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96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960-2008
中文名称:农林拖拉机驾驶座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03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33636
相关标签:
农林
拖拉机
试验
方法
验收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65.060.10农业拖拉机和牵引车辆
中标分类号:车辆>>拖拉机>>T69驾驶室与其他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26.0 元
计划单号:20000405-T-604
出版日期:2009-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06-03
起草人:王风雨、廖汉平、金锡平、陈振
起草单位: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常发集团常州常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等同采用欧盟78-764-EEC指令。其中与我国相应标准内容相同的部分,用我国相应标准代替。本标准规定了农林拖拉机驾驶员座椅的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本标准适用于速度在6km~40km/h的农林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GB/T 21960-2008 农林拖拉机驾驶座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GB/T2196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5.06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960—2008
农林拖拉机驾驶座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Thetestingmethod and accepting condition ofthe driver's seat o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ractors2008-06-03发布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1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01-01实施
GB/T21960-2008
本标准等同采用欧盟78-764-EEC指令。其中与我国相应标准内容相同的部分,用我国相应标准代替。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常发集团常州常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风雨、廖汉平、金锡平、陈振,I
1范围
农林拖拉机驾驶座
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农林拖拉机驾驶员座椅的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本标准适用于速度在6km/h~40km/h的农林轮式和履带拖拉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1960—2008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23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驾驶座标志点(GB/T6236—2008,ISO5353:1995,MOD)GB/T6960.7拖拉机术语第7部分:驾驶室、驾驶座和覆盖件3术语和定义
GB/T6960.7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农林拖拉机agricultural andforestrytractors至少有两根轴的自走式的轮式或履带式车辆,主要用于下列基本的农业和林业用途:牵引拖车;
携带、牵引或推动农业和林业机具或机械,并可根据需要,在拖拉机行进中或停车状态为配套机具提供动力,
驾驶员座椅driver's seat
只能够容纳一个人,在驾驶时提供给驾驶员使用的座椅。3.3
座椅表面seatsurface
在乘坐时支撑驾驶员的座椅水平表面。3.4
靠背backrest
在乘坐时支撑驾驶员后背的座椅垂直面。3.5
侧向座椅支撑lateralseatsupports防止驾驶员侧向滑动的座椅装置。3.6
座椅手臂支撑seatarmrests
在乘坐时座椅两面支撑手臂的装置。1
GB/T21960—2008
座位参考点seatreferencepoint(SRP在座椅的纵向平面内,靠背垫的底部与水平面的交点即为座位参考点。这个水平面在座位参考点前150mm处与座椅的下表面相交,3.8
座椅表面深度depthof theseatsurface座位参考点到座椅前边缘的水平距离。3.9
width of thesurface
座椅表面宽度
在垂直于座椅中间面的方向上,座椅表面外边缘的水平距离。3.10
载荷调整范围
load adjustmetrange
指根据最重和最轻驾驶负两者的载荷绘制的曲线相对于座椅悬架系统的中间位置的范围。3.11
座椅悬架行程
Suspen ion travel
的座椅中间面处,座椅表面某时刻的位置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座位参考点前20
vibratios
座椅在垂直方的上下运动
振动加速度
ionaceleration
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工阶微分。
加速度的有效值
t-mean-sguare value of the acceleration加速度均方的平方
加权振动加速度
weighteay
Thration acceleration
在加权计算器的帮助下确定的加权振动加速度aws
台架试验或标准道路试验时测得的加权座椅振动加速度的平均值;台架试验时在座椅连接处测得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平均值;座椅连接处测得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基准平均值;台架试验时测得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修正平均值;标准道路试验时在座椅连接处测得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平均值。振动比
vibrationratio
驾驶员座椅与座椅连接处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比值。3.17
振动等级
vibrationclass
显示同样振动特性的拖拉机类别。2
A类拖拉机categoryAtractor
具有两轴、刚性悬架的拖拉机为A类拖拉机。A类拖拉机分为三级:
A1:无配重、质量小于3600kg的拖拉机;A2:无配重、质量处于3600kg~6500kg之间的拖拉机;A3:无配重、质量大于6500kg的拖拉机。3.19
B类拖拉机categoryBtractor
不属于A类振动等级的拖拉机。
同类型座椅seatsofthesametypeGB/T21960—2008
在基本要素方面无区别的座椅。允许有区别的要素:尺寸;靠背的位置和倾斜度;座椅表面的倾斜度;座椅纵向和高度上的调节范围。4测量单位和允许误差
长度:
角度:
拖拉机质量:
气压:
其他尺寸:
5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按GB/T6236确定座位参考点的位置。±0.5%;
+20kg;
±10kPa;
±5%。
5.1.2驾驶员座椅要确保在驾驶时,对驾驶员具有舒适的位置,并在健康和安全上提供最大的保护。5.1.3座椅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在纵向和高度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能够根据驾驶员重量调整。
5.1.4座椅应能够很好地降低冲击和振动,能够隔震和在后部与侧面提供支撑。如具有防止侧面滑动的功能,则要有足够的侧面支撑强度。5.1.5固定式或可移动式的座椅表面、靠背、侧面支撑和固定或折叠的手臂支撑都要有衬垫。5.2结构要求
5.2.1座椅表面尺寸(见图1)
5.2.1.1平行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并与纵向中心面相距150mm的平面上座椅深度为400mm士50mm
5.2.1.2在垂直于座椅纵向中心面内参考点前150mm处,座椅表面以上不超过80mm的座椅表面宽度至少为450mm。
5.2.1.3如果装配的拖拉机最小后轮距不大于1150mm,拖拉机的设计不按5.2.1.1和5.2.1.2要求进行,座椅表面的深度和宽度可分别降低至不小于300mm和400mm。3
GB/T21960-2008
测量宽度的最大高度
400±50
5.2.2靠背的位置和倾斜度
票范围土7530)
一座位参考点
驾驶员座椅参考尺寸
5.2.2.1座椅靠背最上边缘至少高于座位参考点260mm。5.2.2.2靠背的倾斜度为10°±5°(90
单位为毫米
5.2.3施加与确定座位参考点同样的载荷时,相对于水平面座垫表面朝后面的倾斜度为3°~~12°5.2.4座椅的调节
5.2.4.1纵向调节
最小后轮距大于1150mm的拖拉机座椅纵向调节尺寸应不小于150mm;最小后轮距不大于1150mm的拖拉机座椅纵向调节尺寸应不小于60mm。5.2.4.2垂直调节
最小后轮距大于1150mm的拖拉机座椅垂直调节尺寸应不小于60mm;最小后轮距不大于1150mm的拖拉机座椅垂直调节尺寸应不小于30mm。5.3装配要求
5.3.1应保证驾驶员在驾驶和操作拖拉机时有舒适的位置,5.3.2座椅要容易乘坐。
5.3.3当在标准位置乘坐时,驾驶员要容易操作拖拉机各种操作手柄5.3.4座椅或拖拉机的任何部件都不能轻易造成驾驶员受伤或擦伤。GB/T21960—2008
5当座椅的位置在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可调时,通过座位参考点的前后轴线应平行于通过方向盘中5.3.5
心的拖拉机纵向垂直面。
5.3.6当座椅能够绕垂直轴线转动时,座椅应能够在任何或特定方向上或5.3.5所示情况下锁死。6试验
6.1试验顺序
6.1.1测定座椅悬架性能和驾驶员质量的调节范围。6.1.2测定横向稳定性。
6.1.3测定垂直振动性能。
6.1.4特定情况下的拖拉机振动试验。6.1.5测定A类拖拉机座椅的加权振动加速度。6.1.6测定B类拖拉机座椅的加权振动加速度。6.1.7共振范围内阻尼性能的测试。6.2测定座椅悬架性能和驾驶员质量的调节范围6.2.1座椅悬架性能由静载试验确定。驾驶员质量的调节范围白座椅悬架性能计算得出。这些计算数据仅适用于手动调节驾驶员质量的座椅。6.2.2把驾驶员座椅固定于试验平台或拖拉机上:测试载荷与名义载荷之间误差小于5N。座椅悬架行程的测量误差小于士1mm。载荷按确定座位参考点的加载方式加载。6.2.3表示座椅悬架系统变形的完整性能曲线要从零载荷加载到最大载荷,然后回到零载荷。测量的载荷间隔小于100N;在行程中至少测量8个点以上。载荷的最大点不超过最大座椅悬架行程或1500N,在每次加载或卸载后,在座位参考点沿座椅表面的纵向中间平面前200mm处测量座椅悬架行程。在加载或卸载后,座椅保持静止。6.2.4在座椅有质量调节范围时,座椅悬架系统变形的性能曲线,要分别在驾驶员为50kg和120kg下绘制。在座椅没有质量调节范围和锁死时,在质量可调的最低和最高处绘制。在座椅没有质量调节或锁死时,选择以下的调节方式:a)对于最低质量,当卸载后,座椅恰好回到座椅悬架行程的最高点;b)对于最高质量,1500N的载荷把座椅压到座椅悬架行程的最低点。6.2.5座椅悬架系统全行程的一半是座椅悬架系统的中间位置。6.2.6座椅悬架系统的性能曲线通常是一个力滞回线,通过回线的中间线来确定载荷(见图2);为了用调节范围来确定驾驶员质量,通过图2的A、B两点确定的驾驶员质量范围要乘以0.13kg/N的比例系数。
GB/T21960—2008
6.3测定横向稳定性
最高位置
中间位置
最低位置
图2确定座椅悬架和载荷调节范围的性能曲线6.3.1座椅要位于重量调节的上极限,固定于试验平台或拖拉机上,其基础平台在不小于自身平台的刚性平台上。
6.3.2在座椅表面或衬垫上施加1000N的试验载荷。作用点位于座位参考点前200mm,在与座椅纵向对称面平行且相距150mm的两个平面上。6.3.3在加载过程中,座椅表面侧向倾斜的角度变化值,在水平和垂直调节的末端测量。不考虑载荷作用点附近的永久变形。
6.4测定垂直振动性能
不管是A类或B类拖拉机,座椅振动试验均可在试验平台和/或标准道路上进行。6.4.1在试验平台上进行试验
6.4.1.1除了试验座椅的连接外,平台上还应包含方向盘和脚踏板,结构如图3所示。6
625±50
方向盘纵向调节角度取决于座椅的位置和方向盘的直径。。装配的座椅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向后的调节角度应为3~12°图3振动平台结构示意图
GB/T21960--2008
单位为毫米
照源务预端板饭
30(±15)
座位参考点
75(=30)
最小调整范围
座位参考点
6.4.1.2试验平台要有很高的弯曲和扭转刚度。如果振动平台是靠振动臂来工作,则R值不少丁2000mm(见图3)。在0.5Hz5.0Hz内的振动比在1.00土0.05范围内,测量间不超过0.5Hz。在同样的振动范围内,振动相位的转变不超过20°。6.4.1.3试验平台要能模拟座椅连接处的振动。使用的设定值是表1、表2、表3中的拖拉机类型,或者是如6.4.2.1设定的在正常道路上以12km/h士0.5km/h行驶的B类拖拉机座椅连接处记录的经过对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的位移值。在正常道路上记录的一系列加速度信号的未端到二系列的初端的过渡要平缓。GB/T21960—2008
6.4.2在标准道路上试验
6.4.2.1根据拖拉机的实际,道路由两个平行的台面组成。每个台面应由刚性材料构成(例如木材或水泥),由设在基础结构上的块或连续光滑平面组成。每个轮迹的纵向剖面由基础水平的高度坐标注明;这些坐标列于表4中。在道路上的高度坐标沿台面每16cm测量1次。道路应牢固地固定于地面,台面之间的距离在全部长度上只能有微小的变化:拖拉机轮胎在全部试验中能够保持完全支撑。当台面由块体组成时,须有6cm~8cm厚,块体之间相距16cm。标准道路长度应为100m。
测量从拖拉机后轮刚一上道路开始,前轮下路前结束(见表4)。6.4.2.2在速度为12km/h士0.5km/h时进行测量。在不使用制动器的情况下保持12km/h士0.5km/h速度。在59kg和98kg两种质量的驾驶员情况下,测最座椅振动,测点在座椅与拖拉机的连接处。在轮胎上测试路面前,速度应达到12km/h士0.5km/h。上测试路面前的路面应平缓并与标准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6.4.2.3座椅应按生产厂家的说明设定成与驾驶员质量相对应的档位;拖拉机按要求装配上防护框架:拖拉机不带任何附件;轮胎和框架上无配重,轮胎里无液体,试验时使用的轮胎具有生产厂家标明的标准的尺寸和纹理;轮胎花纹高度不少于新胎的65%;轮胎的侧面无损伤;轮胎气压为生产厂家推荐气压的平均值:轮距为拖拉机正常工作时的轮距。6.4.2.4测量应同时在座椅连接处和座椅上进行。使用加速度计、信号放大器和存储设备或直接读数的振动仪表测量和记录数据。这些设备的具体要求应符合6.4.3.2~6.4.3.5的要求。6.4.3道路和试验平台上试验的规范6.4.3.1驾驶员质量
试验要在两种质量的驾驶员的情况下进行:一种质量为59kg土1kg,带有不超过5kg的安全带;另一种质量为98kg士5kg,带有不超过8kg的安全带。6.4.3.2加速度计的位置
加速度计固定于直径为250mm士50mm的扁平盘上,中间为包括保护加速度计的直径为75mm的刚性部分,用这种装置测量传递到驾驶员的振动。这个扁平盘应固定于座椅与驾驶员之间的座椅中间,并且在不能滑动的平面上。加速度计固定于座椅连接点附近,距离拖拉机纵向中心面的距离不超过100mm,在拖拉机座椅上下振动的范围内,用这种装置测量传递到座椅连接点处的振动。6.4.3.3振动加速度的测量
加速度计和相应放大、传递设备能够精确到加速度为0.05m/s2的有效值,能够测量振动为5m/s的有效值,在1Hz~80Hz的范围内没有扭曲和最大2.5%的误差内振幅因数(峰值和有效值的比值)为3。
6.4.3.4振动仪表
6.4.3.4.1不考虑超过10Hz的振动。因此可连接一个低通10Hz的滤波器和每倍频程12dB的衰减器。
6.4.3.4.2设备应能显示:
加权振动加速度(aw)的平方对试验时间(T)的积分。(aw)2d
或式(1)积分的平方根。
或加权振动加速度的有效值(aweft)aweffT
...(1)
·(2)bzxZ.net
全部系统对于上述测量值的加速度有效值的测量精度不超过土5%。6.4.3.5振动试验的评价
GB/T21960—2008
6.4.3.5.1整个试验期间,每次试验的加权振动加速度应用由6.4.3.4规定的仪器进行测量。6.4.3.5.2试验报告给出在两种质量驾驶员的情况下,座椅上加权振动加速度(aws)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座椅上加权振动加速度(aws)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与座椅连接处加权振动加速度(awB)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6.4.3.5.3测量并在报告中给出振动试验时的环境温度。6.5特定情况下的拖拉机振动试验6.5.1对于A类拖拉机的座椅振动应在振动平台上进行。6.5.2对于B类拖拉机的座椅振动应在标准道路上进行。但是,可以用标准道路上对于此种拖拉机的座椅采集到的加速度曲线作为设定信号,进行模拟试验。6.5.3只用于A类拖拉机特殊形式的座椅可根据6.5.2的要求进行。这种情况下,试验结果只对装配此种座椅的拖拉机有效,
6.6确定A类拖拉机座椅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过程6.6.1在试验平台上进行的试验根据6.4.1进行。awB值在座椅连接处测得。给出下列三种基准值:A类拖拉机的Al级:awR=2.05m/s2;A类拖拉机的A2级awB=1.5m/s2;A类拖拉机的A3级:awB一1.3m/s。驾驶员座椅上测得的加速度aws按式(3)修证。a'ws=aws awB
(3)
6.6.2对于6.4.3.1所示的两种驾驶员,A1级和A3级拖拉机在座椅上的加权振动加速度测量28s,A2级拖拉机测量31s。测量在此设定值t=0s时开始计时到t=28s或31s时结束(见表1、表2、表3)。至少测量两次。每次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士5%。每次测量的时间长度误差不超过±0.5S。
6.7确定B类拖拉机座椅的加权振动加速度的过程6.7.1根据6.5.2,座椅振动试验不适用于此类拖拉机(也就是只能在标准道路上进行),只适用于装配此种座椅的拖拉机。
6.7.2根据6.4.2和6.4.3在标准道路上进行试验。驾驶员座椅上测量的振动加速度(aws)无需进行纠正。至少测量两个序列。每次此类算术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士10%。6.7.3如果进行台架试验,应结合标准道路试验按6.4.1和6.4.3进行。6.7.4振动平台应能够调节,座椅连接处加权加速度的有效值(awB)与在标准道路上测量的座椅连接处加权加速度的有效值(aw)偏差不超过士5%如果与座椅连接处加权加速度的有效值(awF)有偏差,台架试验时的驾驶员座椅处加权加速度按式(4)进行修正:
alms= aws uwB
试验平台上的每次试验至少进行两次。每次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士5%。6.8共振范围内衰减性能的测试
6.8.1测试按6.4.1在试验平台上进行。按如下进行:......(4)
用振幅为15mm频率0.5Hz~2Hz的正弦振动。频率范围内,在不超过60s或间隔期间,频a)
率增加量不超过0.05Hz;频率降低时一样。座椅在第一次试验中加上40kg的配重,在第二次试验时加上80kg的配重;配重按测量座位b)
参考点的方式加载。
座椅上振动加速度的有效值(aws)与座椅连接处振动加速度的有效值(awB)的比值:c)
GB/T21960—2008
在0.5Hz~2.0Hz频率范围内间隔不超过0.05Hz的情况下测得。6.8.2测量的比值在试验报告中保留两位小数给出。7验收条件
驾驶员座椅除要满足第5章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7.1驾驶员质量的调节范围要等于或大于50kg-180kg的范围。7.2在侧向稳定性试验时倾斜角度的变化不超过5°。·(5)
7.3在59kg和98kg两种质量的驾驶员情况下,加权座椅振动加速度(as)有效值的算术平均值均应不大于1.25m/s。
7.4在共振范围内,座椅表面
值应不大于2。
设定点;
设定信号
的幅值;
测量时间
信号在701点
设定点;
,其幅值与0点幅值相等
a/10-4m
设定信号的幅值;
测量时间。
信号在701点后重复,其幅值与0点幅值相等。P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