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2459.1-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459.1-2011
中文名称: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 第1部分:正极钢壳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Parts for alkaline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 –Part 1: Positive Terminal Steel Can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1-06-15
实施日期:2011-10-01
作废日期:2023-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碱性
电池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29.222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源>>K82化学电源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4.0
出版日期:2011-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广东正龙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正极钢壳的产品分类、型号命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LR20、LR14、LR6、LR03电池钢壳的生产、检测和验收。
标准内容
ICS29.222
分类号:K82
备案号:32231-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459.1-2011
代替QB/T2459.1-1999
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
第1部分:正极钢壳
Parts for alkaline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Part 1: positive terminal steel can2011-06-15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前言
《碱性锌-三氧化锰电池零配件》标准分为以下5个部分:QB/T2459.1《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1部分:正极钢壳》;QB/T2459.2《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2部分:负极底》;QB/T2459.3《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3部分:密封圈》;QB/T2459.4《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4部分:集流体》;QB/T2459.5《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5部分:支撑片》;本部分是《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的第1部分。QB/T2459.1-2011
本部分是对QB/T2459.1-1999《LR6、LR03碱性锌锰电池正极钢壳》的修订。本部分与QB/T2459.1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LR20型和LR14型的规格;增加了镀层防锈能力的技术要求。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出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6)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无锡市金杨新型电源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广东正龙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时健、林佩云、黄星平、周勤勇、陈水标、黄伟杰、刘燕。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如下:QB/T2459.1-1999。
1范围
QB/T2459.1-2011
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1部分:正极钢壳本部分规定了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正极钢壳(以下简称“钢壳”)的产品分类、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部分适用于LR20、LR14、LR6、LR03电池钢壳的生产、检测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产品分类及型号命名
3.1产品分类及命名方法
钢壳按其适用的电池类型、结构类型、拉伸工艺的顺序来命名,见表1。注:按拉伸工艺分类,不变薄拉伸的钢壳为普通钢壳,变薄拉伸的钢壳为差厚钢壳。3.2结构类型
钢壳的结构类型见图1和图2。
表1钢壳的分类、结构类型及型号命名序号
产品分类
LR20型钢壳
LR14型钢壳
LR6型钢壳
LR03型钢壳
结构类型
普通钢壳
LR20(A)
LR20(B)
LR14(A)
LR14(B)
LR6(A)
LR6(B)
LR03(A)
LR03(B)
型号命名
差厚钢壳
LR20(A)-CH
LR20(B)-CH
LR14(A)-CH
LR14(B)-CH
LR6(A)-CH
LR6(B)-CH
LR03(A)-CH
LR03(B)-CH
QB/T2459.1-2011
4技术要求
材料要求
0.05(最大)
图1A型钢壳结构图
0.05(最大)
图2B型钢壳结构图
生产钢壳的材料为厚度0.30mm或0.25mm的钢带。4.2结构尺寸
钢壳的主要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表2及图1或图2的规定4.3外观
4.3.1钢壳切口部平整,无毛刺、无缺口、无裂口。钢壳内外壁表面光洁,无起皱、拉痕、周向条纹;筒身无撞痕、裂纹或变形。4.3.2
钢壳正极端外表无印痕,R部勾称、无偏畸、无裂纹。4.3.3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QB/T2459.1-2011
钢壳镀镍层均匀半光亮,无色差、锈点、黄斑、针孔、麻点、条纹、暗斑等电镀缺陷。表2钢壳的主要尺寸
型号规格
LR20(B)
LR20(A)
LRI4(B)
LR14(A)
LR6(A)
LR6(A)-CH
LR6(B)-CH
LR03(A)
LR03(A)-CH
LR03(B)-CH
$25.45±0.05
13.92±0.05
@13.92±0.05
4.4正极端R部厚度
d (最大值)
24.85±0.05
13.428.05
13.568.05
13.52 -0.0
9.65~g.05
e9.79.8.o0
9.72.0.os
32.75±0.02
$25.32±0.02
$13.70±0.05
@13.70±0.05
$9.90±0.05
$9.90±0.05
61.60±0.10
60.80±0.10
50.50±0.10
49.70±0.10
50.40±0.10
50.40±0.10
50.60±0.10
44.20±0.10
44.10±0.10
44.80±0.10
钢带厚度为0.30mm时,各R部位(见图1或图2中的R,~Rs)厚度不小于0.20mm;钢带厚度为0.25mm时,各R部位(见图1或图2中的R,~Rs)厚度不小于0.16mm4.5镀镍层性能
4.5.1镀层厚度
钢壳外壁镀层厚度3.0%μm,内接镀层厚度不小于0.2um。注:该要求适用于后镀镍钢壳。4.5.2镀层结合力
按5.4.2检测,镀层应不起皱、不剥落。4.5.3镀层防锈能力
按5.4.3检测,钢壳内壁及底部应无锈点。4.5.4镀层孔隙率(参考项目)
按5.4.4检测,检测后,测试滤纸上应无目视可见的蓝点。4.6特殊要求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以上各项技术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5试验方法
5.1结构尺寸
单位为毫米
58.40±0.10
57.80±0.10
47.70±0.10
47.00±0.10
48.55±0.05
48.45±0.05
48.80±0.05
42.80±0.05
42.70±0.05
43.10±0.05
5.1.1总高(h,)、肩高(hz2)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或同等精度的量具测量。5.1.2钢壳外径(d)和正极端外(d)用外径下分尺或外径环规或同等精度的量具测量。5.1.3内径(d、d4)用内径千分尺或内径塞规测量。5.2外观
目视检查,必要时可用510倍的放大镜辅助检查。5.3R部厚度
将试样沿中心对半剖开,用尖头千分尺或投影仪测量。3bzxz.net
QB/T2459.12011
5.4镀镍层性能
5.4.1镀镍层厚度
检测原理:库仑法。
仪器:精度不低于0.02um。可采用DJH-D型电解式镀层厚度测定仪、ZNS-IB型微电脑多功能电解测厚仪或精度不低于0.02μum的其他仪器。检测部位:分别测试钢壳内、外壁的上、中、下三个部位。上部距肩部3mm~5mm处,下部距口边3mm~5mm处。
5.4.2镀层结合力
将钢壳口部向上垂直置于钢质平台上,用铁锤槌击钢壳口部,槌至钢壳口部卷曲,查看镀层是否起皱或剥落。也可采用模拟电池制作中的卷边进行检测。5.4.3镀层防锈能力
在钢壳内注入电导率低于5uS/cm的纯水至三分之一深度,在60℃烘箱内加热6h,取出后目视检查钢壳内部有无锈点。
5.4.4镀层孔隙率(参考项目)
检测原理:铁氰化钾与孔隙处的铁反应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钾检测方法:将浸有浓度为10g/L铁氰化钾和20g/L氯化钠混合溶液的润湿滤纸紧贴于钢壳正极头部5min,目视检查滤纸上有无蓝色斑点产生。6检验规则
6.1交收检验
6.1.1组批规则
钢壳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尺寸和同一工艺条件的钢壳组成。每批数量不大于50方只。
6.1.2抽样检验方案及判定规则
交收检验的外观项目按GB/T2828.1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水平(IL)及接收质量限(AQL)应符合表3的规定。交收检验其他项目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样本大小和不合格判定应符合表3的规定。交收检验方案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6.2例行检验
6.2.1例行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样本大小、不合格判定应符合表4的规定。6.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例行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材料、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合同规定时;
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检验项目
主要结构尺寸
di, d2, dy, d4, hi, h2
镀镍层厚度
镀层结合力
镀层防锈能力
注:外观缺陷分类如下:
技术要求
表3交收检验方案及判定规则
试验方法
裂纹或变形,
A类缺陷(重缺陷):有缺口、裂口、检验水平IL
接收质量限AQL
A类缺陷
B类缺陷
C类缺陷
QB/T2459.1-2011
样本大小
允许不合格数
B类缺陷(中缺陷):筒身严重撞痕,内外壁严重拉痕,正极头部严重偏畸,镀层有明显锈点和严重黄斑。C类缺陷(轻缺陷):内外壁轻微拉痕,简壁有凹凸状周向条纹,口部明显毛刺,正极端印痕,镀层有轻微黄斑、麻点、针孔、色差。
检验项目
结构尺寸
dj, d2, dg, dg, hi, h2
R部厚度
镀镍层厚度
镀层结合力
镀层防锈能力
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7.1标志
技术要求
例行检验方案及判定规则
试验方法
样本大小
钢壳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产品标志或标签,标明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商标、型号规格;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c)出厂日期;
d)批号、数量;
e)执行标准编号。
7.2包装
允许不合格数
A类缺陷
B类缺陷
C类缺陷
7.2.1包装必须做到防晒、防潮、防腐蚀,可使用瓦楞纸箱或塑料箱,内衬塑料袋。0
QB/T2459.1-2011
2每个包装箱内应放有产品合格证。7.2.2
7.3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防晒、防潮、防腐蚀,装卸时避免碰撞、挤压。7.4购存
钢壳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物品的库房内,避免日晒、雨淋、水浸环境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