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方标准(DB) >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 1839-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839-2022

中文名称:大球盖菇菌种

标准类别: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菌种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DB42/T 1839-2022.
1范围
DB42/T 1839规定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抽样规则、检验方法以及抽样、检验以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生产档案等。
DB42/T 1839适用于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和储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2728食用菌术语
GB/T 37671-2019金针菇菌种
NY /T 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731-2009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母种stock 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为培养容器和使用单位。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来源:GB/T 12728—2006,2.5.7]
3.2
原种mother spawn
好多程 12T28—2006,2.5.8]下台
3.3
栽培种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来源:GB/T 12728—2006,2.5.9]

标准图片预览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 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标准内容

ICS65.020
CCSB39
湖北省地
DB42/T1839—2022
大球盖菇菌种
Culture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2-03-23发布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5-23实施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质量要求,
5检验,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
附录A(资料性)
大球盖菇菌种培养基配方
DB42/T1839-2022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DB42/T1839-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森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世玲、申露露、李克彬、冯德品、朱红、边银丙、夏辉、周刚、沈祥陵、焦海涛、施昌华、杨迎春、孔祥琼、周伟、彭慧雯。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0717-6671246,邮箱:52074193@qq.com。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地方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大球盖菇菌种
DB42/T1839-2022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菌种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抽样规则、检验方法以及抽样、检验以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生产档案等。本文件适用于大球盖菇菌种的生产和储运。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T37671-2019金针菇菌种
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31-2009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标准值息职务平台
母种stockculture
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以玻璃试管为培养容器和使用单位。也称一级种、试管种。3.2
原种mother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地森
[来源:GB/T12728—2006,2.5.8]3.3
栽培种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三级种。[来源:GB/T12728—2006,2.5.9]3.4
DB42/T1839—2022
固体菌种solid spawn
生长在固体培养料上的菌种。
[来源:GB/T12728—2006,2.5.31]3.5
液体菌种liquidspawn
生长在液体培养基里的菌种。
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
一种锁状桥接的菌丝结构,是异宗结合担子菌次生菌丝的特征。[来源:GB/T12728—2006,2.2.5]3.7
拮抗现象antagonism
具有不同遗传基因的菌落间互相抑制产生不生长区带或形成不同形式线形边缘的现象来源:GB/T12728-2006.2.3.21
生物学效率biologicalefficiency单位质量培养料的风干物质所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质量(鲜重),常用百分数表示。如风干料100kg产生了新鲜子实体50kg,即生物学效率50%。[来源:GB/T12728—2006,2.1.27]3.9
liquidspaw.culturingbyErlenmeyerflask ona shaker摇瓶液体菌种
由母种接种到摇瓶液体培养基中在指床上震荡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唯信
liquid spawn culturing by tormentation tank发酵罐液体菌种
服务平台
由摇瓶液体菌种或者种子发酵罐液体菌种接种到发酵罐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
4质量要求
4.1菌种分类
根据来源、繁殖代数与生产目的,大球盖菇菌种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根据培养基质的形态,分为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
4.2母种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2010中4.7.1.2的规定。4.2.1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母种感官要求
棉塞或硅胶塞
培养基斜面长度
接种块大小
菌丝生长量
菌丝体表面特征
菌种外观
表面分泌物
菌落边缘
杂菌菌落
斜面背面外观
洁净、透明、完整、无损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顶端距棉塞或硅胶塞40mm~50mm(3~5)mm×(3~5)mm
长满斜面
白色、浓密,有绒毛状气生菌丝,有锁状联合,表面均匀、平整、无角变、无原基
培养基不干缩,颜色均匀、无暗斑有大球盖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DB42/T1839-2022
检验方法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测量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
肉眼观察,检测
肉眼观察
母种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附录A规定培养基、23℃土2℃避光恒温培养,18d~22d长满斜面,母种栽培性状:母种需经出菇实验,确定种性合格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或出售。原种
固体原种
菌种外观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2010中4.7.1.3的规定。感官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固体原种感官要求
棉塞或塑料盖
接种物大小
紧实度
菌丝生长量
洁净、透明、完整、无损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12mm×15mm
菌种紧实不软散
长满容器
检验方法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DB42/T1839—2022
菌丝体特征
培养基及菌丝体
菌种外观
表面分泌物
拮抗现象
杂菌菌落
固体原种感官要求(续)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菌丝洁白、浓密、生长均匀,无高温抑制线,无原基,无子实体。
贴瓶(袋)壁或略有干缩
有大球盖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检验方法
肉眼观察、检测
肉眼观察、检测
4.3.1.3固体原种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附录A规定的培养基、23℃土2℃避光恒温培养,菌丝长满容器(500mL菌种瓶或500g菌种袋)的时间为55d~60d。4.3.2液体菌种(原种)
4.3.2.1摇瓶容器规格应符合GB/T37671-2019中4.4.1.1的规定。4.3.2.2不锈钢发酵罐容器宜在温度小于或等于126℃,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0.15Mpa的条件下工作,要求压力表、安全阀和各个进出口阀门完好,工作正常;无菌通风换气系统完好,工作正常。4.3.2.3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采用附录A中规定的配方。感官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液体菌种感官指标要求
摇瓶棉塞或硅胶塞
培养基装量
接种量
菌液外观
摇瓶 (接种块大小)
发酵罐
菌液色泽
菌液形态
杂菌菌丝
洁净、完整、无损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容器的55%~65%
Q12耐¥15mm,2块~3块
生物量平量是罐小装料体积的3%~5%菌丝体白色:液体清造亮
有大量球状、絮状、片状菌丝体,分在均匀无
有大球盖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甜等异味检验方法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检测
4.3.2.5摇瓶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和时间:置于摇床上,振荡频率80次/min~120次/min,温度23℃土2℃,避光培养8d~10d。
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和时间:通风量0.8L/min~1.5L/min、罐压保持在0.03Mpa~~0.05Mpa之间,温度23℃土2℃,培养8d~10d。4
4.4:栽培种
4.4.1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2010中4.7.1.4的规定。4.4.2感官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表4栽培种感官要求
棉塞或塑料盖
菌丝生长量
菌丝体特征
培养基及菌丝体
菌种外观
表面分泌物
拮抗现象
子实体原基
杂菌菌落
洁净、透明、完整、无损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长满容器
洁白、浓密,生长均匀、旺盛,无高温圈现象基本贴瓶(袋)壁或稍有干缩
允许有少量无色水珠或棕黄色水珠无
无或少量
有大球盖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DB42/T1839-2022
检验方法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
肉眼观察检测
肉眼观察检测
4.4.3栽培种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附录A中规定的配方、223℃土2℃避光恒温培养,菌丝长满容器(500g菌种袋)时间为55d~60d。5检验
5.1抽样
母种按品种、培养条件、接种间分批编号,原种(固体原种、液体原种)、栽培种按菌种来源、制种方法和接种时间分批编号。按批随机把取被检样品。固体菌种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种量的10%、5%、1%,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得小于10支(瓶、袋)。液体菌种摇瓶菌种的抽样量为每批1个~2个摇瓶,液体菌种的发酵罐菌种为罐100ml~500mL。5.2留样
固体菌种各级菌种应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每个批次3支(瓦、袋5支(瓶、袋),于0℃4℃贮存,贮存至使用者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批次菌种出菇结束为止。5.3检验
5.3.1锁状联合检验
从检验样本中挑取菌丝少许,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做成水封片,用不低于10×40的光学显微镜对水封片进行观察,每一检样应观察不少于50个视野。5.3.2细菌检验
DB42/T1839—2022
将检验样本按无菌操作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液(蛋白陈10g、牛肉膏3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pH值7.0~7.2)中,在温度37℃土1℃条件下培养24h,观察培养液是否浑浊。培养液浑浊,为有细菌污染;培养液澄清,为无细菌污染。5.3.3霉菌检验
将检验样本按无菌操作接种于PDA培养基(参见附录A)中,在25℃~28℃条件下培养3d~4d,出现大球盖菇以外的菌落,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进行水封片镜检。5.3.4菌丝体形态、螨虫检验
取适量菌丝体用放大镜或显微镜镜检观察。5.3.5母种栽培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检验5.3.5.1母种性状检验
按NY/T1731-2009中“9出菇试验”的规定进行母钟栽培农艺性状检验和商品性状检验。将被检母种制作成原种,参见附录A中A.2配方,制成菌袋。按照常规方法发菌、覆土出菇。按表5检验项目做好栽培记录。
表5母种栽培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检验记录检验项目
母种长满所需时间d
原种长满所需时间d
栽培种长满菌瓶(袋)所需时间d出第一潮菇所需时间d
第一潮菇产量 d
检验结果
母种栽培农艺性状检验
总产kg
平均单产kg/m
总生物学效率%
色泽、质地
菇形(菌盖直径,菌柄长度mm)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
方标准信息服务平
5.3.5.2总生物学效率(%)计算总生物学效率计算式:
式中:
BE生物学效率;
大球盖菇子实体鲜品质量,单位为千克(培养料风干物质质量,单位为千克(kg)5.4判定规则
检验结果
按本文件“4章质量要求”进行,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要求即为合格菌种,有一项不台格即为不合格菌种。不合格菌种按NY/T1731-2009中“12不合格品处理”的规定执行。6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存
6.1标签、标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