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行业标准(SJ) > SJ 20593-1996 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SJ 20593-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J 20593-1996

中文名称: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英文名称: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all-metal wire rope vibration isolato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8-30

实施日期:1997-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78645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L0199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标准价格:19.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J 20593-1996 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SJ20593-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0199
SJ20593-96
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
all metal wire-cable vibration isolator1996-08-30发布
199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all metal wire - cable vibration isolator1范围
1.1主题内容 
SJ 20593-96
本规范规定了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以下简称隔振器)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主要内容。
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所于军用电子产品,上的全金属钢丝绳隔振器。1.3分类
隔振器按外形结构形状分类如下:a、T型——外形结构为条状螺旋体;b。 Q型一—外形结构为球状体:c,B型—外型结构为半环状体:d.QT 型一外形结构为其他形状。2引用文件
GB 191--90
GB/T 2298--91
GJB 150. 1--86
GJB150.3—86
GJR150.4—86
GJB 150.9--86
GJB 150.10-86
GJB150.11—86
包装储运图示标
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总则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GJB 150.15—86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法加速度试验GJB 150.16—86
GJB 150.18—86
GJB 179—86
SJ/T 10179—91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搬动试验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金属型隔振器总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6-08-30发布1997-01-01实施
TKAONKAca-
3要求
3.1型号命名
3.1.1 命名方式
SI20593-96
隔振器型号由产品名称代号和产品结构参数组成。产品名称代号用GG表示,产品结构参数由结构形状分类号、最大承受输人能量(能容)、主承载方向高度组成,参数间用短横线隔开。
主承载方向高度
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
结构形状分类号
名称代号
3.1.2标记示例
结构形状为条状螺旋体,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为2.8J,主承载方向(Z:垂向)高度为33mm的隔振器:GGT2.8—33
3.2合格鉴案
按本规范提交的产品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3材料
选用材料应满足本规范规定的各项性能要求3.4设计
隔振器的钢丝绳弹性体应能在空间任意自由度上产生弹性变形:钢丝绳与相联接的各部件之间不应有任何松动和滑移现象;各部件的强度设计应能确保使用时期内安全可靠,且应经表面防蚀处理;结构应简单,安装应方便,并能适应任意安装方式。3.5结构
隔振器由钢丝绳、固宠夹特板、固定箍或螺纹联接件(如螺钉、螺母)等部件构成。钢丝绳弹性体通过固定夹持板和固定箍或螺纹联接件牢固地装配成一体。也可采用其他方式组装成一体。隔振器安装孔为螺孔,若有通孔要求,应在合同或订单中加以说明。T型隔振器外形结构见附录A(补充件)。
3.6性能
T型隔振器在垂向(Z向)、横向(Y向)、纵向(X向)和45斜支承方向的性能参数见附录A(补充件)。
3.6.1静载荷变形特性
应给出隔振器在有效弹性变形区间内作连续增加载荷状态下的静载荷一变形特性,一般以载荷——变形曲线表示(见4.6.4)。3.6.2承载质量
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隔振器应能满足隔振系统正常工作的承载质量范围值(见2 -
4.6.5)。
3.6.3峰值响应频率
SI20593-96
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出隔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4.6.6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的一阶峰值响应颊率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在同样承裁质道条件下的峰值响应频率允许偏差为±10%(见4.6,6)。
3.6.4峰值放大因数
隔振器在4.6.7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的蜂值放大因数应不大于3(见4.6.7)。3.6.5振动传递率
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出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4.6.6条规定的试验条件下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见4.6.8)。3.6.6冲击传递率
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应给出隔振器在实际承载质量时,按SJ/T10179中6.5.3条规定的环境条件下隔振系统的冲击传递率(见4.6.9)#3.6.7最大动变形
应给出隔振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的最大动变形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范国为±5%(见4.6.10)。T型隔振器充许最大动变形见附录A(补充件)。3.6.8最大冲击力
应给出隔振器在最大动变形情况下所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为三10%(见4.6.11)。T型隔振器的最大冲击力见附录A(补充件)。3.6.9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应给出隔振器在最大动变形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输入能量值,同一生产批的隔振器,其允许偏差为±15%(见4.6.12)。T型隔振器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见附录A(补充件)。3.7环境适应性
3.7.1高温
隔振器应能在175℃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见4.6.13)。3.7.2低温
隔振器应能在-75C低温条件下正常工作(见4.6.14)。3.7.3湿热
隔振器应能在GIB150.9规定的湿热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且不影响外观和性能要求(见4.6.15)。
3.7.4套菌
用于海上及沿海地带的隔振器经GJB150.10规定的霉菌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且不影响外现和性能要求(见4.6.16)。
3.7.5盐雾
隔振器经GJB150.11规定的盐雾大气条件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外观不应有锈斑,且不影响性能要求(见4.6.17)。
3.7.6加速度
隔振器经GIB150.15规定的加速度环境条件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见4.6.18)。另有要求时,按合间或订单中的规定执行。3.7.7振动
TTTKAONTKAca-
SJ20593-96
隔振器经 GJB 150.16规定的振动环境条件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见4.6.19)。另有要求时,按合同或订单中的规定执行。3.7.8冲击
隔振器经GJB150.18规定的冲击环境条件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见4.6.20)。另有要求时,按合同或订单中的规定执行。3.8耐振特性
隔振器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应能承受5×10°次疲劳振动试验。试验后,隔振器结构完好,无断丝和影响产品性能的永久变形现象:各紧固件无松动和破坏现象(见4.6.21)。3.9尺寸与重量
隔振器在无载荷状态下的结构尺寸与重量应符台图样要求。T型隔振器结构尺寸与重量见附录A(补充件)
3.10标志
3.10.1每只隔振器均应有标志,标志文字和商标图案应清晰醒目。3.10.2标志应置于易于识别的部位,且不易被磨损,应能长期保存。3.10.3标志内容应包括:
承制方名称:
b.产品名称;
商栋;
d.产品型号;
制造期。
3.11外观
3.11.1由钢丝绳构成的弹性体部分应排列均匀,表面光亮无锈斑。不应有折痕、凸起、擦伤、断丝和外露钢丝抽头。各股间捻制松紧度均匀一致。3.11.2固定夹持板表而应光滑、无毛刺、无脆皮、无锈斑、无机械划伤,保护层细密、均匀一致、颜色均匀
3.11.3各部件装配应牢固,排列整齐。隔振器应无锈蚀现象和装配错位现象。4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责任
除合同或订单中另有规定外,承制方应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规范所述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合格贵任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本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人钢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产品符合台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收有缺陷的产品。4.2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
a,鉴定检验(定型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4.3试验条件
SI 20593-96
除另有特殊规定或按本规范3.7茶规定进行相应试验外,其他所有试验均应在GJB150.1中3.1.1条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4.4鉴定检验(定型检验)
4.4.1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顺序按表1规定进行。4.4.2样品数量
采用周定样品数。同型号同规格隔振器提交鉴定检验的样品数为6只。4.4.3合格判据
如果样品中有4只通过表1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即判为合格。若提交鉴定检验的样品在试验中出现故障或某个项目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应停止试验。待查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并提出分折报告,经贪格鉴定单位认可后,可重新进行鉴定检验。4.4.4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
除合同或订单中另有规定外,应由承制方提供台格认证。4.5质量一致性检验
4.5.1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顺序按表1规定进行。表1检验项目与顺序
检查或试验
尺寸与重量
静载荷一变形特性
承载质量
值响应频率
峰值放大因数
振动传递率
冲击传递率
最大动变形
最大冲击力
最大承受输入能量
要求的
资条号
检查或试
验方法的
章条号
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TKAONKAa-
检查或试验
加速度
耐振特性
祥\V\-
要求的
微条号
应进行检验项目;
不港行检验项目:
4.5.2检验批的构成
SI2059396
续表1
格查或试
验方法的
草条号
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提交同一检验批的隔振器,应是同一生产周期内,采用相同设计、相同材料、相同工艺制造的产品。检验批的构成按GJB179中3.6条的规定。4.5.3检验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 A组、B组、C组和 D组,根据生产批量和合同或汀单中的规定确定C组和I)组的检验周期。
4.5.4 A组检验
4.5.4.1 检验项目
A组检验项日按表1的规定。
4.5.4.2 抽样方案
对承制方提交的检验批产品百分之百的进行A组验。4.5.4.3合格判据
由产品规范或合同规定缺陷分类和可接受轻、重缺陷数。根据检验结果,若缺陷数小丁敦等于规定值,判该批A组检验命格:否则,判该批A检验不合格。A组检验不允许有致命缺陷,一目发现致命缺陷,该批拒收。4.5.5B组检验
B组检验应在通过 A 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上进行。4.5.5,1 检验项目
R组检验项目按表【的规定。
4.5.5.2抽样方案
除另有规定外,B组检验应按GIB179规定的一次正常抽样方案,随机抽取样品。捡查水平 II.为一般检查水平 Ⅱ,可接受质量水平 AQL 为 4.04.5.5.3合格判据
根据检验结果,若发现缺陷数小丁或等于规定值,判该批B组检验台格;否则,判该批B检验不合格。
4.5.5.4重新检验
SJ20593-96
对R组检验不合格的批,承制方应对该批产品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可重新提交进行B组检验。重新提交检验时,重新提交批应与新批分开并加以“重新提交批”标志,且应采用加严检验。
若重新检验合格,则判该批检验合格;否则,仍判该批不合格。4.5.6C组检验
4.5.6.1检验顶目
C组检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
4.5.6.2抽样打案
除另有规定外,C组检验应在F组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3只样品。4.5.6.3合格判据
根据检验结果,若有2只样品检验合格,判该批C组检验合格;否则,判该批C组检验不合格。
4.5.6.4检验周期
C组检验的间期应按生产批量和合同或订单的规定确定。4.5.7D组检验
4.5.7.1检验项目
D组检验项目按表1的规定。
4.5.7.2抽样方案
除另有规定外,D组检验应在B组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3只样品。4.5.7.3合格判据
根据检验结果,若有2只样品检验合格,判该批D组检验合格否则,判该批D组检验不合格。
4.5.7.4检验周期
组检验的固期应按尘产批量和合同或订单的规定确定。4.5.8不合格
如果样品未通过C组或D组检验,赠应停止产品的脸收和交付。承制方应将不含格情况通知合格鉴定单位。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后,应根据合格鉴定单位的意见,重新进行全部试验或检验,或只对不合格的项进行试验或检验,但必须采取加严检验。如检验仍不合格,则应将不合格情况通知合格鉴定单位。4.6检验方法
4.6.1材料
通过审定产品图样和材料清单检验所选用的材料,应符合产品使旧性能要求。4.6.2设计
通过审定产品图样验证隔振器设计。4.6.3结构
按照产品图样进行检验。
4.6.4静载荷一变形特性
4.6.4.1根据隔振器在主要承载方向上的变形特点设计适当的试验光具,将隔振器试验样品周定在拉、压试验机工作台上,4.6.4.2对试验样品进行预变形三次,预变形行程为隔振器弹性体有效变形行程的三分之一TTTKAONTKAca-
左右,预变形速度不大于6mm/minSI20593-96
4.6.4.3从零载荷开始对试验样品由小到大地施加载荷,直到变形达到隔振器殿大动变形的三分之二左右停止施加载荷。记录上述连续的加载过程中的载荷一变形特性(通常用曲线表示),或均匀选择记录不少于20点的载一变形值。变形速度不大于8mm/min,且应保持恒定的加载速度值,不得在加载过程中往复停顿。重复上述过程四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样品的静载荷一变形特性。4.6.5承载质量
4.6.5.1按4.6.4方法获得隔振器的静载荷一变形特性后,取变形量为0.5mm时所对应的静载荷值转换成质量,作为隔振器承载质量范围的下限值。4.6.5.2按4.6.4方法获得隔振器的静载荷-变形特性后,取变形量为隔振器大动变形的四分之一时所对应的静载荷值转换成质量,作为隔振器承载质量范围的上限值。4.6.6值响应频率
4.6.6.1以基础激励方式,将由承载质量和隔振器试验样品组成的需振系统固定于正弦振动试验台面上,连接娠动测量仪器仪表,组成振动测量系统。4.6.6.2试验量值与试验持续时间见表2。表2
试验模型
激励赖率
2~38Hz
38~200H
激励振幅
0.6±0.12mm
34 ±6.8m/s2
试验持续时间
2 -200—2Hz
4.6.6.3用正弦信号对振动台面作连续基础扫描激励,测定扫频所获得的振动响应最大幅值所对应的频率,即为峰值响应频率。4.6.6.4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时,也可按S/T10179中6.8.3条规定进行检验。4.6.6.5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且条件许可时,可按GJB150.16规定对隔振系统作随机振动激励,测得系统响应谱的优势频率作为隔摄系统蜂值响应频率。4.6.7峰值放人因数
4.6.7.1按4.6.6.1~4.6.6.4方法对隔振系统作基础正弦扫描激励、测得峰值响应频率点所对应的响应幅和同频率点的激励幅值,则:Af)
式中:8——峰值放大因数:
Ao(f,)--峰值响应频率点的激励幅值,mm;A,(f,)--峰值响应频率点的响应幅值,mm。..()
4.6.7.2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且条件许可时,可按4.6.6.5规定的方法对隔振系统作随机振动激励。测得系统响应谱密度曲线上优势频率点对应的幅值与输入谱在同频率点所对应的幅值,则:
式中;3——峰值放大因数:
SI 20593-96
X(fn)—优势频率点的励幅值,mm;Y(f,)——优势频率点的响应幅值,mm。4.6.8振动传递率
4.6.8.1按4.6.6.1~4.6.6.4方法对隔振系统作基础正弦扫描激励。记录各激励频率点所对应的激励幅值和响应幅值,则:w(fi) =
式中:()—激励频率f点所对应的振动传递率;A(f)—激励频率f:点所对应的激励幅值,mm;A,(f)——激励频率于:点所对应的响应幅值,mm。.(3)
4.6.8.2当合同或订单中有规定且条件许可时,可按4.6.6.5规定的方法对隔振系统作随机振动激励。测得系统响应谱,响应谱与输入谱的均方根之比:() =EyD
YE[(?()]
式中:\f)隔振系统振动传递率函数:E[()]——隔振系统廊谱密度均方值;EE2(f))——隔娠系统响应谱密度均方值。4.6.9冲击传递率
4.6.9.1将由承载质最和隔振器组成的隔振系统牢固地安装在冲击试验台上,连接冲击测量仪器仪表,组成冲击測量系统:4.6.9.2按SJ/T10179中6.5.3规定的环境条件对隔振系统作功能牲冲击试验。4.6.9.3记录同~*次冲击中激动加速度峰值和响应加速度峰值,则a
式中:.—冲击传递率:
al--冲击响应加速度峰值.m/s:eo
冲市邀刷圳速度峰值,m/s2。
4.6.10最大动变形
采用落锤试验法进拉验(图)
变形前
变形后
1---落通质量:2—隔振器;
图1落锤试验模型
ITKAONKAca-
SJ20593-96
4.6.10.1在试验样品承载质量范围内避择适当的落锤质量,并根据试验样品理论上的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计算得出的落锤高度对隔振器进行落锤试验。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参考件)。
4.6.10.2观察隔振器在落锤过程中是否产生性碰撞现象。逐次调整落锤高度以使隔振器达到最大动变形状态(以不产生刚性碰现象为极限)。4.5.10.3落铺欲数不得少手3次。采用计量工具测量每相邻两次落锤试验结束后隔振器在受力方向上的自由空间尺寸。当隔振器相邻两次试验所测得的受力方向上的自由空间尺寸之差不大于后一次试验所测得的自由空间尺寸的土5%时,则后一次试验所测得的自由空间尺寸即为最大动变形值。
4.6.11 最大冲击力
按4.6.10方法对试验样品进行落锤试验。采用冲击测量仪器记录试验样品在最大动变形时的最大冲击载荷值即为最大冲击力值4.6.12最大承妥输人能量(能容)按4.6.10方法对试验样品进行落锤试验。采用长度计量工具测量在隔振器最大动变形时的落锤高度值。则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为:E. = Mg(h + A)...
式中:E最大承受输入能量(能容),J;M—落锤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m/s\;
h—落锤高度,,m;
A-隔振器最大动变形值,m。
4.6.13高温
按 GIB 150.3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4低温
按 GJB 150,4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5凝热
按 GJB 150.9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6菌
按GJB150.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7盐雾
按GJB150.1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8加速度
按GIB150.15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19振动
按 GIB 150.16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20冲击wwW.bzxz.Net
按GIB150.1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4.6.21耐振特性
试验模型见表3,隔振器按下述试验方法进行强化扫频试验。观察隔振器的结构有无损环,钢丝绳有无断丝或永久变形现象,各紧固件有无松动或损坏,结构尺寸有无明显改变。 10
SJ20593—96
激励方法:对隔振系统进行正弦波基础激励;撤励幅值:16m/s;
频域范围:10~500Hz;
扫颗速度:1.06× 10-6,FHz/s(f:扫描频率 Hz);总扫频时间:25h,时间允许分段进行。4.6.22尺寸与重量
用通用量具与衡器检查各部分尺寸和隔振器重量。4.6.23标志
用目测法检验隔振器的标志。
4.6.24外观质量
用目测法检验隔振器的外观质量。4.6.25包装
用目测法检验隔振器的产品包装与运输包装。5交货准备
5.1包装与标志
5.1.1产品包装
5.1.1.1隔振器用塑料包装后,再用硬纸板或木质包装盒(箱)包装。5.1.1.2同一包装盒(箱)内只装同一型号产品,并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安装说明。5.1.1.3包装盒(箱)外侧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数量、安全防护标记,制造厂名和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
5.1.2标志
5.1.2.1包装盒(箱)内应附有装箱单。5.1.2.2包装盒(箱)外侧应标有安全储运图示标志并符合GB191规定,同时应注明收发货人姓名地址
5.2运输
隔振器可采用任何方式运输。
5.3贮存
5.3.1隔振器应在不施加外负载状态下贮存。5.3.2振器应能长期贮存,每隔~~年应对外观抽检一次。5.3.3隔振器在贮存期间内应采取防潮、筋火,防酸、防碱性气体和液体腐蚀的措施。6说明事项
6.1预定用途
符合本规范的隔振器预定用于航天器、飞机、坦克、装甲车辆、野战通信设备,水面舰庭、潜艇、导弹运输与发射系统、核武器装备设施、核电站、地下人防工程,抗寇建筑工程设施等军用电子、机械工业产品的振动、冲击与结构噪声的控制。6.2订货文件内容
合间或订单中应说明下列内容:遇,本规范的名称和编号;
HTTKAONT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