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 215-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WS 215-2001
中文名称: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标准类别:卫生行业标准(W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1-11-23
实施日期:2002-05-01
作废日期:200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医药卫生技术>>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中标分类号:>>>>C5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14324
页数:17
标准价格:13.0 元
出版日期:2004-04-23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可规范医务人员对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诊断和治疗。 WS 215-2001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WS215-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WS 215—2001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和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是由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前者的病原体是普氏立克次体,以衣虱为传播媒介,人是唯一的宿主,主要呈人-虱一人循环,故又称虱传斑疹伤寒(louse bornetyphus),后者的病原体是莫氏立克次体,印鼠客蚤为主要传播媒介,鼠是自然宿主,人类因感染蚤的传播而患病,主要呈鼠-鼠蚤-人循环,故又称蚤传斑疹伤寒(fleaborne typhus)或鼠型斑疹伤寒。因斑疹伤寒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病种,为了统一诊断和检测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C 和附录 D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E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及微生物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健之、毕德增。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3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of epidemic and endemic typhusWS215---20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可规范医务人员对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2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特异性避清学检查结果对流行性斑疹伤赛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进行临床诊断,根据立克次体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诊断。3诊断标准
3.1流行性斑疹伤寒
3.1.1流行病学冬春季发病,有衣虱感染史。3.1.2临床症状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突发高热并伴有剧烈头痛。3.1.3体征起病4日~7日,80%以上的病人出现皮疹,初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mm~5mm大小,压之褪色:周后皮疹变为暗红或紫癜样皮损,压之不褪色,约1周一2周内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皮疹常初发于躯于上部,24h内扩展至背腹四肢等处。重症者还出现神志钝、谱妄、狂燥或脑膜刺激症状。
3.1.4实验室诊断
3.1.4.1血清学诊断
1)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CF)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高于莫氏立克次体清抗体滴定2倍以上且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8为阳性、≥1:32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详见附录A)。b)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普氏立克次体清抗体滴度高手莫氏立克次体雄清抗体滴度2倍以上丑通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IgM≥1:16、IgG≥1:80为阳性:IgM≥132、IgG≥1:320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详见附录A)。c)外斐氏反应(Weil-Felix)变型杆菌OX19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160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斑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不能区分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3.1.4.2病原学诊断
从发热期患者采取的血标本中分离出普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患者采取的血标本中检出普氏立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1-23批准368
2002-05-01实施
WS215-2001
次体特异的DNA片段(有条件者可作,详见附录E)。疑似病例具备3.1.1和3.1.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3.1.3+3.1.4.1项a)b)a)+c)、b)+c)中任何项。确诊诊断临床诊断十3.1.4.2项中任何项。3.2地方性斑伤寒
3.2.1流行病学多于秋冬季发生,但在温带、亚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有家鼠接触史或居住场所有大量家鼠与跳蛋或家有宠物。3.2.2临床症状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突发性持续性发热,有剧烈的头痛,3.2.3体征发热,般在38~40C,量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头痛并多伴有眼眶后痛,皮疹较少或不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常不明显。
3.2.4实验室诊断
3.2.4.1清学诊断
a)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CF)莫氏立克次体雄清抗体滴度高于普氏立克次体雄清抗体滴度2倍以上且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8为阳性、≥1:32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三4倍(见附录A)。b)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cro-IF)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普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滴度2倍以上且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gM≥1:16、IgG≥1:80为阳性:1gM≥1:32、IgG≥1320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见附录A)。c)外斐氏反应(Weil-Felix)变型杆菌OX19血清抗体滴度达到诊断滴度(≥1:160为诊断滴度)或恢复期咖清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不能区分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3.2.4.2病原学诊断
从发热期惠者采取的血标本中分离出莫氏立克次体或从发热期惠者采取的血标本中捡出莫氏立克次体特异的DNA片段(有条件者可作,见附录E)。疑似病例具备3.2.1和3.2.2。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3.2.3+3.2、.1项).b),c)中任何项。确诊诊断临床诊断十3.2.4.2项中任何-项。4治疗原则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原则
采用一一般护理、对症治疗和特效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见附录B),4.2地方性斑疹伤寒治疗原则
采用一般护理、对症治疗和特效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见附录B)。5预防原则
5.1流行性斑疹伤寒预防原则
采取以灭和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频防措施,抓好人间和虱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见附录C)。
5.1.1人间疫情监测采用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诊断抗原,及时发现初发病例,在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及时采用灰甄和较苗接种措施,防止疫情扩大。5.1.2灭虱计划在疫区,每年冬、春季各进行一次灭虱行动。5.1.3个人防护在有条件的人群中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防止虱子擎生,在与外人接触时防止虱子传播。
5.2地方性斑修伤寒预防原则
WS 2152001
采取以防鼠,灭鼠和疫苗接种为中心的综合性预防撒施,抓好人间和鼠闻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录)
5.2.1灭鼠和防鼠灭鼠应与防鼠相结合。在居民区,擒好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堵住鼠洞,断绝老鼠食物来源,开展经常性灭鼠活动。在秋季,在居民区及周围进行一欢大规模的灭鼠活动。5.2.2野外作业工地及宿营区的预防措施进人前对施工作业工地及宿营区进行流行病学及疫源地的髓,施期内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措施。5.2.3个人防护避免与鼠类以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接触,以减少受感染的危险。在野外作业应穿防蛋。
WS 2152001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A1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是传统补体结合法之改进,在室温条件下使补体充分结合利用,特异性同热结合法,敏感性同冷结合法。因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能区分普氏立克次体和莫氏立克次体,故可用作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分型诊断。该法既可在临床上用于病人血清标本的分型诊断,又可在现场进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A1.1预备试验(如用标化试剂,该过程可省略)A1.1.1溶血素滴定
从1:1000至1140000的各个不同稀释度(每个相邻稀释度间隔1:1000),每个稀释度溶血素0.2mL分别加人小试管内,每管再加补体(1:30)0.1mL及2%绵羊红细胞0.2mL,补充0.5ml.生理盐水,摇匀后置37C水浴30min,出现完全溶血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为1个单位。正式试验用两个单位,例如1个单位为1:20000,两个单位为1:10000。A1.1.2补体滴定
将补体在小试管内分别稀释成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从每个管内取出1滴(0.025mL)加入U型96孔有机玻璃板的一排孔内,每孔再加2滴(0.05mL)盐水,同时将2%绵羊红细胞和两个单位的溶血素等量混合,每孔加2滴,总量0.125mL,置37C水浴箱内作用30min,观察结果,以完全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为1个单位。正式试验用两个单位,例如1个单位为1:60,正式试验用1:30。
A1.1.3抗原滴定
抗原滴定采用方阵法,用96孔U型板,先将生理盐水0.025mL分别加在横向每排(共8排)各孔内,将免疫血清分别在板上作倍比稀释。先将血清稀释成1:4,在板的横向第1孔(共7孔)内各加1滴,用0.025mL稀释棒依次稀释到第7排孔。抗原先在小试管内稀释,从1:2至1:128,第1排孔至第8排孔A列加1:2,B列加1:4,C列加1:8,以此类推,G列加1:128,H列不加,作血清对照,第8排为抗原对照。每个孔内再加0.025ml.两个单位的补体。在H列和第8排孔内各补加1滴盐水(0. 025 mL)。
抗原滴定应设以下对照:
a)已知抗原抗体对照1滴两个单位的抗原,1滴两个单位补体,1滴阳性血清。b)阴性血清对照1:8阴性血清1滴,两个单位补体1滴,已知两个单位抗原1滴。c)补体对照2个单位,1.5单位,1单位,0.5单位补体各1滴分别加到孔内,再每孔加2滴生理盐水。
d)致敏红细胞对照先加3滴盐水。以上都加完后,放室温(18~20℃)4h,低于18℃放置5h,高于20℃(不能超过22℃)放置3h,放人37C水浴箱30min,每孔加人2滴致敏的溶血系统,再放37C水浴30min观察结果,或看补体对照2单位、1.5单位完全溶血,1个单位半溶,0.5单位不溶时,可以记录结果。结果判定:将板上各排不溶血孔连条线,线的中点所对应的抗原稀释度为抗原效价,线的中点所对应的血清稀释度为血清效价。A1.2正式试验
A1.2.1被检血清标本室温微量补体结合试验371
WS 215—2001
血清标本先用生理盐水1:8稀释,56C30min灭活,放置4C冰箱备用。取96孔U型板,被检血清在板上作倍比稀释,每孔0.025mL,每孔加人两个单位抗原及两个单位补体各1滴(0.025mI.),振荡混匀,放室温4h使补体充分结合利用,按温度高低可缩短或延长时间,另将1.5%绵羊红细胞及两个单位溶血素等量混合,放37C先作用15min,每孔加人致红细胞2滴(0.05mL)起放置37C1530in,待补体对照2单位,1.5单位完全浴加,1个单位半浴,0.5单位不溶时,可以记录结果。以完全不溶或徽溶作为最终滴度。正式试验所需对照
a)被检血清抗补体对照1:8血清0.025mL,两个单位补体0.025ml.盐水0.025ml,再加致敏红细胞0.05mL。
b)补体对照同抗原滴定的补体对照样,补体2、1.5、1及0.5单位各0.025mL,分剃加人4孔内,再加0.025ml.两个单位抗原或生理盐水0.025mL,致敏红细胞0.05ml。待补体2、1.5单位全溶,1单位半溶,0.5单位不溶时,即记录试验结果。被检血清若出现抗补体时,可用正常豚鼠面清(两个单位补体)代替生理盐水稀释消除之c)溶血系对照补体0.025mL盐水0.05ml,致敏红细胞0.05ml,应完全溶血。d)致敏红细胞对照生理盐水0.075rml,致敏红细胞0.05ml,应完全不溶血。e)阳性及阴性血清对照方法同抗原滴定的对照。A1.2.2结果判定
a)以出现完全不溶或微溶孔最高的血清稀释倍数为最终滴度。1:8为阳性,1:32为现患诊断。b)同源摊清抗体滴度高于异源≥2倍者可做血清学分型诊断。A2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A2.1试验准备
A2.1.1抗原片玻片中每孔内固定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立克次体抗原。A2.1.2第二抗体荧光素标记的IgM和1gG。A2.1.3缓冲液0.01mol/I.磷酸盐缓冲液(PBS)pH7.4-~7.6。A2.1.4伊文思兰1:4000伊文思兰。A2.1.590%甘油甘油PBS-9:1。
A2.1.6盖玻片。
A2.1.7荧光显微镜。
A2.2正式试验
A2.2.1试验步骤
a)取出抗原片,吹干。
b)将待检病人血清用0.01mol/LPBS以1:16,1*32及1:80,1:320稀释,滴1滴于抗原片各孔中,每玻片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一空白对照。c)置抗原片37C湿盒中皮应1ha
d)用0.01mo1/.PBS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歌干。e)加人荧光素标记的IgM和IgG抗体(1/4000伊文思兰稀释),置37C湿盒中反应1h。f)用0.01mol/LPBS洗三次,蒸馏水洗次,吹干。g)用90%封油封片,镜检。
A2.2.2结果判定
a)在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都成立的情况下。以玻片上出现有小杆状攀绿色荧光者为阳性。
b)血清抗体滴度以皇现++小杆状翠绿色荧光者最高的血清稀释倍数为最终滴度。372
WS 215--2001
c)IgM≥1:16IgG≥1:80为阳性,IgM1:32、1gG≥1320为诊断滴度。d)同源灿清抗体滴度高于异源2倍者可做血清学分型诊断。附录
(提示的附录)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察的治疗方法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只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症状较重,容易产生并发症及后遗症,治疗时应考虑及草预防。81般护理
对流行性斑疹伤寒惠者要进行彻底灭虱,防止传播。对地方性斑疹伤寒慧者要在屋内或庭院进行灭鼠灭蚤,防止传播给他人。环境要求安静,空气新鲜流通,注意口腔及皮肤卫生。皮疹严重者,应保持皮肤清洁,要注意不要抓破,以防止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给予足够的水分,每日总摄人量保持3000ml,必要时给输液以减轻毒血症。对谱安患者须密切观察,防止意外损伤发生。对帮迷患者应经常帮助翻转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及沉积性肺炎。体温高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在头上放冰袋或用酒精擦浴。B2 对症治疗
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症状较重,容易产生并发症,在治疗时应多加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严重后架出现。对出现脑部症状的患者,如神志昏迷,可采用醒脑类药物。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采翔安神类药物,用水化氯醛效果较好,其他镇静安眠类药物也有效。对烦躁不安者,也可用镇静剂。对脑痛疼难恐者,用可卡因减轻疼痛,也可选用其他止痛剂。如出现心衰者,可注射强心剂。避免使用巴比要类药物,易产生不良后果。高烧时忌用大剂量的阿斯迅林类药物,防止遵热过快引起大量出汗或虚脱。B3特效药物治疗
普氏立克次体及莫氏立克次体对青霉素,链鑫素不敏感,因而当诊断为斑疹伤寒病时,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是无效的。广谱抗生素对本病有特效,首选药物是强力释素(多西素),成人每次口服0.2~0.3g,每日1次,连服三天。必要时第4天再服1次。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每次口服0.2g,每日4次,连服三天,必要时第4天再服1次。也可选用氟素、四环素等抗生素或其替代产品。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流行性斑疹伤塞的预防方法
C1防制方法
流行性斑伤寒疫情防制采取以灭虱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发病人群进行控制,对周围群众进行疫菌接种或预防性疗。
C1.1灭鼠
衣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灰虱是控制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重婴措施,灭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使每个家庭和个人都知道灭的意义。C1.1.1灭虱方法
WS215—2001
C1.1.1.1药物灭虱,采用化学杀虫剂灭虱是常用的灭虱方法,只要用药得当,收效显著。a)1%敌敌畏乳剂每件衣服50~100ml,用喷雾器喷到衣服上,喷后包裹起来,50min后虱子死亡,或用0.2%敌敌畏水溶液,浸泡衣服,经30min至45min虱子死亡。b)2%倍硫磷粉剂撒在衣服或被上,每套衣服30g,经8h虱子死亡,对人无传染性;或用0.1%的乳剂浸泡衣服,浸泡24h后虱子死亡。c)0.04%二氯苯醚菊酯乳剂用喷雾器喷到衣物上,每套衣服100mL,喷后包裹24h后虱子死亡。
d)环氧乙烷原液每千克衣物5ml,装人袋内熏蒸,4h~6h死亡,此方法适用各种衣物,对纤维无伤害。
C1.1.1.2物理灭虱法
a)水煮法虱子怕热,在50C经30min就可杀死虱子和虱卵。将有虱的衣物放入塘瓷或金属盆内,加人清水,在火上煮沸后可杀死虱子和虱卵,这种方法经济、简便。b)蒸汽法将有虱子的衣物放在笼屉内蒸,上满汽30min可杀死虱子和虱卵。以上两法不适用于皮衣。
c)干热法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干热法灭虱,最好有干热灭虱房间,烤箱也可以,温度控制在100C,1h可杀死虱子和虱卵。
d)冷冻法虱子在一20C时经9h可冻死虱子和虱卵。在北方冬季或高寒山区,当最低温度达到一15(以下时,可将衣物放在室外、经一整夜可杀死虱子和虱卵。干热法和冷冻法适用于各类衣物。C2疫情监测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疫情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人的发病情况和带菌情况)和虱间疫情监测(人的带虱指数和虱的感染率),通过监测为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防制提供依据。C2.1人间疫情监测
C2.1.1监测内容
a)在历史上发病的老疫区,以地、市为单位设立监测点,结合现有的疾病监测点,每个点设立个负责人,管理疫情和监测,及时上报辖区内的疫情及发病数字,每年绘出分布图;统计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病死率,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b)对临床可疑病例,应采血检查抗体,作出确定诊断。并根据确定的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纠正疫情报告数字。
c)可疑病例、散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核实传染源及传播途径。d)对病人抽样采血,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或微量免疫荧光实验或外斐氏反应对抗体进行效价检查和分型试验,明确病例的型别;对正常人群进行抗体水平检查。C2.1.2监测方法
首先将固定监测点疫情的人群间、时间、空间分布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分析疫情分布的方法是:将报来的疫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和死亡时间等)按人群、时间、地区统计,计算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病死率。在描述疫情分布时,应观察全人口和全人口中的所有病例。要核实疫情的可靠性,并作疫情误诊和漏报调查,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做血清学分型检查,修正疫情数字。C2.2虱间疫情监测
衣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衣虱的疫情变化,可直接反应人间疫情是否流行的可能性。
C2.2.1监测内容
a)人群带虱率,见式(C1)。
b)带虱指数,见式(C2)。
c)虱子带菌率,见式(C3)。
式中:-—人群带虱率;
α—带虱人数;
h--—-被检查人数;
f-带虱指数;
C-—-检虱子总数;
虱子带菌率;
d-—阳性虱数;
e—被检虱子总数。
WS 215--2001
f=×100
fa-号
f×100
...(C3)
d)菌株毒力检测,将虱子分组接种鸡胚或感染细胞,分离立克次体,将分离菌株测半数致死量,以确定菌株毒力强度。
C2.2.2监测方法
a)在监测点内,每个点抽样100个人,进行虱子检查,主查内衣,用放大镜在衣缝内导找,将虱子收集起来,用作菌株分离材料和带菌率的检查。带有虱子的人数除以检查人数再乘以100就为带虱的百分数。
b)检出的虱子总数除以被检人数为带鼠指数。c)将虱子在载物片上研碎,涂片,用Gimenez法染色,油镜检查,有红色短杆状立克次体者为阳性,阳性数除以被检虱子数乘以100为带菌率。d)将菌株纯培养物,经稀释后取1μl.在血球计数板上涂片,用Gimenez法染色,计算菌数.将小白鼠分组,每组10只,共分5组,选择不同数量的立克次体,接种小白鼠,每组一个剂量,按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量,以确定该菌株的毒力强度。附录D
(标准的附录)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预防方法
D1防制方法
地方性斑疹伤寒疫情防制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D1.1灭鼠和防鼠
采取以灭鼠和防鼠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三级卫生网的作用;争取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合作与支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在居民区清除杂物,堵住鼠类栖息环境条件;坚持灭鼠和防鼠相结合,开展以药物灭鼠为主的综合性灭鼠措施;在秋季粮食收获到家以后,鼠类活动向住户集中,这时要进行一一次以居民区为主的药物灭鼠。地方性斑疹伤寒疫区广泛,有鼠类活动的区域都可能是有疫源地存在,因此,灭鼠应与其他与鼠类有关的疾病联合进行。灭鼠区域的选择,以疫情监测结果为依据。一般原则为:375
WS 215—-2001
a)在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区要随时进行以药物灭鼠为主的综合性灭鼠。b)在鼠密度升高的区域要随时进行灭鼠。c)菌株毒力升高的区域要随时进行灭鼠。D1.2结合灭鼠进行灭蚤
跳蚤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媒介,杀灭跳蚤是切断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的环节之一,火蚤生要从防蚤开始,蚤的繁殖和生存,需有适宜的擎生条件和充足的血源,因此搞好室内卫生,改善环境,管好家禽家畜,控制和消除鼠类,断绝血源,是防蚤灭蚤的根本,在消灭跳蛋中,应采取综合防制,防灭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D1.2.1物理灭蚤
a)在室内泥土地上铺一层柴草点火烧,特别注意四周和墙角,用此方法可杀灭成虫、幼虫、卵、蛹。但要防火,注意安全。
b)粘捕法用粘纸放在墙脚和家具下面,当蚤跳上时被粘住,2~~3天后将粘纸收集烧掉。D1.2.2药物灭蚤
1%敌百虫水溶液,每平方米100ml.喷酒;2.5%敌百虫粉剂,每平方米40g喷撒。8h~~16h杀死;0.1%敌敌畏乳剂,每平方米100mL喷洒,1h~2h杀死;2%倍硫磷粉剂,每间房100g撒播地面,12h~~24h杀死;2%害虫敌粉剂每平方米50g喷撒,24h蛋死亡。D1.3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
水利、农垦、矿产、国防、交通等大型野外作业工地,进住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监测,如属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危险区,进行灭鼠防鼠的宣传和有组织地进行灭鼠灭蚤工作;对进住工地的人群应进行疫苗接种或预防性治疗。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D1.4个人防护
加强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个人防护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接触,野外作业时应穿防蚤袜,防止接触感染。D2监测方法
地方性斑疹伤寒疫情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人群感染及发病情况)和鼠间疫情监测及蚤类疫情监测等。通过监测,为确定地方性斑疹伤寒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D2.1人间疫情监测
人间疫情监测同C2.1。
D2.2鼠间疫情监测
D2.2.1监测内容
a)以地、市为单位设点查清居民区及野外的鼠种构成、分布、密度、带菌率及感染率。b)在该病流行的危险地区,对主要宿主鼠种的密度和带菌率进行定点监测,根据需要对其他所能有疫情爆发的地区进行不定期的监测,监测应在秋季进行。c)重点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要进行病原体分离工作,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毒力测定,以判定该地区流行可能性的大小。
d)对疫区内实验动物饲养场的鼠类动物每年应进行一次抗体检测,发现感染要及时采取措施。D2.2.2鼠间疫情监测方法
D2.2.2.1监测地区选择应选择不同地理景观(平原、丘陵、山区、居民区等)地区。居民区应选择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野外应选择在河流、道路、田、坟地、场院、粪坑、池塘等鼠类橘息活动的地方;货运站的仓库也应监测。D2.2.2.2监测时间每年秋季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同时进行监测。D2.2.2.3监测对象和数量各个监测点应在居民区和野外各捕获当地优势鼠种100只以上进行376
检测。
D2.2.2.4监测和计算方法
WS 215—2001
D2.2.2.4.1居民区放鼠夹或鼠笼方法每15m房间放鼠夹或鼠笼一个,大于15m2小于30m房间放两个,大于30m2小于45m的房间放鼠夹或鼠笼3个,以此类推。诱饵选用花生米、油条、油饼等,一个地区最好选用同一种诱饵。晚上天黑前将鼠夹或鼠笼放在墙根、屋角等处,放鼠夹后晚上10时检查一次,取回获得鼠,以免鼠户体降温后鼠蚤逃离。次日清晨全部取回,将捕获鼠放人塑料袋或白布袋内扎好口袋口,编上号码,做好记录。D2.2.2.4.2野外放鼠夹或鼠笼方法应选择有鼠类活动的地方,原则上每100m2放鼠夹或鼠笼-~个,行距10m,夹或笼距10m。诱饵统-。天黑前将鼠夹或鼠笼放完,鼠夹或鼠笼放在隐避处。如果放鼠夹,在晚上10时前检查一次,取回在晚上10时前鼠类第一个活动高峰时被捕获的鼠,防止鼠死后体温下降后鼠蛋逃离。70%~80%的鼠是在晚上10时前鼠类第一个活动高蜂时被捕获的,次日晨将鼠夹或鼠笼全部取回,收集捕获的鼠类。D2.2.2.4.3捕获鼠分类鉴定根据或参考《医学动物分类鉴定》确定鼠名。D2.2.2.4.4剖取鼠肝脏、脾脏和采集血标本取分类鉴定的鼠,活鼠先挖眼球或腋下放血,取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留血清学检测用;血块留作病原学检测之用;残死鼠在解剖的同时用滤纸条(7cmX1 cm沾取血液,干后放液氮保存,用作血清学检测之用;将鼠体用来苏水漫泡后,剪开腹腔,取肝脏、脾脏保存备用,血标本和脏器标本均应编号记录,放入液氮或低温冰箱保存。D2.2.2.4.5有条件的单位可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血标本和脏器标本,作为病原学诊断(详见附录E)。
D2.2.2.4.6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病原体分离(详见附录E)。D2.2.2.4.7血清学检测血清经1:8稀释,56C30min灭活,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检测(详见附录A)。如果是滤纸片血标本,将滤片漫泡在0.5ml生理盐水中,经30min后摇动滤纸片,便血清成分充分溶下来,取出滤片,其浸液作1:10稀释,可用免疫荧光法、外斐氏反应或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检测。
D2.2.2.4.8鼠种构成比例按式(D1)计算。h×100
X,(%) =
式中:X,一一鼠种构成,%;
h—每种鼠只数;
g-—捕获总的鼠只数。
D2.2.2.4.9相对总鼠密度及相对每种鼠密度分别按式(D2)、式(D3)计算。X2(%) =× 100
式中:X2—-总鼠密度,%,
g——捕获总鼠只数;
j-—-放鼠夹(笼)总数。
X(%) =
式中:X一每种鼠密度,%;
k——每种鼠捕获数;
j--放鼠夹总数。
D2.2.2.4.10鼠总带菌率及每种鼠带菌率分别按式(D4)、式(D5)计算。=×100
X,(%) 一
·(D1)
.....( D2 )
·(D3)
·(D4 )
式中:X.鼠总带菌率,%;
各种鼠阳性总数;
m-各种鼠检测总数。
式中:X每种鼠带菌率,%,
n.每种阳性鼠只数,
每种鼠检测只数。
WS 215---2001
X;(%) =n× 100
D2.2.2.4.11带菌鼠指数计算见式(D6)。X
式中:X带菌鼠指数;
鼠密度;
鼠带菌率。
D2.2.2.4.12鼠的带蚤指数计算见式(D7)。X
式中:X鼠的带蛋指数;
。检出蛋的总数,
y-被检出蚤的鼠总数。
D2.3蛋间疫情检测
D2.3.1监测内容
a)按发种不同分别检蚤,按蛋种不同分别记录。DS)
(D6)
b)同种集中在一起,分组检查带菌情况,用PCR方法扩增立克次体DNA片段,出现特异性DNA电泳者为阳性。
c)分组的蛋制成悬液,接种鸡胚豚鼠或细胞,分离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详见附录E)。D2.3.2监测方法
a)检重方法,将装有捕获鼠的鼠袋打开口,放人周边涂有来苏原液的白做大携瓷盘中,解开袋口将鼠倒在盘中央,将口袋翻过来,检查是否有蚤,如有将蚤捡下来,装人脊每素小瓶中,用小镊子翻开鼠毛寻找,耳朵和腋下都要找到,做好记录。b)用PCR法扩增立克次体DNA片段将分好组的蚤放人灭菌乳钵内,人少量海砂研细,再加入蔗糖磷酸盐缓冲液(SPG)或生理盐水稀释成1100慧液,低速离心,去掉沉渣,离心的上清用作PCR的模板和分离材料(详见附录E)。c)立克次体分离试验将b)中的蛋悬液,直接接种到67日龄鸡胚或豚鼠或细胞进行立克次体分离试验(详见附录E)。
(提示的附录)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豪的病原学诊断E1病原体的分离
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学诊断包括分离立克次体及检翘核酸。这两种方法均是37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