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382.1-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GB/T 3382.1-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82.1-2003

中文名称: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roperability of three types of fax machines in telephone networks Part 1: Standardization of three types of fax terminals for file transmiss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3-11-19

实施日期:2004-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3.040.70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9传真电报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T 3382-1993

采标情况:ITU-T.4:1996,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0534

页数:63页

标准价格:27.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3-12-2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崔进水、苟雅莉、李世东、史小慧、韩国杰

起草单位:电信传输研究所

归口单位: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以及在国际租用电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使用的文件传真三类机的终端特性。该文件传真三类机可以传送黑白文件,同时作为选用方式,也可传送彩色文件等。本部分适用于文件传真三类机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是文件传真三类机的主要技术依据。 GB/T 3382.1-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GB/T3382.1-200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 040.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82.1—-2003/ITU-T T.4:1996代替GB/T3382—199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 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group 3 facsimileapparatus used in public telephone network-Part 1 : Standardization of group 3 facsimile terminals for document transmission(ITU-T T, 4:1996,Standardization of group 3 facsimile terminalsfor document transmission,IDT)2003-11-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4-06-01实施
GB/T 3382.1--2003/ITU-TT.4:1996GB/T3382《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第2部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本部分为GB/T3382的第1部分,对应于ITU-T建议T.4《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本部分与ITU-T建议T.4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本部分代替GB/T3382一1993《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中的第一部分:文件传真三类机的标准化。本次修订采用了ITU-T建议T.4《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1996年版本的蓝皮书,T.4修正1(1997年7月版本),T.4修正2(1997年10月版本);同时根据1998年6月出版的勘误表1对ITU-T建议T.4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改。本部分与GB/T3382-1993第一部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16点/mm的水平扫描线密度、15.4线/mm的垂直扫描线密度,以及A3宽度(303mm)的纸页尺寸,同时删除了A5(151mm)和A6(105mm)宽度的纸页尺寸(1993年版和本版的2.1);
-将GB/T3382一1993中作为标准分辨力的7.7线/mm扫描线密度更改为选用分辨力,使其与ITU-T建议T.4的要求相同(1993年版和本版的2.1);一增加了基于英寸的扫描线密度(本版的2.2);-将全编码扫描线最大传输时间从原5s改为13s(1993年版和本版的3.2);删除了误码限制编码方案(1993年版的4.3和附录B);新增加了改进的改进相对地址编码方案(MMR)、递增二级图像压缩编码方案(JBIG)和单递增连续图像压缩编码方案(本版的4.3、4.4和4.4.2);新增加YD/T853(建议V.17-最高传输速率14400bit/s)和YD/T954(建议V.34-最高传输速率28800bit/s或33600bit/s)两种高速调制解调方案(本版5.2的注3、注4、注5);增加选用的传真文档传送方式(本版的第9章和附录B);一增加选用的字符传送方式(本版的第10章和附录C);增加选用的混合传送方式(本版的第11章和附录D);增加将传真三类机应用于数字网络的64kbit/s传真传输方式(本版的第12章和附录F);一增加连续色调彩色和灰度等级传真传输方式(本版的第13章和附录E);一增加有关传真安全通信方式的基本要求(本版的第14章);一增加有关使用建议T.43的调色彩色、连续色调彩色和灰度等级图像,每颜色1比特的无损伤传输的基本要求(本版的第15章和附录G);增加用于传真三类机的混合光栅内容(MRC)的要求(本版的第16章和附录H);-增加用于三类传真终端字符方式的框图字符总表(本版的附件Ⅱ);删除原附录C《具备A5/A6性能的传真机与A4性能传真机之间以及具备这些性能组合的传真机之间的互通》(1993版的附录C)。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件I和附件II为资料性的。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H
GB/T3382.1—2003/ITU-TT.4:1996本部分起草单位:电信传输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崔进水、苟雅莉、李世东、史小慧、韩国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382—1982、GB/T3382--1985、GB/T3382—1991,GB/T3382—1993IV
GB/T 3382.1—2003/ITU-T T.4: 1996文件传真三类机的国家标准GB/T3382已经实施20年,它对我国传真三类机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GB/T3382依据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建议T.4《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和T.30《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制定的。随着传真通信技术的发展,ITU-T对建议T.4和T.30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扩充,删除了在实际使用中证明无应用价值的技术内容,同时增加了各种新的技术要求。目前,新型的传真机中已经普遍实际应用了这些新技术,因此,重新修订GB/T3382,增加新的技术内容,使之适应技术发展和应用要求。本部分是修订后的GB/T3382.的第1部分,对应于ITU-T建议T.4。I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以及在国际租用电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使用的文件传真三类机的终端特性。该文件传真三类机可以传送黑白文件,同时作为选用方式,也可传送彩色文件等。
本部分适用于文件传真三类机的设计、生产、检验和使用,是文件传真三类机的主要技术依据。Ⅱ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338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382.2一2003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2部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ITU-TT.30:1996,Procedures for document facsimile transmission in the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IDT)GB/T7616一1987二进制表示符号与两态码有意义状态之间的对等关系(eqVITU-T建议V.1:1984)
在电话线路上数据传输的功率电平(eqvITU-T建议V.2:1984)GB/T7617—1987
GB/T7620—1987
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使用的标准化300bit/s全双工调制解调器(eqvITU-T建议V.21:1984)
GB/T13129—1991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控制规程(eqVITU-T建议T.62:1989)
汉字智能用户电报在公用电信网上的互通技术条件运输服务(eqvITU-TGB/T13130-1991
建议T.70:1989)
GB/T14805一1993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级语法规则(idtISO9735:1988)
GB/T15273.1-1994信息处理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第一部分:拉丁字母一(idtISO8859-1:1987)
YD/T853--1996速率高达14400bit/s传真用二线调制解调器的技术要求(eqvITU-T建议V.17)
YD/T945—1998公用电话交换网和点对点二线专线电路上使用的数据信号速率高达33600V
GB/T 3382.1—2003/ITU-T T.4:1996bit/s调制解调器(idtITU-T建议V.34)YD/T951--1998ISDN远程信息处理业务终端的特性和协议(eqvITU-T建议T.90)ITU-T建议F.551(1993)三类用户传真、四类用户传真、智能用户电报业务和消息处理业务中远程信息处理文档传送的业务建议ITU-T建议T.35(1994)CCITT定义的对非标准设施代码分配的章程ITU-T建议T.42(1994)用于传真的连续色调彩色表示方法ITU-T建议T.43(1997),用于传真使用无损伤编码方案的彩色和灰度等级图像表示ITU-T建议T.434(1996)远程信息处理业务用的二进制文档传送格式ITU-T建议T.44(1997),混合光栅内容(MRC)ITU-T建议T.505(1991)用于互换可处理形式和格式化形式的混合型内容文件的文件应用轮廓PM-26
ITU-T建议T.521(1994)基于会话服务的文件批传送通信应用轮廓 BTO(根据建议T.62乙定义的规则)
ITU-T建议T,82(1993)信息技术——图像和语音信息的编码表示——递增二级图像压缩ITU-T 建议 T.85(1995)
编码方案)
建议T.82的应用轮廓—用于传真设备的递增二级图像压缩(JBIGITU-T建议V.27丙公用数据网中使用的标准化4800/2400bit/s调制解调器ITU-T建议V.29点对点四线租用电话型电路上使用的标准化9600bit/s调制解调器CCITT建议T.6(1988)四类传真机的传真编码方案和编码控制功能CCITT建议 T.50(1992)
国际字母表(IRA)(前国际No.5字母表或IA5)—信息技术—信息互换用7位编码字符集
CCITT建议T.51(1992):
远程信息处理业务用拉丁文编码字符集CCITT 建议 T.81(1992)
和编码一一要求和准则
ISO/IEC10918-1:1993,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
CCITT建议X.209(1988)抽象句法表记法1(ASN.1)的基本编码规则规范CIE出版物No.15.2色彩测定法,第二版,1986VI
1扫描轨迹
GB/T 3382.1—2003/ITU-T T.4:1996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在发送机和接收机中,应以相同方向扫描报文区。从垂直平面上来看报文区,应这样处理像素,即扫描方向是从左到右,且随后的扫描线紧接在前一扫描线之下。2终端尺寸
注:合作因数的容许偏差有待进一步研究。2.1对ISOA4、ISOB4、ISOA3、北美信笼(215.9mm×279.4mm)和律师公文纸(215.9mmX355.6mm)应使用下尺寸:
a)在垂直方向上,标准的分辨力为3.85×(1士1%)线/mm;b)在垂直方向上,选用的高分辨力为7.7×(1士1%)线/mm和15.4×(1土1%)线/mm,c)在215×(1土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1728个黑白像素;d)在255×(1士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2048个黑白像素,此为选用的;在303×(1土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2432个黑白像素,此为选用的;e)
f)在215×(1士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3456个黑白像素,此为选用的;g)在255×(1士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4096个黑白像素,此为选用的;h)在303×(1土1%)mm长的标准扫描线上有4864个黑白像素,此为选用的。作为选用方式,如附录E(有损伤方式)和附录G(无损伤方式)中描述的那样,可以使用三类传真终端来传送彩色和连续色调图像。附录E和附录G不支持垂直3.85线/mm的分辨力。作为选用方式,像附录H(混合光栅内容)描述的那样,在同一文件页中可以发送分别由彩色灰度等级和文本/艺术线的编码产生的多级数据和二级数据。三类机的所有尺寸均可同附录H中的规程起使用。附录H不支持8点×3.85线/mm的非正方的分辨力。2.2以英寸为基础的分辨力应使用下列尺寸。表1给出了选用的以英寸为基础的分辨力要求和它们的像素。表2给出了用于ISOA4,ISOB4、ISOA3、北美信笔和律师公文纸的所有三类机分辨力的每线像素数指定值。使用包括个或多个200×200像素/25.4mm、300×300像素/25.4mm和400×400像素/25.4mm可替代实施水平200像素/25.4mm×垂直100像素/25.4mm的标准分辨力。2.3必须接受最小尺寸为ISOA4的输人文件。注:保证复制区的大小在附件1中给出。3全编码扫描线的传输时间
全编码扫描线定义为数据位数加上所需的填充位数以及线终码位数的总和。对于在第4.2条所描述的选用的二维编码方案,其全编码扫描线定义为数据位数加上所需的填充GB/T 3382. 1-2003/ITU-T T. 4: 1996位数、线终码位数以及1位特征位的总和。为了处理各种打印方法,除了20 ms标准之外也可采用几种选用的最小全编码扫描线时间。表1
分辨力
(像素/25.4mm)
-水平
ISO A4
北美信笼/律师公文纸
864/219.46 mm
1 728/219. 46 mm
2 592/219.46 mm
3 456/219.46 mm
一条扫描线上的像素数
ISO B4
1 024/260.10 mm
2 048/260. 10 mm
3 072/260. 10 mm
4096/260.10mm
1 216/308.86mm
2 432/308.86 mm
3 648/308.86 mm
4 864/308.86 mm
注:可以认为分辨力200×200像索/25.4mm和8×7.7线/mm是相等的。同样,也可以认为分辨力400×400像素/25.4mm和16×15.4线/mm是相等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英制的终端和基于公制的终端之间通信时不需要转换。然而,这些分辨力之间通信将会引起复制区的失真和压缩。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
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应符合如下规定:1)可采用的方案1,对标准分辨力和选用的高分辨力两种情况采用相同的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
a)20 ms为标准时间;
b)10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应能强制降至标准的20ms;5 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应能强制降至选用的10 ms及标准的20 ms;c)
d)0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应能强制降至选用的5ms、10ms及标准的20ms,并能选用地降至选用的 40 ms;
e)40 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
2)可采用的方案2,高分辨力情况下的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为标准分辩力情况下的一半(见注),下列数字是对标准分辨力而言的:a)10 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应能强制降至标准到20 ms;b)20ms为标准时间;
c)40ms为认可的选用时间。
这一最小传输时间的标识和选择应在GB/T3382.2的控制规程的报文前(阶段B)部分进行。注:方案2适用于采用连续打印两条相同的高分辨力扫描线来获得标准垂直分辨力的记录机构的终端。这时,标准分辨力情况下的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为高分辨力情况下的两倍。选用的15.4线/mm分辨力和400线/25.4mm情况下的最小传输时间可以是标准分辨力的四分之一。3.2全编码扫描线最大传输时间
任一全编码扫描线的最大传输时间必须小于13s。当传输时间超过13s时,接收机必须拆线。但是,符合以前标准版本的接收机当传输时间超过5s时即拆线。2
白游程长度
00110101
000111
001000
000011
110100
110101
101010
101011
0100111
0001100
0001000
0010111
0000011
0000100
0101000
0101011
0010011
0100100
0011000
00000010
00000011
00011010
00011011
00010010
00010011
00010100
00010101
00010110
00010111
00101000
00101001
00101010
00101011
表2结尾码
GB/T 3382. 1—2003/ITU-T T. 4 : 1996黑游程长度
0000110111
000101
000100
0000100
0000101
0000111
00000100
00000111
000011000
0000010111
0000011000
0000001000
00001100111
00001101000
00001101100
00000110111
00000101000
00000010111
00000011000
000011001010
000011001011
000011001100
000011001101
000001101000
000001101001
000001101010
000001101011
000011010010
000011010011
000011010100
000011010101
000011010110
000011010111
000001101100bzxZ.net
000001101101
000011011010
GB/T 3382.1—2003/ITU-T T.4:1996白游程长度
3.3误码纠错方式
00101100
00101101
00000100
00000101
00001010
00001011
01010010
01010011
01010100
01010101
00100100
00100101
01011000
01011001
01011010
01011011
01001010
01001011
00110010
00110011
00110100
表2(续)
黑游程长度
000011011011
000001010100
000001010101
000001010110
000001010111
000001100100
000001100101
000001010010
000001010011
000000100100
000000110111
000000111000
000000100111
000000101000
000001011000
000001011001
000000101011
000000101100
000001011010
000001100110
000001100111
可供选用的误码纠错方式利用HDLC顿传送全编码扫描线。附录A规定此误码纠错方式。4编码方案
4.1维编码方案
用于三类传真终端的一一维游程长度编码方案如下。4.1.1数据
一条扫描线的数据由一串可变长度的码字组成。每个码字表示一个全白或全黑的游程长度。黑白游程交替出现。总数为1728个像素代表215mm长的一条水平扫描线。为了使接收机保持颜色同步,所有数据线均以白游程长度码字开始。如果实际扫描线是以黑游程开始的话,则发送一个长度为零的白游程长度。在一条扫描线最大长度以内(1728个像素)的黑白游程长度用表2和表3的码字来规定。码字有两种:结尾码字和组合基干码字。每一游程长度以一个结尾码字或以一个组合基干码字加一个结尾码字来表示。0至63个像素范围以内的游程长度用与之相应的结尾码字进行编码。应注意,黑白游程长度有不同的码字表。
在64至1728个像素范围以内的游程长度首先用个代表等于或短于所需的游程长度的组合基干码字来编码。其后接个结尾码字,此结尾码字代表所需游程长度与组合基干码所代表的游程长度间的差值。
4.1.2线结束码(EOL)
GB/T 3382.1—2003/ITU-T T, 4:1996此码字紧接在每一扫描线数据之后。线结束码字是在有效的扫描线数据中不可能出现的唯一码字因此,在出现突发差错之后可能实现重新同步。此外,在一页的第一条数据线之前要设置此信号。格式:000000000001
4.1.3填充
可以用发送填充码的办法在信息流中插入间歇。填充码可在扫描线数据与线结束码之间插入,但绝不能在扫描线数据之间当中插入。必须加人填充码来保证数据、填充和EOL的发送时间不小于在报文前控制规程所建立的全编码扫描线最小传输时间。填充位的最大传输时间应小于5s。4.1.4返回到控制(RTC)
连续发送6个线结束码表示文件传输的结束。RTC信号之后,发送机将按照GB/T3382.2中定义的控制信号的顿格式和数据信号速率发送报文后命令。格式:000000000001.....000000000001共6个)
图1和图2说明以上规定的各种信号的关系。图1给出一页发送原稿的开始部分的前几条扫描线数据。图2给出一页最后的编码扫描线。标准码表或扩充码表的标识和选择应在GB/T3382.2中控制规程的报文前(阶段B)部分进行。阶段C的开始
T:全编码扫描线的最小传输时间。敏据
阶段 C 的结
GB/T3382.1—2003/ITU-TT.4:1996白游程长度
010111
0110111
00110110
00110111
01100100
01100101
01101000
01100111
011001100
011001101
011010010
011010011
011010100
011010101
011010110
011010111
011011000
011011001
011011010
011011011
010011000
010011001
010011010
011000
010011011
000000000001
组合基干码
黑游程长度
0000001111
000011001000
000011001001
000001011011
000000110100
000000110100
000000110101
0000001101100
0000001101101
0000001001010
0000001001011
0000001001100
0000001001101
0000001110010
0000001110011
0000001110100
0000001110101
0000001110110
0000001110111
0000001010010
0000001010011
0000001010100
0000001010101
0000001011010
0000001011011
0000001100100
0000001100101
000000000001
注:认可存在能够适应较大纸张、同时保留标准水平分辨力的终端,本表中附加的组合基干码组提供了这种选用方式。
游程长度(白和黑)
组合基干码
组合基干码
00000001000
00000001100
00000001101
000000010010
000000010011
000000010100
000000010101
000000010110
000000010111
000000011100
000000011101
000000011110
000000011111
注:长于或等于2624像素长度范围的游程长度首先用2560的组合基干码编码。如果剩余的游程部分(第一个
2560组合基干码之后)是2560像素或大于2560像素,将增加额外的2560组合基干码,直到剩余的游程部分小于2560像素。然后,根据上述的范围用结尾码或组合基干码加结尾码对其编码,6
4.2二维编码方案
GB/T 3382. 1--2003/ITU-T T. 4: 1996二维编码方案是第4.1条规定的一-维编码方案的选用扩充方式,如下所述4.2.1数据
4.2.1、1参数K
在出现传输差错时,为了对被干扰区加以限制,在每条一维编码扫描线之后,最多有K-1条后续的扫描线用二维编码。传送一维编码扫描线的次数可能多于所有K条扫描线组的次数。在一条一维扫描线发送完毕后,就开始传送K-1条二维扫描线。K的最大值设置如下:一标准垂直分辨力:K-2;
选用的高垂直分辨力:K一4。
注1:某些主管部门指出对于选用的高垂直分辩力,K值可以选用地设置为较低值。注2:某些主管部门保留赞同以下观点的权利,即仅在他们各自的国家中用于传真业务的那些终端将能够在其接收的传真报文中产生一可见的符号,以指出在发送处理中使用了二维编码。4.2.1.2一维编码
与第4.1.1中描述的数据一致。
4.2.1.3二维编码
这是一种逐条扫描线编码的方法,即当前或正在编码扫描线上的每一迁移像素的位置是根据位于正在编码扫描线或紧靠该线上面的参考扫描线上相应的参考像素的位置来编码的。当正在编码扫描线编码结束后,它就成为下一正在编码扫描线的参考扫描线。4.2.1.3.1迁移像素的定义(见图3)迁移像素:其“颜色”(即黑或白)与同一扫描线上的前一个像素不同的像素。a。位于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上的参考像素或起始迁移像素。在正在编码的扫描线的开头,是一个假想的白迁移像素,它紧靠在这一扫描线的第一个像素之前。在对此正在编码的扫描线编码时,a。的位置是由前一个编码模式决定的(见4.2.1.3.2)。位于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上,a。右边的下一个迁移像素。ar
位于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上,a1右边的下一个迁移像素。a2
位于参考扫描线上,紧靠ao右面且与ao颜色相反的第一个迁移像素。bi
位于参考扫描线上,紧靠b,右面的下一个迁移像素。b21
参考扫描线
编码扫描线
4.2.1.3.2编码的模式
图3迁移像素
按第4.2.1.3.3所述的编码过程,在三种编码模式中选出一种,以便对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上的每一个迁移像素的位置进行编码。图4、图5和图6给出这三种编码模式的例子。br
参考扫描线
编码扫描线工
图4通过模
a)通过模
当b2位于al的左面,认为是通过模。完成这个模式的编码后,把位于正在编码的扫描线上b2之下的像素置为下个编码的ao(即在 a处)。但是,当 ba2正好出现在 al之上时,如图5所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