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7322-1997 耐火材料 耐火度试验方法
GB/T 7322-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322-1997

中文名称:耐火材料 耐火度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7-11-11

实施日期:1998-05-01

作废日期:2008-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7012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81.080耐火材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耐火材料>>Q40耐火材料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7322-1987;被GB/T 7322-2007代替

采标情况:idt ISO 528:198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802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7, 字数:12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1998-05-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郑祥华

起草单位: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硅质及硅酸铝质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其他耐火材料的耐火度测定也可参照使用。 GB/T 7322-1997 耐火材料 耐火度试验方法 GB/T7322-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7322
·1997
本标准等同采用IS()528:1983《耐火制品-高温锥等当值(耐火度)的测定》本标准对下列条文进行了修订:5.2.1明确了采用的标准测温锥必须满足GB/T13794—1992的要求。--5.4对试验筛提出了要求。
—-6.3.2按IS()528要求,规定了必须在砖上切割试锥的原则。6.3.3.6对原料试验,提出了试样必须预烧的要求。9.2按ISO528要求调整了升温速率。11增加了试验报告的项H。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7322一87耐火材料耐火度试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治金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祥华。bzxZ.net
本标准制定十1955年,经1963年、1975年两次修订(1975年版为YB368-75),1987年再次修订时成为国家标准GB7322—87。1996年修订为本版本。183
GB/T 7322
·1997
ISO前言
IS()(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家标准协会(IS()的成员机构)组成的全球性联合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是由IS()技术委员会提出的。任何一个成员单位可对某技术委员会提出的课题向其任职委员说明其意愿,包括国际协会、政府和非政府的机构等均可与IS()联系,也可要求参加其中的.I作。经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将轮流由各成员单位通过,在得到IS()会议的认后可认定为国际标准。
IS()528由IS()/TC33耐火材料技术委员会提出,并于1982年1月在成员内进行了循环表决。对IS()528下列国家成员表示赞成: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埃及、法国、德国、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朝鲜、墨西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泰国、英国、美国、苏联下列国家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表示不赞成:加拿大。本标准取代ISO曾推荐的R528--1966并宣布其作废,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耐火材料
耐火度试验方法
Fest method for pyraometric cone equivalent(refractoriness) of refractories21997
GB/T 7322
idt ISO 528 : 1983
代替 GB 7322 87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硅质及硅酸铅质耐火材料的耐火度,其他耐火材料的耐火度测定也可参照使用。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4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的可能性。GB600385诚验筛
G13/T732187致密定形耐火制品试验的制样规定G13/I1032588耐火制品堆放、取样、验收、保管和运输规则GB/T1379492实验室用标准测温锥IS)R836火材料I业词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耐火度refractorincss
耐火材料耐高温的特性。
3.2标准测温锥pyrometricrefercncccone具有规定的形状、尺寸的·定组成的截头三角锥体。当其按规定条件安装和加热时,能按已知力式在规定的温度弯倒。
3.3参照温度(弯倒温度)referncetemperature当安插在锥台上的标准测温锥,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规定的加热速率加热时,其维的尖端弯倒至锥台面时的温度。
4原理
将耐火原料或制品的试锥与已知耐火度的标准测溢锥·起栽在锥台上,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并比较试锥与标准测温锥的弯倒情况来表示试锥的耐火度5设备
5.1试验炉
5.1.1采用立式管状炉或箱式炉,能按照9.2和9.3规定的升温速率达到所需要的温度。5.1.2试验时整个锥台所占有的空间中最人温差不得超过10((相当于半个标准锥号),炉温的均勺性可用热电偶或标准測温锥经常检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1-11批准1998-05-01实施
5.1.3炉内应保持氧化气氛\。
GB/T7322--1997
5.1.4竖式管状炉炉管内径最小为80mm,安放圆锥台的耐火支柱可间转,并可F:下调整。5.1.5箱式炉,炉膛有效容积最少为高60mm,宽100mm。5.2标准测温锥
所用的标准测温锥应符合GB/T13794·92的规定。5.3锥台
5.3.1锥台应当是用耐火材料制城的长方体或圆盘,它们的上、下表面应平整并村1平行。5.3.2锥台和固定试锥所用的耐火泥,应在试验的温度下,不与试锥和标准测温锥起反应。5.3.3为了尽量减小试锥和高温标准锥受热的不均勾性,在采用立式管状炉时,试验期间应使锥台绕自身竖直轴转动””
5.4试验筛:必须符合于GB6003的规定。6试样
6.1取样
取样数量应符合GB/T10325、GB/T7321或有关双方协商确定,6.2尺寸和形状
试锥应与所用的标准测温锥有相同的几何形状,其高度至少与标准测溢锥高度相等,至多不能超过标准测温锥的20%(见图2)。
6.3试锥的制备
6.3.1通则
在可能条件下对于砖和预烧过的不定形制品的试锥应按6.3.2规定进行切割。对下不能切割的试样(包括粉状试样)则应根据6.3.3出磨成的粉料模制。6.3.2,试锥切取
6.3.2.1应从砖或制品上用锯片切取试锥并用磨轮修磨,再去掉烧成制品的表皮。6.3.2.2不定形材料的试样,如可塑料、捣打料、耐火水泥和耐火浇注料,应根据其使荫状况来成型和预烧、预烧溫度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然后对该试样用锯片切取试锥,再用磨轮修磨。烧后试样应除去表皮,
6.3.2.3当按照6.3.2.1和6.3.2.2切取试链时,首先切割一个合适尺寸的长方条(通常为15mm》15mm×40mm),倘若试样材质结构是粗糙的或松脆的,可用灰分小于0.5%的树脂浸渍,(如用环氧树脂配制成的固化剂)使长方条试样周化,然后切割,并用磨轮修磨。6.3.3试锥成型
6.3.3.1对丁原料,不定形耐火材料和不能按照6.3.2规定切割的定形耐火制品的试样,应消根据6.3.3.2至6.3.3.6的规定成型试锥。6.3.3.2根据6.1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集成总重量约150g,并粉碎至2mm以下,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缩减至15g~20g·在玛瑙乳钵巾粉碎,至通过标准孔径为180mum的试验筛,在磨碎过程中应经常筛样,以免产生过细的颗粒\。6.3.3.3在粉碎和研磨的过程中,不应混人外来杂质。混合过程应非常小心,以使试样具有真实的代表性。
6.3.3.4加水调合粉状试样。如果试样是性的,则用灰分含量小于0.5%的有机结合剂(通常为糊精)用水调和:考试样会与水反应·则可选用其他合适的液体,注:1)某些炉子(例如用某些碳氢化合物和氧气燃烧的炉子),气氛中有高含量的水蒸汽和还原气体、必须肝高性能的耐火管(板)将锥台、标准测温锥,试锥与火焰和气体隔开。2)锥台绕轴转动-般为1~3r/mi3)磨好的试样小于90mm的细粉要小150%·但已含有50火以上极细粉未的原料除外:186
6.3.3.5在合适的模具内成型试锥!GB/T 7322-1997
6.3.3.6对耐火生料,应经约1000(预烧,然后按6.2和6.3.3规定成型试罐。7标准测温锥的选择
按照下列数量来选择标准测温锥:圆形锥台
a)估计或预测相当于试样耐火度的标准测温锥的个数(N)
b)比a)中低--号的标推测温锥个数(N1)c)比a)中高:号的标准测温锥个数(N+1)A
NfIACN--
NIACN-I
矩形锥台
估计试锥弯倒温度
选用的标准测温锥
图1标准测温锥和试锥在锥台上的排列8锥台的配备
8.1将两个试锥和根据7选择的标准测温锥置于锥台上,并根据图1中所示(圆形或矩形锥台)来排列它们的顺序。锥与锥之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使锥弯倒时不受障碍。试锥和标准测温锥底部插人锥台深度约为2mm~3mm预留的孔穴中的,并用耐火泥固定8.2插锥时,必须使标准测温锥的标号面和试锥的相应面均面向中心排列,且使该面相对的棱向外倾斜,与垂线的夹角成8°士1°(见图2)。al
图2锥棱与垂线的夹角
注:1)合适的模具图示见附图A2187
9试验程序
GB/T 73221997
9.1把装有试锥和标谁测温锥的锥台置于耐火支柱上,放人炉子均温带,9.2在1.5h~2h内、把炉温升至比估计试样的耐火度低200C:的温度,然后开始回转圆锥台。9.3再按平均2.5(/min匀速升温(相当于二个相邻的CN标准测温锥大约在8min时间间隔里先后弯倒).在任何时刻与规定的升温曲线的偏差应小于10(,直至试验结束。9.4当试锥弯倒至其尖端接触锥台时,应立即观察标准测温锥的弯倒程度,直至最未个标准测温锥或试锥弯倒至其尖端接触锥台时,即停止试验。9.5从炉中取出锥台,并记录每个试锥与标准测温锥的弯倒情况,以观察试锥与标准测温锥的尘端同时接触锥台的标准测温锥的锥号表示试锥的耐火度;当试锥的弯倒介于两个相邻标准测溢锥之间,则用这两个标准测温锥号表示试锥的耐火度,即顺次记录相邻的两个锥号,如CN168-170。9.6凡出现下列情况:
有任·试锥或标准测温锥弯倒不正常或者两个试锥的弯倒偏差大于半个标准测溢锥的号数时,试验必须重做。
10试验报告
10.1试样的耐火度按9.5规定的方式报告。10.2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送样单位;
b)试验单位:
()试验期:
d)试样名称及编号;
)试验根据的标准;
「)试锥是切割的还是模制的;g)试样的耐火度值和所用的标准测温锥种类如GB/T3794-1992(N170h)试验中必须说明的间题,如试样是否预烧·其预烧温度等。10.3重复试验时,需报告单值和平均值。188
GB/T7322—1997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试验误差的规定
试验误差:对同一试样的复验误差,不得超过半号标准测温锥(1/2CN)。h30mm
试锥的示意图
模具分开后的左半片
试锥高
度标记
模具的装配阁
材质:铜或钢、最好火并研磨工作面成型试锥的模具示意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