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1232-2007 声学 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
GB/T 21232-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232-2007

中文名称:声学 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Acoustics - Guidelines for noise control in offices and workrooms by means of acoustical screen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11-14

实施日期:2008-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494047

相关标签: 声学 车间 屏障 控制 噪声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声学和声学测量>>17.140.01声学测量和噪声抑制综合

中标分类号:综合>>计量>>A59声学计量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17624:2004 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51432-T-491

出版日期:2008-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11-14

复审日期:2023-12-28

起草人:程明昆、周裕德、方庆川、祝文英、赵利民、张荣初、任文堂、莫建炎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环境科学研究所、深圳中雅机电劳动保护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科学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标准简介

本标准论述了声屏障的效用。它规定了声屏障用户与供应商或厂家需协商一致的声学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可用于下列各种声屏障:a) 用于办公室、服务区、展区及类似场所的独立声屏障;b) 与此类场所的家具设施相结合的声屏障;c) 用于车间的便携式和移动式声屏障;d) 未作声学处理的、具有10%以上开口面积的房间固定分隔墙。 GB/T 21232-2007 声学 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 GB/T21232-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论述了声屏障的效用。它规定了声屏障用户与供应商或厂家需协商一致的声学和使用要求。      本标准可用于下列各种声屏障: a) 用于办公室、服务区、展区及类似场所的独立声屏障; b) 与此类场所的家具设施相结合的声屏障; c) 用于车间的便携式和移动式声屏障; d) 未作声学处理的、具有10%以上开口面积的房间固定分隔墙。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7624:2004《声学 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英文版)。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众汇泡沫铝材有限公司、南京常荣噪声控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明昆、周裕德、方庆川、祝文英、赵利民、张荣初、任文堂、莫建炎。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249.1-1998 声学 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 第1 部分:噪声控制规划(eqvISO11690-1:1996)
GB/T17249.2-2005 声学 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 第2部分:噪声控制措施(ISO11690-2:1996,IDT)
GB/T18696.1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1 部分:驻波比法(GB/T18696.1-2004,ISO10534-1:1996,IDT)
GB/T18696.2 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 第2 部分:传递函数法(GB/T18696.2-2002,ISO10534-2:1998,IDT)
GB/T19887 声学 可移动屏障声衰减的现场测量(GB/T19887-2005,ISO11821:1997,IDT)
GB/T19889.3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3-2005,ISO140-3,IDT)
GB/T20247 声学 混响室吸声测量(GB/T20247-2006,ISO354:2003,IDT)
GB/T50121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ISO9053 声学 吸声材料 流阻的测定
ISO11654 声学 建筑用吸声装置 吸声评价
前言Ⅲ
引言Ⅳ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2
5 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3
5.1 对声衰减的贡献3
5.2 靠近声源的吸声4
5.3 遮挡效果4
5.4 去耦4
5.5 远离声源的吸声4
5.6 屏障的其他效果4
6 声屏障的类型和特殊要求5
6.1 大房间的分隔5
6.2 单个工作岗位的噪声控制5
6.3 单个工作岗位的防护6
7 声屏障和声学饰面层的综合效果6
8 作为设计和检验目的的声学要求6
8.1 吸声6
8.2 隔声6
8.3 现场声衰减7
9 用户调查资料和屏障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7
9.1 用户提供的信息7
9.2 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案例分析8
参考文献12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17.140.01免费标准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232-—2007/IS017624:2004声学
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
噪声的指南
Acoustics-Guidelines for noise control in offices and workrooms bymeans of acoustical screens
(ISO17624:2004IDT)
2007-1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对声衰减的贡献
靠近声源的吸声
遮挡效果
远离声源的吸声
屏障的其他效果
6声屏障的类型和特殊要求
6.1大房间的分隔
6.2单个工作岗位的噪声控制
6.3单个工作岗位的防护
7声屏障和声学饰面层的综合效果8
作为设计和检验目的的声学要求8.1
现场声衰减
9用户调查资料和屏障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9.1用户提供的信息
9.2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GB/T21232—2007/IS017624:2004m
GB/T21232—2007/ISO17624:2004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7624:2004《声学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英文版)。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众汇泡沫铝材有限公司、南京常荣噪声控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明昆、周裕德、方庆川、祝文英、赵利民、张荣初、任文堂、莫建炎、Ⅲ
GB/T21232-—2007/IS017624:2004引言
消声器噪声控制指南》和
室内声屏障是消声器和隔声罩之外(参见GB/T20431一2006《声学“GB/T19886—2005《声学
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的一种办公室和车间内噪声控制的辅助措施。在GB/T17249.2一2005《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第2部分:噪声控制措施》的附录E和附录F给出了与工作场所(包括机器在内)有关的室内声屏障及表面声学处理的一些信息。更详细的资料可在参考文献中找到。
1范围
GB/T21232—2007/IS017624:2004声学办公室和车间内声屏障控制噪声的指南本标准论述了声屏障的效用。它规定了声屏障用户与供应商或厂家需协商一致的声学和使用要求。本标准可用于下列各种声屏障:a)用于办公室、服务区、展区及类似场所的独立声屏障;b)与此类场所的家具设施相结合的声屏障;c)用于车间的便携式和移动式声屏障:d)未作声学处理的、具有10%以上开口面积的房间固定分隔墙。与房间边界面一起同样将房间分隔的局部隔声罩和工作间的墙体,其表面未做声学处理,并且具有10%以上开口面积,也可看作为声屏障。注:GB/T19886给出了全封闭隔声罩的指南。本标准不适用于小房间的墙和厚度超过0.2m的类似多层墙,也不适用于横幅和其他类型的悬吊障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月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7249.1一1998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第1部分:噪声控制规划(eqvISO11690-1:1996)
GB/T17249.2—2005声学低噪声工作场所设计指南第2部分:噪声控制措施(ISO11690-2:1996,IDT)
GB/T18696.1声学[
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1部分:驻波比法
(GB/T18696.1--2004,ISO10534-1:1996,IDT)GB/T18696.2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量第2部分:传递函数法(GB/T18696.2--2002,ISO10534-2:1998,IDT)GB/T19887声学可移动屏障声衰减的现场测量(GB/T19887-2005,ISO11821:1997,IDT)GB/T19889.3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GB/T19889.3—2005,ISO140-3,IDT)GB/T20247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GB/T20247—2006,ISO354:2003,IDT)GB/T50121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ISO9053声学吸声材料流阻的测定ISO11654声学建筑用吸声装置吸声评价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声)屏障
(acoustical)screen
为给定区域内一个或几个指定位置专门设计的、用来遮挡指定声源噪声的物体。1
GB/T21232-—2007/ISO17624:20043.2
轻便的或可移动(声)屏障portableorremovable(acoustical)screen不需改变其他环境条件而设计的可拆卸或可移动的声屏障。3.3
插入声压级差insertionsoundpressureleveldifferencein-situsoundattenuation
现场声衰减
当一个或几个特定声源工作时,一指定位置声屏障安装前后的倍频带或1/3倍频带声压级之差,单位为dB。
A计权插入声压级差A-weightedinsertionsound pressureleveldifferenceA计权(现场)声衰减A-weighted(in-situ)soundattenuationDpA
当一个或几个特定声源工作时,在某一指定位置声屏障安装前后的A计权声压级差,单位为dB。3.5
插入损失insertionloss
待遮蔽的声源在声屏障安装前后辐射到室内的倍频带或1/3倍频带声功率级差,单位为dB。注:声功率是在包围待遮蔽声源和供安放屏障空间的包络面上测量的,它主要用于紧靠声源的屏障。3.6
隔声量soundreductionindex
传声损失transmissionloss
按照GB/T19889.3入射到建筑构件的声功率与透过此建筑构件的透射声功率之比值,再取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10,单位为dB。3.7
屏障自由场声衰减
free-fieldscreensoundattenuationD
待遮蔽声源在屏障安装前到一指定位置的直达声与屏障安装后的绕射声的声压级差,单位为dB。其计算式见式(1):
D,=10 lg(3+40
式中:
屏障绕射效果最小的边附近较长声传播路径与直达路径的声程差,单位为米(m);入一一该频率为f(Hz)的声波波长,单位为米(m)。注1:给出的是倍频带或1/3倍频带中心频率的屏障声衰减。·(1)
注2:对位于声源混响半径之内的接收点,由于靠近声源的墙壁反射和屏障绕射效果最小边的绕射,屏障声衰减有所减少,减少后的声衰减D(单位:dB)可由式(2)估算:D=10 lg(1+20元
它要比声屏障自由场的声衰减D,低3dB至5dB4符号
本标准所用的符号如下:
·(2)
等效吸声面积,单位为米(m),见5.3;-吸声系数,见8.1;
-屏障附近的房间平均宽度,单位为米(m));屏障高度,单位为米(m);
屏障附近的房间平均高度,单位为米(m);GB/T21232—2007/ISO17624:2004散射物之间反射的平均自由程长度,单位为米(m),典型的长度为10m;混响半径,单位为米(m);见5.3;声源距接收点的距离,单位为米(m),见6.1;混响时间,单位为秒(s),见5.3;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2),见5.3。V
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5.1对声衰减的贡献
声屏障在办公室和车间内提供的典型A计权声衰减可达10dB,此衰减(见图1)来自于:屏障表面的声吸收;
一对声源到接收点对直达声传播的遮挡;一屏障两边声场的局部去耦。
由于结构要求,构成屏障的所有部件的隔声量通常都足够大,因此,无需任何进一步的考虑。为了使声屏障的性能最佳,以便提供大于10dB的插入损失,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屏障部件之间连接的密封。1
天花板;
声屏障;
一绕射声;
接收点;
一直达声;
一地面;
7——声源,
障碍物;
一透射声;
反射及散射声。
图1设有屏障的室内声传播示意图3
GB/T21232—2007/ISO17624:20045.2靠近声源的吸声
一个靠近声源的屏障的吸声会降低声源辐射到屏障背面空间的声功率,它由插人损失D;来表征:屏障朝向声源的表面吸声越高,D;值越大;一声源朝向屏障的声辐射指向性越强,D;值越大;声源被屏障围蔽得越严密,D:值越大。5.3遮挡效果
阻挡声源和接收点间直达声的传播路径,会降低直达声,直达声的降低量由式(2)确定的屏障衰减D表征:
一屏障的最小尺寸越大,D.值越大;声源与屏障间的距离越短,D值越大;接收点与屏障间的距离越短,Dz,值越大。屏障的形状和吸声特性对遮挡效果都不太重要。对处于声源周围混响半径之外的接收点,直达声的遮挡对现场声衰减的影响较小。在这样的点位,房间各个面及设备的反射声(详情参看GB/T17249.1一1998中的3.4.7)比直达声强。混响半径通常只有几米。对于无指向性声辐射特性的声源,其混响半径(单位为米)近似为:a)对可用赛宾公式的近似立方体房间:r
V16元
A参见GB/T17249.1--1998中的3.4.3,T参见GB/T17249.1—1998中的3.4.10。b)对有许多散射体的房间:
r,=ls/3
式中:
Is=4V/S
ls一体积V(m2)内散射体之间声反射的平均自由程长,单位为米(m);(3)
(4)
S—体积V内所有物体的包络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对于工业车间和开式办公室,ls的典型尺寸为10m。
c)对天花板较低的房间(即H小于房间其他尺寸的1/3),当室内仅有极少的散射物体和天花板几乎没有声吸收时:
d)对反射主要出现在侧面的长形房间(即B和H小于房间长度的1/3):r,=3B/2
5.4去耦
(6)
将房间分隔为几个区域的屏障称之为隔断。它们使屏障声源一侧的声场与房间其余部分的声场局部去耦。当屏障旁的散开面积越小和散开处周边的吸声越大,则去耦更有效,获得的声压级差更大。本标准仅涉及薄屏障,屏障顶边的吸声不考虑。因此,吸声主要与房间边界和相关的屏障表面有关。如果要有较好的去耦,靠近屏障边缘应当有一个足够大的、强吸声表面积。5.5远离声源的吸声
屏障两侧的吸声使混响声场或扩散场(详情参看GB/T17249.1一1998中的3.4.7)得到衰减。但是,在强吸声的房间里,这种效果会变小,在低吸声的混响车间,吸声屏障的安装可以使空间平均声压级得到明显的降低。
5.6屏障的其他效果
5.6.1除噪声控制外,屏障还有其他期望效果,如:a)在吹灰和打磨过程中防止工件碎片的伤害;4
焊接过程中,保护眼睛;
防护诸如化学侵蚀或炙热液体以及热熔材料的溅落;防护热辐射;
GB/T21232—2007/IS017624:2004使靠近窗户的目视显示设备(VDU)工作场所或照明条件不太好的区域内免受眩光的影响;将房间分隔以建立娱乐或私秘区域;电源或信息技术设备电缆敷设的综合考虑;g
建立适宜的工作或展览区域。
同样也有副作用,如:
妨碍对车间的监视管理;
工作场所的通行受限;
降低工作场所的照明;
限制材料或部件的运输;
降低划定工作区域大小的灵活性;影响采暖、通风和空调。
声屏障的最佳设计取决于工作场所的类型以及受到下列因素选择的影响:材料,即是否吸声、透明或不透明;a
尺寸,及由此带来的质量和机动性;b)
形状和表面特性;
d)屏障和房间边界面之间的空间。6声屏障的类型和特殊要求
6.1大房间的分隔
大屏障与办公家具设备一起用于分隔房间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屏障高度与房间高度之比,它是根据表1估计可能达到的插人声压级差来考虑的;吸声系数,它主要对混响房间内的插入声压级差有影响;b)
c)为了采暖、通风和空调,需要有大约0.2m的间隙;防火(通常在生产设备中要求不可燃材料,参看ISO1182ISO/TR11925-1、ISO11925-2和d)
ISO11925-3)、足够的力学稳定性、耐油性(必要时)以及有关清洁、卫生的要求;织物表面的耐磨性,以及开放式平面办公室、谈话区、展览室等区域内光反射特性。e)
低天花板房间内声屏障插入声压级差的典型经验值h/H
注:500Hz至4000Hz的倍频带内,标准偏差大约为1dB。6.2单个工作岗位的噪声控制
对工业工作岗位,声屏障可做为大百分比散开面积的局部隔声罩,它应满足如下要求:a)方便机器操作、零配件供应和维修的进出,如有必要,还应考虑起重传送装置、工业用载重车辆(传送装置、叉车)等的操作,必要时,同时还应考虑到定型的屏障单元的更换和拆卸;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包括门窗),同时应符合有关工作场所安全的其他相关规定;b
用砖块或金属板或者使用其他防损护面防止外表面的机械损伤;5
GB/T21232—2007/ISO17624:2004d)靠声源一边为吸声表面,屏障两面均应是不燃或难燃的、耐油的、防爆的,必要时,还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注:屏障不能防护位于声源(机器、设备、击、研磨等)与屏障之间的工作岗位不受声源声音的影响。屏障决不能安置在紧急疏散的通道上,屏障也不应影响采光,此外,所有与工作场所相关的规定都应当遵守。
6.3单个工作岗位的防护
声屏障可做成一个无顶的小室或隔声罩,它们应该有:a)充分的通风,特别是安装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大约1.4m高的部分都应是挡光和吸声的,为了增加对噪声的防护,在此高度之上可用玻璃b)
部件;
根据EN1023对安全的要求,应特别考虑屏障的结构稳定性、边角对人员的伤害性危险,以及c)
屏障支架引起的倒危险;
d)电源或IT设备电缆敷设的综合考虑。在有吸声关花板的办公室,对单个工作岗位而言,屏障的吸声系数没有特别的要求,然而当更高级别的语言私密性很重要时,则要求声屏障是吸声的。7声屏障和声学饰面层的综合效果通常房间的声学措施主要是为了工作场所的噪声控制。这些措施包括房间边界面,诸如天花板和墙体的吸声饰面,地毯以及悬挂的吸声板和吸声体。这些措施的效果和房间的设施决定了房间内声屏障的插人声压级差比自由场声屏障声衰减D,减少的量值。房内设施用平均设施密度(设施的反射声之间平均自由程长度的倒数)和设施的声吸收来表征。通常下列措施对提高房间内声屏障插人声压级差是有效的:a)在天花板没有吸声或吸声很小的室内使用两面都是高吸声的屏障;b)在有许多声反射设备的房间里,对于屏障项边上方悬吊相对低矮的吸声体;c)在离屏障侧向距离较小的墙上用吸声饰面。墙或天花板上饰面的宽度至少应当是它们与屏障边缘距离的两倍。8作为设计和检验目的的声学要求8.1吸声
当拟用屏障作为包围声源的局部隔声罩时,应规定靠声源的一面是强吸声的。如果没有任何可用的声源资料,则应当采用ISO11654的B级吸声等级。换言之,在接收点处,对A计权声压级起主导作用的频率范围内所有1/3倍频带或倍频带的垂直入射吸声系数α均应超过0.8,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应按照GB/T18696.1(驻波比法)和GB/T18696.2(传递函数法)的规定进行。多孔性屏障样品可在一消声末端的前面进行测量。此外,它们的流阻要按ISO9053的规定测量。流阻不应低于1600N·s/m2。
当屏障用作为房间的隔断或包围一工作岗位的开式小室时,它的等效吸声面积(参看GB/T17249.1一1998中的3.4.3)很重要,对于单个独立式屏障,它可依照GB/T20247通过混响时间的测量来确定。
为了评价打算采用屏障的房间,需要对计划安装屏障周围的房间或房间边界所提供的吸声进行估算。它们可以通过屏障安装前的混响时间测量或按照传递法测量得到。8.2·隔声
隔声(隔声量)的资料只是对具有大的多孔性吸声面积的屏障或者在连接处出现明显漏声从而导致计权表观隔声量(参看GB/T50121的定义)Rw<20dB时才需要。具体数值按GB/T50121检验。6
8.3现场声衰减
GB/T21232—2007/ISO17624:2004声屏障用户关心的基本声学量是A计权现场声衰减DpA。供货商或专家必须根据5.3中提出的方法和GB/T17249.1一1998中的方法的计算来预测这个量,预测中要考虑房间条件和相关的声源。应当根据GB/T19887检验一个可移动屏障与规定的性能的相符性。一个可移动屏障的现场声衰减D,也可以根据GB/T19887用一个人工声源来测定。当背景噪声突出时,应当选用这种方法。它同样也可用于固定的(即非移动的)屏障。对于固定屏障,当室内装修完毕而屏障还未安装时,应当在设计阶段,在所有相关声源运行时,对房间内GB/T19887规定的传声器位置进行测量。声源附近应当采用全频段和1/3倍频带或倍频带的测量进行评估。屏障安装后,应在相同的传声器位置进行重复测量,如果声源附近对A计权总声压级起主导作用的那些频带的声压级在屏障安装前后的测量之间变化不大于3dB,那么可以按照GB/T19887的规定对数据进行评估。设计的室内固定屏障的效果可以通过声学上可比较的房间、声源和屏障的测量来检验。按照GB/T19513的办公室屏障的实验室测量,将无法提供屏障现场声衰减的可靠信息。9用户调查资料和屏障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9.1用户提供的信息
为了确定声屏障需要满足的要求,用户/买方至少应当提供以下信息:a)需要遮挡的机器、设备或工作岗位的类型和尺寸;房间的尺寸(长、宽、高)、设施和房间的声吸收;b)
屏障类型(便携的、可移动的或固定的);c)
要求的声学性能(见第8章);
屏障表面的材料(样式、表面处理、颜色和表面防护);允许的吸声材料和护面;
透明部分的材料及尺寸;
安全和卫生要求;
安装屏障房间的通风和空调;
j) 采光;
电气设施;
屏障单元可允许的最大质量和尺寸;1)
声屏障的其他用途(如信息显示、防眩光设备);m)
更多的特殊信息。
9.2供应商/制造商提供的信息
屏障供应商/制造商至少应当提供下列信息,同时应明确声屏障的使用要求。a)声学特性,用A计权现场声衰减和倍频带吸声量表示;b)月
屏障几何尺寸(草图);
c)房
所用的材料及吸声材料的护面类型;d)
屏障单元的质量、安装和连接;更多的特殊信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