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56015-200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工器件>>29.120.70继电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低压电器>>K33控制继电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11 页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归口单位:全国低压电器标委会
发布部门:全国低压电器标委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式中间继电器的可靠性指标及可靠性试验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继电器寿命能合理地认为是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的可靠性验证试验。 JB/T 56015-2002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 JB/T56015-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9.120.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6015—2002
代替JB/T56015—1992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Reliablilty index and test method for magnetic auxiliary relay2002-07-16发布
200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3.2符号.
4可靠性指标要求
试验方法,
试验条件
试品的抽取,
试品的检测,
失效判据
5.5试验装置,
6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及试验程序,6.1
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程序
7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
7.1试验记录.
7.2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框图.图A.1推荐的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框图表1失效率等级名称、符号和最大失效率表2定级试验和升级试验方案
表3维持试验方案...
表4推荐的定级试验的试验方案
表5推荐的维持试验的试验方案
JB/T56015-—2002
JB/T56015--2002
本标准是根据GB/T1772一19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GB/T5080.1一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15510-1995《控制用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通则》的有关技术要求编制的。本标准代替JB/T56015—1992。
本标准与JB/T56015--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删去了链式试验线路,采用微机自动监测装置作为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1992版的5.4,本版的5.5):
失效判据增加了接通触点的接触压降和分断触点间的电压的大小作为试品失效的判据(1992版的5.7.2,本版的5.4.1和5.4.2);删去了早期失效的内容(1992版的5.8.5)。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东、朱云祥。1范围
电磁式中间继电器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JB/T56015—2002
本标准规定了电磁式中间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的可靠性指标及可靠性试验的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继电器寿命能合理地认为是服从指数分布的产品的可靠性验证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72一1979电子元器件失效率试验方法GB/T2900.18一1992电工术语低压电器GB/T5080.1-1986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T155101995控制用电磁继电器可靠性试验通则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1772、GB/T2900.18、GB/T5080.1和GB/T15510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2符号
失效率:
入max
规定失效率等级的最大失效率:n-—试品数:
试验截止时间;
触点接触电压降:
分断触点间的电压:
触点电路的额定电压(开路电压):触点电路的负载电流;
交流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
直流负载电路的时间常数:
触点接触压降的极限值:
分断触点间电压的极限值:
累积相关试验时间:
截尾时间:
相关失效数;
截尾失效数(re=A。+1):
合格判定数(允许失效数)。
4可靠性指标要求
继电器采用失效率入为其可靠性特征量,并按其最大失效率的数值分为亚五级、五级、亚六级、六级和七级等5个失效率等级。失效率等级的名称、符号和最大失效率见表1。1
JB/T56015—2002
失效率等级名称
亚五级
亚六级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环境条件
表1失效率等级名称、符号和最大失效率失效率等级符号
试验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或按被试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5.1.2安装条件
试品应按正常使用的位置安装:试品应安装在无显著播摇动和冲击振动的地方:最大失效率Aml1/10次
3×10-s
3×10~6
试品的安装面与垂直面的倾斜度应符合产品标准或技术条件的规定。5.1.3试验电源条件
交流电源:
波形:正弦波,波形畸变因数不大于5%;频率:50Hz,其允许偏差为5%。b)
5.1.3.2直流电源的纹波分量应满足下列要求:峰值与谷值之差与直流分量比值不大于6%,即峰值-谷值≤6%
直流分量
5.1.3.3,试验过程中,当触点接通负载时,试验电源电压的波动相对于空载电压而言应不大于5%。5.1.4负载条件
继电器的触点回路串联负载和负载电源。除非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负载电源采用直流电源。5.1.4.2
除非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负载采用阻性负载(LUR<1ms)5.1.4.4
除非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试验时触点电路开路电压U。采用24V或产品标准中规定的触点最低直流额定电压值。
5.1.4.5除非产品标准有特殊规定,试验时触点电路负载电流1.为100mA或采用额定工作电流。5.1.5激励条件
5.1.5.1试验时,试品应以输人激励量的额定值进行激励。5.1.5.2试验时试品每小时的循环次数不低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额定值。为缩短试验时间,在不影响试品正常动作及不改变试品失效机理的条件下,允许提高每小时循环次数。5.1.5.3负载率(负载因数)应根据产品标准选取,或从下列推荐数值中选取:15%、25%、、40%、60%。
5.2试品的抽取
JB/T56015—2002
a)试品应从稳定的工艺条件下批量生产的并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试品数n由抽样方案决定(见式(1)):b)
供抽样的产品应不少于抽取试品数的10倍。5.3试品的检测
5.3.1试验前检测
试验前先对试品进行检测,检查试品的零部件有无因运输而引起的损坏、变形、断裂等,剔除零部件损坏者,并按规定补足试品数,剔除掉的试品不计人相关失效数r内。5.3.2试验过程中检测
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应对试品的触点在每次循环的“接通”期的40%时间内与“分断\期的40%时间内,监测接通触点的接触压降与分断触点间的电压。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对试品进行清理和调整。5.3.3试验后检测
a)外观检查;
b)动作电压:
c)释放电压:
d)介质耐压。
5.4失效判据
当出现下列任一种情况时,即认为该试品失效。接通触点的接触压降U,超过下列极限值Uz:5.4.1
负载电流为额定工作电流时,接触压降的极限值U为触点电路开路电压U。的5%:a)
负载电流为100mA时,接触压降的极限值Ui为0.5V。b)
分断触点间的电压U低于极限值U。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Ux应为触点电路开路电压的90%:触点发生熔焊或其他形式的粘接。5.4.4
线圈通电时不动作。
线圈断电后不返回。
触点燃弧时间超过0.1s。
零部件有破坏性损坏,连接导线及零部件松动。试品在试验后检测中,任一项目的检测结果不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5.4.8
5.5试验装置
应采用专用的可靠性试验装置,它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实现逐次监测。
当试品失效时,试验装置应具有自动停机、记录失效试品编号及失效时间(失效发生时的操作b)
次数),判断失效类型及打印输出功能c)
装置本身应有足够的可靠性和足够的精度。装置应具有自诊断能力。
推荐采用微机可靠性试验装置,装置框图见本标准附录A。6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及试验程序6.1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
6.1.1继电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采用实验室试验。6.1.2继电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采用定时或定数截尾试验。6.1.3继电器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分为失效率定级试验、维持试验和升级试验。定级试验是指首次确定3
JB/T56015-2002
产品的失效率等级而进行的试验,或在某一失效率等级的维持试验或升级试验失败后,对产品重新确定其失效等级而进行的试验;维持试验是指为证明产品的失效率等级仍不低于定级试验或升级试验后所确定的失效率等级而进行的试验:升级试验是指为证明产品的失效率等级比原定的失效率等级更高而进行的试验。定级试验和升级试验的置信度取为0.9,其试验方案见表2;维持试验的置信度取为0.6,其试验方案见表3。
失效率等级
失效率
最大的维持
周期月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程序
定级试验
定级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定级试验和升级试验方案
截尾时间T。
10°次
维持试验方案
截尾时间T。
10°次
选定失效率等级,首次定级试验一般应选失效率等级为YW或W级:A,=7
选定允许失效数A。和截尾失效数r。(r=A+1),推荐在2~5的范围内选择A,不推荐选择A。=0:根据选定的失效率等级和Ac,由表2查出截尾时间T。;选定试品的试验截止时间,应不超过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电寿命次数,但不得低于10°次;d),
根据T。、A。及tz,由式(1)确定试品数n;e)
应注意,试品数n一般不得小于10:一般情况下,可采用表4所列的允许失效数A、截止时间,和试品数n。表4推荐的定级试验的试验方案
失效率等级
允许失效数A
截尾时间T。10°次
截止时间10°次
试品数n
按本标5.2的规定随机抽取n个试品按本标准5.3的规定进行试验与检测;按本标准5.4的规定判断失效;g)
统计相关失效数及各失效试品的相关试验时间(失效时间);统计累计相关试验时间T:
试验结果判定。
JB/T56015—2002
当相关失效数r未达到截尾失效数r。(即r≤A。),而累积相关试验时间T达到或超过了截尾时间T则判为试验合格(接收):当累积相关试验时间T未达到截尾时间T。,而相关失效数达到或超过了截尾失效数r。(即r>A。),则判为试验不合格(拒收)。6.2.2维持试验
定级试验合格的产品,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应按表3中规定的维持周期进行该等级的维持试验,维持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
a)选定允许失效数A;
根据产品已试验合格的失效率等级及选定的允许失效数,由表3查出截尾时间T。b)
选定试品的试验截止时间tz(同本标准6.2.1d));c)
确定试品数n(同本标准6.2.1e)的式(1)):d)
-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表5所列的允许失效数A。、截止时间t,和试品数n。表5推荐的维持试验的试验方案
失效率等级
允许失效数A。bzxz.net
抽取试品(同本标准6.2.1f)):截尾时间T。10°次
截止时间10°次
按本标准5.3的规定进行试验与检测;按本标准5.4的规定判断失效:统计相关失效数r及各失效试品的相关试验时间(同本标准6.2.1h)):统计累积相关试验时间T;
试验结果判定(同本标准6.2.1j)):试品数n
若维持试验合格,则应继续按规定的维持周期进行下一次维持试验;若维持试验不合格,则应重新进行定级试验,以确定其失效率等级:重新确定失效率等级时,应将该产品从首次定级试验起的全部试验数据(包括维持试验不合格k)
的数据)进行累计,根据累计的相关失效数及累积的相关试验时间由表2确定产品的失效等级。6.2.3升级试验
定级试验合格的产品可继续进行升级试验。升级试验的数据可从定级试验和维持试验的试品进行延长试验以及为升级试验投入的试品进行试验得出。升级试验按下列程序进行:选定待升的失效率等级(般比原定的等级高级):a)
选定允许失效数A:
根据选定的失效率等级及允许失效数,由表2查出截尾时间T。根据T。确定延长试验的时间以及为升级试验投人的试品数和试验时间;抽取试品(同本标准6.2.1f));按本标准5.3的规定进行试验与检测;按本标准5.4的规定判断失效:统计相关失效数r及累积相关试验时间T:5
JB/T560152002
试验结果判定(同本标准6.2.1j)):若升级试验合格,则应按规定的维持周期进行该等级的维持试验:若升级试验不合格,则应重新进行定级试验,以确定其失效率等级:重新确定失效率等级时,应将该产品的全部试验数据进行累计,根据累计的相关失效数及累积的相关试验时间由表2确定产品的失效率等级。7试验记录与试验报告
试验记录
应对每一台试品建立一份试验记录,并按失效时间先后顺序将失效试品进行试验数据登记,记录内容:
试品名称、型号、规格:
制造单位:
试品制造时间:
试验日期和时间:
试验环境条件:
失效试品编号、失效时间及失效现象;失效分析与判断:
值班(试验)人员。
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写明试验依据和要求、失效试品编号、失效时间及失效原因,作出试验是否合格的判定。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量框围推荐的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實框图见图A.1。显示器
外存储器
通信接口
试品触点
总线接口
模数转换
多路开关
试品线園
推荐的继电器可靠性试验装置框图图A.1
JB/T56015—2002
打印机
数模转换
功率放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