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838——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838——2022

中文名称: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香菇 安全 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42/T 1838——2022.
1范围
DB42/T 1838规定了春栽香菇(Lentinula edodes)安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级规格、标志和标签以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DB42/T 1838适用于湖北范围内春栽模式香菇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5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70香菇菌种
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061香菇等级规格
NY/T 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春栽cultivatedin spring
每年冬春季节装袋、灭菌和接种,秋冬季出菇的香菇栽培模式。
3.2
脱袋式栽培cultivation with taking off plastic bags
香菇菌筒脱去外塑料袋,摆放于菇棚地面上或层架上出菇的种植方式。
3.3
不脱袋式栽培cultivationwithouttaking off plastic bags
香菇菌筒不脱除外塑料袋,直接摆放在菇棚层架上出菇的种植方式,多用于生产花菇或干菇。

标准图片预览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标准内容

ICS65.020.01
CCSB39
DB42/T1838—2022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 production of Lentinulaedodescultivatedinspring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2-03-23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5-23实施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病虫害防治
采收与加工
等级规格
DB42/T1838—2022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42/T183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弩、焦海涛、杜芹、周伟、吴韩、郭敏智、李云、申露露、申良宝、李正钱、张雅静、杨青、李松、黄建华、李婧、谭荣龙、张祎、王惠、丁立琴、刘丽波。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宜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联系电话:0717-6777215,邮箱:649106390@qq.com。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春栽香菇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DB42/T1838—2022
本文件规定了春栽香菇(Lentinulaedodes)安全生产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级规格、标志和标签以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干湖北范围内春栽模式香菇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4456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70香菇菌种
NY/T528
NY/T1061
NY/T2375
NY/T5010
NY5099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香菇等级规格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春栽cultivatedin spring
cultivationwith taking off plasticbags脱袋式栽培
香菇菌筒脱去外塑料袋,摆放于菇棚地面上或层架上出菇的种植方式。3.3
cultivationwithouttaking off plastic bags不脱袋式栽培
香菇菌筒不脱除外塑料袋,直接摆放在菇棚层架上出菇的种植方式,多用于生产花菇或干菇。4技术要求
DB42/T1838—2022
4.1栽培场地和环境条件
栽培场地环境按NY/T2375规定。产地环境、生产用水应符合NY/T5010规定。4.2生产投入品
应符合GB5749规定。
4.2.2栽培基质
主料和辅料应符合NY5099规定。4.2.3化学投入品
化学投入品的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NY5099的规定。4.2.4塑料袋
宜选用(15~20)cm×(57~60)cm×(0.05~0.07)mm聚乙烯料薄膜筒袋。应符合GB/T4456规定。
4.3生产季节
生产季节宜符合表1要求:
表1春栽香菇生产季节要求
品种选择
长菌龄、低温品种
中长菌龄、中低温品社
4.4培养料配方
制袋期
1月~3月
2月~4月
菌丝培养期
接种后至10月
接种后至9月
出菇期
10月~翌年5月
9月~翌年5月
配方1:杂木屑78%,麦麸20%,粮1%,粉1%,含水量56%~60%,pH6.0~6.5。信息服务平
配方2:杂木屑40%,棉籽壳(或玉米芯等其他主科40%,麦麸(或米糠)16%,玉米粉3%,石膏粉1%,含水量56%~60%,pH6.0~6.5。具体可视品种适当调整。
4.5菌种
4.5.1品种选择
宜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应从具相应生产和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自育新品种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通过3年以上时间、5万袋以上规模栽培试验选定的优质高产香菇菌种并在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4.5.2菌种质量
应符合GB19170的规定。
4.5.3菌种生产
按NY/T528的规定。
4.6菌袋制作
4.6.1拌料
DB42/T1838—2022
按生产数量和配方中各原辅材料的比例称重,拌料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干湿搅拌均匀,酸碱度适宜。4.6.2装袋
配料完成后及时装袋灭菌。装袋要松紧适中,袋口清理干净并扎紧,不能破损漏气。宜采用机械装袋和扎口。
4.6.3灭菌
采用常压或高压蒸汽灭菌。常压灭菌时温度达100℃保持12h~16h。高压灭菌时在0.11Mpa、115℃,保持5h以上。
4.6.4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运至消毒过的冷却室或接种室,冷却至25℃以下后即可接种4.6.5接种
4.6.5.1工艺流程
接种箱或接种室清洁消毒→装入料袋、工具→空间消毒→菌种和用具表面消毒→打孔接种→封口一转入培养室培养。
4.6.5.2消毒
接种箱和普通接种用臭年或熏蒸等方法消毒。接种工具、料袋接种面、接种人员双手等用70%~75%的酒精擦洗消毒。
4.6.5.3打孔接种
采用接种机接种或人工接种。人工接种时,用打孔器在料袋的表面上均匀打3~4个孔,直径2cm~志服务平台
3cm,深2cm~2.5cm。菌种成块状塞紧接种孔,打孔接种工序需要两个操作人员互相配合4.6.5.4封口
采用套袋或封口膜覆盖封口。
4.7发菌管理
4.7.1培养场所
培养场所要求干燥、洁净、通风良好,避免直射光,使用前应进行空间消毒,并能采取有效地升温和降温措施。
4.7.2培养条件
DB42/T1838—2022
宜控制培养温度为20℃~24℃,适时、适量通风,避免直射光。4.7.3管理措施
当菌丝圈直径长至6cm~8cm时,进行翻堆,堆成井字形或三角形,每层3~4筒。此时可采取直径2mm的刺孔器进行一次刺孔通气,即在接种口周围孔3~4眼,深度1cm~1.5cm。刺孔工具使用前要清洁消毒。套袋封口的菌筒应打开套袋口或脱去套袋。当菌丝圈直径长至12cm15cm时,应进行一次刺孔通气,每个菌丝圈上刺孔6~8眼,深度2cm~2.5cm。
菌丝长满全袋7d后,需进行刺孔通大气,整个菌筒上总孔数40~80眼,深度2.5cm~3cm刺孔通大气要分批进行,并降低堆高和堆距。室温超过28℃时,禁止刺孔,避免高温烧菌4.8转色期管理
应适当散射光刺激,加强通风。转色至菌皮80%起泡、褐色、均匀、有弹性、有光泽时效果为好。4.9越夏管理
越夏期以通风降温、防止烂筒为主。提倡室外荫棚越夏,用三层遮阳网遮荫,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防虫工作。菌筒经最后一次刺孔通气后即可进棚,应低堆稀码,高度不宜超过1m。棚内温度超过30℃时可在外棚及内棚地面喷凉水降温夜间低温时加强通风。
4.10菇棚搭建
4.10.1脱袋斜靠式栽培
地面做哇,哇宽1.0m~1.2m,1.0m哇高20cm~30cm,长度不限,哇与哇之间宜留约40cm距离作通道,在哇两侧打50cm长的木桩,地面留30cm,木桩上顺哇固定横杆做菇架。菇架上方用塑料外棚,并搭荫棚。
4.10.2层架式栽培
菇棚脊高2.3m~2.6m,棚内设2个走道3排出菇层架,或3个走道4排出菇架,层架的架高1.5m~1.7m,设6~7层,层距25cm~28cm,底层距离地面20cm走道宽80cm~90cm,菇棚长和宽以便于操作为宜。外荫棚高3.5m,荫蔽度70%。棚四周开排水沟深20cm~30cm。息服务
4.11出菇管理
4.11.1脱袋式栽培出菇管理流程斜靠摆袋(或上架摆袋)→脱袋→催蕾→育菇→采收→养菌→补水→重复出理流程4.11.2不脱袋式栽培出菇管理流程上架摆袋→催蕾→现蕾割袋→育菇→采收→养菌→补水→重复出菇管理流程。4.11.3摆袋
菌袋斜靠或摆放在出菇架上,间距5cm~10cm。4
4.11.4催蕾
DB42/T1838—2022
在棚内喷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增加散射光,利用叠夜温差、于湿差及人工震动催蕾。菌袋含水量低于50%时,要注水催蕾。
4.11.5现蕾割袋
不脱袋式出菇,在菇蕾长到2cm左右时,沿菇蕾四周割破菌袋,让菇蕾长出。4.11.6育菇
保持温度在8℃~20℃、空气相对湿度80%~90%、散射光照1001x以上,适时通风,促进菇蕾长大。菇蕾长到2cm以上时,可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加大通风,促进长成优质菇。4.11.7养菌
每一潮菇采收后,停水10d20d,保持温度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75%~85%、适时通风,进行间歇期养菌。
4.11.8补水
在菌袋出菇之后,含水量低于40%时,采用喷水、注水或浸水等方法给菌筒补充水分,使其含水量达到50%~60%。
病虫害防治
按照NY/T2375的要求。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的要求。6采收与加工
6.1保鲜香菇采收与冷藏
6.1.1保鲜香菇采收标准
6.1.2冷藏保鲜工艺流程
6.1.3采收与预选
采收前8h不能喷水,采收后预选去杂,要求朵形圆整、菌盖肥厚、不开伞,菌盖直径3.5cm以上,无杂、无病虫害、无缺损。
6.1.4排湿
用鼓风冷却的方式,将菇体表面水分除掉,使菇体含水率降至70%~80%。排湿后要求目测菌盖表面不皱,手感不粘手,手紧挤菇柄无湿润感。5
DB42/T1838—2022
6.1.5预冷
将排湿后的鲜菇运入1℃~4℃的冷库中预冷。冬季低温时可以忽略。6.1.6分级精选
鲜菇按照大小分级,去除开伞、畸形、变色、破损的等外菇。6.1.7入库冷藏
分级后的鲜菇运入1℃~4℃的冷库贮藏。6.1.8包装冷运
根据市场需要,可用周转筐、真空袋、泡沫箱、纸箱等包装。如需剪菇柄,在确定起运前8h~10h时低温下剪柄修整。包装后及时用冷藏车起运。6.2干制香菇的采收与加工
6.2.1干制用香菇的采收标准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宜在开伞度8分~9分时采收;采收前不能喷水。6.2.2干制香菇工艺流程
鲜菇采收→晾晒排湿→整理分级→分类上架→初期烘烤→翻菇调筛→升温烘干→后期烘烤→装包储存。
6.2.3晾晒排湿
采收后宜在阳光下晾晒减重10%~25%后上架烘烤;雨天直接上架烘烤。6.2.4分类上架
按菇体大小厚薄含水量分类架,苦体大、菇肉厚、含水量多的排在上层:相反在下层5干制程序
根据鲜菇情况选择升温程序,含水量高宜选用程序1,含水量低宜选择程序2或程序3,见表2。含水量越高、肉质越厚、起始温度越低,排风量越大。随烘烤时的延长,排风口逐渐关小。表2香菇热风干制升湿程序
升温操作
程序1
程序2
程序3
翻菇调筛
起始温度(℃)
最终温度(℃)
升温速度/h)
烘烤时,在菇体表面不粘手时,应翻动菇体,并上下调换筛子的位置。6.2.7装包购存
烘烤时间h
将烘烤好的香菇初步分类,装入塑料包,密封储存。等级规格
按NY/T1061的规定执行。
DB42/T1838—2022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