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8098-2000 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
GB 18098-200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8098-2000

中文名称: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Determination of toxic gas content after explosion of industrial explosiv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0-05-09

实施日期:2000-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0926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化工技术>>化工产品>>71.100.30爆炸物、烟火

中标分类号:化工>>其他化工产品>>G89火工产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787

页数:平装16开/页数:/字数: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6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0-05-0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炸药爆炸后气体试样的制备方法、有毒气体含量测定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表述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GB 18098-2000 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 GB18098-200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18098-2000
工业炸药爆炸后的有毒气体含量是保障采矿安全作业的重要指标,需要实行严格的试验和检测。本标准是在WJ1977—1990《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测定法》和MT60--1995《煤矿许用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量测定方法和判定规则》的基础上,按GB/T1系列标准的要求制定的。本标准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民用爆破器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民用爆破器材产品长沙质量监督检验站、煤炭工业准北爆破器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煤矿防爆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维勤、李建湘、倪欧琪、夏斌、段、杨金侠、郑秀英。82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the toxic gases formedby detonation of industrial explosivesGB 18098—2000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炸药爆炸后气体试样的制备方法、有毒气体含量测定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表述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化学试剂硫酸
GB/T 625--1989
GB/T 629—1997
GB/T 631—1989
GB/T 633—1994
GB/T 658-1988
GB/T678
—1990
GB/T 1266—1986
GB/T 1282—1996
GB/T 1294—1993
GB/T 2306—1997
GB/T 6684—1986
GB/T 8031—1987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
氢氧化钠
亚硝酸钠
氯化铵
乙醇(无水乙醇)
氯化钠
酒石酸
氢氧化钾
30%过氧化氢
化学试剂
工业电雷管
GB/T15349--1994
HG/T3-95—1976
化学试剂
甲基红
HG/T3-1287--1980
化学试剂
3方法提要
溴钾酚绿
氯化亚铜
在一定的条件下,使一定量的炸药在一定容积的爆炸弹简中爆炸,制得炸药爆炸后的气体试样,分别测定其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再换算成有毒气体的总含量。4气体试样的制备
4.1方法-(仲裁法)
4.1.1试剂和材料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5-09批准2000-07-01实施
GB 180982000
a)雷管:GB/T8031,8号金属壳瞬发电雷管;b)石英砂:二氧化硅含量不低于90%,粒度为0.40mm~~0.63mm。4.1.2仪器、装置
4.1.2.1仪器
a)动槽水银压力计:测量精度为0.04kPa;b)温度计:分度值为0.2℃;
c)天平:感量为0.5g;
d)采样器;采样瓶、球胆等。
4.1.2.2制备装置
气体试样制备装置(1)示意图见图1。a)爆炸弹简:外径为600mm、内径为350mm、内部深度为550mm的钢制圆简;b)钢炮:外径为240mm、高为300mm的圆柱体,其中心孔直径为45mm、深度为200mm;c)真空泵;
d)压力表:测量范围为0MPa~0.1MPa,1.5级;e)真空表1.5级;
f)U型水银压差计:分度值为0.133kPa。4.1.3制备步骤
4.1.3.1检查制备装置,爆炸弹筒内壁应洁净,接线柱上应无灰尘和锈垢,各阀门应通畅。4.1.3.2称取110.0g士0.5g原装药卷(直径大于35mm的,应改装成直径为35mm),将雷管插入药卷中央,插入深度为雷管全长的2/3,然后装人钢炮内孔中。再称取300.0g土0.5g石英砂,自然充填在药卷周围与上部,雷管脚线分别接在两个接线柱上4.1.3.3盖紧爆炸弹简盖,启动真空泵抽气,至爆炸弹筒内剩余压力不大于4.0kPa时,停止抽气。4.1.3.4起爆炸药,待爆炸弹简内气体冷却到室温后,读取大气压力、室温和U型水银压差计压差值。大气压力应进行温度和纬度修正。4.1.3.5用采样器采集气体试样。1爆炸弹簡2—钢炮;3—药卷;4—雷管;5---爆炸弹简盖;6--总阀;7—压力表;8-三通阀;9—真空表;10—真空泵;11--U型水银压差计;12采样阀图1气体试样制备装置(1)示意图822
4.2 方法二 
4.2.1试剂和材料
GB 18098--2000
a)雷管:GB/T8031,8号金属壳瞬发电雷管;b)石英砂:二氧化硅含量不低于90%,粒度为0.40mm~~0.63mm,洗净;c)玻璃简:用95玻璃制成与试验用药卷外径相应的平底圆简。4.2.2仪器、装置
4.2.2.1仪器
a)动槽水银压力计:测量精度为0.04kPa;b)滥度计:分度值为0.2℃;
c)天平:感量为0.5g;
d)采样器:采样瓶、球胆等。
4.2.2.2装置
气体试样制备装置(2)示意图见图2。a)爆炸弹简:容积不小于15L的钢制圆筒;b)真空泵;
c)压力表:测量范围为0MPa~0.1MPa,1.5级;d)真空表:1.5级;
e)U型水银压差计:分度值为0.133kPa。8
1—爆炸弹简;2—爆炸弹简盖;3-引爆栓塞;4总阀;5—压力表;6--三通阀;7—真空表;8—真空泵;9--U型水银压差计;10—采样阀图2气体试样制备装置(2)示意图4.2.3制备步骤
4.2.3.1检查制备装置,爆炸弹筒内壁应洁净,密封垫圈应完好,各阀门应通畅。4.2.3.2称取110.0g士0.5g原装药卷(直径大于35mm的,应改装成直径为35mm),装人相应直径823
GB18098—2000
已知质量的玻璃简内制得药包,把雷管插人药包中央,插人深度为雷管全长的2/3,再称取一定量的石英砂(石英砂和玻璃筒的总质量约为110g),覆盖在装药上部,自然堆积,不允许加压。4.2.3.3将药包悬吊在爆炸弹简内,雷管脚线连在引爆电极上。4.2.3.4盖紧爆炸弹简盖,启动真空泵抽气,至爆炸弹简内剩余压力不大于4.0kPa时,停止抽气。4.2.3.5起爆炸药,待爆炸弹简内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大气压力、室温和U型水银压差计压差值。大气压力应进行温度和纬度修正。4.2.3.6用球胆采集供一氧化碳含量测定用的气体试样。采集前,球胆应用气体试样冲洗三次;用采样瓶采集供氮氧化物含量测定用的气体试样。5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
5.1一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5.1.1化学吸收法(仲裁法)
5.1.1.1原理
气体试样中,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钾溶液吸收,氧气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一氧化碳用氯化亚铜氨溶液吸收,测定其前后的体积变化即可计算出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5.1.1.2试剂和材料
a)铜屑:紫铜屑;
b)液体石蜡;
c)焦性没食子酸;
d)甲基橙;
e)氢氧化钾溶液:用氢氧化钾(GB/T2306)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5%~33%的溶液;f)氯化亚铜氨溶液:称取约250g氯化铵(GB/T658)溶于750mL水中,加入约200g氯化亚铜(HG/T3-1287)充分搅拌后,加人约等于溶液体积1/8的氨水(GB/T631),再加人2g~3g铜屑和层厚2cm~3cm的液体石蜡;
g)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称取约28g焦性没食子酸,溶于50mL热水中,冷却后,加人130mL氢氧化钾溶液,
h)硫酸溶液:用硫酸(GB/T625)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i)甲基橙溶液:用甲基橙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2%的溶液;j)封闭液:用硫酸溶液加氯化钠(GB/T1266)配制成饱和溶液,再加几滴甲基橙溶液。5.1.1.3仪器和设备
气体分析仪示意图见图3。
5.1.1.4试验步骤
GB 18098--2000
1、2、3、4—吸收瓶;5—气体导人管;6—过滤管;7—三通阀;8—梳形管;9—双臂蛋气管;10—水准瓶图3气体分析仪示意图
5.1.1.4.1在吸收瓶1中注满氢氧化钾溶液,吸收瓶2中注满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瓶3中注满氯化亚铜氨溶液,吸收瓶4中注满硫酸溶液,并在各吸收瓶液面上放人液体石蜡。在水准瓶中注人封闭液,双臂量气管的水套中注人蒸馏水。5.1.1.4.2按气体分析仪操作说明,检查测定系统是否漏气。5.1.1.4.3向双臂量气管中通入100.0mL士0.1mL气体试样。5.1.1.4.4将双臂量气管中的气体试样依次压入吸收瓶1和吸收瓶2中,分别进行反复吸收,直至将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完全后,再压人吸收瓶3中吸收一氧化碳,压入吸收瓶4中除去氨气,测量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
5.1.1.5试验结果的表述
气体试样中氧化碳含量按式(1)计算。9
式中:9
气体试样中氧化碳的体积分数,%;V,—通过吸收瓶3前的气体体积,mL;V2—通过吸收瓶4后的气体体积,mL;V。-气体试样的体积,mI。
平行测定二次,允许差应不大于0.5%,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精确至0.1%。5.1.2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法
5.1.2.1原理
GB 18098-2000
根据一氧化碳对一定波长红外光有特征吸收,且一氧化碳含量与能量摄失符合比耳定律,用一氧化碳标准气校正,直接测得结果。5.1.2.2试剂和材料
一氧化碳标准气:标准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应与被测组分中一氧化碳含量接近。5.1.2.3仪器和设备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精度应不低于0.1%。5.1.2.4试验步骤
5.1.2.4.1启动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待其稳定后,校正零点,通人一氧化碳标准气校正满度。5.1.2.4.2向红外线气体分析器中通人一定量的气体试样,测出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5.1.2.5试验结果的表述
平行测定二次,允许差应不大于0.5%,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精确至0.1%。5.1.3气相色谱法
5.1.3.1原理
不同物质在不同的两相(气、固或液)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反复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那些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异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5.1.3.2试剂和材料
a)固定相:13X分子筛,孔径为0.15mm~0.20mm;b)载气:氟气,纯度为99.99%;c)一氧化碳标准气:标准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应与被测组分中一氧化碳含量接近。5.1.3.3仪器和设备
a)气相色谱仪;
b)色谱柱:内径为3mm,长为2m,装填13X分子筛;c)检测器:热导检测器;
d)色谱数据处理机:专用微机。5.1.3.4色谱条件
a)柱温:50℃;
b)检测器温度:100℃;
c)载气流量:20 mL/min~40 mL/min;d)柱前压:0.1MPa。
5.1.3.5试验步骤
5.1.3.5.1按仪器说明书中的步骤开动气相色谱仪,按色谱条件把气相色谱仪调到可用状态,基线稳定后,设置色谱数据处理机的工作参数。5.1.3.5.2向气相色谱仪中通人一氧化碳标准气三次,求一氧化碳的校正因子(色谱数据处理机自动计算)。
5.1.3.5.3向气相色谱仪中通人一定量的气体试样,测出一氧化碳的含量及测定误差。5.1.3.6试验结果的表述
平行测定三次,允许差应不大于0.5%,取三次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精确至0.1%。
5.2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5.2.1容量分析法(仲裁法)
5.2.1.1原理
GB 18098 ---2000
炸药爆炸气体中所含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用过氧化氢将其中的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水吸收形成酸,用标准碱溶液滴定。根据碱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产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
5.2.1.2试剂和材料
a)无水乙醇:GB/T 678;
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c)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用30%过氧化氢(GB/T6684)配制;d)溴甲酚绿乙醇溶液:用溴甲酚绿(GB/T15349)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1%的溴甲酚绿乙醇溶液;e)甲基红乙醇溶液:用甲基红(HG/T3一95)配制成质量分数为0.2%的甲基红乙醇溶液;f)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用氢氧化钠(GB/T629)配制成浓度为0.1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g)混合指示剂:由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和甲基红乙醇溶液按体积比3:1混合。5.2.1.3仪器和设备
采样瓶:1000mL~3000mL
5.2.1.4试验步骤
5.2.1.4.1在采样瓶中装人100mL过氧化氢溶液和2m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将采样瓶抽真空至剩余压力不大于4.0kPa时,充以1000mL~3000mL气体试样,剧烈摇动10min,静放5min~10min。
5.2.1.4.2将采样瓶中的吸收液转移到500mL锥形瓶中,用水冲洗采样瓶兰次,加热煮沸,冷却到室温,加入2~3滴混合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为终点。5.2.1.5试验结果的表述
气体试样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按式(2)计算。22. 4 Xg×V: × 100
式中:92—氮氧化物体积分数,%;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3-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V\—标准状况下气体试样的体积,mL。平行测定二次,允许差应不大于0.2%,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精确至0.01%。5.2.2分光光度法
5.2.2.1原理
炸药爆炸时,生成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加人显色剂,显现出桃红色,根据显色程度与二氧化氮含量成正比,采用分光光度法可测得二氧化氮含量。5.2.2.2试剂和材料
a)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GB/T629)配制成浓度为0.1mol/L的溶液;b)吸收液:将氢氧化钠溶液与无水乙醇(GB/T678)按1:2体积比混合配制;c)亚硝酸钠贮备溶液:称取0.1500g土0.0010g亚硝酸钠(GB/T633),放人容积为10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勾,作为溶液A;用移液管吸取100mL溶液A,转入另一容积为1000mL的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勾,作为溶液B;d)亚硝酸钠标准溶液(1ml.该溶液含0.0015mgNaNOz,相当于0.002mgNOz):用移液管吸取10ml亚硝酸钠贮备溶液(溶液B)转人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e)显色剂:将萘基盐酸二氨基乙烯(化学纯)、对氨基苯磺酰胺和酒石酸(GB/T1294)按1:4:95的质量比混合,在乳钵中研磨并混合均匀,装入棕色瓶中,置于干燥器内备用;827
GB18098—2000
f)显色剂溶液:称取约30g显色剂溶于100mL质量分数为4%的磷酸(GB/T1282)溶液中,用时现配。
5.2.2.3仪器和设备
a)分析天平:感量0.1mg;
b)移液管:10mL、25mL;
c)刻度吸管:1mL(最小分度值为0.01mL)、5mL(最小分度值为0.05mL)、10mL(最小分度值为 0. 1 mL);
d)分光光度计;
e)采样瓶。
5.2.2.4试验步骤
5.2.2.4.1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刻度吸管分别吸取亚硝酸钠标准溶液0,0.5,1.0,1.5,2.0,2.5,3.0,4.0,6.0,7.0mL于比色管中(其对应的二氧化氮质量为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8,0.010,0.012,0.014mg),分别加人吸收液至15mL刻度。再用移液管分别吸取5mL显色剂溶液加入比色管中。然后,将比色管置于25C士1℃恒温水浴中,保温约30min,使其完全显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比色血,以零标准溶液作参比,于波长545nm处测定每一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二氧化氮的质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5.2.2.4.2二氧化氮的测定
分别取40mL气体试样,注人装有15mL二氧化氮吸收液的两个真空采样瓶中。将气体试样经24h氧化和吸收后,用于测定。
准确吸取5mL显色剂溶液于采样瓶中,按5.2.2.4.1所述方法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该试样所对应的二氧化氮的质量,然后换算成二氧化氮体积分数。5.2.2.5试验结果的表述
气体试样中氮氧化物的含量按式(3)计算。 = a×64×10 × 100
式中:9—
一气体试样中氮氧化物的体积分数,%;a—-—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的 NOz的质量,mg;6.4×10-5——换算系数,L/mg;V。\—-标准状况下气体试样的体积,L。平行测定二次,允许差应不大于0.3%,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结果精确至0.01%。5.3有毒气体总量的计算bZxz.net
5.3.1标准状况下,每千克炸药爆炸后气体的总体积按式(4)计算。Ve=
式中:V-
V, × (P. + P, - P, - P,) × 273 × 1 000101.3 X (273 + t)m
-标准状况下,每千克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体积,L/kg;·(3)
气体试样制备方法一为减去钢炮所占体积后爆炸弹简内的实际容积,L;气体试样制备方法二为爆炸弹简的实际容积,L;P.-—U型水银压差计的压差值,kPa;P,-测定时的大气压力,kPa;
P,抽真空时,弹简内剩余压力,kPa;P
温度为t时空气饱和水蒸汽压力,kPa;828
GB18098-2000
绝对温度和摄氏温度换算常数;千克和克的换算系数;
毫米汞柱与千帕斯卡的换算系数0.1333与标准状况大气压力760mmHg的乘积。测定时的室温,C;
测定用药卷质量,g。
5.3.2每千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体积分别按式(5)、(6)计算。=V×
V\= V。× P
式中:V!
每千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一氧化碳体积,L/kg;V。标准状况下,每千克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体积,L/kg;9
气体试样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每千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氮氧化物体积,L/kg;气体试样中氮氧化物的体积分数,%。...( 5)
·(6)
5.3.3每干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有毒气体总量(按标准状况下折算成一氧化碳计)按式(7)计算。V=V+ 6.5V\
式中,V-
每千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有毒气体总量,L/kg;一每千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一氧化碳体积,L/kg;6.5—将氮氧化物折算成一氧化碳时的毒性系数;\-每干克炸药爆炸后生成的氮氧化物体积,L/kg。平行测定二次,允许差应不超过10L/kg,取较大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修约到个数位。(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