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 1380.3-2021 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JT/T 1380.3-202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1380.3-2021

中文名称: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海船 船员 培训 模拟器 训练 雷达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380.3-2021 Requirements of simulator for seafarers training-Part 3 : Radar simulator.
1范围
JT/T 1380.3规定了海船船员雷达模拟器的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案,训练计划,训练程序,学员和教员配置,教员要求,场地、设施和设备,教学文件等。
JT/T 1380.3适用于规范海船船员雷达模拟器训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8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1379.3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技术要求 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JT/T 1380.1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 第I部分:船舶操纵模拟器
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交办海[ 2017]33号)
IMO经修正的《1978 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ertification and w 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 ,1978,as amended)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JI/T 1379.3和JI/T 138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S:自动识别系统( Autonatic ldentification System)
ARPA:自动雷达标绘仪( Autonatie Radar Polting Aid)
IMO :国际海事组织(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LIM DCPA:最近会遇距离限制( limit Distance to the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3.22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380.3—2021
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
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Requirements of simulator for seafarers training-Part3:Radarsimulator
2021-06-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21-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训练对象
训练目标
训练内容
训练方案
训练计划
训练程序
学员和教员配置
教员要求
场地、设施和设备
教学文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雷达模拟器训练内容
雷达模拟器训练方案范例
雷达模拟器训练学员用表范例
JT/T1380.3—2021
JT/T1380.3—2021
JT/T1380《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船舶操纵模拟器:
第2部分:轮机模拟器: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第4部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模拟器;一第5部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模拟器,本部分为JT/T1380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山东海事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传恒、李先强、侯全栋、陆立明、丁善读、赵学军、尹相达、王建胜、杨冬立。1范围
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
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
JT/T1380.3—2021
JT/T1380的本部分规定了海船船员雷达模拟器的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案,训练计划,训练程序,学员和教员配置,教员要求,场地、设施和设备,教学文件等,本部分适用于规范海船船员雷达模拟器训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T1379.3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技术要求第3部分:雷达模拟器JT/T1380.1海船船员培训模拟器训练要求第1部分:船舶操纵模拟器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交办海【2017】33号)IMO经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conventiononstandards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1978,as amended)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JT/T1379.3和JT/T138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IS: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RPA:自动雷达标绘仪(AutomaticRadarPlottingAid)IMO: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LIMDCPA:最近会遇距离限制(LimitDistancetotheClosestPointofApproach)LIMTCPA:最近会遇时间限制(LimitTimetotheClosestPointofApproach)TT:目标跟踪(TargetTracking)4训练对象
雷达模拟器的训练对象包括下列适任证书的申请人a)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船长;500总吨~3000总吨船舶的船长;b)
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大副:
JT/T1380.3-2021
500总吨~3000总吨船舶的大副;d)
5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二副/三副:e)
未满500总吨船舶的船长;
未满500总吨船舶的大副;
未满500总吨船舶的二副/三副。h)
5训练目标
应根据训练对象的适任能力要求制定训练自标5.2不同训练对象具备的适任能力要求见附录A。5.3应通过训练任务实现训练目标6训练内容
6.1应根据训练对象和训练目标确定训练内容。6.2不同的训练对象对应不同训练项目和训练任务,具体要求见附录A。6.3训练时间应不少于《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对应的实操学时。7训练方案
教员应制定雷达模拟器训练方案,训练方案应包括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7.1
练环境与条件、训练程序
7.2每个训练方案应经雷达模拟器实际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7.3训练方案应根据学员、教员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4雷达模拟器训练方案范例参见附录B。7.4
8训练计划
8.1应根据训练方案制定训练计划,包括训练对象、训练目标、训练方案、学员和教员配置、场地、设施和设备、总学时等。
8.2雷达模拟器训练应循序渐进,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常规任务训练到复杂任务训练9训练程序
9.1、训练程序由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组成,具体要求如下:准备:教员应对所使用的雷达模拟器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就训练目标、训练方案向学员作充a
分的说明,向学员发放雷达模拟器学员训练任务表,确保训练方案得到实施:学员应在训练开始前熟悉雷达模拟器等训练设备,并根据训练方案做好操作准备,雷达模拟器学员训练任务表范例参见附录C的表C.1。
实施:学员应按照训练方案进行相应操作:教员应观察监控学员的操作,并给予与训练目标、b)
训练方案和学员经验水平相适应的指导。c)总结:学员应进行自评及相互评价,教员应予以讲评。9.2教员和学员应填写雷达模拟器训练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C的表C.22
学员和教员配置
每个本船的学员人数不应超过4人。10.2每10名学员应配备1名教员
教员要求
应满足海事管理部门规定的相应项目的教员资格要求。应完成海事管理部门确认的雷达模拟器教学培训课程,并取得培训证明。应具有相应型号雷达模拟器的实际操作经验。场地、设施和设备
雷达模拟器训练的场地、设施和设备要求如下:a)
雷达模拟器应符合JT/T1379.3的技术要求JT/T1380.3—2021
场地应设有教室,配有桌椅、黑(或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至少能容纳40人,雷达模拟器应配备下列资料:
雷达模拟器用户手册:
经修正的《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以下简称\STCW公约\);《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IM0示范课程1.07一一雷达导航(操作级):雷达定位、导航和避碰操作:IMO示范课程1.08—雷达导航(管理级):雷达、ARPA、驾驶台团队及搜寻救助:IM0示范课程7.01—船长和大副;IM0示范课程7.03——值班驾驶员;设备维修、维护和使用记录。
每个本船应配备训练水域相应的海图及作图工具。d)
教学文件
教员应在训练之前准备以下教学文件:a)
训练方案;
训练计划:
训练记录表:
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
JT/T1380.3—2021
雷达模拟器训练的内容见表A.1。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雷达模拟器训练内容
训练对象
下列适任证书
的申请人:
a)3000总吨
及以上船舶的
b)500总吨-
3000总吨船舶
的船长
下列适任证书
申请人:
a)3000总吨
及以上船舶的
b)500总吨
3.000总吨船舶
的大副
适任能力
训练项目
定位和确定
各种定位方法
获取的最终船
位的精度
协调搜寻和
教助行动
定位和确定
各种定位方法
获取的最终船
位的精度
协调搜寻和
教助行动
雷达的操作
及对其误差的
协调搜寻和
教助行动
掌握雷达等
现代电子助航
仪器的定位
协调搜寻和
救助行动
雷达模拟器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
训练任务
准确评价利用雷达观测船位的精度并与其他定位方法进行比较
能确定最优船位
能根据遇险性质和外部环境制定正确的搜寻与救助协调计划
能根据有关信息确定搜寻基点,按照正确的搜导方式进行搜导,并协调各搜寻与救助船舶
人员落水时能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接近落水人员并进行敦助
能与遇险船舶、飞机、各搜救船舶、岸基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能正确识别和选取可用于船舶定位的陆标和航标
能准确测定物标的方位和距离
正确在海图上绘画船位线,并确定观测船位
准确评价观测船位的精度
能正确识别并使用各种助航标志根据资料或观测准确估计外界风、流(包括潮流)参数
根据风、流和船速参数进行航迹推算能根据险情协助船长制定正确的搜寻和救助协调计划
能根据有关信息确定搜寻基点,按照正确的搜寻方式进行搜寻
人员落水时能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接近落水人员并进行敦助
能与遇险船舶、各搜寻和教助船舶岸基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公约索引
表A-/2.2
表A-IⅡ/2.4
表A-I/2.2
表A-II/2.4
模拟器
训练对象
500总吨及以
上船舶的二副
三副适任证书申
下列适任证书
申请人:
a)未满500
总吨船舶的船长
b)未满500
总吨船舶的大副
c)未满500
总吨船舶的二
副/三副
适任能力
使用雷达和
ARPA保持安全
对海上遇险
信号的反应
计划并引导
沿海航行和
对海上遇险
信号的反应、搜
寻和救助
训练项目
使用雷达和
ARPA保持安全
对海上遇险
信号的反应、搜
寻和教助
使用航海雷
达设备安全地
操作并确定
对海上遇险
信号的反应、搜
寻和救助
表A.1(续)
训练内容
训练任务
熟悉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
掌握雷达回波识别与雷达定位
使用雷达进行导航
掌握基本人工标绘技术
熟练使用ARPA或TT功能
掌握AIS目标操作
熟练使用试操船功能
能立即判明遇险和应急信号
能根据有关信息确定搜寻基点,并按照正确的搜寻方式进行搜导
有人落水时能立即采取正确的应急初始行动,能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接近落水人员并进行救助
熟悉雷达基本操作与设置
熟悉回波识别与雷达定位
能使用雷达进行导航
掌握基本人工标绘技术
熟练使用ARPA或TT功能
熟悉AIS目标操作使用
熟练使用试操船功能
能立即判明遇险和应急信号
能根据有关信息确定搜寻基点,并按照正确的搜寻方式进行搜寻
有人落水时能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接近落水人员并进行敦助
能确定最优船位
JT/T1380.3—2021
公约索引
表A-/1.3
表A-/1.6
表A-II/3.1
表A-IⅡ/3.4
模拟器
A级或B级
A级或B级
JT/T1380.3—2021
雷达模拟器训练方案见表B.1。
训练名称
训练对象
训练任务
训练目标
训练时间
训练环境与条件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雷达模拟器训练方案范例
雷达模拟器训练方索
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使用雷达模拟器进行避碰操作500总吨及以上船舶的二副/三副适任证书申请人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完成熟练使用ARPA或TT功能的训练任务,具体包括:按照雷达的正确开启程序开启雷达模拟器;a)
通过雷达模拟器掌握雷达的一般性设置:使用ARPA或TT功能进行避碰操作通过训练使学员具备以下知识:1)通过雷达模拟器掌握雷达操作基本知识;2)船舶避碰基本知识。
通过训练使学员具备以下能力:使用正确的程序开启雷达:
2)掌握雷达的一般性设置:
使用ARPA或TT功能进行避碰操作。3)
通过训练使学员具备以下素质:c)
熟练运用雷达进行避碰的能力:1
驾驶台资源管理意识
训练水域:
从黄海进人青岛港。
训练船型:
船名:BULK06L;
船舶呼号:BCJK:
船型,Bulkcarrier;
排水量:60920t
船长:215.4m;
船宽:31.8m;
鞘吃水:11.5m;
船吃水:11.5m。
船舶初始状态:
起始位置:35°52'N,120°57E:初始航向:325°;
航速:15.8kn;
主机状态:定速。
气象海况:
风向东南,风力4级;
流向210°流速0.8kn;
能见度:Inmile:
零星小雨。
训练环境与条件
(约60min)
训练程序
(约120min)
(约30min)
表B.1(续)
标船信息
JT/T1380.3-2021
6艘不同型号的船舶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航行在本船的同侧航道;6艘不同型号的船舶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穿越通航分道;4~8艘渔船分布在道航分道、分隔带或沿岸通航带教员检查设备,确保雷达模拟器准备就绪。a)
学员进行角色分工,并确定轮换顺序。教员需要指导学员完成以下操作:e
开启雷达并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显示方式:2)
完成传感器及LIMDCPA/LIMTCPA的设置;人工捕获目标;
读取目标船信息;
分析目标信息并确定避让措施:设置自动捕获区、警戒区、排除区:逐个取消目标跟踪和一次性全部取消目标跟踪。学员掌握上述操作后向教练站报告d)
教练站运行训练方案:
学员按照角色分工开始操纵船舶;利用雷达的ARPA或TT功能人工捕获目标船:读取目标船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确定避让措施并采取避让行动:f)
核查避让行动的有效性并确定恢复原航线的时机:利用目标船的失量线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并重复e)f)项操作:g
使用自动捕获区、警戒区、排除区功能并分析其优缺点:h)
取消跟踪没有碰撞危险的目标船:交换角色继续航行并重复c)~i)项操作a)学员自评:学员就本次训练过程中使用雷达进行操纵避碰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学员就本次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点进行分析和总结。b)
教员讲评:教员就本次训练中每个学员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c
议,做好相应记录。
d)教员讲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雷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利用雷达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雷达信息的综合能力;
利用雷达进行避的操作能力:
团队的配合情况
JT/T1380.3—202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雷达模拟器训练学员用表范例
雷达模拟器学员训练任务表范例见表C.1;雷达模拟器训练记录表见表C.2。雷达模拟器学员训练任务表
训练名称
训练对象
训练任务
(约60min)
训练程序
(约120min)
(约30min)
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使用雷达进行避碰操作一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从黄海进人岛港500总吨及以上船舶二副/三副适任证书申请人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完成熟练使用ARPA或TT功能的训练任务,具体包括:a)按照雷达的正确开启程序开启雷达模拟器;b)
通过雷达模拟器掌握雷达的一般性设置:使用ARPA或TT功能进行避碰操作学员进行角色分工,并确定轮换顺序。学员应在教员指导下完成以下操作:开启雷达并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显示方式:1)
完成传感器及LIMDCPA/LIMTCPA的设置:人工捕获目标:
读取目标船信息:
分析目标信息并确定避让措施:设置自动捕获区、警戒区排除区:逐个取消目标跟踪和一次性全部取消目标跟踪。学员掌握上述操作后间教练站报告教练站运行训练方案:
学员按照角色分工开始操纵船舶;利用雷达的ARPA或TT功能人工捕获目标船;读取目标船信息并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确定避让措施并采取避让行动;查核避让行动的有效性并确定恢复原航线的时机;利用目标船的矢量线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并重复e)、f)项操作:使用自动捕获区、警戒区、排除区功能并分析其优缺点:取消跟踪没有碰撞危险的目标船;交换角色维继续航行并重复e)-i)项操作学员自评:学员就本次训练过程中使用雷达进行操纵避碰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学员就本次训练中出现的间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教员讲评:教员就本次训练中每个学员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做好相应记录。
学员姓名
训练名称
训练日期
训练开始时间
训练内容概要:
训练收获及自我总结:
小组互评概要:
教员评价及改进建议:
表C.1(续)
教员讲评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雷达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利用雷达获取信息的能力;
分析雷达信息的综合能力;
利用雷达进行避碰的操作能力;团队的配合情况。
学员做好记录:完成航海雷达模拟器训练记录表表C.2
雷达模拟器训练记录表
训练地点
训练结束时间
JT/T1380.3—2021
学员签名:
教员签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