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行业标准(SJ) > SJ/T 10665-1995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SJ/T 10665-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J/T 10665-1995

中文名称: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5-08-18

实施日期:1996-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95969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综合>>C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489-2-91 NEQ IEC 489-3-88

出版信息

出版社: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

页数:30页

标准价格:22.0 元

出版日期:1996-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丁竹明、朱洪炉

起草单位:南京无线电厂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标准化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900MHz频段公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台的设计、生产、使用及管理。 SJ/T 10665-1995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SJ/T10665-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T10665—1995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measurement for base station of public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
1995-08-18发布
199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发布言
本标准的技术要求部分主要参照了英国TACS固定台技术规范和美国莫托洛热公地台性能规范,测量方法主要参照了IEC489-2《使用A3E,F3E,或G3E发射的发射机>(1991)和IEC489-3《A3E或F3E发射的接收机>(1988)。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标准化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无线电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竹明
朱洪炉。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measurement for base station of public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J/T10665-1995
本标准规定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900MHz频段公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地台的设计、生产、使用及管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192—90
GB12193-90
SJ/T10597-94
3定义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移动通信术语
本标准中所用术语的定义按SJ/T10597-94中的规定。4技术要求
4.1基地台一般性能要求
a)频率范围和信道参数如表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5-08-18批准1996-01-01实施
频率范围
信道容量
信道间隔
信道序号
SJ/T10665—1995
表1频率范围和信道参数
935.0125-949.9875
890.0125904.9875
频率容差:±0.25×10-6
工作方式:全双工;
双工收、发频率间隔:45MHz;
音频接口阻抗:600Q
4.2发射机电性能要求
频率误差:±0.25×10-6
935.0125~959.9875
890.0125~914.9875
1~1000
载波功率:3.5~50W,具体由产品标准规定;杂散窄带(射频)分量:≤一70dBc(偏离载频50kHz以上);杂散噪声:<-80dBc(偏离载频50kHz以上,25kHz带宽);邻(信)道功率:一40dBc;
调制特性:1dB,相对于6dB/oct预加重特性(300~3000Hz);调制限制:话音±9.5kHz;
监测音±1.7kHz±10%;
总效率:由产品标准规定;
调制灵敏度:354mV;
总失真系数:<2.5%;
发射机之间的互调:由产品标准规定;相对音频互调产物电平:<-40dB;剩余调频:≤-50dB(加权);
剩余调幅:<5%;bzxz.net
监测音:5970Hz、6000Hz、6030Hz三个单音之一,容差±1Hz;2:1音频信号压缩器特性:
917.0125-949.9875
872.0125~904.9875
1~1320
压缩比:2:1容差±0.5dB(输入工作电平范围=55~0dBV,频率范围200~3500Hz);
启动时间:3.0±2.0ms
恢复时间:13.5±6.5ms。
4.3接收机电性能要求
a)参考灵敏度:-116dBm(12dB信纳);b)总失真系数:<2.5%;
音频响应:±1dB,相对于6dB/oct去加重特性(300~3000Hz):e)
SJ/T10665—1995
相对音频互调产物电平:<-30dB;信号/剩余输出功率比:≥34dB(加权):共道抑制:≥-6dB;
阻塞:>95dB;
邻信号选择性:≥75dB(±50kHz);邻(信)道选择性:≥40dB;
杂散响应抗扰性:>65dB(偏离实际工作频率37.5kHz);互调抗扰性:>65dB;
传导杂散发射:≤20nW;
1:2音频信号扩展器特性:
扩展比1:2.容差±1dB(输入工作电平范围-2.5~30dBV,额率范围300~3000Hz);
启动时间:13.5±6.5ms;
恢复时间:13.5±6.5ms。
5测量方法
5.1标准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均应在标准试验条件及补充试验条件下进行。5.1.1标准大气条件
5.1.1.1基准的标准大气条件
如果被测参数随温度和(或)气压而变化的规律是已知的,则应在本标准5.1.1.3中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测量参数值。必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校正到下列基准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参数值:
温度:20℃;
气压:101.3kPa。
注:由于相对湿度不能通过计算来校正,因此不予规定。5.1.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如被测参数随温度、气压和湿度变化的规律未知时,则通过协议,选择表2所列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之一进行测量。注:如果相对湿度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则可不予考虑。表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标称值
窄容差
5.1.1.3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宽容差
相对湿度
窄范围
宽范围
86~106
SJ/T10665-1995
测量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见表3。表3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
相对湿度
当不能在标准大气下进行测量时,应在试验报告上写明实际条件。气
86~106
在对所给定的设备进行的一系列测量中,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大体稳定。5.1.2基本电源的标准条件
电源的电压及其频率在设备工作时的电源输入端测量。如果设备接有不可拆卸的电线,电缆时,可在电缆输入插头上测量,但要记录电线、电缆的类型、截面形状和长度等。标准电源条件分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两种。5.1.2.1直流电源的标准试验电压直流电源的标准试验电压应为产品标准规定的标称电压,其误差应小于标称电压的±2%,脉动应小于2%。
5.1.2.2交流电源的标准试验电压及其频率交流电源的标准试验电压和频率应为产品标准规定的标称电压和频率,其误差均应小于±2%,谐波失真系数应小于5%。5.2补充试验条件
5.2.1发射机补充试验条件
按GB12192-90中的4.1、4.2和4.4。5.2.2接收机补充试验条件
按GB12193-90中第4章。
5.2.3测量设备的要求
测量设备应能重复给出高于测量要求的精度。此外,必须保证测量设备的性能以及各种设备的配置不致于影响测量结果。测量设备的推荐特性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5.3发射机电性能测量
5.3.1频率误差
通过测量未调制载波频率来确定频率误差。载波频率可以用任何合适的测量装置进行测量,这种测量装置的精度应比被测发射机产品标准给出的频率容差高一个数量级。应对被测发射机准备工作的每个信道重复测量。5.3.2载波功率
在未加调制时测量输出功率。凡测量精度优于土10%的任何简便方法均可使用。应对被测发射机准备工作的每个信道重复测量。5.3.3杂散窄带(射频)分量
5.3.3.1在天线端口的测量方法
a)按图1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b)被测发射机在5.3.2所测得的载波功率电平下工作,调整选频电压表(10)的频率至4
SJ/T10665—1995
发射机载波频率,调整带阻滤波器(8)使选频电压表读数最小;调整选频电压表的频率至第一个杂散窄带(射频)分量,记录其频率和选频电压表的e)
读数;
d)在100kHz~4000MHz频率范围内(发射机正在工作的信道及其邻信道除外)对每一个杂散窄带(射频)分量重复c步骤的测量:如果需要知道每一个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的绝对功率电平,则按以下步骤校准每一个读数:
e)在P点用一辅助的射频信号发生器代替被测发射机,逐次调整其频率,使依次工作在每一个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的中心频率上;对每个频率,根据需要调整辅助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以得到c和d步骤所记录的相同读数,记录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和测量装置的输入阻抗;f)根据e步骤的记录值计算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的功率。5.3.3.2在音频线、控制线或电源线端口频率低于30MHz的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的测量方法
按图1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选频电压表接到输电线路阻抗稳定网络射频输出端口a)
连接电源线,
控制线或音频线
1一被测发射机;2-射频信号发生器;3-电源线、控制线或音频线端口;4-输电线路阻抗稳定网络:5-试验负载;6-耦合装置(可与试验负载合并);7-隔离衰减器(可与试验负载合并);8-带阻滤波器(根据需要);9-隔离衰减器(根据需要);10-选额电压表(或频谱仪)注:对于涉及的任何杂散窄带(射频)分量频率,测量装置在P,点的驻波比不应大于1.4。图1杂散窄带(射频)分量测量配置S
SJ/T10665-1995
b)发射机在5.3.2所测得的载波功率电平下工作,调整选频电压表的频率至每一个测得的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的中心频率,记录每个被测分量的频率和电压以及选频电压表的输入阻抗;
c)测量结果的表示:
对于所测出的每一个杂散窄带(射频)分量,5.3.3.1的记录值可表示为绝对功率,也可表示为相对于载波功率的分贝数。5.3.3.2中b步骤记录的各杂散窄带(射频)分量用电压表示,并说明所使用的测试电路,记录5.3.2测得的载波功率电平。5.3.4杂散噪声
落在接收机带宽内的被测发射机杂散噪声可能降低接收机的性能,利用以下两种测量方法可供评定发射机杂散噪声:
a)测量避免接收机性能降低超过规定值所需的衰减量;或b)测量功率谱密度(较普遍使用)。注:测量方法b不适用于脉冲噪声。5.3.4.1使用标准测试接收机的测量方法a)按图2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6
1-被测发射机;2-耦合器/衰减器装置;3-试验负载;4白噪声发生器(根据需要);5-匹配或汇合网络;6-射频信号发生器;7-标准测试接收机:8-失真仪注:本测量配置应能测量比发射机噪声电平低10dB的噪声。图2发射机杂散噪声的测量配置(测试接收机法)b)被测发射机不工作,由射信号发生器(6)加一标准试验调制的射频信号至匹配或汇合网络(5)的端口b;
c)调整标准测试接收机(7)和射频信号发生器(6),使都工作在偏离发射机工作频率AF(例如50kHz)的频率上;
d)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6)的输出电平,使其比标准测试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高3dB;e)发射机在5.3.2所测量的载波功率电平下工作,调整衰减器(2)使标准测试接收机(7)输出端的信噪比降到标准信噪比,记录衰减器(2)和匹配或汇合网络(5)端口a与c之间的衰减量:
f)记录标准测试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g)应在高于和低于发射机载波频率的其它AF值上重复测量;为了得到g步骤所涉及的每个△F值的发射机杂散噪声功率谱密度,按如下步骤继续进-6-
SJ/T10665—1995
h)发射机不工作,P1点从衰减器(2)改接到白噪声发生器(4),并按上述b至d步骤调整射频信号发生器(6)。由白噪声发生器(4)加一噪声频谱,调整其电平使标准测试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降到标准值,即12dB,记录白噪声发生器(4)输出端功率谱密度P,单位为dB(kT);
发射机杂散噪声在标准测试接收机调谐频率的功率谱密度N等于P加e步骤所记录的衰减器(2)的衰减量:
注:符号“kT\在一些技术文件中有时表示为\kTb\,这里b\等于1Hz带宽。i)应在高于和低于发射机载波频率的其它△F上重复测量。5.3.4.2使用额谱仪的测量方法
a)按图3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
1一被测发射机;2一耦合器/衰减器装置;3一试验负载:4一射频信号发生器:5一带阻滤波器(根据需要);6一预谱仪。图3发射机杂散噪声的测量配置(频谱仪法)b)发射机在5.3.2测量的载波功率电平下工作。调整频谱仪(6),使其总扫描宽度内的中心频率与发射机载波频率相一致。调整带阻滤波器(5),使中心频率与发射机载波频率相一致。调整衰减器(2)和频谱仪(6)的灵敏度,使显示的载波电平值在频谱仪的线性范围内,并记录其电平值Pc,单位为dBm;
c)调整频谱仪,以显示偏离载波频率△F处的噪声电平,并记录为PN,单位为dBm;d):发射机不工作,P1点改接到射频信号发生器(4),依次调整其频率分别等于发射机载波频率和偏离载波频率△F的频率,在射频信号发生器(4)输出电平相同的情况下,用频谱仪测得其相应的电平为P,和P2,单位为dBm;注:Pz与P,之差即为带阻滤波器(5)在载波颖率和偏离载波△F频率的衰减之差,该值应大于颊谱仪本身所能测得的发射机杂散噪声最低极限值(例如一177dBc/Hz)与所需测量的发射机杂散噪声(例如150dBc/Hz)之差值(例如33dB)。e)用公式(1)计算发射机杂散噪声的功率谱密度N,单位为dBc/HzN=Pn-[(Pc+(P2-P))-10lgB
式中:Pc、P、P1、P2分别为b、c和d步骤中记录的电平值,dBm;B频谱仪的分辨率滤波器带宽,Hz。f)测量结果的表示:
SJ/T10665—1995
1)发射机输出端和测试接收机输入端之间所需的路径衰减。标绘5.3.4.1中e和g步骤记录的总衰减值-F曲线,线性纵坐标表示总衰减值,对数横坐标表示AF值。
记录标准测试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和(或)噪声系数:注:受影响的接收机可能与本测量使用的标准测试接收机具有不同的特性,在解释测量结果时应予考虑。2)发射机杂散噪声功率谱密度
标绘功率谱密度N-△F曲线,线性纵坐标表示5.3.4.1中h步骤5.3.4.2中e步骤计算出的功率谱密度N,对数横坐标表示△F值。5.3.5邻(信)道功率
5.3.5.1使用功率测试接收机的测量方法a)按图4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b)使发射机在5.3.2所测得的载波功率下工作;c)置中频衰减器(4c)为某高衰减值,例如70dB,然后调整耦合器/衰减器(3),使提供给功率测试接收机的信号电平在其线性范围内;d)调整本机振荡器(4A)频率,使有效值电压表(4D)读数最大,记录此读数和中频衰减器(4C)的衰减值,单位为dB;
e)增加本机振荡器(4A)频率,直到有效值电压表(4D)的指示下降6dB,记录此本振频率;
f)将本机振荡器(4A)频率增加17kHz;g)用频率为1250土2Hz的信号调制发射机,调制信号电平比产生频偏为最大允许频(相)偏60%的电平高10dB。对于没有调制限制的发射机,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输入信号电平下进行测量:
h)调整中频衰减器(4C),使有效值电压表(4D)的指示与d步骤记录的值大致相同,记录有效值电压表(4D)的读数和中频衰减器(4C)的衰减值,单位为dB;i)邻(信)道功率比A为d步骤与h步骤记录的中频衰减器(4C)的衰减值之差,并用各步骤有效值电压表(4D)的读数予以校正,记录A值;J)除去发射机调制,置中频衰减器(4C)为d步骤记录值:k)将f和g步骤的本机振荡器(4A)频率降低17kHz,重复c至i步骤测量另一邻(信)道功率;
SJ/T10665-1995
1-被测发射机;2一音频信号发生器;3-耦合器/衰减器(可合并到测试负载中);4一功率测试接收机.其中:4A-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4B一信道带通滤波器:4C-中颖衰减器:4D-有效值电压表(可置于中频放大器后):5-试验负载图4邻(信)道功率测量配置(功率测试接收机法)I)测量结果的表示:
1)根据5.3.5.1中i和k步骤记录的两个邻(信)道功率比A和5.3.2测得的载波功率Pc计算和说明邻(信)道功率P,单位为W:P,=P×10-Ao
2)计算和说明功率测试接收机的6dB带宽,即5.3.5.1中e和k步骤记录的两个本机振荡器频率之差。
5.3.5.2使用频谱分析仪的测量方法本标准给出了两种使用频谱分析仪的测量方法。一种测量方法是使用非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当邻(信)道功率的主要部分除噪声外包含一个或多个频谱分量时,使用非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的测量方法,其精度为土2dB。另一种测量方法是使用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当采用检波器校正系数Fi时,可在所有情况下使用。当邻(信)道功率的主要部分是正弦分量和热噪声的混合时,Fn的典型值在0~2.5dB之间。对于本标准,Fn为1dB。5.3.5.2.1使用非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测量方法a)按图5配置连接设备和仪器,(4)为非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9
SJ/T10665—1995
1-被测发射机;2-音频信号发生器:3-耦合器/衰减器(可合并到试验负载中):4一非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或数字存储频谱分析仪;5-试验负载图5发射机邻(信)道功率测量配置(频谱分析仪法)按如下要求调整频谐分析仪(4),其步骤如下:调节分辩率和视频滤波器带宽到尽可能小的值,但不小于规定带宽的1/200,又不大于规定带宽的1/40,并记录其数值为R;调节总扫描宽度到尽可能小的值,但不小于想定带宽,并沉录其数偿为卫;一调节扫描时间大于3B/R2。
调节耦合器/衰减器(3)以适合于频谐分析仪的输入特性。b)发射机不加调制,并在5.3.2测得的载波功率下工作;c)调节频谱分析仪,使其显示图形的中心与发射机载波频率相一致;d)调整耦合器/衰减器(3)和频谱分析仪(4)灵敏度,使适于在频谱分析仪荧光屏的线性范围内显示。记录发射机载波功率Pc,单位为dBm;e)调节频谱分析仪,使其显示图形的中心与上邻(信)道的中心频率相一致:f)用频率为1250土2Hz的信号调制发射机,调制信号电平比产生频偏为最大允许频(相)偏60%的电平高10dB。对于没有调制限制的发射机,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输入信号电平下进行测量:
g)在规定的带宽内,确定邻(信)道功率频谱的最大分量是否比最高的噪声功率电平大:10lg(B/R)+3dB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可用5.3.5.2.2的方法进行测量。若满足,则记录规定带宽内的频谱分量A1、A2、..An,单位为dBm。然后,用公式(2)计算并记录所指示的邻(信)道功率P。,单位为dBm:P,=10lg≥10A/10
式中:n取样数;
A;—被测发射机加f步骤调制时,在规定带宽内第i个频谱分量的功率电平,dBm。b)重复e到g步骤,测量下邻(信)道功率分量;测量结果的表示:
1)用公式(3)计算上邻(信)道功率比PR,单位为dB: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