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2949-1982 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
GB 2949-198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949-1982

中文名称: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x-disc interchangeable disk pack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2-03-02

实施日期:1983-01-01

作废日期:2005-10-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302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数据存储设备>>35.220.20磁存储设备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L64数据媒体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2864-74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华师大科教仪器厂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对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作了必要的规定,以便能保证该盘组的互换性。凡涉及到盘组的一般性能和机械性能,均应符合GB 2309—80《六片可换磁盘组的机械性能》的规定。本标准仅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用的位密度为44位/毫米,道密度为4道/毫米的六片可换磁盘组。 GB 2949-1982 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 GB2949-198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imterchangeablemagnetic six -disk pack.
UDC681.327.63
GB 2949—82
木标准对六片可换磁盘组(以下简称盘组)的磁性能作了必要的规定,以便能保证该盘组的互换性。凡涉及到盘组的-般性能和机械性能,均应符合GB2309一80《八片可换磁盘组的机械性能》的规定。
本标准仅适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用的位密度为44位/毫米,道密度为4道/米的六片可换磁盘组。本标准是参考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5O2864—1974《六片可换磁盘组-的磁性能部分制订的。
记录面和磁头的配置
一机械性能和磁性能》
十个记录面及相应的磁头,从上往下按顺序编号,其配置如图1和表1所示。c-c
B头骨
A磁头
盘组旋转力向
保护盘
索引盘
图1记录面与磁头配置的示意图
国家标准总局1982 -03 - 29发布1983-01-01实施
(磁头或记录两)
GB2949--B2
衣1磁头和记录面的配置
磁头方
B—U
注;表1中的“”表示磁头浮动面向上,“D”表示磁头浮动面向下。2磁道几何参数
2.1磁道数
每个记录面上应有203条不同半径的屏心圆磁道。2.2磁道宽度
经隧道抹除后,盘而F:记录的磁道宽度应为0.140±0.013mm。磁道问的区域应予抹除。在附录A中推荐了一种测量有效磁道宽度的方法。2.3磁道位置
2.3.1公称位置
按图2的头盘系统的几何图形及有关带数算出的各磁道中心线半径的公称值列于表2。在23(时,其有关尺寸常数规定如下。
磁头位移增量:
S=0.2567mm
出磷头痛
使之写一
瑾隙存取线
R磁头浮动块
增基S
“盘片施转方向
A碰头臀
A磁头
链隧存取线
读写缝隙
熊道珠除缝隙
[A磁头浮动块
图2头盘系统的几何图形
磁头工作缝隙的偏置距离:
FA=10.861mmg
F = 11.999mm.
73道中心线的半径:
Rz3 = 146.507mm。
磁头偏角:
# = 4°54'。
磁道号
A磁头磁道半径
16号,432
163,664
163,407
161,871
161,615
161,358
160,590
160,078
159,566
158,541
158,285
157,261
157,005
156,237
155,980
GB 2949—82
表2磁道半径的公称值
B磁头磁道半径
164,678
164,166
163,910
163,654
163,398
162,886
162,374
160,070
159,814
159,046
158,535
158,279
158,023
157,767
157,511
156,743
156,487
155,719
磁道号
A磁头磁道半径
154,956
154,444
154,188
153,932
153,420
153,164
152,652
152,396
152, 140
t51,884
151,627
151,371
150,859
150,091
14h,811
148,043
147,531
147,019
146,763
145,483
145,227
B磁头磁道半径
154,951
154,693
153,416
153,160
152,648
152,342
151,624
149,577
148,810
148,554
148,042
147,275
145,995
145,740
145,228
144,972
磁道号
A磁义磁道半径
144,715
144,459
144,203
143,947
143,691
142,156
141,900
141,644
141,132
140,876
140,364
139,852
139,084
138,829
138,317
138,061
137,293
136,525
136,270
136,014
135,758
135,502
134,990
134,479
134,223
133967
133,711
133,455
133,199
132,943
GB2949—82
续表2
B磁头磁道半径
143, 949
143,693
143,437
143,182
142,670
142,414
141,903
141,135
140,886
140,624
139,345
139,089
138,834
138,578
139,322
138,066
137,811
136,788
135,765
135,254
134,487
133,719
133,464
磁道号
A磁头磁道半径
132,432
131,920
131, 664
130,897
1301,385
130,129
129,106
126,548
126,037
125,270
125,014
124,503
123991
123735
123,480
122,968
122,457
122,201
121,434
B磁头磁道半径
132,697
131,980
181,674
131,419
131,163
130,907
130,141
129,629
129,374
129,118
128,863
128,607
128,351
128,095
127,585
127,329
127,074
126,563
126,05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25,796
125,540
123,752
123,495
122,985
122,730
122,457
122,219
121,964
121,453
120,942
磁道号
A磁头磁道半径
120,667
119,389
119,133
118,878
118,622
118,111
117,600
2.8.2磁道位置公差
GB 2949--82
续表2
B磁头磁道半径
120,686
120,431
119,920
119,409
119,164
118,899
118,643
118, 132
117,366
磁道号
A头磁道半径
116,577
116,322
115,300
114,022
B磁头磁道半径
116,090
115,834
115,579
115,324
111,813
113,792
在23℃时,已记录的磁道中心线的实测位置对公称位置的偏差应在上0.025mm以内。准,在其它温度时(在GB2309一80中规定的范围内),磁道中心线的公称位置可用线膨胀系数24×10-/℃计算。
2.a.3记录偏角
在写人或读出的瞬间,磁化翻转与图2所规定的磁头存取线构成的角度为4°54°±30°。2.4标志
使用如下的标志进行测试。
2.4.1磁道标志
磁道标志用三位十进制数字(000~202)表示。每个记录面从最外面的磁道开始向里面顺序编号。2.4.2记录面标志
如图1所示,用二位十进制数字(00~09)从顶部的记录盘片的下表面开始,对十个记录面顺序编号。
2.4.3柱面地址
盘组中磁道标志号相同的所有磁道组成一个柱面。柱面地址即磁道标志号。2.4.4磁道地址
用五位十进制数字表示一个磁道址,其中高位的三位数字确定柱面地址,其余一位数字确定记录而地址(记录面地址即记录面标志号)。2.5素引
索引是确定磁道的起始和终止的点。在检出索引盘的索引缺口X前缘的瞬间,索引止处于相应的存取线上磁头(A磁头和B磁头,见图3)读马缝隙的正下方。此时,存取径向中心线与通过索引缺口X前缘的半径之间的夹角(见图3)应为: = 69°0'54\
2.8测试区
2.6.1标题区
径向中心线
GB2949—82
B磁头谈/写
缝鼠存最线
A醛头读/写
健隙存取线
盘片中心
图3磁道索引
素引缺口
为了测试,规定标题区为:在盘组转速为2400rpm时,起始不迟于索引后100μs,终止不早下索引后700μs之间的区域。
2.6.2数据区
为了测试,规定数据区为:在盘组转速为2400rpm时,起始不迟于素引后700μs,并延续至下一个索之间的区域。
3测试条件和装置
3.1一般条件
3.1.1转速
在任何测试期间,盘组转速应为2400±24rpm,旋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俯视)。3,1.2温度
进入盘组的空气温度应为27± 1 ℃。8.1.3相对湿度
进人盘组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40%~60%。3.1.4适应时间
在测试前,盘组应与测试装置在相同的坏境下适应24小时。8.2标准基准面
标准基准面用作校正所有二级标准的基准。标准基准面保存在指定的机构内。3.2.1标准基准面的特征
标准基准面以刻痕所指出的区域表征。且规定该区域为刻痕边缘后50us至275μs这段时问。使用测试磁头(见3.3)读山时,该基准面应给出如下平均输出电压(1f和2f频率的规定见3.4.2):磁道2001f7.5mV,
磁道200:2f
磁道0001f11.9mV。
这些电压值是采用隧道抹除记录后测得的峰一峰值。3.2.2二级标准基准面
GB 2949—82
二级标准基准面的输出电压与标准基准面的输出电压相关,其关系用校正系数CD表示。校正系数C为:
标准基准面输出电压
二级标准基准面输出电压
合格的二级标准基准面的校正系数Cn应满足0.908.3.1说明
磁盘测量应采用合适的测试磁头*。合格的测试磁头的校正系数C应满足0.90%CH%1.10。校正系数CH为:
标准基准面输出电压
(实测的磁头输出电压)×C
其中,实测的磁头输出电压是在1f频率下,在二级标准基准面的000磁道和200磁道处测得的。3. 3.2写电流
1f频率的写电流波形如图4所示。其中:Iwi+Iw2
写电流Iw
= 35 ± 1mA,
过冲量等于(6%~10%)1w,
写电流正、负幅度IW1、Iw2相差应不大于3%。TR.200ns;
T r<200ns.
两个相邻的半周期T1,T.相差应不大于2%。注:对于任何盘片,这个电流都应在饱和电流以上。饱和电流即是电流超过某一数值时,读出信号幅度不再明显增长的写人电流。
图 4 写电流波形
3.4测试参数
3.4.1直流抹除
时尚了
当使用直流抹除时,通过读/写线圈之的直流电流应为35±1mA。3.4.2测试信号
规定1f和2f频率为:
1f=(1250±1.25)×103翻转/秒*IS0串例的IBM2316(2311型)竭度测试磁头是一种合适的磁头。2f=(2300±2.50)×10翻转/秒。3. 4. 3隧道抹除
GB 2849-B2
除另有舰定外,所有测试均应采用隧道抹除。8.4.4磁记录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写操作之前都应进行一次直流抹除操作。3. 4. 5 磁道位置
在磁道质量测试(见4.2)时,要求磁道位置对表2所列磁道公称位置的偏差不超过0.025mm。4功能测试
4.1记录面测试
4.1.1 重写测试
4. 1.1. 1 步骤
在000道上以1【写人。不进行直流抹除,接着以2f重写一次,然后用选频电压表测出2f和1「信号的平均幅度。
4.1.1.2结果
重写残余度规定为:
以2 f 重呼后选测1 f 信号的平均期度×100%选测2f信号的平均幅度
要求该残余度不应超过5.5%。
4.1.2幅度测试
4.1.2.1 步骤
以1f 在记录而上的任何部分写入。4.1.2.2 结果
在任意500s扇段内,读出的平均幅度应为:最小输出电压应大于或等于200磁道上1f基准电压的75%;最大输出电压应小于或等于000磁道上1f基准电压的150%。4.1.3 分辨率测试
4. 1.8.1 步骤
用测试磁义以1f在记录面上的任何部分写人并读出,然后在同·-位置经直流除后再以2「写人并读出。
4.1.3,2 结果
在任何情况下,间一个500ps扇段内的比值,即,2f信号读山电压平均峰一峰值
1f信号读出电压均峰一峰值
应为0.4~0.75。
4. 2磁道质量测试
用测试磁头对所有磁道进行质量测试。测试的两种方法说明如下;方法A是以固定电压基准为依据。方法B是以磁道相对电压基准为依据。采用哪种方法可内双方商定。
4.2.1漏脉冲测试
4.2.1.1 方法A
步骤:在每条磁道上以1「写人并读出。结果:任何读出脉冲,其基一峰值小于在200磁道上1f基准幅度(峰一峰值)的35%即为漏脉冲。GB 2849-82
该基一峰值是模拟信号过零后在300~500ns间出现的峰值。4.2. 1.2 方法 B
步骤:在每条磁道上以1f写人并读出。结果,任何读出脉冲,其基一峰值小于其前面的50$扇段内平均峰一峰值的35%即为漏脉冲。4. 2. 2 冒脉冲测试
4. 2. 2. 1 方法 A
步骤:在每条磁道上以1f写入,然后进行直流抹除并读出残余脉冲幅度。结果,任何读出残余脉冲,其基一峰值天于在200磁道上1f基准幅度(峰一峰值)的20%即为胃脉冲。
4.2.2.2方法B
步骤:在每条磁道上以1f写人,读出并记下该磁道上信号幅度最大的50s扇段内测得的平均蜂峰值,称为VA。然后进行直流抹除并读出残余脉冲幅度。结果,仟何读出残余脉冲,其基一峰值大于VA的15%即为冒脉冲。4.2.3易抹性测试
4.2.3.1 方法 A
步骤:在每条磁道工以1「写人,然进行直流抹除并读出残余信号幅度。结果:在被抹除磁道上,任何500us扇段内测得的残余信号幅度平均估不应超过200磁道上1f基准幅度的10%。
4.2.3.2 方法B
步燎:在每条磁道上以1t写人,读出并记下该磁道上信号幅度最大的50us扇段内测得的平均蜂-峰值,称为V。然后进行直流抹除并读出残余信号幅度。结果:测得的信号幅度最大的50μs扇段的平均电平不应超过V的10%4.$合格准则
4.3.1记录面检验准则
合格的盘组应符合4.1中规定的所有记录面测试要求。4.3.2磁道质量检验准则
4.3.2.1缺陷
凡不符合4.2中规定的任何··条要求者均属丁缺陷。4.3.2.2无缺陷要求
在任何磁道的标题区(见2.6.1以及地址为00000磁道上(见2.4.4)应无缺陷。为了实现数据互换,个合格的盘组至少应有2000条无缺陷磁道。GB2949—82
附录A
测量有效磁道宽度的方法
(参考件)
直流抹除以200磁道为中心的7条磁道宽的坏带,并在200磁道位置上记录1f频率的信号(将该位置的读出信号幅度定为100%)。然后在盘面上以不大于0.025mm的增量向200磁道的左边和右边径向移动磁头,直到读出信号变为0。测定每次增量移动后的读出信号幅度,并绘出幅度(Y轴)对位移量(X轴)的关系曲线:
读出有效磁道宽度如图所示。
在确定有效磁道宽度时,曲线两端的边缘可忽略不计。有效磁道宽度
厂100%
附加说明:
有效磁道宽度
磁道宽度
位移单(mm)
本标准由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上海黄浦仪器厂等负贵起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