场处理后,若症状未消失或未全部消失,或需要专科医生检者和治疗的,应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7.2具体要求
7.2.1放漂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应按附录F的表F.1中放漂的处理方法处理:a)
若遇险人员到达水面失去意识,应考虑合并气压伤引起动脉气体栓塞可能。b)
7.2.2溺水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应按表F.1中溺水的处理方法处理:a)
若需要倒水,应按表F.1中溺水的倒水方法处理;b)
JT/T1365—2020
无呼吸道堵塞者,也可不必倒水,即使呼吸道有水堵塞,也应尽量缩短倒水时间,切勿因倒水而耽误心肺复苏。
水下冲击伤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按表F.1中水下冲击伤的处理方法处理;应安静休息,注意保暖;
禁止饮食和口中给药;
不得采用挤压式人工呼吸;
转运时,应采取平卧位、左侧半俯卧位,不可扶起步行,避免颠、震动,水下触电的现场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7.2.4
应按表F.1中水下触电的处理方法处理;应切记急救人员人水援救前应切断电源。高压水射流伤害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若为擦伤,应按表B,1中伤口清洁和包扎的方法处理;若为非贯通伤,表面伤口小且不明显,但深部组织损伤较重,应进行内部探查,检查有无血管、b)
神经和内脏等重要组织损伤,伤口按表B.1中伤口清洁和包扎以及止血的相关方法处理;若为贯通伤,按表B.1中伤口清洁和包扎以及止血的相关方法处理时,还应注意伤道范围;c)
若为非费通伤或费通伤,因高压水流夹带砂砾、磨料添加剂等注人人体深部组织,可引起严重感染,应在现场处理后转送相应医疗机构治疗,转送前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e)
急救人员应填写转诊卡,随遇险人员一起转送相应医疗机构,转诊卡应写明高压水射流伤害的特点、受伤和处理情况、易发生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并提示及时使用抗生素和抗破伤风血清。
水下生物伤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如下:鲨鱼咬伤应按表F.1中鲨鱼咬伤的处理方法处理,鲨鱼咬伤通常失血较多,易发生休克,应注a)
意补液和预防休克;
b)水母蛰伤应按表F.1中水母蛰伤的处理方法处理,伤部位不宜用淡水冲洗、毛巾擦拭和冰敷;
海蛇咬伤应按表F1中海蛇咬伤的处理方法处理若用口吸晓伤口排毒,应在确保没有口腔破损蛀牙的情况下进行,并及时漱口,为防止加重蛇毒扩散,应保持坐位或卧位,不应过多活动,并注意预防伤口感染。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潜水作业现场心肺复苏方法
表A.1给出了潜水作业现场心肺复苏方法。表A.1潜水作业现场心肺复苏方法型
岸边或甲板上的开放
岸边或甲板上的人工
岸边或甲板上的胸外心
脏按压
岸边或甲板上的AED
水中的心肺复苏
JT/T1365—2020
1.将遇险人员头偏向一侧,检查并清理呼吸道,若有活动义齿应取下,2.急救人员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向后下方施力,使头充分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将频部向前拾起(仰头抬额法);3.若怀疑遇险人员有颈椎创伤,急救人员应采用托颌法,将手放置在遇险人员头部两侧,握紧其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其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其口唇分开,如果需要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1.保持气道通畅,用压额之手的拇指、食指捏住遇险人员鼻子,正常吸一口气后屏气,双唇包绕密封遇险人员口部吹气,吹气时间至少1s,吹气幅度达胸部抬起,重复吹气次;
2.用简易呼吸器时,将呼吸面罩置于遇险人员口鼻,一手固定面罩,一手挤压球囊,潮气量控制在400mL~600mL
1.按压点为遇险人员胸骨中下部;2.急救人员应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十指交扣,手指离开胸壁,双肘关节伸直,肩、肘、腕为一条直线,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3.胸外心脏按压速率为100次/min~120次/min,幅度达5cm~6cm;4.应避免按压间隙按压点承载急救人员身体重量,确保每次按压后的胸充分回弹
1.先擦于遇险人员胸部,将S电极置于其右锁骨下,A电极置于遇险人员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交界处;
2.AED分析心率时、电击前应警告在场人员不要接触遇险人员身体:3.放电时电极片应贴紧皮肤;
4.电击除额1次后,应立即进行5组心肺复击除颤
无心跳,可再行电
1.急救人员应从背后抱住遇险人员,将其背部紧贴急救人员胸前,两者身体呈平行状或稍偏交叉状,双手在遇险人员胸前交叠呈蝴蝶状或握拳状,在上升出水的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幅度应在3cm左右,速率应在45次/min左右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