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2459.4-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2459.4-2011
中文名称: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 第4部分:集流体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Parts for alkaline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 –Part 5: Support ring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1-06-15
实施日期:2011-10-01
作废日期:2023-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碱性
二氧化锰
电池
流体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29.222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源>>K82化学电源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出版日期:2011-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宁波光华电池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广东正龙股份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集流体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LR20、LR14、LR6、LR03电池集流体的生产、检测和验收。
标准内容
ICS29.222
分类号:K82
备案号:32234-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T2459.4-2011
代替QB/T2459.4-1999
碱性锌一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
第4部分:集流体
Parts for alkaline zinc-manganese dioxide batteries-Part 4: current collector
2011-06-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10-01实施
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标准分为以下5个部分:QB/T2459.1《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1部分:正极钢壳》;QB/T2459.2《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2部分:负极底》:QB/T2459.3《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3部分:密封圈》;QB/T2459.4《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4部分:集流体》;QB/T2459.5《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5部分:支撑片》;本部分是《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的第4部分。本部分是对QB/T2459.4-1999《LR6、LR03碱性锌锰电池集流体》的修订。本部分与QB/T2459.4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LR20型和LR14型的规格:-增加了集流体结构的类型:
增加了对材料铁、镍含量的要求;修改了集流体结构尺寸及圆度公差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集流体电镀层厚度和集流体析气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6)归口。QB/T2459.42011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市鄞州精艺机电厂、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华孚电器有限公司、广东正龙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天力、林佩云、刘燕、黄星平、林建生、黄伟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如下:QB/T2459.4-1999。
1范围
QB/T 2459.4-2011
碱性锌一二氧化锰电池零配件第4部分:集流体本标准规定了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集流体(以下简称“集流体”)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LR20、LR14、LR6、LR03电池集流体的生产、检测和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231一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产品分类及型号命名
3.1产品分类及命名
集流体参照相对应的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的型号及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和命名,电池型号分为LR03、LR6、LR14、LR20型,集流体结构类型分为A型和B型。集流体的分类、结构类型及型号命名见表1。表1集流体的分类、结构类型及型号命名序号
3.2结构类型
产品分类
LR20型集流体
LR14型集流体
LR6型集流体
LR03型集流体
集流体的结构类型见图1和图2。4技术要求
4.1材料
4.1.1材料要求
结构类型
型号命名
LR20(A)
LR20(B)
LR14(A)
LR14(B)
LR6(A)
LR6(B)
LR03(A)
LR03(B)
QB/T2459.4-2011
铜含量参
无毛刺。
图1A型集流体结构图
图2B型集流体结构图
65或H68,
位为%
无弯曲、
型号规格
LR20(A)
LR20(A)
LR14(A)
LR6(A) LR03(A)
型号规格
LR20(B)
LR14(B)
LR6(B) LR03(B)
镀层厚度
$2.0±0.03
$2.5±0.03
$2.0±0.03
01.5±0.03
$2.0±0.03
$2.0±0.03
1.5±0.03
A型集流体结构尺寸
$4.5±0.3
$3.8±0.3
$3.0±0.3
93.8±0.3
$3.8±0.3
$3.0±0.3
集流体的镀层厚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2±0.1
$1.2±0.1
40.0±0.3
40.0±0.3
36.0±0.3
30.0±0.3
B型集流体结构尺寸
00.5±0.05
$0.5±0.05
0.5±0.05
集流体的形位公差
表6集流体的镀层厚度
镀层种类
4.5析气量
按5.5检测,集流体的析气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析气
镀层种类
4.6特殊要求
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以上各项技术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5试验方法
5.1材料成分
5.1.1铁含量
材料中铁含量的检测按附录A。
5.1.2镍含量
材料中镍含量的检测按附录A。
5.2结构尺寸及形位公差
QB/T 2459.4 -- 2011
单位为毫米
0.8±0.15
0.8±0.15
0.8±0.15
0.6±0.15
0.8±0.15
0.8±0.15
0.6±0.15
镀层厚度
0.22±0.03
0.22±0.03
0.22±0.03
0.22±0.03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微米
单位为mL/3d-枚
析气量
QB/T2459.42011
5.2.1结构尺寸
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游标卡尺或影像仪测量集流体的直径、厚度和高度。5.2.2形位公差
5.2.2.1集流体断面圆度公差(t1)测量方法用精度不低于0.01mm的千分尺在任一断面位置互成90°方向测量外径,两值之差的最大值为圆度公差。
5.2.2.2集流体直线度公差(t2)及垂直度公差(t3)测量方法采用最大实体原则,用直线度及垂直度量规(见图3和表8)检测。若集流体能通过量规,且量规基准端面紧贴集流体实际基准面A时为合格。单位为米
2.20 0o.01
5.3外观
目视检查,必要时用20倍显微镜检查。5.4镀层厚度
用精度不低于0.1um的电解式测厚仪检测。5.5析气量
集流体析气量的检测按附录B。
6检验规则
6.1交收检验
6.1.1组批规则
集流体应成批验收,每批由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尺寸和同一工艺条件的集流体组成。每批数量不大于100万只。
6.1.2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QB/F 2459.4-- 2011
交收检验的结构尺寸、形位公差和外观项目按GB/T2828.1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其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水平(IL)及接收质量限(AQL)应符合表9的规定。交收检验的其他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样本大小和不合格判定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交收检验方案及判定规则
检验项目
结构尺寸
形位公差
材料杂质成分
镀层厚度
析气量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水平IL
接收质量限AQL
注:交收检验是否要包含材料成分、镀层厚度和析气量项目,由供需双方商定。6.2
例行检验
样本大小
允许不合格数
例行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样本大小和不合格判定应符合表10的规定。6.2.1
6.2.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例行检验。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材料、工艺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d)合同规定时:
e)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表10例行检验方案及判定规则
标志、
检验项目
材料杂质成分
结构尺寸
形位公差
镀层厚度
析气量
包装、运输、购存
7.1标志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集流体外包装上应有明显的产品标志或者标签,标明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商标、型号规格:b)批号、数量:
c)执行标准编号:
d)出厂日期:
e)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
7.2包装
样本大小
允许不合格数
QB/T2459.4-2011
包装应能防压,防腐蚀、防潮、防撞。外包装用木箱或纸箱,内衬用塑料袋,放置干燥剂。7.2.1
7.2.2每个包装箱内应放有产品合格证。7.3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防晒嗮、防潮、防腐蚀,避免剧烈碰撞或挤压。7.4购存
集流体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物质的库房内,避免日嗮、雨淋、水浸环境。6
A.1适用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集流体中铁量和镍量本方法适用于碱性锌氧化锰电池用集流体4铁和镍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铁含量(5×104)%~(100×10)%镍含量(5×104)%~~(100×104)%。A.2原理
QB/T2459.42011
试样用硝酸溶解,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在波长248.3nm和232.0mm处测定铁和镍的吸光度。
A.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镭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A.3.1硝酸
GR级1+1。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A.3.2铁标准储备溶液1mg/mL
称取金属铁(>99.99%)0.5g,精确到0.1mg;置于400mL高型烧杯中加硝酸(A.3.1)20mL、加热完全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A.3.3镍标准储备溶液1mg/ml
称取金属镍(>99.99%)0.5g精确到0.1mg:置J400mL高型烧杯中,加硝酸(A.3.1)20mL,加热完全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移入5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勾备用。A.3.4铁标准溶液100μg/ml
吸取铁标准储备液(A.3.2)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3mL硝酸(A.3.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A.3.5镍标准溶液100μg/mL
吸取镍标准储备液(A.3.3)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3mL硝酸(A.3.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GB/T6682,二级。
A.4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5分析步骤
A.5.1试料
称取集流体1枚,精确至0.0001g。A.5.2空白试验
随筒试样做空白试验。
A.5.3测定
QB/T2459.4-2011
A.5.3.1将试料置于100mL高型烧杯中,缓慢加入硝酸(A.3.1)20mL,盖上表面Ⅲ,待反应停止后,半开表面Ⅲl,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冷却后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量稀释至刻度,摇匀。A.5.3.2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在248.3nm和232.0mm处,测定铁和镍的吸光度(用空白溶液作参比)。
A.5.3.3在工作曲线上查出被测元素的量。A.5.4工作曲线的绘制
分别移取铁标准溶液(A.3.4)和镍标准溶液(A.3.5)0.00mL、0.50mL、1.00mL、1.50mL、2.00mL、2.50mL于组5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A.3.1)2mL,用水定容,摇勾。以下按(A.5.3.2)步骤进行测量(测量吸光度时用oug溶液调零),绘制工作曲线。A.6结果计算
铁(Fe)、镍(Ni)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1)计算。Fe (%)、Ni (%) =m ×10-
式中:
自工作曲线上查得的铁或镍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7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铁含量和镍含量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A.1、表A.2所列允许差。表A.1实验室之间铁含量分析结果允许差铁量
5×104~ 50×104
50×104~100×104
允许差
10.0×104
20.0×10-4
表A.2实验室之间镍含量分析结果允许差镍量
5×104 10×10-
10 × 10-4 ~50 X 10-4
50×104~100×104
允许差
2.0×10-4
10.0×10-4
单位为%
单位为%
B.1适用范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集气法测定集流体析气量
本方法适用于集流体析气量的检测。B.2原理
QB/T2459.4—-2011
在电解液中,集流体在某些杂质的作用下发生溶解(腐蚀)并析出氢气,用集气法收集测定析气量。
B.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B.3.1液体石蜡,化学纯
预处理:使用前加热至100℃,保持3h,冷却后待用。B.3.2氢氧化钾GR
KOH含量大于90%。
B.3.3无汞锌粉(无汞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专用锌粉)无汞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专用锌粉。B.3.4水,GB/T6682,二级。
B.3.5氧化锌,AR。
B.3.6电解液
氢氧化钾(B.3.2)溶于水(B.3.4),稀释至相对密度为1.4(在20℃下测定),每95g氢氧化钾水溶液加氧化锌(B.3.5)5g,加热,搅拌溶解,静置,取清液密封保存。B.4检测装置
图B.1析气量检测装置
玻璃刻度管
液体石蜡
玻璃罩
塑料杯
电解液
集流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