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行业标准(SJ) > SJ 2585-1985 雷达设备研制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程序
SJ 2585-198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SJ 2585-1985

中文名称:雷达设备研制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程序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英文名称:Reliability monitoring programs for use du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adar equip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5-03-25

实施日期:1986-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214298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准化管理与一般规定>>A01技术管理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7年(第23号)

采标情况:MIL-Q-9858 BS 5760 NEQ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1986-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20研究所

提出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舰船,机载和地面雷达设备新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在研制过程各阶段可靠性监控程序和具体要求。 SJ 2585-1985 雷达设备研制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程序 SJ2585-198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舰船,机载和地面雷达设备新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在研制过程各阶段可靠性监控程序和具体要求。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部标准SJ2585-85
雷达设备研制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程序1985-03-25发布
1986-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部标准事达设备研制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程序1.1适用范图
SJ258585
本标准规定了规船、机载和地面雷达设备新产品(以下简称产品)在研制过程各阶段可靠性监控程序和具体要求。1.2说明
1.2.1产品的可靠性监控应随着研制过程每-个工作环节的进行实施适时地控制。它与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管理工作应紧密结合、并应综合权衡,以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1.2.2各种产品可按其技术成熟程度和复杂程度,对本标准所规定的可靠性监控在序和要求作必要的增减。
2定义
可靠性监控程序系指通过可靠性管理机构采用可靠性技术手段,对新产品研每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使产品可靠性得以增长而达到预期的目的。2.1一般定义
本标准未加定义的一般可靠性术语定义按GB3187一82《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定义。
2.2可靠性结构模型与数学模型
可靠性结构模型系指从可靠性角度上来看,整机与分机、部件及元器件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用框图将这种关系表达出来。用数学方法对这种关系加以描述,即为数学模型。
2.3可靠性指标预计
根据国家可靠性数据中心提供的元器件失效率数据或采用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确认的元器件失效率数据,按产品的可靠性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理论和现场数据证明基本准确和可信的预计公式,对产品的单元、分机、整机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定量预测。2.4可靠性指标分配
将产品可靠性指标按不同要求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加权分配方法,根据可靠性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将其指标定量地分配到各分机。单元。元器件。2.5降额设计
电子工业部1985-03-25发布
1986-01-01实施
SJ2585-85
降额设计系指产品中的元器件实际施加的电应力和环境热应力在其额定值之下的设计措施。
2.6裕度设计
为了防止由于环境应力变化而导致电子元器件和结构件的特性值渐变及电子元器件相结构件因长期使用产生劣变而引起产品故障所采用的设计措施。2.7电磁兼容性设计
为了防止来自产品外部及内部的电磁干扰对电路功能影响和限制对外部干扰而采用的设计措施。
2.8购备设计
为使产品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而附加一些元器件、部件、分机的设计措施。2.9环境适应性设计
使产品在规定各种环境应力作用下,在规定时间内,能正常完成规定功能而采取的设计措施。
2.10环境隔离设计
为了隔离各种环境应力对产品的不良影响而采取的设计措施。2.11维修性设计
为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能保持或恢复到完成规定功能所采取的设计措施。2.12可使用性设计
使产品能够方便使用及避免操作失误所采用的设计措施。2.13安全性设计
保证产品操作者和维修者人身安全的设计措施。2.14可靠性研制试验
为了在产品研制的早期阶段(科研阶段)以提供在自然的和降低的环境条件下发生失效的形式和机理的工程信息,并为估计产品的可靠性提供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试验,分析和确定的反复过程,使可靠性获得提高,本试验的目的不是鉴定或验收可靠性指标,而是为了解决可靠性工程中设计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有利于有规则的,和标准化的方式改善产品的可靠性状况,使产品的可靠性得以增长。2.15可靠性增长试验
产品在预期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连续几次任务模拟循环,以提供有关受试产品在自然的和规定环境条件下的失效形式和失效机理的工程信息,当找到并确定失效形式和机理后,并通过采取改进措施,防止失效再度出现,从而得到可靠性提高的试验。2.16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验收试验、可靠性现场试验及环境试验等分别按SJ2584-85《雷达设备可范性鉴定试验及验收试验》和GB2421-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2
规程》中给出的定义。
2.17可靠性情报反馈
SJ2585-85
将产品可靠性控制的结果反传递给原控制部门以肯定或改进可靠性控制持施的过程,
3可靠性监控程序流程与一般要求产品研制程序四个阶段(科研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样机研制阶段及试生产阶段)相应的可靠性监控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3.1科研阶段监控程序与一般要求3.1.1使用方提出产品战术技术任务书时,生产方应对该任务书提出的可靠性指标和维修性指标进行初步预计,根据任务需要和实现可能性共同确定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3.1.2在对产品进行方案论证同时,应对产品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并写出“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报告。“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报告”具体要求见第4.1条。
3.1.3在可靠性预计和可靠性分析及论证的基础上,在选择及提出产品构成初步方案同时,必须考虑满足可靠性要求的最佳构成方案。…个好的最佳构成方案,应该是下列各方案最佳综合:
a,以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b,以可靠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c.以技术性能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d,以重量体积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3.1.4在初步方案确定之后,通过建立可靠性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及在可靠性预计的基础上,对各分机进行可靠性及维修性指标分配,并拟定“科研阶段可靠性设计规范”。“科研阶段可靠性设计规范”具体要求见第4.2条。3.1.5在专题、分机和整机体制联试性能试验同时,进行环境试验与可靠性研制试验,对各专题及整机体制进行可靠性评定,并写出“可靠性评定报告”。可靠性评定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环境试验程序、环境条件应力及作用时间:b,在各种环境条件失效被发现的现象、失效机理和失效原因的确定,C各种失效分析统计。如属方案性问题、设计性问题(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等)制造工艺性问题(制作超差、焊接不良、组装技术、调试等)元器件质量问题及其它:d,每次发生问题和失效时间,及问题严重程度和失效厨性(相关失效和非相关失效):
e,提出具体改正措施(包括设计、制造工艺、元器件等)并拟定可靠性增长方案及计划。
3.1.6对可靠性评定结果进行可靠性情报反馈。必要时,对分机及各专题进行再研3
SJ2585-85
制或进行局部修改和调整,甚至修改方案,直至满足可靠性要求为止。3.1.7在拟制科研阶段研制工作和技术总结时,必须在“可靠性评定报告”的基础上:拟制科研阶毁“可靠性设计规范”实施情况及可靠性技术总结报告。3.1.8在拟订试验样机研制方案及技术要求时,必须拟订试验样机可靠性设计规范,并提出元器件选用要求和元器件优选手册(或清单)。试验样机可靠性设计规范,是在经过各专题、分机进行环境试验及可靠性研制试验后,对其可靠性评定结果,以及准对科研阶段可靠性设计规范修改的基础上拟制出来的。下列原则应作为元器件入选到优选手册中的条件::能满足设备性能要求的元器件:b能满足设备可靠性要求的元器件:c,已为有实践经验的单位或多个厂、所入选的元器件:d。经本单位以往产品、外单位定型产品或专题、分机试验使用证明是稳定可靠适用的元器件:
e,压缩品种规格,提高同类元器件的复用率使其品种规格比率能达到设计控制要求;
f.在满足性能及可靠性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廉价元器件及库存元器件;g,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的元器件,多个厂生产的元器件,应定点择优选用。对必须采用但尚未约入标准的元器件,应确定生产厂共同进行质量控制:五,尽最选择质量稳定且供货及时的生产厂的元器件:1对一些关键的元器件要经过大量试验,确认质量好,性能稳定的方能入选。3.2技术设计阶段监控程序与一般要求3.2.1在试验样机设计完之后,必须进行可靠性设计审查,审查内容按“可靠性设计规范”要求逐项审套:不合格者必须修改设计。3.2.2按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可靠性预计,如果不能满足可靠性指标要求,要采取可靠性设计措施。如:尽量减少元器件数量,选用失效率低的元器件,提高降额水平,采取备设计措施等。
3.2.3要对设计图纸按“电腾结构设计图纸审查规范”进行可靠性设计审查,并以会签。
3.2.4按“元器件限用要求“和”元器件优选手册”对电路设计利结构设计进行元器件应用审查,不满足要求者不能选用,对个别元器件,因供货短缺和设备上特殊要求经批准后可以选用,但必须登记造册,但只要有可能必须更换。3.2.5在分机和电路设计完毕之后,应在其规定的工作条件极限范围内,按各种环境应力及电磁于扰因紫,在稳态和动态等情况下,应进行应力对电路及其所用元器件的灵缴性分析,通常应作以下分析:a,最大输入信号变化
SJ2585-85
b.最大电源电压变化及电源解变(妇通断试验):c:最大元器件参数变化:
d,环境应力极限条件下及动态情况下;e,丧失安全措施情况下;
f,无贮备措施情况下:
g.在电磁干扰情况下:
这些分析应该作为设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加以实施和安排,并在可靠性审查时子以考虑。
3.2.6根据现有设计文件或资料(如方框图、电原理图、结构图等),进行失效形式及影响分祈,以便至少获得下列信息:a,对被分析的每一个分机功能大致说明;b,对每一个分机的失效形式的详细说明:c.所有失效形式对产品工作影响的详细说明:d,对每种失效形式产生原因的详细说明:C.对每个失效形式发生概率的估计:f,对已知的已经确定的失效形式的控制方法及采取措施的详细说明:g,对每个已经确定的失效形式产生的主要和次要影响的说明。失效形式和影响分析应包括功能的失效形式和影响分析及单个元器件的失效形式及影响分析。
3.2.7在试验样机制造前,必须解决关键制造工艺技术。其中包括电装互连及机加工和装配的关键工艺技术和工装模具。关键制造工艺技术是在试验样机设计中,经失效形式分析和影响分析及科研阶段经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的。3.2.8在试验样机制造前,应制定可靠性制造规范。该规范是在本单位以往制造经验总结及解决可靠性关键工艺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可靠性制造规范包括下列内容:&,元器件原材料外购选用规定:b.元器件原材料进货检验规定:c元器件原材料储存运转规定:
d,外协配套件进货检验规定:
e,元器件老练筛选规定:
f.机械零件制作及检验规定:
g:电组装及检验规定:
h,部件整件组装及检验规定:
i特殊零件加工及代用材料规定:.总装总调及检验规定:
,中间检验和最终检验规定:
SJ2585-85
1.文明生产及制造环境控制规定等。3.2.9在整个制造加工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任务是;建立能稳定生产合格品和优质品的生产线,抓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或超过技术标准要求,务力生产优质品,尽量减少不合格品,为此必须做好下述工作:
8,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加强生产调度及时解决薄弱环节,组织好均衡生产;
b,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及时制订或修订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工艺规范。不适用的原材料不采用,不合格的半成品不流转,不合格的成品不能按合格品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计产值和产量。凡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C。在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条件、标准、工艺等技术文件进行检验。对执行工艺纪律以自检、互检为主,半成品、成品以专检为主。实行群众检验和专职人员检验相结合的方针:
d,在制造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及时进行不良品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对批景大的零部件可运用管理图,对品种多,数量少的工种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控制五个质量因素(人、材料、机器、方法和制造环境)为重点,可运用因果图等,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品:
e,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和活动场所,一般都在制造车间。因此,车间要保持良好的生产秩序,保证生产通道畅通和生产场地的整齐清洁:f.制造过程中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与工艺的实施。3.2.10在试验样机进行性能试验同时,要进行环境试验及可靠性研制试验,在试验中参照环境试验及可靠性试验的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进行,并作详细记录。3.2.11在进行环境试验和可靠性研制试验中,要进行各失效和缺陷数据收集.和记录,并进行失效和缺陷分析。进行失效和缺陷分析主要目的是确定试验样机的潜在弱点,应对每个潜在的失效和缺陷进行估计,以确定其对完成任务所产生的影响,并按其严重性进行分类。通过失效和缺陷分析为改进设计和为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提供有用信息。
3.2.12利用对试验样机可靠性设计审查、可靠性预计,设计图纸可靠性审查、元器件应用审查、分机及电路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影响分析及对试验样机进行的环境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失效和缺陷分析的信息,对试验样机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对于不足者,提出改进措施,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正,并列入试验样机制造报告及技术总结中。
3.2.13在拟制定型样机设计技术要求同时,要拟制定型样机可靠性设计规范。定型样机可靠性设计规范是在试验样机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和经过试验样机可菲性与维修评定及试验样机设计文件修正,以及前期贯彻可靠性设计措施经过验证而获得的成功、失败与6
SJ2585-85
不足的信息的替础上:针对定型样机研制特点及要求而修改后的可靠性设计规范。3.3样机研制阶段监控程序与一般要求3.3.1在定型样机设计完毕之后,必须按“定型样机可靠性设计规范”进行严格的全面的可靠性设计审查。在可靠性设计审查过程中,分机及单元应该提供修正后的结构模型与数学模型,根据国家可靠性数据中心提供的元器件失效率数据或采用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确认的元器件失效率数据,按可靠性预计方法进行计数预计。可靠性预计应该涉及产品的设计规范及可靠性工作计划方案中所规定的产品的每一种工作方式,并对它们加以区别对待。应该从整个任务范围(包括每个阶段)计算产品在规定极限内某一时刻工作概率,对于外协配套件仍应按所规定方法进行预计(对于不影响产品规定功能的附属设备和电路可不进行预计)。预计结果应列表存档,以备进行设计图纸可靠性审查、元器件应用审查、失效形式和影响分析、定型样机可靠性与维修性及设计定型可靠性报告等查用。
3.3.2在定型样机设计完毕之后,仍要严格进行设计文件可靠性及维修性审查、元器件应用审查、分机及电路应力分析及失效形式与影响分析。分机及电路应力分析基本与第3.2.5款相同,失效形式与影响分析基本与第3.2.6款相同。对试验样机设计有重大更改的分机和电路,其分析工作应特别注意。3.3.3在定型样机制造前。仍需解决可靠性关键工艺及制订可靠性制造规范。定型样机可靠性制造规范是在技术设计阶段可靠性制造规范的基础上,经过验证、修改、增补而使其更加完备、严格和具体。在定型样机制造过程中,仍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其具体要求见第3.2.9款。
3.3.4在定型样机性能试验同时,除了进行环境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及失效和缺陷数据收集外,必须进行现场试用试验。现场试验地点,最好是产品将来投入使用的典型环境。通过现场试用考察至少应获得下列信息:a,可靠性指标现场统计值:
h.维修性指标现场统计值;bzxz.net
c.产品的故障定位能力:
d.产品的失效件可更换性;
e.元器件应用特性及元器件失效统计:f.产品主要失效模式
g.各类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分布;h,各分机、单元、电路失效对整机性能的影响;1,现场环境应力对产品影响:
j.产品的可使用性;
k,产品操作维修的安全性:
1.产品各种随机文件资料的正确性及可使用性:7
SJ2585-85
m。随机备件的品种、数量最优化程度:n,随机维修工具、仪表的可用性等。现场试验前,应制订现场试验考察大纲,其内容包括试验地点的确定、试验时间的安排、考察项目、考察要求、考察记录所用的各种表格及考察报告具体要求等。3.3.5在现场试验中,现场数据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进行失效分析、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及可靠性情报反馈的基本依据。为此,必须作出详细的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试验记录与报告要求,按照SJ2166《电子设备可靠性试验一般要求》执行。3.3.6在现场试验中,特别要注意现场失效数据收集。为此,必须要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现场失效分析,其分析程序如下:a,失效模式的描述:失效时的环境条件,应力状况,工作状态、失效单元在设备中承担的功能、失效现象和效应、工作时间以及失效前后有关原始记录等:b,确定失效机理: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效应,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可能与设备娜一部分有关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C.证实失效机理:通过一些有关试验和记录证明确定的失效机理是否属实。如果并非属实,可再确定新的失效机理,再加以证实,直到确实无误为止d,采取纠正措施:根据上述分析判断,提出旨在消除产生失效诸因素的有关设想和建议。其内容包括,方案确定、设计、制造、使用方法及使用条件等,以便控制直至完全消除导致失效的主要失效模式再现;e,证实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纠正措施是否有效,程度如何、是否带来新的失效因素,这还需要重复试验和单项模拟试验来证实。3.3.7根据对定型样机进行的环境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现场试验所得到各种数据,进行综含合数据分析,其结果作为定型样机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的依据。3.3.8根据定型样机设计中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审查、可靠性预计、设计图纸可靠性审查,元器件应用审查、分机及电路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和影响分析所取得的信息结合第3.3.7款综合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定型样机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其结果除作为拟订可靠性设计定型报告依据之外,同时作为可靠性情报反馈有用信息。通过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对于设计中的缺陷,应采取约正措施,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正以作为可靠性设计定型报告的资料之一加以引用。3.3.9在拟制试生产技术要求同时应拟制试生产可靠性技术要求。可靠性技术要求是在定型样机各种试验,失效分析及定型样机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定中所发现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中存在问题应采取措施,进而修改设计文件后,为重点解决制造中可能带来新的不可靠因素而提出限制性的技术要求。3.4试生产阶段监控程序与一般要求3.4.1在试生产中应严格按照可靠性造规范对制造中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该规范是在定型样机制造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试生产技术要求和前期提出改正措施而修改制定8
SJ2585-85
3.4.2在试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制造流程进行质量控制。本次质量控制较前期质量控制更为规范化。制造流程见图2。3.4.3在试生产交收试验合格的产品中,按规定要求,抽出-定数量产品,进行环境试验。环境试验条件和方法按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专业(部)标准和企业标准或经使用方和生产方共同商定的条件进行。3.4.4将进行过环境试验的产品,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应注意下述问题:
a,仅仅对受试产品出现的故障进行排除,并不能纠正错误。必须通过性能监控,故障检测、故障分析和设计及制造工艺的修改并作验证,以防止同类故障在受试产品上和同批产品上再发生,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b,为提高任务可靠性,应使纠正措施集中在对任务有致命影响的故障形式上,同时为提高基本可靠性、则应将纠正措施集中在出现最频繁的故障形式上,而不管它们对任务是否有致命影响。应该权衡这两方面的工作,以使两种指标都得到顾期的增长。3.4.5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试验目标和要求,其中包括所选择的增长模型及增长率以及这两种选择的理由:
b.受试设备的确定和每台设备试验项目数的确定:c,试验条件、环境模型、工作模型和性能模型、以至工作周期:d,以日历时间表示的试验进度及产品寿命单位(包括试验阶段及试验程序审查日程):
e,试验场规划,追究责任的标准及责任界限:1.试验设备及受试产品的说明和要求g.纠正措施的程序和采取措施的时间;h,预定用于设计修改的时间和经费主.信息的收集与记录的需求;
j。失效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k,对试验过程中完成的保养性维修的说明;1.试验项目的最后说明;
m。应考虑的其它有关事项。
3.4.6在试生产的产品中,按规定要求抽出一定数最的产品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鉴定是否已达到了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可靠性鉴定试验方案应按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专业(部)标准或有关企业标准或经使用方与生产方协商同意的其它准则加以拟定。
3.4.7在试生产的产品中,抽出一定数量产品,进行可靠性现场试验,试验的自的9
SJ2585-85
是为了了解产品现场使用可靠性水平,验证实验室内模拟可靠性试验时所采用的应力等级是否适当。现场可靠性试验还可以弥补目前综合环境条件模拟设备不足。对于大型的或某些确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的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采用或插入短期的可靠性现场试验。对现场试验的操作维护人员技术水平应有要求。3.4.8对在环境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及可靠性现场试验中,产品出现一一切故障必须进行认真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的进行可靠性情报反馈,作为修改设计及制造工艺的依据。3.4.9在产品发运到用户时,在产品随机文件中应包含下列有关可靠性使用规范内容:
a.操作使用规定:
b.日带维护细则:
c.故障修理细则:
d.安全操作使用规定;
e配套设备及备件保管要求;
.维修仪表工具使用要求;
名,操作使用记录及故障修理记录规定:h,使用环境控制要求。
3.4.10当产品发运到使用部门进行试用时,应进行可靠性情报反馈。3.4.10.1可靠性情报反公馈有下述两种方式:a制造单位经常或定期对用户进行调查,收集产品使用中的可靠性信息;b,使用部门通过日常的详细使用维修记录及各种报告等,反馈给制造厂、元器件厂及国家可靠性数据中心。
这两种可靠性情报反馈可以同时进行。通过可靠性情报反馈以纠正产品设计、制造中的缺陷和改进元器件质量以及通过国家可靠性数据中心综合处理以利提高元器件及整件可靠性水平。3.4.10.2通过可靠性情报反馈,除了获得第3.3.4款中的可靠性信息外,还应获得下列信息:
a.实际使用环境应力及对产品影响;b.产品对环境适应性及防护能力:c.产品的失效率和维修率的分布:d.用户对产品诸性能可带性及稳定性的综合反应意见;e.产品的维修费用。
3.4.11在生产定型前,应拟制可靠性生产定型报告,其主要依据是来自试生产中的环境试验,可轻性增长试验、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现场试验和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及解决试生产中的可靠性制造工艺关键技术的结果。10
4具体要求
4.1可靠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报告SJ2585-85
可整性与维修性方案论证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4.1.1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论证与确定:8预计的指标;
b相似设备经过大款统计验证后的指标:c.执行任务实际需要的指标;
d,根据箭要和可能达到及考虑经济性,体积、重载、耗电等约束条件,经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的指标。
4.1.2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分配。4.1.3最佳构成方案的确定,
a,以可靠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b,以经济性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c.以体积、重量、耗电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d,以技术性能为准则的最佳构成方案:e,综合考虑最后确定的最佳构成方案。4.1.4可靠性与维修性保证措施:a可靠性与维修性技术保证措施:b,可靠性控制与管理保证措施:4.1.5可靠性与维修性保证性文件资料:可菲性与维修性设计规范:
b.可靠性与维修性制造规范:
c.可靠性设计审查规范:
d,可靠性指标鉴定规范;
e,环境试验规范;
f.元器件限用及优选规定:
g.可靠性实施计划。
4.1.6引证文件资料及各类标准。4.2科研阶段可靠性设计规范
科研阶段可靠性设计规范应包括下列内容:4.2.1可靠性监控程序。
4.2.2可靠性监控程序流转制度。4.2.3对各分机要求达到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指标。4.2.4可靠性设计具体要求和规定;a.降额设计具体要求和规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