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09.191-200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3食品卫生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归口单位:卫生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3-氯-l,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水解植物蛋白液、调味品、香肠、奶酪、鱼、面粉、淀粉、谷物和面包中3-氯-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本标准的测定限为5μg/kg。本标准线性范围在0.005ng~0.600ng。 GB/T 5009.191-2003 食品中3-氯-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 GB/T5009.191-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191—2003
食品中3-氯-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3-monochloro-1,2-propane-diol in foods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GB/T5009.191-—2003
本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Int)方法AOAC2000.01《食品中3-氯-1,2-丙二醇的质谱检测方法》(Determination of 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infood ingredient usingmass spec-trometricdetection)(2000年英文版)。本标准与AOAC2000.01主要区别是:本标准方法的测定限为5μg/kg+AOAC2000.01的测定限为10μg/kg。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永宁、赵云峰、赵京玲、涂晓明、马永建、赵舰、李敬光。513
GB/T5009.191—2003
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为国际公认的食品污染物。氮丙醇的主要污染来源于酸水解植物蛋白(HVP),由残留的甘油三酯或甘油氯化产生。包括单取代的3-氟1,2-丙二醇(3-MCDP)和2-氮-1,3-丙二醇(2-MCDP)以及双氯取代的1,3-二氧-2-丙醇(1,3-DCP)和2,3-氯-1-丙二醇(2,3-DCP)。它们不仅具有致癌作用,还有抑制精子活性的作用。国际食品法典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委员会(CCFAC)也将其列入制标议程。2001年6月,WHO/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第57次会议对3-MCPD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最终根据最敏感的肾脏毒性提出3-MCPD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为2μg/kg体重,并认为摄人目前污染水平的酱油可能造成健康危害。为此,诈多国家制定了最大允许限量标准来控制食品中3-MCDP的污染水平。我国也制定了水解蛋白调味液的最大允许限量标准,其他食品(特别是酱油和食酷)的最大允许限量标准也在制定中。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国际上对3-MCPD的检测方法,要求采用最灵敏的检测手段来达到技术上尽可能低的水平,并推荐采用稳定性同位素为定量内标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英国农业、渔业、食品部(MAFF)的科学中心实验室(CSL)采用3-MCPD氛代同位素(d-3-MCPD)的同位素稀释技术,以七氟丁酰基咪唑为衍生化试剂,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3-MCPD。经过6个国家12个实验室的国际协同性试验后,该方法被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Int)采纳,作为检验3-MCPD正式方法(方法编号AOAC2000.01)。为了保证该方法对我国的适用性,通过对比验证,提出了本标准。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修改采用AOAC2000.01方法,方法的灵敏度达到了国际上对食品中3-MCPD痕量检测的要求,可以满足我国对食品中3-MCPD监控需要。514
1范围
食品中3-氯-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3-氧-1,2-丙二醇(3-MCPD)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B/T5009.191—2003
本标准适用于水解植物蛋白液、调味品、香肠、奶酪、鱼、面粉、淀粉、谷物和面包中3-氯-1,2-丙二醇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测定限为5pg/kg。本标准线性范围在0.005ng~0.600ng。2原理
本标准采用同位素稀释技术,以d5-3-筑-1,2-丙二醇(d5-3-MCPD)为内标定量。试样中加入内标溶液,以硅藻土(ExtrelutTM20)为吸附剂,采用柱层析分离,用正已烷-乙醚(9十1)洗脱样品中非极性的脂质组分,用乙醚洗脱样品中的3-MCPD,用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溶液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的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内标法定量。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3.12,2,4-三甲基戊烷。
3.2乙醚。
3.3正已烷。
3.4氯化钠。
3.5无水硫酸钠。
3.6ExtrelutTM20,或相当的硅藻土。3.7七氟丁酰基咪唑。
3.83-氟-1,2-丙二醇标准品(3-MCPD),纯度>98%。3.9d5-3-氯-1,2-丙二醇标准品(d5-3-MCPD),纯度>98%。3.9饱和氟化钠溶液(5mol/L):称取氮化钠29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10正己烷-乙醚(9+1):量取乙醚100mL,加正已烷900mL,混匀。3.113-MCPD标准储备液(1000mg/L):称取3-MCPD25mg(精确至0.01mg),置25mL量瓶中,加正已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3.123-MCPD中间溶液(100mg/L):准确移取3-MCPD储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正已烷稀释至刻度。
3.133-MCPD系列溶液:准确移取3-MCPD中间溶液适量,置25mL量瓶中,加正已烷稀释至刻度(浓度为0.00、0.05.0.10.0.50、1.002.00.6.00mg/L)。3.14d5-3-MCPD储备液(1000mg/L),称取d5-3-MCPD25mg(精确至0.01mg),置25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3.15d5-3-MCPD内标溶液(10mg/L):准确移取d5-3-MCPD储备液1mL,置100mL量瓶中,加乙酸乙酯稀释至刻度。
GB/T5009.191—2003
4仪器
4.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4.2色谱柱:DB-5ms柱,30mX0.25mm×0.25μm,或等效毛细管色谱柱。4.3玻璃层析柱:柱长40cm,柱内径2cm。4.4旋转蒸发器。
氮气蒸发器。
恒温箱或其他恒温加热器。
涡游泥合器。
4.8气密针,1mL
5分析步骤
5.1试样制备
5.1.1液状试样
称取试样4.00g,置100mL烧杯中,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50μL,加饱和氯化钠溶液6g,超声15min。
5.1.2汤料或固体与半固体植物水解蛋白称取试样4.00g罩100mL烧杯中,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50μL,加饱和氧化钠溶液6g,超声15min。
5.1.3香肠或奶酪
称取试样10.00g,置100mL烧杯中,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50μL,加饱和氯化钠溶液30g.混和均匀,离心(3500r/min)20min,取上清液10g。5.1.4面粉或淀粉或谷物或面包
称取试样5.00g,置100mL烧杯中,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50μL,加饱和氮化钠溶液15g,放置过夜。
5.2试样提取
将一袋ExtrelutTM20柱填料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到试样溶液中,混匀,将另一份柱填料装入层析柱中(层析柱下端填以玻璃棉)。将试样与吸附剂的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上层加1cm高度的无水硫酸钠。放置15min后,用正已烷-乙醚(9+1)80mL洗脱非极性成分,并弃取。用乙醚250mL洗脱3-MCPD(流速约为8mL/min)。在收集的乙醚中加无水硫酸钠15g,放置10min后过滤。滤液于35℃温度下旋转蒸发至约2mL,定量转移至5mL具塞试管中,用乙醚稀释至4mL。在乙醚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钠,振摇,放置15min以上。5.3衍生化
移取试样溶液1mL,罩5mL具塞试管中,并在室温下用氮气蒸发器吹至近干,立即加入2,2,4-三甲基戊烷1mL:用气密针加人七氟丁酰基咪唑0.05mL,立即密塞。涡漩混合后,于70℃保温20min。取出后,放至室温,加饱和氯化钠溶液3mL,涡漩混合30s,使两相分离。取有机相加无水硫酸钠约为0.3g干燥。将溶液转移至自动进样的样品瓶中,供GC-MS测定。5.4空白试样制备
称取饱和氯化钠溶液(5mol/L)10mL,置于100mL烧杯中,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50叫l,超声15min。以下步骤与样品提取及衔生化方法相同(5.2和5.3)。5.5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吸取标准系列溶液各0.1mL,加d5-3-MCPD内标溶液(10mg/L)10μL,加2,2,4-三甲基戊烷516
GB/T5009.191—2003
0.9mL,用气密针加入七氟丁酰基咪唑0.05mL,立即密塞。以下步骤与试样的衍生化方法相同(5.2和5.3)。
5.6测定
5.6.1色谱条件
色谱柱:DB-5ms柱,30mX0.25mmX0.25μm。进样口温度:230℃。
传输线温度:250℃。
程序温度:50℃保持1min,以2℃/min速度升至90℃,再以40℃/min的速度升至250℃,并保持5min。
载气:紅气,柱前压为6psi。
不分流进样,进样体积1μL。
5.6.2质谱参数
电离模式:电子轰击源(EI),能量为70eV。离子源温度为200℃。
分析器(电子倍增器)电压为450V。溶剂延迟为12min,质谱采集时间为12min~18min。扫描方式: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采集,3-MCPD的特征离子为m/z253、275、289、291和453,d5-3-MCPD的特征离子为m/z257、294、296和456。选择不同的离子通道,以m/z253作为3-MCPD定量离子,m/z257作为d5-3-MCPD的定量离子,以m/z253、275、289、291和453作为3-MCPD定性鉴别离子,考察各碎片离子与m/z453离子的强度比,要求:四个离子(m/z253、275、289和291)中至少两个离子的强度比不得超过标准溶液的相同离子强度比的士20%。5.6.3测定
量取试样溶液1μL进样。3-MCPD和d5-3-MCPD的保留时间约为16min。记录3-MCPD和d5-3-MCPD的峰面积。计算3-MCPD(m/z253)和d5-3-MCPD(m/z257)的峰面积比,以各系列标准溶液的进样量(ng)与对应的3-MCPD(m/z235)和d5-3-MCPD(m/z257)的峰面积比绘制标准曲线。5.7结果计算
按内标法计算样品中3-氯-1,2-丙二醇的含量。见下式:X=Axf
式中,
X——试样中3-氮-1,2-丙二醇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或微克每升)[ug/kg(或ug/L)]A一—试样色谱峰与内标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对应的3-氮-1.2-丙二醇质量,单位为纳克(ng);——试样溶液的稀释倍数
m试样的取样量,单位为克(或毫升)[g(或mL)]。计算结果表示到三位有效数位。6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517
GB/T5009.191—2003
7其他
d5-3-MCPD.m/z257
14.39014.65514.994
3-MCPD,m/z253
14.14314.38114.618
TTTTTTTTT
FTTTTT
15.66216.06316.336
TTTTTTTTTTTT
图13-氯-1,2-丙二醇及其氛代同位素的全扫描总离子流图100
119147
3-MCPD
289327
341363413429453489498
ehamee
d5-3-MCPD
197,201
397413431456 464 496
t /hm/h:fjnnmhn/hmmrh/hgompap43m/zwwW.bzxz.Net
图23-氯-1,2-丙二醇及其氛代同位素的质谱图100
d5-3MCPD,m/z257,294.296,45616.175
3-MCPD,m/z253,275,289291,453d5-3-MCPD,m/z257
3-MCPD,m/z253
图33-氯-1,2-丙二醇及其氛代同位素的选择性离子总离子流图518
275.00289.00
3-MCPD
GB/T5009.191-—2003
mywym/2
d5-3-MCPD
mmmmmrdm/z
图43-氯-1,2-丙二醇及其氛代同位素的选择离子质谱图51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