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613-200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10能源和热传导工程综合
中标分类号:能源、核技术>>能源、核技术综合>>F01技术管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8374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3, 字数:20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660V及以下的电压、50Hz三相交流电源供电,额定功率在0.55kW~315kW范围内,极数为2极、4极和6极,单速封闭扇冷式、N设计的一般用途电动机或一般用途防爆电动机。 GB 18613-2002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8613-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_27.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613--2002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Limited value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evaluating valu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s2002-01-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
2002-08-01实施
GB18613—2002
本标准的4.1是强制性的,其余是推荐性的。本标准参考了欧洲和美国类似标准,功率在1.1kW90kW,极数为2极和4极的电动机,直接采用了欧洲eff1和eff2的效率标准,并根据我国电动机生产和使用的现状,规定了本标准范围内其他规格电动机的效率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理用电分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国家中小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际节能研究所、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大连伯顿电机有限公司、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电力电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跃进、秦和、傅丰礼、翟祖方、金惟伟、陈海红、刘军、任春法、虞绍锦、王绚、赵争鸣。
1范围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18613—2002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660V及以下的电压、50Hz三相交流电源供电,额定功率在0.55kW~315kW范围内,极数为2极、4极和6极,单速封闭扇冷式、N设计的一般用途电动机或一般用途防爆电动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dtIEC60034-1:1996)GB/T1032-198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IEC60034-2(1972第3.2版)旋转电机确定损耗和效率的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limited value of energy efficiehcy of motors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所允许电动机效率最低的保证值。3.2
电动机节能评价值 the evaluating valu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motors在标准规定测试条件下,节能电动机效率应达到的最低保证值4技术要求
4.1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
电动机的效率(%)应不低于表1的规定。表1电动机能效限定值
额定功率
效率”
GB 18613--2002
额定功率
容差应符合GB755--2000第11章的规定。4.2节能电动机的评价
4.2.1基本要求
表1(续)
效率”
电动机的一般性能、安全性能、防爆性能以及噪声和振动要求应分别符合相关标准。4.2.2节能评价值
电动机的效率应不低于表2的规定。8
额定功率
表2电动机节能评价值
容差应符合GB755—2000第11章的规定。4极
GB18613---2002
GB 18613—2002
4.2.3杂散损耗
电动机杂散损耗应不大于表3中所规定的要求。表3杂散损耗限值
电动机额定功率
4.2.4功率因数
!负载杂散损耗占输人功率的比值%
电动机额定功率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数值。5试验方法
5.1能效限定值的测定
负载杂散损耗占输人功率的比值%
电动机效率应按GB/T1032—1985中的损耗分析法确定,其中杂散损耗按额定输人功率的0.5%计算。
5.2节能评价值的测定
5.2.1对试验电源和测量仪器的要求5.2.1.1试验电源
试验电源应为接近正弦波形的平衡三相电压。谐波电压因数应不超过0.03。三相电压对称系统的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均不超过正序分量的1%。试验时频率应为额定值,偏差在士0.5%范围内。5.2.1.2量仪器
5.2.1.2.1指示仪表
试验效率时,其误差限值应不大于满量程的土0.2%。通常应尽量按实际需要选择低量程仪表。5.2.1.2.2仪用互感器
若使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如有可能,应对其变比误差进行校正,在功率测量中还应对相位(角)误差进行校正。使用的互感器变比误差应不大于士0.2%。当测量电压、电流和功率的仪表和互感器作为个系统校正时,要求该系统的误差应不大于满量程的士0.2%。5.2.1.2.3电阻测量仪
宵用双臂电桥测量。要求测量误差不大于测量值的士0.2%。10
GB18613-2002
5.2.1.2.4转矩测量仪
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在效率试验时,转矩测量仪的误差应不大于满量程的十0.2%。5.2.1.2.5转速测量仪
转速表的误差应不大于读数的土1.0r/min,宜用准确度达土0.1r/min的转速表。5.2.2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测定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测定应按附录A执行。5.2.3负载杂散损耗的测定
电动机负载杂散损耗的测定应按附录B执行。6标志
在电动机铭牌上除了应标有GB755一2000的9.2中所规定的内容,还应标有额定效率。通过节能产品认证的电动机还应有节能认证标志。11
GB 18613--2002
A.1效率测定规则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测定
根据额定电压负载试验,采用损耗分析法测定电动机的效率。A.2负载试验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进行负载试验,目的是确定电动机的效率,功率因数,转速(转差率),电流以及温升。采用直接负载法给电动机加负载,开始记录试验数据之前,电动机为热态,定子绕组温度与额定负载温升试验热稳定时的绕组温度之差应在10C之内。试验应尽快进行,以期减少试验中电动机的温度变化。电动机加负载的过程是由最大负载开始,逐步按顺序降低到最小负载。在150%~~25%额定负载之间,取大致均匀分布的6个负载点。读取各负载点的输人功率、电压、电流、频率、转差(转速)、轴输出转矩、环境温度和定子绕组温度或电阻等读数。A.3电动机各种损耗计算
a)额定电压\F的铁耗Pr(W),由空载试验求得;b)风摩耗Prw(W),由空载试验求得;c)定子绕组IR损耗Peul(W)),按式(A.1)计算:Peu = 3Riref
式中:
I--—-定子相电流,单位为安培(A);换算到基准温度时定子绕组相电阻,单位为欧姆(2)。Rir
换算到基准温度时定子绕组相电阻Rirer可由式(A.2)计算:K。+ Oref
Riref = R.
式巾:
K—常数,铜为235,铝为225;
R-—实际冷态时绕组相电阻(三相平均值),单位为欧姆(2);.-—-实际冷态时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O基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基准温度9r按IEC60034-2:1996的规定确定,如无其他规定,所有IR损耗应校到表A.1的基准温度。裹A.1
基准温度
绝缘结构的热分级
基准温度
GB18613—2002
如按照低于结构使用的热分级来规定额定温升或额定温度,则应按照较低级的热分级规定其基准温度。
d)转子绕组I2R损耗Pu2(W),按式(A.3)计算:Peuz =(Pt Peul - Pre)- Srel式中:
Pt——定子绕组输入功率,单位为瓦(W);Sref
换算到基准温度时的转差率,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换算到基准温度时的转差率Srr可由式(A.4)计算:Ka+Oref
S nt = St, +6
式中:
S.试验时测得的转差率,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负载试验时测得的定子绕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试验时测得的转差率S.可由式(A.5)计算:S: = 同步转速(r/min)一测量转速(r/min)同步转速(r/min)
e)负载杂散耗P(W)
.(A.4)
额定功率时的负载杂散损耗值取其输人功率P的0.5%。对于其他各负载点,杂散损耗值按定子电流平方折算。
A.4效率和功率因数计算
A.4.1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计算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按式(A.6)计算:P2P—P
-P -(Pe + Pw +Peu + Peuz +P)电动机的效率n(%)按式(A.7)计算:P
A.4.2电动机功率因数cos中的计算A.4.2.1间接求取
功率因数等于瓦数与伏安数之比,对于三相电动机按式(A.8)计算:cosp
式中:
P—--输人功率,单位为瓦(W);U,—-线电压,单位为伏特(V);It——线电流,单位为安培(A)。A.4.2.2直接求取
对于三相电动机,采用二瓦计法测功率并用式(A.9)计算cosΦ:cosg
(w,-W)2
/1+3(w+w,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A.6)
...(A.8)
GB 18613--2002
W,—-高读数;
W低读数。
如W?的数值为负,则应以负值代人。如按式(A.8)和式(A.9)计算的功率因数相差不大于1%,则表明测量是正确的。A.4.3作工作特性曲线
由负载试验及计算求得的输人功率Pi,定子电流Ii,效率n,功率因数cosu及转差率Sret对输出功率P。作关系曲线,即为工作特性曲线,如图A.1。工作特性曲线上对应于输出功率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值即为所求的效率和功率因数。
PI、/,+srut、n.cose
图A.1工作特性曲线
cos±= f(P,)
n=f(P,)
P =f(P2)
lf(p,)
Srer=f(P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负载杂散损耗的测定
B.1采用损耗分析的输入输出法测量负载杂散损耗GB18613---2002
在负载试验时(见A.1)已测得6个负载点的输人功率PI(W),电压U(V),电流I.(A),转速n(r/min),输出转矩T(N·m),定子绕组温度或电阻R.(Q)及环境温度。表观总损耗(输人功率PI一输出功率P)减去常规损耗(定、转子I?R损耗,铁耗及风摩耗)的差值即为负载杂散损耗。负载杂散损耗是负载转矩平方的函数。将负载杂散耗相对于负载转矩平方值绘出曲线,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降低试验中测量工作随机误差的影响。负载杂散损耗按式(B.1)计算:P = AT2+ B
式中:
P负载杂散损耗,单位为瓦(W);T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
A一斜率;
B零转矩线上的截距,单位为瓦W)。·(B. 1 )
如斜率是负值,或者是相关系数r小于0.9,删去最差的一点重新作回归分析,如能使r增大到0.9或更大值,则用第二次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不是这样,说明试验做得不好,测量仪表或试验读数或两者均有误差。应调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校正,重复作试验。特别要注意电功率P,(W),轴转矩T(N·m)及转速n(r/min)的测量准确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修正后的额定负载杂散损耗P按式(B.2)计算:P=A·TN
武中:
T轴输出额定转矩,单位为牛顿米N·m)。B.2负载杂散损耗的计算格式
.( B. 2)
利用负载试验6个负载点的试验数据(见A.2),按格式计算负载杂散损耗,具体表格见附录C。15
GB 18613-2002
性能曲线
设计号
C时间定额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负载杂散损耗计算格式
(电动机输入一输出法试验并求取负载杂散损耗)机座号
同步转速
马力/千瓦
出品编号
样式编号
定子绕组冷态相电阻平均值(1)额定负载温升定子绕组相电阻值(3)环境温度(5)
环境温度
定子绕组溢度
电动机
同步转速(8)×120/极数
转速(9)—(10)
线电压
线电流
定子功率
在(t)C时定子R
电磁功率(14)—(15)—(16)转子R损耗(17)×(10)/(9)
风靡耗
2,此时绕组温度(2)
α,此时绕组温度(4)
(r/min)
(r/min)
(r/min)
总常规损耗(15)+(16)+(18)+(19)转矩
测功机修正值
修正后轴转矩(21)+(22)
轴功率(23)×(11)/9.549
总表观损耗(14)—(24)
负载杂散损耗(25)一(20)
载距B
斜率A
修正后负载杂散损耗A×(23)2
(N·m)
(N·m)
相关系数产
删除点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