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行业标准(SJ) > SJ 20698-1998 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SJ 20698-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J 20698-1998

中文名称: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英文名称: 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8-03-18

实施日期:1998-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59876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L5820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工业电子出版社

页数:23页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1998-04-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杜治斌、田建国、万代 高、李捷、刘志强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国营783厂

归口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标准简介

本规范规定了敌我识别《IFF》(含询问应答)和空中交通管制《ATC》(仅含询问)地面询问应答机(以下简称询问应答机)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本规范适用于询问应答机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是制订产品规范的基本依据。随机专用检测设备也可参照使用。 SJ 20698-1998 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SJ20698-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820
SJ 20698--1998
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FF/ATC ground interrogator-transponders1998-03-18发布
199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1范围
1.1主题内容·
1.2适用范围
2引用文件
3要求
3.1会格鉴定…
3.2尺寸和重量…
3.3外观质量
标志和代号
人一机-环境系统丁程
安全性
互换性
可靠性
维修性
电磁兼容性
性能特性
环境耍求
质量保证规定
检验责任
检验分类
检验条件
鉴定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包装检验
检验方法
5交货准备
5.1封存和包装
5.2装箱
TrKAoNrKAca
运输和贮存
说明事项
预定用途
订货文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敌我识别和空中交通管制(IFF/ATC)地面询问应答机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IFF/ATC ground interrogator-transponders1范围
1.1主题内
5J20698-1998
本规范规定了敌我识别《IFF》(含询问应答)和空中交通管制《ATC》(仅含询问)地面询问应答机(以下简称询问应答机)的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询问应答机的设计、作产、检验、包装、运输和贮存,是制订产品规范的基本依据。
随机专用检测设备也可参照使用。2引用文件
GB12182--90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技术条件GJB74A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
GJB10086面板机架和机框的基本尺寸系列GJB150.1—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总则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GJB150.11-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GJB152--1997军用设备和1分系统电磁发射和缴感度测量GJB437~~88军用软件开发规范
GJB438—88军用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JB439-88军用软作质量保证规池GJB 450—88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人纲GJB
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通用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8-03-18发布iKAoNrKAca
1998-05-01实施
SJ 20698---1998
SI2267—-82军用电子设备机械电气装配通用技术要求SJ20112—92敌我识别应答机电性能测试方法SJ20113—92敌我识别询问机电性能测试方法3要求
3.1合格鉴定
按照本规范和产品规范提交的询问应答机,应是经过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询问应答机。
3.2尺寸和重量
3.2.1尺寸和重量由产品规范规定。3.3外观质量
表面处理应符合GJB74A第3.3.3和3.3.4条的规定。3.4颜色
询问应签机的颜色应符合GJB74A第3.6条的规定。3.5标志和代号
标志和代号应符合GJB74A第3.7条的规定。3.6设计
3.6.1应进行机械和电性能的优化设计,确保询问应答机在全寿命期间性能稳定、工作可靠、使用安全、操作简单、维修方便、力求分机少、功耗低、寿命长,、经济性好、并满足快速反应要求。
3.6.2研制各阶段应贯彻标准化大纲(标准化综合要求),进行通用化、系列化、组合(模块)化设计。
3.6.3在满足战术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对询问应答机的寿命、可靠性、维修性、使用费用、制造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证,减少全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佳效费比。3.6.4设计应包括询问应答机、专用检测设备和专用工具的设计。在设计时应根据发展前景考虑未来增长能力。
3.6.5热设计应符合GIB74A第3.2.14条的规定。3.6.6材料及元器件的选择和使用要求应符合GIB74A第3.2.12条的规定。3.6.7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的选用应满足询问应答机的可靠性、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3.6.8软件开发应参照GJB437的规定:软件文档编制应参照GJB438的规定:软件质量保证应参照GJB439的规定:3.6.9印制板的设计应符合军用标准《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通用规范》第3.6.17条的规定。
SJ 20698--1998
3.6.10工艺性设计应符合GJB 74A第 3.2.9条的规定。机械电气装配应符合SJ2267的规定。
3.6.11接口设计应符合军用标准《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通用规范》第3.9条的有关规定。
3.6.12可靠性设计应符合GJB74A第3.2.2.3和第3.2.2.4条的规定,可靠性设计前应制定可靠性保证大纲,可靠性保证大纲应符合GB450的规定。3. 6.13维修性设计应符合 GJB 74A第 3.2.3条的有关规定。机内电源设计应减少品种系列,降低能耗。3. 6. 14
3.6.15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应符仓GJB74A第3.2.13条的有关规定。3.6.16随机文件、备份件及T.具要求应符合 GJB 74A第3.2.20条的有关规定。3.7结构
3.7.1谢问应答机应车固可靠,具有抗冲击、防振动及环境防护措施,装拆方便。3.7.2零件、部件和单元之间的连接应牢圖可靠、并有防松、防插错措施:对可拆卸的零件、部件和单元应拆卸方便、便于维修。3.7.3结构设计应尽可能采用标件、通用件,布局合理,重心尽可能低并处于询问应答机的中心位置。
3.7.4除另有规定外,询问应答机各单元机箱、安装尺寸应符合GJB100的规定:部件、单元等单件重量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5.3条的规定,3.7.5根据需要正确选用隔震器,并合理布置。连接应牢固可靠、拆卸方便和接地良好3.7.6常用的调整机构和操作升关应安装在面板上。定期校准及维护的调整机构应安装在询间应答机内部,并有锁紧装實。3,了、了面板上的操作开关、凝钮、插座、指示装暨等应布局合理,并有清蜥的文学符号或通用的缩写标志,便于操作和观察,3.7.8:大线及传动伺服机构的结构设计应符合G74A第3.2.15.3条的规定3.7.9密钥消除开关应安装在便于接近和操作的位,并有可靠的防误操作保护措施。3.8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人一机-环境系统T程设计应符合GJB74A第3.9条的规定。3.9安全性
安全性要求应符合GJB 74A第3.10条的规定3.10年换性
同型号,间规格的单元、整件在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方面应能互换,互换后一般不作调整即能满足要求。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1可性
iiiKAoNiKAca=
su 20698—1998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F限值?,由产品规范规定。3.12维修性
平均修复时间(MTTR)应不大于30min。3.13电磁兼容性
电磁发射、敏感度要求及试验项目极限值应符合军用标推《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通用规范》第3.12.2.4.2条的规定。3. 14 性能特性
3. t4.1战术性能
3. 14.1. 1作用范围(见4.7.13.1)a.询间范围应覆盖所配一次雷达的作用范围:b.IFF应答距离与询问距离相适应,应答方位为全方位。3.14.1.2工作频率(见4.7.13.2)IFF的工作频率由产品规范规定。ATC的工作频率:发射频率1030±0.2MHz接收频率为1090+3MHz。3.14.1.3正作容量(见4.7.13.3)应答容量和正确处理目标的批量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4密码、密钥及询问模式(见4.7.13.4)IFF密码有效值、密钥量由产品规范规定。询间模式由产品规范规定。
3.14.1.5抗干扰能力(见4.7.13.5)应具有抗有源干扰、抗混扰等能力,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4. 1.6分辨力(见4.7.13.6)距离分辩力和方位分辨力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7功率管理能力(见4.7.13.7)询问功率管理能力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8快速反应时间(见4.7.13.8)快速反应能力由产品规范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正常开机时间;
b.紧急开机时间;
c.工作方式转换时间。
3.14.1.9IFF/ATC询问转换及协调工作(见4.7.13.9)IFFIATC可同时询间,也可单独询间,其转换方式为自动手动,自动转换时间不丁s
SJ 20698—1998
应具有IFF/ATC相互协调工作的措施。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10连续工作时间(见4.7.13.10)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为8~24h,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11机内自检功能(见4.7.13.11)应具有功能检测、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和故障指示功能。检测项目、故障检测率、敌障隔离率和故障虚馨率由产品规范规定。3.14.1.12电源(见4.7.13.12)能耗、供电种类、供电电压和频率由产品规范规定。3.14.2技术性能
3.14.2.1天线和馈线
3.14.2.1.1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见4.7.13.13)IFF天线工作频率范厨由产品规范规定。ATC天线工作频率范围:发射频率1030±3MHz接收频率1090±5MHz。
3.14.2.1.2天线极化方式(见4.7.13.14)天线极化方式为垂直极化。
3.14.2.1.3天线方向图(见4.7.13.15)天线方向图由产品规范规定,一股应包括以下内容:a.水平波瓣宽度;
h.垂真波瓣宽度:
c.副瓣电平,其中 ATC 的副瓣电平应不大于-24 dB;d.尾瓣电平,其中ATC的尾瓣电平应不大于-24dBe.差波瓣零值深度。
3.14.2.1.4天线增益 (见 4.7.13.16)天线增益由产品规范规定。
3.14.2.1.5天线一馈线电压驻波比(见4.7.13.17)大线一馈线电压驻波比出产品规范规定。3.14.2.1.6馈线损耗(见 4.7.13.18)馈线损耗由产品规范规定。
3.14.2.2发射
3.14.2.2. 1发射工作频率(见4.7.13.19)IFF的发射上作频率由产品规范规定。ATC的发射工作中心频率为 1030 MHz。151
TKANKAca
SJ20698—1998
3.14.2, 2,2发射工作融率差见4.7.13.20IFF的发射工作频率容差由产品规范规定。ATC的发射工作中心频率容差:不大于±0.2 MHz.3.14. 2.2. 3发射频率稳定度(见 4.7.13.21)a短期稳定度:不劣于1×10-6/minb.长期稳定度:不劣于5×10-/24h。3.14.2.2.4发射功率及带内波动(见4.7.13.22)IFF发射蜂值功率由产品规范规定。在不同模式的带内工作频率上,峰值功率的波动应不火于2 dB。
3.14.2.2.5发射脉冲序列幅度容差(览4.7.13.23)IFF发射脉冲序列幅度容差由产品规范规定。ATC发射脉冲Pi、P2、P,相互间幅度容差应不大于1dB。3.14.2.2.6发射脉冲包络特性(见4.7.13.24)IFF发射脉冲包络特性由产品规范规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脉冲宽度及容差:
b.脉冲顶部降落;
脉冲前沿时间;
d.脉冲后沿时间:
e:脉冲前沿抖动。
ATC:发射脉冲包络特性:
a.脉冲幅度的50%点处宽度为0.8±0.1μs:b.脉冲顶部降落应小于最高幅度的5%c.脉冲前沿时间在幅度的10%~90%区间内不大于0.1μs;d.脉冲后潜时间在幅度的 90%~10%区间内不大于 0.2 us:e.脉冲前沿抖动应不大于0.05μs。3.14.2.2.7调制方式及参数(见4.7.13.25)调制方式及参数由产品规范规定。3.14.2.3接收
3.14.2.3.1接收工作频率(见4.7.13.26)IFF接收1.作频率由产品规范规定。ATC接收中心频率为1090+3MHz。3.14.2.3.2接收频带宽度(见4.7.13.27)IFF接收频带宽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6-
SJ 20698-1998
ATC接收3dB频带宽度应不小于10MHz。3.14.2.3.3正切灵嫩度(见4.7.13.28)正切灵敏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3.14.2.3.4触发灵敏度(见4.7.13.29)触发灵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3.14.2.3.5动态范围(4.7.13.30)IFF的动态范围由产品规范规定;ATC动态范围应不小于50dB。
3.14.2.3.6镜像频率抑制(见4.7.13.31)镜像频率抑制由产品规范规定。3.14.2.4编码(见4.7.13.32)免费标准bzxz.net
3.14.2.4.1编码格式
IFF应具有识别模式、引导模式、特需模式和其它模式的编码格式,其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
ATC应具有 1、2、3/A、B、C、D六种编码模式:每种模式的用途如下:
模式1和模式2供军方使用:
b.模式 3/A或模式 B用于代码识别;c.模式C用于询问目标气压高度:d.模式D用于该系统今后的开发
3.14.2.4.2编码脉冲间隔和容差IFF的编码脉冲间隔由产品规范规定。间隔容差不大于100 ns。ATC询问模式由P,和P,之间的间隔确定,规定如下:模武1:3±0.2μs:
模式2:5±0.2μs:
模式3/A:8±0.2 μs:
模式B:17±0.2μs;
模式C:21±0.2us
模式D:25±0.2μs:
控制脉冲P,相对于P,脉冲的间隔规定为2±0.15μs。3.14.2.4.3编码脉冲波形
IFF编码脉冲波形:
a.脉冲前沿时间不人于20ns:
TKAONKAca
SJ 20698-1998
b.脉冲后沿时间不大于30ns;
c.脉冲宽度由产品规范规定。
ATC编码脉冲波形由产品规范规定。3.14.2.5译码、录取和控制(见4.7.13.33)IFF译码,录取和控制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译码单元应能准确译出符合约定的询问信号或应答信号,而对于不符合约定的信号不子响应;
b.终端单元应能正确录取译码输出的信号;C.应具有触发、距离切换、自检等控制功能,ATC译码、录取和控制由产品规范规定。3. 14.2. 6接口 (见4.7.13.34)应具有模拟接口和数字接口。接口要求应符合军用标准军用雷达敌我识别器通用规范》第3.9条的规定:
3. 14.2. 7时统 (见4.7.13.35)IFF的校时精度利守时精度由产品规范规定。3.14.2.8天线控制(见4.7.13.36)关线控制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5环境要求
3. 15. 1高温
高温环境的要求应符合 GJB 74A第3.14.1条的规定。3.15.2低气压
在高海拨环境下工作的询问应答机,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14.2条的规定。3.15.3恒定湿热
恒定湿热环境要求应符合GIB74A第3.14.3条的规定,3. 15. 4低温
低癌环境要求应符合 GB 74A第 3.14.4条的规定。3. t5. 5冲击
冲击环境要求应符合 GJB74A第3.14.5条的规定,其试验波形采用半正弦波,3.15.6振动
振动环境要求应符合 GJB74A第3.14.6条的规定。3.15.7霉菌
询问应答机的零部件和材料应具有抗霉能力,其霉菌试验的环境要求应符合GJB150.10第2章的规定。
3. 15. 8盐雾
SJ20698—1998
赛露在盐雾中的询问应机的整件、部件和材料表面处理层应具有抗盐雾腐蚀能力。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150.11第2章的规定。3.15.9淋丽
在淋雨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单元,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14.11条的规定。3.15.10太阳辐射
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单元,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14.12条的规定。3.15.11风环境
受风力影响的单元,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14.13条的规定,3.15.12砂尘
暴露在飞散干砂和充满坐埃的火气中的单元,其环境要求应符合GJB74A第3.14.10条的规定。
4质量保证规定
4. 1检验责任
除合同或订货单另有规定外,承制方应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规范规定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合格责任
所有询间应答机必须符合本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全部要求。本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者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询问应答机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询问应答机,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受有缺陷的产品,4.2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
a.鉴定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4.3检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询问应答机捡验所处的环境条件应与询问应答机受检项目所规定的条件相一致。其他检验条件应符合SJ20112第4章和1SJ20113第4章的规定。4.4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应按GJB74A第4.4条的规定。4.4.1样品数量
鉴定检验样品应在鉴定批中随机抽取,数量一般为1台。4.4.2检验项目和顺序
r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