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149-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49-2011

中文名称: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Compilation norm for the repor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 for new building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1-12-21

实施日期:2012-02-01

作废日期:2022-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9631986

相关标签: 建筑物 防雷 装置 检测 报告 编制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QX/T 149-2021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30.0

出版日期:2012-02-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7-04-19

起草人:高燚、吕东波、潘家利、卢广建、杨明、周道刚、李鹏、甘文强、胡玉蓉、韦昌雄、张茂华、张宏伟

起草单位:海南省防雷中心、黑龙江省防雷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贵州省防雷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的要素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


标准图片预览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QX/T 149-2011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

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149—2011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Compilation norm for the repor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inspectionfornewbuildings
2011-12-21 发布
2012-0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4.1检测报告的组成
检测报告的一般要求
4.3检测报告的符号、用词要求
4.4校核和审批流程
5检测报告的编制
5.1验收手册
5.2检测报告书
《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手册》式样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报告书》式样《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手册》填写及评定标准附录C(规范性附录)
QX/T149—2011
QX/T149—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雷电灾害防御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防雷中心、黑龙江省防雷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贵州省防雷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燚、吕东波、潘家利、卢广建、杨明、周道刚、李鹏、甘文强、胡玉蓉、韦昌雄、张茂华、张宏伟。
1范围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的要素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
QX/T149—2011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57一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168一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6一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QX/T105一2009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T21431—2008、GB50057—2010、QX/T105—20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report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inspectionfornewbuildings检测报告
具备相应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进行分段、跟踪检查、测试和综合分析处理后形成的正式文本。
注:本标准新建建筑物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3.2
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手册superintendingandexaminingmanual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construction quality
验收手册
从建筑物桩基础开始的防雷装置现场施工质量原始数据的组合记录。注: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组成部分。3.3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报告书comprehensivequalityreportof newbuildings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inspection
检测报告书
根据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手册的内容而出具的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文本。注:是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组成部分QX/T149—2011
预留电气接地remainelectric earthing从地梁中引出离地面0.3m,主要用于首层基础的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引线。3.5
电气预留接地remaingroundingofelectricity从各楼层的柱筋引下线引出离各楼板面0.3m,主要用于各楼层的电气等电位连接的接地引线。3.6
桩利用系数stakeutilizationcoefficient建筑物中用作接地体的桩数与建筑物的总桩数之比值。3.7
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single stakegroundingresistancedegree of balance单桩内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接地电阻最大值与接地电阻最小值的比值。4一般规定
4.1检测报告的组成
4.1.1检测报告由验收手册和检测报告书组成。4.1.2新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按照验收手册的内容逐项进行跟踪检测,填写验收手册,样式见附录A。4.1.3防雷工程工后,检测单位应当根据验收手册的内容出具检测报告书,见附录B。验收手册与检测报告书同时作为峻工验收的必备技术依据。4.2检测报告的一般要求
4.2.1验收手册和检测报告书应采用同一档案号,档案号应按“行政区域简称”十“雷检字”十“[年]”十“四位编码”进行顺序编号。
示例:“琼雷检字[2008]0069”。4.2.2检测报告中的空栏均应用一”标识。4.2.3建筑物和被保护物长、宽、高以及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长度采用米(m)做计量单位,保留小数一位。扁钢、圆钢、角钢、钢板厚度、线截面积等表示规格的单位用毫米(mm)或平方毫米(mm2),取整数。电阻值单位用欧姆(Q),除过渡电阻保留三位小数外其他电阻值一律保留一位小数。4.2.4电子档文件宜按每一个档案号建立一个文件夹,方便查询。4.2.5检测报告书应以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的形式保存,验收手册应以纸质文档的形式保存,保存时间为永久保存。
4.2.6检测报告书应有检测员、校对人、审核人和技术负责人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签字,检测报告书的“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结论”栏应加盖检测单位公章。4.2.7验收手册应有检测员、施工员、建设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单位负责人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签字,封面还应加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公章,验收手册一式两份,检测员和施工员各持一份。4.3检测报告的符号、用词要求
4.3.1报告文字中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占一个字符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占两个汉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上下居中。
4.3.2用于表示要准确地符合而应严格遵守的要求:“应”,表示严格遵守的要求,不使用“必须”;“不应”,表示禁止,不使用“不可”代替“不应”。4.3.3用于表示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宜”,表示“推荐、建议”,描述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不宜”,表示“建议……不”、“推荐不”。4.3.4用于表示在标准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QX/T149—2011
“可”,表示“允许”,在允许的情况下不使用“可能”,“可”代表报告所表达的许可,而“能”涉及使用者的能力或其面临的可能性;“不必”,表示“不需要、不要求”。4.4校核和审批流程
4.4.1验收手册各项,依据现场检测情况由检测员填写和施工员现场签名,并最后经建设单位负责人和监理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留存,跟踪检测完成后交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书。4.4.2检测报告书应经校对人初审和审核人终审后方能打印文本。4.4.3一份完整的检测报告书,应按图1所示流程校核批准后方能生效并送出文本。验收手册
检测报告书Www.bzxZ.net
支合格
不合格
王合格
形成正式文本
签字盖章
不合格
图1检测报告书校核审批流程图
5检测报告的编制
5.1验收手册
5.1.1验收手册内容包括接地装置(桩基础、承台和地梁)、引下线、均压环、接闪网格、接闪带、接闪杆、等电位和电涌保护器(SPD)10个方面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包含的小项目(共56个)如下:基础:01桩利用系数,02桩深,03桩直径,04桩主筋直径,05桩利用主筋数,06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07土壤电阻率,08地下水位,09四置距离;承台:10引下线间距,11引下线利用柱主筋数,12承台与桩主筋连接,13承台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14每条引下线在一50cm钢筋总表面积:地梁:15地梁主筋与引下线柱主筋连接,16地梁间主筋连接,17短路环,18预留电气接地,19接地装置电阻值;
QX/T149-2011
引下线:20引下线连接,21短路环,22电气预留接地;一均压环:23均压环与柱主筋连接,24预留钢筋焊接,25门、窗一环过渡电阻;接闪网格:26材料和规格,27敷设类别,28网格焊接,29与引下线连接,30电气预留接地;接闪带:31接闪带与柱筋引下线连接,32敷设方式,33支持卡间距、高度,34材料和规格,35闭合环路测试,36接地电阻;
接闪杆:37材料和规格,38安装高度,39安装位置,40连接形式,41接地电阻;等电位:42屋面冷却塔、广告牌与接闪带连接,43屋面其他金属物体与接闪带连接,44竖直金属管道接地,45电梯接地,46变压器接地,47低压配电重复接地,48低压配电保护接地,49地下管道接地,50地下燃气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的距离:SPD:51高压电缆敷设方式,52高压SPD型号,53低压线路敷设方式,54低压SPD型号、通流容量、阻燃防爆,55低压线路保护级数,56SPD接线。5.1.2
2检测单位技术人员应在下列施工阶段,进人防雷装置施工现场进行分段检测:基础接地体:桩基础、承台、地梁主钢筋焊接完成,浇注混凝土之前;一人工接地体:第一阶段,地网沟开挖完毕、地极材料未敷设之前;第二阶段,完成接地极的焊接,回填土之前;
每层引下线柱筋通长焊接完成后,浇注混凝土之前;每次楼层板筋焊接完成后,浇注混凝土之前(检查预留接地装置);每次均压环焊接完成时(检查预留接地装置);最顶层绑扎钢筋,焊接完天面接闪网格,浇注混凝土之前(检查预留天面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
外墙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施工完成尚未填封前;外墙玻璃幕墙与均压环连接施工完成尚未填封前:焊接完天面接闪杆、网、带时;一低压配电、弱电系统、供水系统、燃气管道、电梯和SPD等设施安装时;一在安装大楼冷却塔、广告牌等金属物体时。5.1.3检测人员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在验收手册相应栏目上填写检测结果并按照附录C的要求逐项进行质量评定,评定结果的填写方法如下:评定为一级的优良项目在“1”栏内打“”;一评定为二级的合格项目在“2”栏内打“”;评定为三级的基本合格项目在“3”栏内打“”;评定为四级的不合格项目在“4”栏内打“”。5.1.4检测人员在对防雷装置逐项检测过程中,对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在验收手册“整改记录”栏逐项填写,并要求施工单位限时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结果填人“复检结果”栏。隐蔽项目复检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5.1.5每个子项目完成后,检测人员应在“技术监督及验收意见”栏填写该子项目的复检情况和验收意见,界面不清楚的可以绘图示意。5.2检测报告书
5.2.1检测报告书由各省(区、市)气象局统一监制。5.2.2检测报告书应详细填写检测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和资质证号。5.2.3一幢建筑物出具一份与验收手册相同档案号的检测报告书。5.2.4检测报告书中的“建筑物高度”应填本建筑物的建筑结构高度,项层屋面上的附属物高度不计算在内。
QX/T149-2011
5.2.5检测报告书中的“建筑物名称、地上、地下层数、防雷类别、建筑面积”应按审核通过的设计文件填写。
5.2.6分段检测起止时间的计算,应按验收手册的首个子项目中的第一个检测小项目的检测时间到最后一个子项目中的最后小项目的复检时间来填写。示例:2009-10-01至2010-11-01。5.2.7竣工检测是建筑物完成分段跟踪检测后,依据验收手册的内容进行最后核实的过程,峻工检测时间分如下情况来填写:
如果建筑物峻工后参加联合验收检测,检测当日为峻工检测时间;如果建筑物峻工后不参加联合验收检测,由检测单位确定。5.2.8检测报告书应依据验收手册对10个子项目中的每一个小项进行是否复检的判断,是否复检只是记录该项目检测的情况,不作为该项目是否合格的判断依据。5.2.9检测报告书应对10个子项目进行最终检测结果的判断,在“最终检测结论”栏填写合格与不合格,判断方法如下:
一个小项如果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三级,该小项为合格项,评定为四级的,该小项为不合格项;一个子项无论包含多少小项,只要出现一个小项为不合格项目的,该子项为不合格项目,全部小项均合格的,该子项目为合格项目;复检结果和峻工检测结果为以上判别的最终依据5.2.10峻工检测和分段检测期间所有用到过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按仪器名称、型号、编号顺序填入检测报告书的相应栏。
5.2.11检测依据的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防雷技术标准也应按标准号和标准名称在检测报告书中分别列出。
5.2.12防雷装置综合质量检测结论,应依据检测报告书中的10个子项进行判别,如果10个子项目均为合格的,该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综合质量为合格,如果有一个子项不合格,该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综合质量为不合格。
QX/T149—2011
QX/T149—2011
QX/T149—2011
so日斯
80日斯
20日斯
“()(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