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QX/T 276-201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276-2015

中文名称: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 for compil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 of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5-07-28

实施日期:2015-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气象 工程项目 初步设计 报告 编制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出版日期:2015-12-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朱川海、顾青峰、齐小夏、陈超、陆楠、冷春香、王胜杰、翟薇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则、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


标准图片预览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QX/T 276-2015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

标准内容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276—2015
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il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of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2015-07-21 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5-12-01 实施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基本规则
3.1命名
3.2组成
3.3编制深度
3.4其他
4内容
4.1前引部分
4.2正文部分
4.3补充部分
5格式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初步设计报告大纲示例
编排格式
封面格式
编制人员名单格式
目录格式示例
正文格式示例
附录(附件)封面格式
Qx/T276—201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资产管理事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川海、顾青峰、齐小夏、陈超、陆楠、冷春香、王胜杰、翟薇。Qx/T2762015
1范围
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则、内容和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气象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
气象工程项目
meteor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Qx/T276—2015
用于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网络等系统建设的工程项目。3基本规则
3.1命名
初步设计报告应统一命名为:××××初步设计报告”(××××为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应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致。
3.2组成
初步设计报告应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和补充部分组成,包括以下内容:前引部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
编制单位资质;
编制人员名单;
目录;
前言(可选)。
正文部分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1)
总体设计;
分系统设计;
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技术培训;
初步设计概算:
有关问题说明。
补充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
附录;
2)附件。
初步设计报告大纲参见附录A。
Qx/T276—2015
3.3编制深度
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深度应达到如下要求:a)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应能满足招标文件的编制、主要设备和材料的订货、技术设计(实施方案)文件的编制的需要;重大技术、设备等方案应有两个以上方案的比选;b)
建设场地应明确具体的地点,涉及土地征用时应确定征用范围;设备配置应细化到可单独采购的设备或配件,应用软件设计应细化到功能模块;d)
应附有与项目建设相关的批复文件。e)
3·4其他
3·4·1初步设计报告应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3·4·2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时使用的基本术语应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国际、国内的惯用术语。对理解报告有重要影响的术语,应做出必要的定义,并汇集为术语清单,必要时可作为附录置于补充部分中。
3·4·3初步设计报告中的词语应使用汉语词语,必要时可在汉语词语后加注相应的外文词语并放在圆括号内(在确需使用无相应汉语词语的外文词语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若使用的外文词语较多,宜集中汇集为外文词语清单,必要时可作为附录置于补充部分中。3·4·4初步设计报告中使用缩略词语或简称时,应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圆括号内注明非缩略词语或全称。
4内容
41前引部分
4.1.1封面
封面内容应包括: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需要时应按规定标注相应的密级。如果初步设计报告由多个单位合作完成,应在封面中依次列出编制单位的全称。4.1·2编制单位资质
编制单位资质应使用该单位相关资质证书的复印件,有多个编制单位时,应按封面中编制单位的顺序依次给出各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4.1.3编制人员名单
应依次列出编制人员名单,顺序为:审定、审核、校核、编写人员、参编人员。4.1.4自录
目录按初步设计报告的内容顺序编排,包括:前言(报告有前言时)、正文部分、补充部分(报告有补充部分时)。正文部分的自录应包括章、节编号和完整的标题,根据报告的框架结构,给出至二级或三级标题的目录。补充部分的目录应包括附录、附件的编号和标题。4·1.5前言
前言为可选部分,简述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背景、过程及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总投资、项目主要效益等。2
4·2正文部分
4.2.1总体设计
概述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4.2.1.11
建设背景:简述项目名称、承办单位概况、项目提出的理由、可行性研究概要,a)
Qx/T276—2015
前期准备工作:从准备工作情况和大型设备选址情况来说明项目建设前的准备工作;c)
设计范围:确定初步设计报告包含的专业范围;d)
设计概要:介绍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报告的框架结构;e)
术语和词语:对于初步设计报告中有必要定义或说明的术语和外文词语,应在此给出相关定义或说明,汇集为术语清单和外文词语清单。术语和外文词语的数量较多时,可编排为附录,并在章节下注明“见附录X”(X为附录编号)。4·2·1·2设计依据:列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应的批复文件及相关规划,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和气象主管部门所颁布的业务技术文件等。必要时应汇集批复文件的复印件,作为附录置于补充部分中,并在章节下注明“见附录(X为附录编号)4·2·1·3设计原则:从应用、技术、建设、运行维护、经济等方面确定设计的基本准则。4·2·1·4现状与需求分析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当初步设计之前已编制有分析报告时,可直接引述该报告的结论):
现状分析:从业务系统装备、应用水平、气象产品、管理、人员等方面描述项目建设的现有状况a)
和基础条件,分析项目可利用的业务资源情况;需求分析:从气象产品、服务形式、信息量、业务系统性能等方面归纳、分析需要解决的重点问b)
题,形成项目建设的需求说明。4·21·5建设目标与任务应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建设目标:根据设计范围、现状与需求分析,确定项目建设所要达到的业务水平,说明在相关规划和本级气象业务中的作用,提出量化指标;b)建设任务:从建设目标出发,描述项目的建设范围、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周期。4·2·16总体功能:根据现状与需求分析、建设目标与任务,进行功能划分,描述项目建成后的总体功能和分项功能。
4·21·7总体结构:根据现状与需求分析、建设目标与任务、总体功能,结合项目技术特点,进行项目分解和总体结构设计,描述项目的组成、层级、逻辑和物理结构。根据需要可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系统,并确定各分系统的主要功能。4·2·1·8总体布局:根据总体结构提出布局原则,描述项目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的地理分布情况,4·2·1·9信息总流程:根据总体功能、总体结构和总体布局,分析描述项目的主要信息流程。4·2·1.10关联与接口设计:根据总体功能、总体结构、总体布局和信息总流程,设计项目与现有业务系统之间、各分系统之间的关联与信息接口。4·2·1·11总体技术路线:阐述为实现建设目标而准备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4·2·2分系统设计
4·2·2·1对多个分系统逐一进行设计,每个分系统设计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功能设计:确定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与效用;a)
结构设计:确定分系统的逻辑、物理和层次结构等;c)
布局设计:根据功能和结构设计及分系统技术特点,设计分系统建设布局;d)信息流程:根据分系统功能、结构和布局设计,分析描述信息流程;3
Qx/T276—2015
关联与接口设计:设计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与信息接口;e)
技术性能要求:根据业务需求,确定分系统主要技术性能要求和技术指标等;设备配置:根据技术性能要求,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简要分析现有资源的可利用前景,提出合g)
理的设备配置方案和部署方案,编制设备材料清单。设备应包括硬件设备和商业软件,对于重大设备的资料性介绍,可编为附录,置于补充部分中,在章节下注明“见附录×”(X为附录编号);
安装工艺和场地建设:描述建设场地的环境状况及重要设备安装对环境的要求,设备在建设场h)
地的布设位置,设备安装的工艺流程和工作量,配套的防雷、供电等设施建设;应用软件设计:根据分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和信息流程,分析需求,提出应用软件的架构、功能、i)
流程、接口和部署方案,确定应用软件运行对硬件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分解软件并模块化设计模块的层次结构、功能、数据流、访问方法和关联程度。编制应用软件清单。根据项目特点,应用软件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系统进行设计。4·2·2·2根据分系统的复杂程度,可在分系统下继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项工程,每个单项工程设计可参照4.2.2.1规定的顺序和内容编写。4·2·3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4·2·3·1项目实施进度:从项目工期、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等方面来说明项目实施进度。4·2·3·2项目管理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建设管理: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项目法人(组建法人单位时)组建方案,明确其职责。制定项目建设风险、资金、质量、进度控制及合同等文档资料管理的初步方案;b)
工程招标:描述项目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工程建设监理: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c)
4·2·3·3运行管理按下列顺序和内容编写:a)
业务运行:明确项目业务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组成,确定业务运行管理模式,制定业务运行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
技术保障:确定项目业务运行的技术保障体系,明确各级技术保障机构的职责,制定维护维修和计量检定的工作程序;
c)业务运行经费:参见4.2.5.6。4.24技术培训
4·2·4·1概述:描述项目业务运行所需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需要具备的上岗标准等。4·2·4·2培训目标:根据项目业务运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以及上岗标准等制定培训目标。42·4·3培训内容和规模:根据项目业务运行所需工作人员的数量以及技术专业情况,结合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的内容和规模。
4·2·4·4培训组织和管理:根据培训的内容和规模,结合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确定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形式。
4·2·4·5培训经费:根据培训内容和规模、培训时间和地点,计算培训所需的经费。4·25初步设计概算
4·2·51投资概算依据:列出所有投资概算依据的细目。4·2·5·2投资概算项目及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列出所有取费标准的细目。42·5·3投资总概算:汇总分系统设备材料清单和应用软件清单,根据设备、应用软件及安装工艺和场地建设方案,进行分系统投资概算,并综合出项目的投资总概算,编制投资概算表。投资概算表的格式4
Qx/T276—2015
与内容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政策法规的规定。当概算分项表格较多时,宜将投资概算抽出作为附件,并在初步设计报告中作概要介绍,在章节下注明“见附件X”(X为附件编号)。4·2·5·4资金筹措:说明项目建设资金的组成及来源。4·2·5·5分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实施进度,确定项目分年度投资计划,并编制分年度投资计划表。4·2·5·6业务运行经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业务运行经费估算,明确经费来源等4.2·6有关问题说明
4·2·6·1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初步设计报告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在技术方案、主要设备和应用软件、建设规模、投资概算上有调整时,应对调整情况予以说明4·2·6·2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解释4.2.6.1中描述不够清楚或者容易引起异议的问题。如果没有需要说明的问题,则报告中不编写此节。4·3补充部分
4.3.1附录
当初步设计报告的术语、外文词语数量较多,及需要汇集批复文件复印件、重大设备介绍材料等时。可编制成独立的文档,作为初步设计报告的附录。附录的顺序应按其在正文部分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4.3.2附件
当初步设计报告篇幅较长时,可将分系统设计、投资概算或图、表等部分抽出编制独立的文档,作为初步设计报告的附件。附件的顺序应按其在正文部分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5格式
编排格式要求参见附录B,封面格式参见附录C,编制人员名单格式参见附录D,目录格式参见附录E,正文格式参见附录F,附录(附件)封面格式参见附录G。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