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内容
ICS 07. 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487—2019
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Meteorological risk early warning level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duced bytorrentialrain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19-09-18 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9-12-01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术语和定义
3等级划分和判别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计算方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大连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方法应用示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区图表QX/T487—201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宇梅、许凤雯、狄靖月、包红军、杨寅。QX/T487—2019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本标准规定了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及划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以及科学研究。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地质灾害geologicaldisasten
QX/T487—2019
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
注1:本标准中的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特指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三种灾害类型,注2:改写DZ/T0286—2015,定义3.1。2.2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
meteorological riskdegree ofgeological disaster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暴雨诱发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破坏和经济活动中断的预期损失程度。
注:用归一化无量纲函数R表征,R取值介于0和1之间(0≤R≤1)。2.3
潜在危险度
potentialdangerousdegree
山体在自然状态下受内在因素作用,具备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但尚未发生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程度注:潜在危险度由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条件共同决定,用归一化无量纲函数P,表征,P,值介于0和1之间(0≤P≤1)。
有效雨量
theeffectiverainfall
意服务平台
前期降雨入渗岩土体后对地质灾害发生产生影响的雨量,其影响随时间延长而减小。2.5
Evulnerabilitydegree
易损度
承灾体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综合潜在损失程度注:用归一化无量纲函数V表征,V值介于0和1之间(0≤V≤1)。1
QX/T487—2019
等级划分和判别方法
3.1等级划分Www.bzxZ.net
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R)来划分,分为:有一定风险(IV级)、风险较高(Ⅲ级)、风险高(Ⅱ级)、风险很高(I级)四级,并分别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各等级划分和判别指标见表1。
表1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级别、含义、判别指标和颜色级别
判别方法
级别含义
风险很高
风险高
风险较高
有一定风险
判别指标
0.512≤R≤1
0.216≤R<0.512
0.064≤R<0.216
0.008≤R<0.064
表征颜色(RGB)
红色(255,00)
橙色(255,126,0)
黄色(255,250,0)
蓝色(0,102,255)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R)计算方法见附录A,应用示例参见附录B,预警分区参见附录C。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计算方法
A.1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R计算方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计算公式见式(A.1):R=HXV=PXPXV
式中:
R——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
危险度;
易损度,计算方法见A.2.3;
P。—有效雨量致灾概率,计算方法见A.2.1;P,—潜在危险度,计算方法见A.2.2。QX/T487—2019
...(A.1)
有效雨量致灾概率P、潜在危险度P、易损度V取值均介于0和1之间,分别按0、0.2、0.4、0.6、0.8划分为五个等级区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R按照三者等级划分阈值的乘积值来划分等级,即用0~0.008、0.008~0.064、0.064~0.216、0.216~0.512、0.512~1分别表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极低、有一定风险、较高、高和很高。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中不考虑极低风险,只考虑有一定风险、风险较高、高和很高四种级别。
A.2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度计算过程A.2.1有效雨量致灾概率P。计算方法全国分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秦岭大巴山区、华北地区、云贵高原区、中南地区、东南地区共九大区域(分区依据参见附录C,分区图表参见图C.1、表C.1),计算区域内历史地质灾害点有效雨量,统计历史地质灾害发生概率(频次),以此作为该区域有效雨量致灾概率P。,各区域的有效雨量致灾概率P。拟合方程简化见式(A.2):P。= a+bE,+cE?+dE3
式中:
a、b、c、d
.....(A.2)
慧服务平台
有效雨量致灾概率,当计算的P。为负值时,取P。为O;有效雨量,单位为毫米(mm);系数,数值见表A.1。
QX/T487—2019
区域名称
黄土高原
秦巴山地
云贵高原
表A.1有效雨量致灾概率拟合方程的系数有效雨量临界值R。
a=0.0423,b=0.0875,
—0.0038,d=0.00006158
a=0.024,b=0.018
方程系数
c=—0.00014,d=0.0000003933
a=—0.102,b=0.032,
c=-0.00022,d=—0.0000002156
a=0.0078,b=0.04216,
c=—0.000787,d=0.0000057
a=0.006,b=0.014,
c=-0.00009258,d=0.0000002532a=0.025,b=0.018,
—0.00017,d=0.0000006261
a=-0.047,b=0.0156,
c=-0.00006131d=0
a=—0.007,b=0.0154.
c=-0.0001158,d=0.0000003602
a=0.001457.b=0.00933,
:-0.00004052,d=0.00000007596E,>R
a=0.673,b=0.008,
c=0,d=—0.0000007172
a=0.6451,6=0.0023,
c=—0.000003631,d=0
g=0.1087.b=0.0239.
c=—0.00016055,d=0
a=0.642,b=0.006,
c=—0.00003292,d=0.00000005757a=0.495,b=0.004,
-0.00001293,d=0.00000001254
a=0.415,b=0.004,
0.000009349,d=0.00000000771
a=0.531,b=0.0057,
c=—0.00002295,d=0.00000003033a=0.4,b=0.0046,
0.00001163,d=0.000000009564
a=0.34437,b=0.003716,
-0.000006807,d=0.000000003875选取有效雨量E,作为地质灾害气象致灾因子,用有效雨量致灾概率P。来衡量降水致灾危险度。有效雨量E.估算公式见式(A.3):\-.0.8*r
式中:
地质灾害发生前总天数,其值宜取15天;逐日雨量,单位为毫米(mm)。........(A.3)
其中,ro、r1、r2、、r,分别为地质灾害发生当天、前1天、前2天、…、前n天逐日降水量如着重考虑地市降水特性,可参考附录B中的应用个例建立本地有效雨量致灾概率拟合方程。潜在危险度P计算方法
宜采用信息量方法来进行潜在危险度(P,)综合评价,选取高程、高差、坡度、岩石类型、断层密度和植被类型6个地质环境因子分别计算单个因子信息量,计算公式见式(A.4):N/N
I(X)=In
式中:
X:因子信息量:
第讠个地质环境影响因子;
..(A.4)
分布在X;内的地质灾害单元数;研究区所含有的地质灾害总单元数;研究区内含有X;的单元数;
研究区总单元数。
单个评价单元内的总信息量计算公式见式(A.5):I, = , (X) = 2,In
式中:
第个评价单元内的总信息量值;参评因子总数。
QX/T487—2019
..(A.5)
将全部单个评价单元总信息量求和得到总信息量I,再通过标准化处理来表示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度,取值介于0和1之间,表征孕灾环境的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度,计算公式见式(A.6):Ph(i):
式中:
评价单元的潜在危险度;
总信息量最小值;
一总信息量最大值。
A.2.3易损度V的计算方法
I-Imin
Imax-Imin
.........(A. 6)
宜采用区域简易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模型估算全国地质灾害易损度,单个评价单元内的易损度计算公式见式(A.7):
式中:
V:—单位面积易损度;
单位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归一值;L;
-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类型赋值;
D;——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归一值。/(G, + L,)/2 + D,
..(A.7)
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6类,L分别赋值1、0.8、准信息服务平台
0.6、0.4、0.2、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