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5112-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G/T 5112-1999
中文名称: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制造与检验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05-10
实施日期:199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6428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材料储运设备>>起重设备>>53.020.20起重机
中标分类号:>>>>J8 工程建设>>施工机械设备>>P97建筑工程施工机械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ANSI/AWS D1.1-1988 NEQ DIN 8563 T3 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12779
页数:22页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4-22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春媛、孙德忻、程昌永
起草单位:四川建筑机械厂
归口单位: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
提出单位: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塔式起重机钢结构件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塔机钢结构件的制造与检验。其他建筑机械的钢结构件也可参照执行。 JG/T 5112-1999 塔式起重机钢结构制造与检验 JG/T5112-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JG/T5112-1999
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机械中的重要设备。长期以来,我国的制造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一直没有一个适合塔机制造特点的结构件制造与检验的行业标准,因而影响了塔机制造质量的稳定与提高。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并参照相关的钢结构制造规范与标准形成了本标准。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参照了国内外下列标准:-GB50205—1995《建筑钢结构制造与验收规范》JGJ81—19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ANSI/AWSD1.1—1988《钢结构焊接规程》DIN8563T3《焊接工作的质量保证》-JG/T5082.1—1996《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建设部机械设备与车辆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建筑机械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春媛、孙德忻、程昌永。本标准委托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负责解释。10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塔式起重机
钢结构制造与检验
Steel structure manufacturing andtesting for tower cranes
JG/T 5112--1999
本标准规定了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钢结构件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塔机钢结构件的制造与检验。其他建筑机械的钢结构件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定,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324-1988焊缝符号表示法
GB/T 985—1988
GB/T 986—1988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和尺寸GB/T2649-1989焊接接头机械性能试验取样方法GB/T 2650—1989
GB/T 2651-1989
GB/T 2652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 2653-1989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
GB/T 2654--1989
GB/T 2655—1989
GB/T 2656---1981
GB/T 3323-
GB/T 3375—1994
焊接接头及堆焊金属硬度试验方法焊接接头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方法焊缝金属和焊接接头的疲劳试验方法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焊接术语
GB/T 4675. 1~~4675. 5- -1984焊接性试验
GB/T 5117—1995
GB/T 5118—1995
GB/T 5185
GB/T 5293-
GB/T 8110--1995
GB/T 11345-
GB/T 12212
GB/T13752-
GB/T 14957--1994
碳钢焊条
低合金钢焊条
金属焊接及钎焊方法在图样上的表示代号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技术制图焊缝符号的尺寸、比例及简化表示法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熔化焊用钢丝
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原GB/T10854—1989)JB/T 7949--1995
JG/T 5011.12-—1991
建筑机械与设备涂漆通用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05-10批准1076
1999-12-01实施
JG/T5112-1999
JG/T5011.13--1992建筑机械与设备除锈通用技术条件JG/T5082.1--1996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G/T5082.2-1996建筑机械与设备焊工技术考试规程3符号
本标准所采用的符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4图样
工件长度
焊缝长度
焊缝有效厚度
工件宽度
焊缝宽度
焊缝余高
工件高度
符号及名称
工件厚度
焊脚尺寸
错边量、咬边深度.弧坑深度
平面度、垂直度、平行度偏差
4.1要求焊接如工的图样,应明确标注所有焊缝的位置、形式、尺寸和范围,必要时应注明车间装配或施工安装时的焊缝。
4.2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接头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的规定。埋弧焊接头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6的规定。4.3焊缝的图样标注应符合GB/T324,GB/T5185和GB/T12212的规定4.4当对焊接接头或焊缝有特殊要求时,应附设计图样并注明焊接接头的断面形状或焊缝的细节。4.5对焊缝有特殊检验要求时应在图样上或技术要求中注明。4.6结构件设计时,应对焊缝按其质量特性分为关键焊缝、重要焊缝、一般焊缝,并在图样上进行标记。a)关键焊缝(A类焊缝):直接影响塔机的安全及可靠性。其功能失效后可导致重大事故。标识为A。
b)重要焊缝(B类焊缝):直接影响塔机使用性能。其功能失效后将严重降低塔机的使用性能或不能正常工作。标识为B。
c)一般焊缝(C类焊缝):一般的结构焊缝。不构成对塔机安全和可靠性的影响。不标注4.7焊缝质量特性应标注在焊缝符号箭头线的尾部。例:焊接角焊缝,焊脚尺寸为8mm.相同焊缝数4条,焊缝质量特性为A类,其标注为:4.8对焊接件的尺寸精度或形位公差有特殊要求者,应在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中做出标记或说明。5钢材与焊材
5.1钢材
5.1.1结构件所用钢材应按GB/T13752的规定选取,并应符合相应材料的国家标准和图样要求。5.1.2进厂钢材必须有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的内容至少应有钢号、炉(罐)号、批号及实测的化学成7?
分、机械性能指标。
JG/T 5112-1999
5.1.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制造厂对进厂钢材应进行复验:a)合同或技术文件中有复验要求;b)质量证明书提供的理论指标不全;c)技术检验部门对钢材质量有疑议。5.1.4钢材代用必须考虑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总体要求,经技术部门核定并出具书面通知。5.1.5钢材表面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当表面有局部锈蚀、麻点、凹坑、伤痕等缺陷时,应予清除。清除缺陷后,钢材有效截面尺寸不得小于理论公称尺寸减去负偏差值。5.1.6钢材表面锈蚀的等级应符合JG/T5011.13—1992规定的A、B,C级。5.2焊条与焊丝
5.2.1碳素结构钢所用焊条应符合GB/T5117的规定,低合金结构钢所用焊条应符合GB/T5118的规定,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5.2.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规定,并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埋弧自动焊用焊丝应符合GB/T14957的规定,焊剂的选用应符合GB/T5293的规定。6零部件加工
6.1加工前的准备
6.1.1用于结构件的钢材,需经表面处理,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及抗腐蚀能力。表面处理的方法一般应用喷射式或抛射式除锈,也可采用动力工具或手工除锈。6.1.2钢材的平面度、直线度超差影响下料精度时,应进行预矫正。6.2下料
6.2.1气割下料应优先采用精密切割或自动、半自动切割。一般零件或切割后仍需对切割边进行加工的零件可采用手工切割。
6.2.2气割前应对设备、工具及所用数控编程软件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可靠后方可切割,手工切割宜采用辅助工具。
6.2.3气割下料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手工切割±2mm;
b)半自动切割±1.5mm;
c)精密切割士1mm。
6.2.4切割面垂直度公差不应大于零件厚度的5%。且不得大于2mm。6.2.5气割件切口应光滑平整。关键件、重要件气割表面质量要求见表2。表2关键件,重要件气割表面质量项目
表面粗糙度 Ra
局部塌坑
关键件
25 μm
不允许
重要件
50 μm
每米长度内<1mm
6.2.6剪切下料的零件,切口边沿应整齐,无毛刺、撕裂、缺肉等缺陷。6.2.7剪切下料允许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板件长(宽)度偏差士2mm;b)型材长度偏差士2mm;
c)型材端部垂直度公差≤2mm。6.3矫正与弯曲
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
超限修补按焊接有关规定执行
JG/T5112-—1999
6.3.1零件下料后其形位公差不符合要求时必须矫正。矫正一般应在冷状态下进行。冷矫正时应缓慢加力,室温不宜低于5C。
热矫正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750~900C。同一部位加热次数不得超过二次.并应缓慢冷却。6.3.2零件经矫正后允许的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钢材矫正后的公差
工字钢
H型钢
工字钢
H型钢
检测项目
钢板平面度
全长直线度
两边垂直度
全长直线度
翼缘垂直度
1≤2000
1>2000
6.3.3零件的弯曲成型:
4≤L/1 000
且不大于 4
A≤h/100
且不大于 1. 5
4≤L/1 000
且不大于3
46/100
且不大于2
H≤100A≤1
H>100 4≤1.5
4≤0.61/1000
且不大于 3
a)在常温下弯曲时,内侧弯曲半径应大于两倍板厚;b)冷作弯曲后零件外侧不得有裂纹;Z
示意图
c)热煨零件弯曲,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C范围内,不得在蓝脆区(200~400()范围内进行。
6.3.4弯曲成型的零件,其形状尺寸应用样板检查,其弦长在1000mm以下者,样板弦长应与零件的1079
JG/T 5112---1999
弦长相同。弦长大于1000mm者,样板弦长不得小于1000mm。成型部位与样板之间的局部间隙不得大于2mm
6.4机械加工
6.4.1零件边沿需要切削加工时,加工余量不应小于2mm,加工后表面粗糙度Rα不应低于25um。6.4.2www.bzxz.net
零件的钻孔,除采用数控机床钻孔外,一般应采用钻模。创刨边后零件尺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边沿切削加工后零件尺寸的偏差项
长度、宽度
边沿直线度
相邻边夹角
加工面粗糙度Rα
≤1/1000且不大于2mm
6.4.4焊缝坡口的加工及技术要求应符合工艺文件及GB/T985、GB/T986的规定6.4.5坡口制备可以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也可以用火焰切割方法,但火焰切割的切口不得产生裂纹和大于1mm的缺棱。
组装前零件均应按图样及工艺要求检验合格。7.1
零件的相互接触面及沿焊缝的每边30~~50mm范围内均应除去铁锈、油污、氧化皮、毛刺等。组装工作应严格按图样及组装工艺进行,对复杂的结构组装还应分部进行。7.3
7.4组装应在工作平台上或专用的工装内进行。7.5组装用的工装应保证定位合理,夹紧可靠,使用安全。7.6首次使用的工装或返修后的工装必须进行首件检验7.7组装的定位焊应符合以下规定:a)定位焊所用焊材应与正式焊接时所用的焊材相一致;b)定位焊缝的厚度-般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1/2,其长度以40mm为宜;c)定位焊缝应布置于焊缝内;
d)定位焊缝如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接时必须将定位焊缝清除。7.8关键、重要焊缝焊前须按图样及工艺要求检查坡口尺寸及根部间隙,合格后方可定位焊。7.9凡要求“接触承压”的连接面,在组装时应保证至少有75%的接触面,其余间隙不得超过0.3mm。7.10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焊接连接组装的偏差
对口错边
装配间隙α
搭接长度r
装配间隙
且不大于2
示意图
8焊接
型钢错位
箱形截面
8.1一般要求
高度H
垂直度A
中心偏移。
接合部位
其他部位e
高度H
宽度h
垂直度△
JG/T5112-1999
表5(宪)
4≤b/100
且不大于 2
46/100
且不大于3
示意图
8.1.1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取得合格证才能担任相应的焊接工作,焊工考试按JG/T5082.2的规定进行。
焊接前应检查并确认焊接设备及辅助工具等应处于良好状态。8.1.3焊接工作宜在室内进行,当工件表面潮湿或暴露于雨雪条件下,不得进行焊接作业。8.1.4碳素钢板厚大于50mm,低合金钢板厚度大于36mm时,施焊前一般应进行预热,预热区应在焊缝两侧,每侧宽度不应小于焊件厚度的两倍且不小下100mm。8.1.5焊条、焊剂和药芯焊丝必须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烘于,焊丝宜采用镀铜焊丝,非镀铜焊丝使用前应除去浮锈和油污。
8.1.6焊工施焊应按规定的工艺操作,对关键、重要焊缝的焊接还应填好施焊记录,并在规定位置作出焊工标识。
8.1.7焊缝缺陷超标允许返修,但返修次数一般不超过两次。8.2焊接接头
8.2.1焊接接头构造应遵守以下原则:a)减少零件的加工量;
b)焊缝的布置应对称分布;
c)焊接应便于操作,宜采用平焊和横焊;d)焊缝应避免过于密集和多向相交。8.2.2焊接接头一般采用下列形式:a)对接接头:
b)搭接接头;
c)T形接头;
d)角接接头。
JG/T5112—1999
8.2.3不属于8.2.2中的接头形式,采用其他接头形式应符合GB/T3375的要求。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及尺寸应符合GB/T985、GB/T986的有关规定。8.2.4
不同厚度的钢材对接时其厚度差(,一32)不得超过表6的规定。表6不同厚度的钢材对接允许的厚度差较薄钢材厚度 82
允许的厚度差(-2)
为一面(边)或二面(边)应加工成斜6当对接钢材厚度差或板宽差超过4mm时,较厚或较宽钢材的8.2.6
坡口,其斜度应控制在1:4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4
8.2.7塔机主要结构件禁用下列接头:a)横断面不完全焊透的对接接头;b)未加任何垫板的单面施焊的坡口焊缝;c)未经评定合格的非钢质垫板的单面坡口焊缝;d)断续的坡口焊缝;
e)断续的角焊缝(构造焊缝除外)。8.2.8焊缝有效厚度按下列要求确定:8.2.8.1要求全焊透的对接焊缝有效厚度为板厚(不计焊缝的增高量)。不等厚的全焊透的对接焊缝有效厚度为较薄板的厚度。
8.2.8.2不要求焊透的对接焊缝,当坡口根部夹角等于或大于60°时,其焊缝有效厚度为坡口深度。当坡口根部夹角小于60°时其焊缝厚度为坡口深度的0.7倍。8.2.8.3不要求焊透的T形角焊缝,焊缝有效厚度为焊脚高度的0.7倍。8.3钢材与焊接材料的选配
8.3.1结构件钢材应按图样的要求选用。常用钢材与所需焊条、焊丝、焊剂的选配可参照表7与表8。表7常用钢材与焊条的选配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重要构件
JG/T 5112—1999
表8焊丝、焊剂的选配
埋弧焊用焊剂-焊丝
HJ401-H08
HJ401-H08A
HJ402-H08A
HJ402-H08MnA
HJ402-H10Mn2
CO,气体保护焊用焊丝
ER49-1
ER50-6
ER50-7
H08 仅用于
构造焊缝
8.3.2钢材的屈服强度超过390MPa或工艺上有特殊要求者应通过工艺评定,按有关标准确定匹配的焊接材料。
8.4焊接工艺评定
8.4.1凡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工艺评定:a)碳当量超过0.45%或材料抗拉强度超过550MPa的钢材;b)首次使用的钢材;
c)焊条、焊丝、焊剂型号改变;d)焊接方法改变:
e)焊接工艺改变;
f)需要预热、后热或焊后需要热处理。8.4.2焊接工艺评定所用钢材应与产品使用的钢材相同。8.4.3焊接工艺评定的焊接工作应由持合格证的焊工操作。8.4.4对于某些特殊钢材评定之前应根据钢材的性能及设计要求进行焊接性能试验。焊接性试验方法按GB4675.1~4675.5的要求进行。8.4.5焊接工艺评定一般应作下列试验:a)坡口对接焊缝
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面弯,背弯,侧弯),一冲击试验;
—金相试验;
一一X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
b)角焊缝
金相试验。
8.4.6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试验项目可以增加或减少。8.4.7所有试件在焊接完成后均应进行外观及外形尺寸检验8.4.8工艺评定坡口对接试件应进行100%的X射线或超声波探伤。8.4.9对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的试件数量为:拉伸试件
弯曲试件面弯、背弯(或侧弯)冲击试件
各2件
8.4.10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件的截取、加工及试验方法均按GB/T2649~GB/T2656的规定进行。8.4.11工艺评定试验按下列规定判定:a)外观及外形尺寸检验应符合表20的规定;b)无损探伤;
一-X射线探伤按GB/T3323进行评定,I级合格。超声波探伤按GB/T11345进行评定,I级合格。1083
c)力学性能试验
JG/T 5112-1999
拉伸试验,接头焊缝的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的最低保证值。弯曲试验应符合表9的要求。
焊接接头弯曲试验的要求
焊接方法
手工焊、CO,气体保护
焊、埋弧焊
弯心直径
支座间距
弯曲角度
弯曲试验达到合格角度时,焊接受拉面上裂纹或缺陷长度不得大于3mm,如超过3mm应补做1件,重新评定。
冲击试验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d)金相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坡口焊缝应符合规定的熔深的要求;角焊缝应熔合到根部;
焊脚尺寸应符合规定;
无裂纹及层间无未熔合;
显微组织的综合分析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8.5焊接工艺
8.5.1碳弧气刨
8.5.1.1使用碳弧气刨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使用碳弧气刨应根据钢材性能及厚度,选择适当的电源极性、碳棒直径及电流。碳弧气刨常用工艺参数见表10。表10
碳弧气刨常用工艺参数
碳体直径
电驱长度
空气压力
0.39~~0.59
直流反极
280~300
300~350
350-400
450~500
0.5~~1. 0
1.0~1.2
8.5.1.2为避免“夹碳”或“贴渣”,碳弧气刨的碳棒应与工件成适当的倾角,其倾角大小视刨槽深度而定。可参照表11。
创槽深度,mm
手工电弧焊
碳弧气刨碳棒与工件的倾角
手工电弧焊焊接电流应按焊条说明书的规定并参照表12选取表12
焊条直径.mm
电流·A
焊条直径与电流匹配参数
40~-60
注:立、仰、横焊电流值应比平焊小10%左右。1081
100~130
160~210
200~270
JG/T5112—1999
8.5.2.2坡口底层焊道宜采用不大于$3.2的焊条,底层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应适当,以防止产生裂纹。
8.5.2.3焊条规格应根据工件的厚度、坡口类型及焊接位置选取:a)平焊位置焊条最大直径宜为5;b)横焊平角焊焊最大直径宜为$5;c)立焊和仰焊位置焊条最大直径宜为4。8.5.2.4单层焊道坡口焊的最大厚度为6mm,角焊缝焊脚宽度为8mm。8.5.2.5坡口多层焊道除打底层和盖面层外,每层增加的厚度不超过4mm为宜。8.5.2.6立焊位置的施焊方向一般应自下而上。8.5.2.7
接头要求全焊透的坡口焊,如不用垫板则反面施焊前应先清根露出无缺陷的金属后再行施8.5.3埋弧自动焊
8.5.3.1埋弧焊应采用平焊位置,角焊缝应采用船形焊位置。8.5.3.2焊缝各层的厚度除根部和盖面层外均不超过6mm。当根部间隙过大可采用多道错层焊工艺。
8.5.3.3焊接电流、电压和送丝速度应使每道焊缝与临近母材或熔敷金属完全熔合且无溢瘤或过量咬边。不同板厚对接接头自动焊的焊接参数可参照表13选用。8.5.3.4船形位置T型接头单道自动焊焊接参数可参照表14选用。表13对接接头埋弧自动焊参数表板厚
焊丝直径
接头形式
焊接顺序
焊接电流
电弧电压焊接速度
440~480
480~530
530~~570
590-640
620~660
680720
830850
600-620
600~~650
650~680
830~850
600~620
35--38
焊丝直径
JG/T5112—1999
表13(完)
接头形式
70±5°
70±5″
注:大于30mm厚板的自动焊参数,工艺部门专门规定。1186
焊接顺序
焊接电流
780-820
700~750
电弧电压
36-~38
1900950
700~720
700~~750
750-800
800~850
850~~900
36~38
焊接速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