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110-198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GB/T 4110-198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10-1983

中文名称: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Pulse Code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i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3-12-28

实施日期:1984-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20传输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网>>M13通信网结构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5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84-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3-12-2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所

归口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发布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数字通信网中使用的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系列。凡进入数字网的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系列级、系列比特率接口以及复用设备均应符合本标准。本标准是在对选取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制订的。 GB/T 4110-198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GB/T4110-198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10—1983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Pulse code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ierarchy1983-12-28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4-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www.bzxz.net
PulsecodemodulationcommunicationsystemhierarchyUDC 621. 391. 032
.4:007.5
GB/T4110—1983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数字通信网中使用的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系列。凡进入数字网的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系列级、系列比特率接口以及复用设备均应符合本标准。本标准是在对选取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建议制订的。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1.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如表所示。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系列等级
标称比特率
比特率
(kbit/s)
±50×10-6
±30×10-6
1.2在数字网中各系列级的构成和系列比特率接口如图示。国家标准局1983-12-28发布
三次群
±20×10-6
四次群
139264
±15×10-6
1984-10-01实施
长拟接H2
id +.n ++ 30?
微予接[。 61 bbit/ s
2015 Jkbit/6
Mi-1一工作在2048kbit/s的基群脉冲编码调制复用设备;6n In: fa
139261 hit/a
M1-2一工作在2048kbit/s并提供同步的64kbit/s数字接口的基群脉冲编码调制复用设备,Mi-3一工作在2048kbit/s的同步数字复用设备;Mi-一工作在2048kbit/s并提供64kbit/s同步数字接口的外接口设备,M2-1一工作在8448kbit/s的二次群脉冲编码调制复用设备;M22一工作在8448kbit/s并采用正码速调整的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Ms一工作在34368kbit/s并采用正码速调整的三次群数字复用设备;M一工作在139264kbit/s并采用正码速调整的四次群数字复用设备。2音频脉冲编码调制基本特性
2.1抽样速率
标称值为每秒8000个样,容限为士50×10-。2.2编码律
2.2.1每一样值以8个二元数字表示。2.2.2编码律采用A律。
2.2.3量化值数目为256。
2.3理论负载容量
理论负载容量为十3.14dBm0。
A.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A.1.1系列等级及其比特率
附录A
本标准中参照CCITT建议的情况
(参考件)
依据CCITT建议G.703中的6、7、8、9章。A.1.2话路数目
依据CCITT建议G.732中的2.3.1款。A.2在数字网中各系列级的构成和系列比特率接口依据CCITT建议G·732、G·737、G·738、G·739、G·742、G·741、G·751。A.3音频脉冲编码调制基本特性
参照CCITT建议G·71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