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676-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676-1992
中文名称: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2-09-22
实施日期:1993-10-01
作废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3979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铁路工程>>45.100架空索道设备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81输送机械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13676-1992 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 GB/T13676-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UDC 625. 576 : 656. 02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676~13678---92
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
Design rules for passenger aerial ropeways1992-09-22发布
1993-10-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Design rules for to-and-fro bicablepassenger aerial ropeways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本标准不适用于非营业性的专用小型通勤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2 引用标准
GB146.2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
762毫米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分类及基本尺寸GB 188
GB 8918
GB 9075
密封钢丝绳
优质钢丝绳
架空索道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规范GB 12352
GBJ 61
JTJ 021
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GBJ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一般规定
3.1运行速度
3.1.1客车最大运行速度不应超过表1的规定值。表1
车内有乘务员
车内无乘务员
单侧往复运行
运行地点
在跨间运行
过支架或在轨道上行驶
在跨间运行
过支架或在轨道上行驶
在跨闻运行
过支架或在轨道上行驶
3.1.2备用驱动机和辅助索的运行速度不宜超过2.0m/s。3.2车厢有效面积和允许载客人数3.2.1车厢有效面积
国家技术监誉局1992-09-22批准GB/T 13676—92-
运行速度,m/s
1993-10-01实施
GB/T 13676—92
乘客站立乘车时,车厢地板的有效面积应不小于以下规定值:a.
车厢定员少于6人时,每人站立面积0.3m2;车厢定员等于和超过6人时,有效面积按式(1)计算。A = 0. 16 n+ 0. 6
式中:A----车厢地板的有效面积,m\;n——车厢定员。
b.乘客坐下乘车时,每人座位宽度为0.5m。3.2.2允许载客人数
车厢定员不限,定员超过16人时车内应配备乘务员。3.3风载荷和冰雪载荷
3.3.1风载荷
索道运行时计算风压为200Pa;
索道停运时计算风压为1200Pa。风力系数C
密封钢索风力系数为1.2;
非密封钢索风力系数为1.3;
运行小车和吊架风力系数为1.6;矩形车厢风力系数为1.3;
带圆角的矩形车厢风力系数(按式(2)计算:= 1. 3
式中:R-
圆角半径,mm;
车厢长度,mm。
托、压索轮组风力系数为1.6;
桁架杆件为圆管形支架风力系数为1.2;2R
桁架杆件为矩形管或轧制型钢支架风力系数为2.0。h.
3.3.3钢索换算长度
当索道跨距大于400m时,钢索承受风力的换算长度应按式(3)计算。lu = 240 + 0. 4 l
式中:
钢索承受风力的换算长度,m;
1一跨距斜长,m。
3.3.4雪载荷应符合GBJ9的规定。3.3.5冰载荷
冻结的冰雪载荷应根据当地的实际资料计算,冰的密度取900kg/m。4线路
4.1线路选择
(1)
·(3)
4.1.1索道线路应避开有滑坡、塌方、溶洞、雪崩、泥石流、洪水等危及索道安全的地区。当受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对支架和站房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4.1.2索道线路应尽量避免跨越工矿区和居民区,也不宜多次跨越铁路、公路、航道和架空电力线路。当跨越铁路和高压架空电力线路时应设安全保护设施。4.1.3建在机场或军事设施附近的索道及园林内的游览索道,其线路应按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GB/T 13676—92
4.1.4在大风地区或山地风口地带宜减小索道线路与主导风向之间的夹角。4.2线路配置
4.2.1索道线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为一直线,承载索在每个支架上的偏斜角不得大于0.5%。当承载索上的水平力小于承载索在支架上的最小压力的10%而牵引索仍能在托索轮上靠贴时,承载索在支架上的偏斜角亦不应大于0.9%。4.2.2横向净空
4.2.2.1客车与有导向装置支架间的净空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客车状况
车上有制动器有乘务员
车上有制动器无乘务员
车上无制动器
横向最大摆动角,%
最小净空,m
4.2.2.2两客车在跨间运行同时向内侧摆动20%后,两客车在跨间相遇,其净空不应小于1.0m;两客车在跨间不相遇时,则客车与另一侧承载索水平投影的净空不应小于2.0m。在计算净空和斜长时,牵引索和承载索的下垂度都应当考虑在内。4.2.2.3单侧往复运行的索道,客车向内侧摆动20%时,与另一侧牵引素索水平投影的最小净空不得小于2.0m。
4.2.2.4客车与外侧障碍物之间的水平净空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客车和钢索摆动情况
客车和钢索一起向外侧摆动20%后障碍物
建筑物、岩石
林间通道、树木
与索道线路平行的公路
架空电力线路
4.2.2.5两条索道线路平行靠近时,其中心距离A应按式(4)计算。净空、m
按有关标准规定
A = 0. 5(Ki + K, + B, + B2) + 0. 2(h, + hz + ) + 1. 5,m式中; K,,K2 —
-两条线路索距,m;
B,,B2--线路上运载工具宽度,m;hi,hz -线路上运载工具高度,m;AH
4.2.3索距
两条线路上承载索或运载索的最大垂直距离,m。索距应满足4.2.2.2条和4.2.2.3条的规定;当跨距超过300m时,每增加100m跨距,索距应增大0.2m索距变化时应符合4.2.1条的规定。4.2.4垂直净空
客车在线路上纵向摆动35%时,车厢不应与承载索或支架上任何设施相接触。4.2.4.1
客车离地面的最大距离:
客车无乘务员时60m;
客车有乘务员时100m;
不超过线路全长10%的局部地段的客车离地最大距离可超过a,b规定;能沿线营教时不受限制。
(4)
GB/T13676-92
4.2.4.3跨越其他索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客车的最低边缘或牵引索与下面索道的支架或其他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a.
牵引索在最大垂度时,与下面运载索处在最高位置时的距离不得小于3.0m;h.
跨越双线往复式索道时,牵引索最大垂度与空载承载索在张力增大10%时的距离不得小于c.
跨越拖牵式索道时,除了与其电话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0m外,离开拖牵式索道空载钢丝绳的最高位置也不得小于3.0m。
4.2.4.4索道跨越或穿行其他公用设施时,垂直净空应符合以下规定:跨越标准轨距铁路时应符合GB146.2的规定;a.i
跨越762mm轨距铁路时应符合GB188的规定;b.1
C.跨越高压供电线路、管线和其他管道时应符合GBJ61及有关电力线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在与电力线路交叉时,索道线路应从电力线路下方通过,如非经上方通过时,则必须在索道线路的下方装设安全保护设施。
d.跨越公路时应符合JTJ021的规定,对一、二级公路应不小于5.0m,对三、四级公路应不小于4.5m;
跨越通航河流时,与最大洪水位(加水和浪高)船只榄杆顶不得小于1.0m。跨越不通航的河e.
流时,距离水面不得小于3.0m,f.跨越居民区或耕地时,离地面不得小于5.0m;g.跨越建筑物时,离建筑物顶端不得小于2.0m;跨越果林、经济作物林时,与树木最高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同时还要考虑修剪周期内林h.
木生长的高度;
无人通行的地区或是禁止通行的隔离地带不得小于2.0m;i
线路下面允许行人通过的地区不得小于3.0m;j.
k.线路下面是用机械平整的滑雪场地时不得小于3.5m。在确定离地最小距离时,除以静态位置为依据外,还应加上动态的附加值,即应在下列数值中选取最大值。承载索静垂度的5%;运载索静垂度的10%;牵引索静垂度的15%。4.2.5钢索在各支承点上的最小压力\4.2.5.1牵引索在支架上的压力a。当相邻跨距内没有客车,牵引索等速运行时,作用在托索轮组上的最小压力不得小于牵引索承受300Pa风压的向上风力;
b.当等速运行的牵引索最大张力增大40%或者驱动装置制动器以1.2m/s制动时,牵引索在支架托索轮纽上的压力不得为负值;c.当索道停运时,牵引索在支架托索轮组上的最小压力不得小于1200Pa风压的向上风力。4.2.5.2相邻两跨距内没有客车,承载索作用在支架鞍座上的载荷:承载索作用在支架鞍座槽上的最小载荷不得小于承载索承受500Pa风压的向上风力;。
b.当承载索最大张力增大40%时,承载索作用在鞍座槽上的载荷不得为负值;承载索在支架上的最小载荷与索道停运时最大水平风力的合力必须作用在鞍座绳槽内;c.
d.当支架鞍座是浅槽时(包角120°),鞍座上的载荷不得小于20kN。承载索在鞍座处的折角不得小于2%。
注:①当跨距大于400m时,钢索的换算长度按式(3)计算:②在承载索上有支索器时,牵引索所受风力可按支点跨距来计算;承载索所受风力应计及牵引索所受风力。5钢索
5.1承载索
5.1.1承载索应选用密封钢丝绳。GB/T 13676-92
5.1.2在一个张紧区段内承载索应为一整根钢丝绳,线路上不得采用线路套筒。5.1.3承载索的选择与计算
5.1.3.1承载索的最小张力应符合式(5)、(6)、(7)的要求:T'min/P, ≥ 80
Tmin/G≥ 12
P/F≤5
式中:Tmin -
承载索最小张力,N;
P,一单个车轮在承载索上最小张力处的轮压,N;G—重车重力,N;
F承载索金属断面积,mm。
5.1.3.2承载索的最大张力应包括:a.承载索张紧重锤的重力。
(5)
(6)
b.承载索在滚子链上或张紧导向轮上的阻力:具有滚动轴承的滚子链或导向轮其滚动摩擦阻力系数为0.003:具有滑动轴承的滚子链或导向轮其滑动摩擦阻力系数为0.01。承载索在鞍座上的摩擦阻力:承载索与尼龙或青铜衬鞍座之间的摩擦阻力系数为0.1。c.
d.由高差引起的承载索重力的分力。5.1.3.3承载索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5.1.4承载索的张紧
5.1.4.1承载索直接张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承载索应用张紧重锤张紧,当配备张力调节装置时可采用两端锚固方式;b。承载索绕过滚子链与重锤直接连接时,滚子链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90倍和表层丝高的900倍;
C。承载索绕过导向轮与重锤直接连接时,导向轮的直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130倍和表层丝高的1300倍。
5.1.4.2承载索通过张紧索与重锤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
张紧索应采用挠性好、耐弯曲的钢丝绳;张紧索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5;承载索与张紧索之间的连接过渡套筒应设有能防止其自行旋转的安全装置;张紧索导向轮直径不得小于张紧索直径的50倍和表层丝直径的750倍;张紧索导向轮的绳槽应镶有软质耐磨衬垫。5.1.5承载索的端部锚固
夹块式锚固装置
5.1.5. 13
夹块的数量应由计算确定;
应采用一组夹块工作另一组夹块备用的双重锚固方式,两组夹块之间应留出不小于3mm的观察缝隙;
夹块的绳槽应设巴氏合金衬垫。c.
5.1.5.2锚固筒式锚固装置
锚固筒的直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65倍和表层丝高的650倍;锚固筒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表面应衬以不会引起承载索生锈的硬木或塑料;承载索在锚固筒上的缠绕圈数应以1.5倍的最大张力来计算,一般不应少于3圈;5
GB/T 13676-92
d。承载索缠绕后的剩余张力应用三个夹块传到支座上,其中两个夹块工作,另一个夹块备用,并应留出不小于3mm的观察缝隙;
夹块的防滑力不得小于剩余张力的2倍;e.
锚固筒上机械零件的静抗拉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f.
锚固筒上有木板或塑料衬垫时摩擦系数为0.2,钢板时为0.16。g.
5.1.6承载索鞍座
5.1.6.1承载索鞍座应采用固定式,并采用焊接结构或铸钢制造,严禁用铸铁制造鞍座。5.1.6.2固定式鞍座的曲率半径
式中R
客车通过的固定式鞍座其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300倍或按式(8)的规定。R≥0. 5V2
固定式鞍座曲率半径,m;
一客车通过鞍座时的运行速度,m/s;张紧站站口鞍座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250倍;锚固站站口鞍座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200倍;安全网鞍座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承载索直径的65倍和表层丝高的650倍。5.1.6.3有客车制动器通过的固定式鞍座应符合下列要求:a.
鞍座顶部形状应能使客车行走轮磨损最大10mm并有纵向和横向摆动时应能顺利通过鞍座;鞍座绳槽的宽度每边应小于承载索直径1.5mm。5.1.7承载索裕量
任一张紧区段内每根承载索的富裕长度不得小于鞍座最大长度或滚子链长度的3倍再加上5m。裕绳应放在与锚固筒相当的圆筒上或线盘上。5.2牵引索、平衡索和辅助索
5.2.1采用平衡索的索道,其牵引索或平衡索均应为整根钢丝绳,不允许有接头。当用无极缠绕的牵引索或辅助索时,其编结接头不得超过两个。5.2.2牵引索、平衡索和辅助索应用线接触(或面接触)同向捻带纤维绳芯的钢丝绳。在腐蚀性环境中工作的牵引索、平衡索和辅助索应用镀锌钢丝绳。5.2.3牵引索、平衡索和辅助索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4的规定值。表4
钢丝绳的用途
单牵引索道的牵引索
平衡索
辅助索
双牵引索道的牵引索
注:牵引索、平衡索和辅助索的安全系数未计入索道正常起动、制动时的惯性力。5.2.4平衡索和无极缠绕的牵引索或辅助索应采用张紧重锤张紧。双牵引索道的每根平衡索应分别采用张紧重锤张紧。5.2.5导向轮和托索轮
a.导向轮的直径应符合表5的规定;6
安全系数
导向轮名称
牵引索、运载索、
平衡索导向轮
辅助索导向轮
包角≥90°
包角<90°
经常运动的张紧索导向轮
GB/T13676—92
导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
导向轮直径与钢丝绳表层丝直径之比800
托索轮的直径不得小于牵引索直径的12倍或辅助索直径的10倍;导向轮和托索轮的绳槽应设软质耐磨衬垫;牵引索或平衡索在每个托索轮上的折角不得大于8%,压力不得大于0.4MPa。5.2.6牵引索的张力
等速运行或起动制动的牵引索或平衡索的张力应根据表6工况计算并应计算惯性力。5. 2. 6. 1
5. 2. 6. 2
牵引索、平衡索计算张力时应采用表7的阻力系数。表7
载荷状况
有衬垫的托索轮
无衬垫的托索轮bZxz.net
有衬垫车轮的客车
有滚动轴承的导向轮
有滑动轴承的导向轮
张紧小车
阻力系数
牵引索、平衡索计算加、减速惯性力时,可按下述各部件的质量计算。5.2.6. 32
钢丝绳质量;
运载工具质量;
输送人员质量;
驱动机及各运动部件质量。
5.2.6.4牵引索的最小张力
牵引索的最小张力应保证驱动机制动器以α=1.2m/s2的减速度制动时,客车制动器也不得因牵引索松弛而动作。
驱动装置和制动装置
6.1驱动装置
6.1.1驱动装置的选择与计算
按表6各工况计算出驱动轮上的圆周力和最大张力总和。a.
GB/T 13676--92
b.驱动装置应有主动力源和备用动力源。主动力源应为能调速的电动机,并具有0.3~~0.5m/s的检修速度;备用动力源应为内燃机或电动机,在最不利载荷条件下能满载起动,在工作时索道应具有较低的运行速度。
辅助索的驱动装置可不设备用电动机(或内燃机)。c.
驱动轮直径不得小于牵引索直径的80倍和表层丝直径的800倍。d.
驱动轮衬垫的压力P应按式(9)计算,并不得超过衬垫制造厂所规定的允许值。P≥ 1. 5(tr +t)
式中:P驱动轮衬垫压力,MPa;tk
驱动轮入侧最大张力,N;
t.——-驱动轮出侧最小张力,N;D
式中:tR
驱动轮直径,mm;
牵引索直径,mm。
驱动轮的防滑性能应符合式(10)的规定。t(era — 1)
tr = te
驱动轮入侧最大张力,N;
驱动轮出侧最小张力,N;
牵引索与驱动轮衬垫的粘着系数,高硬丁腈橡胶和半硬聚氯乙烯取0.2;牵引索在驱动轮上的包角,rad。双牵引索道的驱动装置应设有机械差动或电气平衡装置。6.1.2驱动装置应设有下列安全装置:速度指示装置;
超速监控装置;
减速监控装置;
两套不同结构的减速信号发送装置;客车位置指示装置;
双牵引索道上应增设速度差和长度差监控装置。6.2制动装置
6.2.1制动装置的选择
驱动装置应设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不同结构的制动器,并能单独制动。(9)
b.工作制动器应设在高速轴上,紧急制动器设在驱动轮上,制动器主要受力构件的届服限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5。
c.工作制动器和紧急制动器不允许同时动作。d.制动器制动减速度应为0.3~~1.5m/s,当满载客车上行、空车下行时,制动减速度不得大于1.5m/s\,否则应采用制动力控制、制动力调节或分级制动方式。当采用制动力控制时,在空车上下运行时的制动减速度不得大于1.5m/s。e.
当满载客车上行、空车下行,工作制动器尚未投入工作时,制动减速度大于1.5m/s\时必须采用电气停车方式。
f.紧急制动器应设有电气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7站房
7.1站房设施
7.1.1站房的设计
GB/T13676—92
站内的设备、钢索和客车进出口处不得影响乘客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a.
机房内应有通风照明设施,机械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b.
驱动装置应设在具有隔音和防止非工作人员入内的机房内,机房内噪声不得大于85dB(A)。c.
d.控制室的位置应能使司机观察到客车进出站、乘客上下车及索道线路的运行情况。控制室应封闭和隔音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设施,室内噪声不得大于80dB(A)。根据环境条件应设防潮、降温或采暖设施。
站房应有防火设施,乘客进出站的通道不得互相于扰。7.1.2站台
a。站台应水平,车槽长度应不小于车厢长度的1.5倍、当缓冲装置被压实后,应允许容车纵向摆动15%。
b站台内和客车出入口处应设导向装置和缓冲装置,站台内车槽上的导向装置与客车的间隙不得大于50mm。
站台端部边缘应设高度不小于1.1m强度能承受1kN/m水平力的护栏。c.
客车离站后,站台上下车处的护栏应能自动封闭。d.车槽两侧的乘车站台不能作为候车站台。7.1.3张紧设施
设施;
重锤张紧时重锤间应当封闭或设护栏;重锤的重力应能调节,重锤间的有效高度应能使重锤保持悬空状态;重锤间或重锤井应便于检查和维护,并防止水、冰、雪或其他杂物进入,重锤井应有防水和排水重锤应设上、下限位开关;
平衡索重锤应设当牵引索断裂时防止重锤冲击地面的缓冲装置。7.1.4张紧行程的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a.
载荷变化所需的行程,m;
钢丝绳弹性伸长(钢丝绳弹性模数E=80×10°MPa),m;温差变化60℃时钢丝绳的伸长,m;钢丝绳残余伸长:承载索为5×10-1,m;牵引索为2×10~3,m。7.2站址的选择
站前应有乘客活动场地:
索道站中应有一个站靠近交通干道;站址应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并应避让地下矿场和地下文物区域。c.
8运载工具
8.1客车
8.1.1人员重力
定员15人和15人以下时,平均每人重力按690N计算;b.
定员16人和16人以上时,平均每人重力按640N计算;c
登山滑雪索道每人重力增加100N。客车载荷
主要载荷为空车重力、有效载荷和牵引索对客车的作用力;b.
次要载荷为风雪载荷、驱动装置或客车制动器制动时的惯性力和支架导向装置的摩擦阻力;c
车厢、吊架各主要承载件应计算其强度和刚度;9
GB/T 13676—92
d.客车上主要受力部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并应校核疲劳强度。8.1.3车厢
车厢的造型应使其风阻力最小,在200Pa工作风压作用下,其横向摆动不得大于20%;a.
乘客站立乘车时,车厢内净空高度不得小于2.0m,并应设拉杆和扶手;车门应安设闭锁系统,车厢内无乘务员时不能由车内开启,打开后的车门不得超出车厢外形尺c.
车窗应来用耐碎裂的透明材料制造,其开启尺寸应保证在过支架和进出站房时不危及乘客的安全;
车内应有通风设施;
定员6人以上的车厢,顶部和地板上应设人孔,车内宜设照明和尾灯;车厢外部两侧下方应设导向装置;g
车厢内应有客车定员及最大载荷的标志;配备有救援车的索道,车厢端部应设门或活动窗。i.
8.7.4客车制动器
a。客车定员超过6人的单牵引索道必须装设客车制动器;b.客车制动器的制动力宜设计成可调的;在距离长、速度高及倾角变化大的索道上宜采用分级制动或自动调节制动力的制动器;客车制动器制动时,驱动装置的工作制动器应能自动制动;c
d.客车制动器应能由乘务员在车内直接操纵。8.1.4.1客车制动器在出现下列情况之-时必须自动制动:a,牵引索或平衡索断裂时;
b.牵引索或平衡索与客车连接断开时;客车制动器控制系统损坏时。
8.1.4.2客车制动器的摩擦片按平均摩擦系数计算时,客车制动器的制动力不得小于以下值:客车下行时,作用在上侧牵引索的最大牵引力;a.
b.满载客车最大牵引力的1.5倍;c.
当经过制动行程为0.75V21,而使制动片磨损和摩擦系数最小时,制动力不得小于满载客车时的最大下滑力。
注:1)V—--客车运行速度,m/s。8.1.4.3客车制动器钳口
a.制动片应耐磨但不得损伤承载索;b。制动器钳口的高度应能适应客车载荷及承载索张力变化、客车车轮磨损以及经过支架鞍座时承载索位置变化的要求;
c。制动器钳口应采用散热好、耐磨软质材料作制动片;d。制动力由液压传递给制动片时,对其压力应能监控,并在一40℃时亦能正常工作;e.制动片磨损4mm时,制动力降低值大于原制动力10%应更换制动片;f.当按最大静摩擦系数计算时,钳口和客车制动器主要部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8.1.5吊架
a。运行速度大于3m/s和车厢定员超过16人的客车吊架与运行小车之间应设减摆器,吊架上部应设带护栏的检修平台和工作梯;b.吊架与车厢之间相连接处应设减振装置;c吊架高度应符合4.2.4.1条的要求,d.焊接吊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在吊架头部和受力较大的部位不得有横向焊缝;10
GB/T 13676-92
封闭式吊架或钢管吊架其内外壁要作防锈处理并应在适当部位留有排水孔;吊架头部的销轴应使车厢在等速运行时保持垂直状态。6运行小车
在不装客车制动器的小车的两端应装设防止出轨的衬有软金属的导向夹板;车轮之间应设平衡梁系统,车轮上应装设软质耐磨轮衬;b.
运行小车两端应装有缓冲器或缓冲挡块,在多冰雪地区应设刮雪器或破冰装置。8.1.6.1空车车轮在下列任一情况下都不得脱开承载索:a.
客车紧急制动时;
牵引索最大张力增大40%时;
减摆装置的阻尼力矩最大时;
客车制动器在支架上或在支架附近制动时;d.
采用双承载的索道,无制动器的客车横向摆动20%时,其中一根承载索的载荷不得小于全部载荷的25%;有制动器的客车横向摆动10%时,运行小车的车轮亦不得单侧离开承载索。8.1.6.2牵引索、平衡索与运行小车的连接8.1.6.2.1合金浇注套简连接
套筒材料在浇注后应保持原有性能;a.
b.套简内部圆锥长度宜为牵引索直径的5~7倍;套简内部的圆锥角应为5°~9°;c
圆锥最小处直径应为牵引索直径的1.3倍。d.
8.1.6.2.2保护套的衬垫
保护套衬垫材料宜用硬度为90~95Hs的聚氨脂;a.
b.衬垫的长度不得小于牵引索直径的4倍;衬垫的厚度宜为牵引索直径的0.25~~0.5倍。c.
8.1.6.2.3摩擦卷筒连接
摩擦卷简直径应为牵引索直径的22倍;a.
摩擦卷简上宜铺设耐磨软质衬垫;b.
牵引索在固定点的张力应为索道等速运行时最大牵引力的4倍。8.2救援车
救援车的定员应为客车的10%;
救援车的载荷计算应符合8.1.2条规定;吊架高度和车门、窗口的布置应符合客车端部门或窗口的要求;救援车进站后应能使乘客安全迅速地离开车厢。d.
9营救设施
9.1沿线用缓降器营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客车离地面距离应小于100m;
索道沿线应便于降落乘客,并能使乘客顺利返回站房;客车内无乘务员时,营救人员应能从线路上进入车厢;c.
黑夜中进行营救的索道应有照明设施;d.
整个营救过程不得超过3h。
9.2用救援车营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单牵引索道上应装设辅助索道;b。双牵引索道上应能利用另一根牵引索将客车慢速拖回站内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