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6448-1986 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
GB/T 6448-198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448-1986

中文名称: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6-05-31

实施日期:1987-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085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音频、视频和视听工程>>33.160.30音频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广播、电视设备>>M72印象、电声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5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87-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5-3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周广生、刘迅、周甲球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九七厂

归口单位: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录音、广播和扩声技术中,用以获得混响效果的声频装置。本标准给出了人工混响装置专用特性的解释和测量方法。由于本标准把此类装置视为能产生混响效果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放大器,其一般特性的测量参照声频放大器的有关标准。其它未规定项目由生产方与使用方协商解决。不排除能给出等效结果的其它方法。 GB/T 6448-1986 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 GB/T6448-198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448—1986
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
forartificialreverberation equipment1986-05-31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人工混响装置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artificial reverberation equipment本标准适用于录音、广播和扩声技术中,用以获得混响效果的声频装置。UDC534.843.2
:621.314.26
.029.4
GB/T6448—1986
本标准给出了人工混响装置专用特性的解释和测量方法。由于本标准把此类装置视为能产生混响效果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放大器,其一般特性的测量参照声频放大器的有关标准。其它未规定项目由生产方与使用方协商解决。不排除能给出等效结果的其它方法。1专用特性的解释
本标准给出的解释不是关于这些概念物理意义的精确规定,只限于解释本标准涉及内容的实际意义。
1.1混响
在室内声学中,混响是声源停止发声后,声能量仍在房间里持续的声学现象。对于人工混响装置而言,混响系指输入电信号切断后,装置的输出信号仍然持续,以模拟房间混响特性的现象。
1.2混响时间
如果信号的衰减符合指数规律,那么混响时间就是在输入信号停止后,声压级或输出电平衰减60dB所需时间。
1.3初始混响时间和后期混响肘时间当信号衰减不符合指数规律时,装置的初始混响时间,是以时间为函数的输出信号在初始值以下0一15dB区间平均斜率所代表的混响时间。后期混响时间是一15~一40dB区间平均斜率所代表的混响时间。
1.4衰减线性偏差
装置输出信号电平实际衰减线与其平均斜率线之间的最大偏差。1.5初始延迟时间
装置输出的混响信号的第个回波(间断点)与输入信号(相应间断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毫秒)。2额定条件,正常工作条件和测量条件2.1额定条件
符合下述条件时装置处于额定状态。a.装置接在额定电源上,
b。信号源通过模拟等效信号源阻抗网路与装置输入端连接;c。装置输出端与额定负载阻抗连接;d不用的端子按规定连接;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e.将经过1/3倍频程滤波,中心频率为1000Hz的粉红噪声额定信号加在装置的输入端,按装置规定调整音量电位器使输出端产生额定输出电压(均方根值);f.音调电位器置于能给出规定传输频率响应(一般为平直响应)的位置上。国家标准局1986-05-31发布
1987-05-01实施
2.2正常工作条件
GB/T6448—1986
维持装置的额定工作状态,仅将输入信号调至比额定输入信号低10dB时,认为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3测量条件
2.3.1如无特殊规定,测量条件按声频放大器有关标准。2.3.2有关电源电压、交流电压频率及谐波、直流电源波纹的特殊要求及与装置特殊工作原理有关的特殊测量条件由产品标准规定。2.3.3带有与直达声混合功能的人工混响装置,进行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测量时,均应将直达声完全切除。
2.3.4测量时应注意环境干扰对某些测量结果的影响。3测量仪器
下述所列测量仪器及其指标,是以所使用的一般仪器为依据的,只要能得出等效的结果,不排除使用其它指标的仪器。
3.1噪声信号发生器
3.1.1具有白噪声和粉红噪声两种输出。3.1.1.1白噪声均匀频谱密度;20Hz~20kHz,在衰减器输出“或”负载输出开路时,不均匀度不超过士1dB;
3.1.1.2粉红噪声的频谱密度:20Hz~20kHz,在衰减器输出“或”负载输出开路时偏差不超过士1dB。3.1.220Hz~20kHz内幅度为对称高斯分布。3.1.3信噪比不低于60dB。
3.2有效值电压表
3.2.1频率范围20Hz~20kHz。
3.2.2输入阻抗不小于100k2。
3.2.3输入电容不大于20pF。
3.2.4指示准确度优于土2.5%。
3.2.5峰值因数容量不小于5。
3.2.6指示仪表的阻尼应具有强弱两种状态。3.3电平记录仪
3.3.1频率响应在20Hz~20kHz内不均匀度不超过士1dB。3.3.2动态范围:50dB(或75dB);3.3.3分辨率:用100mm记录纸时优于0.5mm,用50mm记录纸时优于0.25mm。3.3.4输入阻抗:不小于15k2。
3.3.5笔速至少有25、100、250mm/s档(当记录纸宽度为50mm时)。3.3.6交流灵敏度小于或等于5mV(50dB量程电位器时)。3.41/3倍频程带通滤波器
滤波器应符合GB3241一82《声和振动分析用的1/1和1/3倍频程滤波器》的规定,其频率的选择应符合GB3240一82《声学测量中的常用频率》的规定。4测量方法
4.1混响时间
测量方框图见图1。
发声器
GB/T6448—1986
信号预网路
有效位
有许值
申压烫
电平记英仪
成安用怡号
分析设备
4.1.1装置处于额定工作状态,经1/1或1/3倍频程滤波器滤波的粉红噪声信号充分激励后,突然切断输入信号,记取输出信号的衰减特性,衰减范围一般应不小于40dB。4.1.2当使用记录仪记取测量结果时,记录仪之笔速、纸速应根据所测混响时间实际值与频率选择,并连同量程电位器动态范围一并记入测量结果60
4.1.3在记取的衰减特性中,求出平均衰减斜率(DdB/s)按T60=来确定混响时间。
4.1.4在计取混响时间时,允许从初始信号电平以下一5dB左右开始。4.2混响时间可调范围
测取装置在500Hz时的最长和最短混响时间。4.3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4.3.1在装置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按1/1或1/3倍频程取中心频率,逐点测量混响时间。4.3.2没有特殊规定时,把装置500Hz的混响时间调在1.5~2.5s之间的某一值上。4.3.3当装置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可调时,应测定可调范围。4.4初始混响时间和后期混响时间按4.1.1测得输出电平衰减特性后,按0~-15dB、-15~一40dB两区间分别计算平均斜率,确定初始及后期混响时间。
4.5衰减线性偏差
4.5.1在信号衰减特性的有效测量范围内,衰减电平曲线(根据曲线变化趋势划出的光滑曲线)与按等面积原则做出的平均斜率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允许按不同于0~一40dB的其它范围为有效范围取衰减线性偏差,但须在结果中注明。4.5.2当衰减电平曲线为一个拐点的简单曲线时,推荐使用后期混响时间减以初始混响时间之差值来表示其非线性程度。
当曲线具有两个以上拐点的复杂形状时,也可以给出衰减电平曲线的实际图形。4.5.3应在装置的频率范围内,按1/1或1/3倍频程取中心频率,逐点测量线性偏差。4.6频率响应
测量可任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进行。但须在测量结果中注明所选的方法。4.6.1窄带噪声法
测量方框见图1。
在装置规定的频率范围内,输入按1/1或1/3倍频程滤波的不同中心频率的粉红噪声信号,测*当无实际影响时此网路可以不用。3
取相应输出电平。
4.6.2宽带噪声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2。
发声器
社信号
额网路
有效位
电压表
GB/T6448—1986
件项示
议或与数
电正表
输入全频带粉红噪声信号,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按1/1或1/3倍频程从输出信号中滤出各中心频率点的信号值测取读数。
4.6.3测量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测取读数时应有足够长的平均时间。4.6.4装置如有频率响应的调节功能,应在两个极限位置测量其调节范围。4.6.5没有特殊要求时,频率响应的测量在500Hz混响时间1.5~2.5s间取一个值进行。对于混响时间与频率响应相关性较强的产品,应在不同混响时间测量频率响应。4.7初始延迟时间
4.7.1按GB.6449-86《时间延迟和移频装置测量方法》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允许略微改变测量频率的规定值,以保证输出信号具有稳定峰值。4.7.2测量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没有特殊要求,以500Hz为测量的参考频率,当初始延迟时间与频率相关性较强时,应在不同频率上测定初始延迟时间,其测量频率按1/1倍频程选择。4.7.3如果装置有反馈电路以产生混响时,须使这个电路不起作用或使其反馈为零。4.7.4如果装置有多个混响输出信号并在内部相组合,(如有可能)应在组合前测量每个通道的初始延迟时间。
4.7.5如果装置给出的初始延迟时间是可变的,须测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4.7.6没有特殊规定,测量在500Hz混响时间为1.5~2.5s间选择一个值进行,初始延迟时间和混响时间相关性较强时,测量不同混响时间的初始延迟时间。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国营第七九七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广生、刘迅、周甲球。*当无实际影响时此网路可以不用。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