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聚氣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局用电缆
(对线组或三线组或四线组或五线组)Low-frequency cables and wires with PVCInsulatioo and PyC sheath
Cables in pairs,triples,
guads and quintuples for inside installation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1327.2—89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89-2-1981&聚氟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电缆电线》第2部分\内部安装用对线组、三线组、四线组、五线组电缆”本标准适用于铜芯聚氮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局用电缆。此种电缆用丁下列通信设备互相连接:
交换机及其它传输设备
电话和电报设备
数据处理设备
本标准与GB11327.1--89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一般试验和测量方
法》一起使用。
2引用标准
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电工圆铜线
GB3953
GB 4005.1
电线电缆交货盘型式尺寸
电线电缆交货盘技术要求
GB4005.21
GB4909裸电线试验方法
GB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颜色GB 6995. 3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GB8815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3型号
3.1型式
本产品按有无屏蔽分类,分为两种型式HJVV—鋼芯氯乙烯绝缘氯乙烯护套局用电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89-01-27批准1990-03-01实施
HJVVP-
3.2规格
GB 11327.2—89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屏蔽型局用电缆。电缆规格如表1规定。
导体标称直径 mm
电缆型式
3.3产品标记
510,15,20,25.
30,40,50,60,80,
100,120,140
160.180,200
标称成缆元件(线组)数
5,10,15,20,25,
30.40,50,60,80,
100.120,140.
160.180,200
本产品标记用于下列学母、数字序列表示:型式代号标称成缆元件数×元件结构×线径本标准号举例如下:
5,10,15,20,25,
30,40,50,60,80.
100,120.140,
160,180.200
5,10,15,20,25,
30,40,50,60,80,
100,120140,
a.铜芯骤氯乙婚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局用电继,140个成缆元件,三线纽,线径为0.5mm,表示为HJVV140×3×0.5GB11327.2—89h.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案氯乙烯护套屏蔽型局用电缆,30个成缆元件,四线组,线径0.6rmtm.表示为.HJVVP30X4X0.6GB11327.2—89。4技术要求
4.1导体
4.1.1导体材料
导体应由质量均匀、无缺陷的退火钢线制成,应符合GB3953《电工圆铜线》规定的TR型软圆铜线性能要求。
4.1.2导体形式和表面加工
导体应由单根圆形截面铜线构成,导体可以是不镀锡的也可以是镀锡的。导体均出它的标称直径来表示,其尺寸分别为0.4.0.5,0.6,0.8mm。4.1.3导体的连续性
通常导体应拉制定完整的一根,在必要的情况下充许导体接头,但接头的抗张强度不得小十无接头导体抗张强度的85%。
4.2绝缘
4.2.1绝缘材料
绝缘应由聚氯乙烯制成。聚氧乙烯原材料应符合GB8815规定。注:术语“桑氯乙烯“悬指聚氯乙烯或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增塑型混合物。4.2.2绝缘厚度
GB 11327.2--89
绝缘应完整连续,尤缺陷表面光滑平整,其厚度应当尽可能均匀。对于0.4,0.5,0.6 mm的导体,其最小绝缘厚度不得小于0.15mms对于0.8mm的导体,其最小绝缘厚度不得小于0.25mm。应根据GB11327.1一89&聚氟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般试验和測量方法”中的4.2.1规定测量绝缘的最小厚度。4.2.3挤包绝缘
绝缘应紧密地包复在导体上,但不得粘着在导体上应根据GB11327.1-89中 5.4.1规定检查绝缘的可剥离性。应能从导体上容易地把绝缘剥下来,但不得损伤绝缘,导体或镀锡层。在特殊情况下,如芯线接续要使用绕接技术,或使用机械剥线器情说下,应采用GB11327.1一89中 5. 4. 2 规定的方法。
4.2.4绝缘的颜色
每根绝缘导体应使用一种颜色或两种不同颜色着色。颜色应与GB6995.?规定颜色一致。当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着色时,应满足下列条件:标志应是环或螺线,若是螺旋线,最好使用单螺线,但也允许使用双螺旋线:标志可以用螺旋双色挤出技术制作:印或涂在绝缘上的标志应粘着良好:-在任何一段15 mm 长的绝缘导体上,标志应易识别,平行于绝缘导体轴线从标志的中心到中心测量,标志的重复距离不得小于4mm;平行于绝缘导体轴线测量,环或螺旋线的宽度以及它们的间隔宽度应近似于带数,H不得小于1.5mm:
环或螺旋线的宽度不必与它们的间隔宽度相同。注:对于用环标志识别的绝缘导体,允许两个半环不完全对齐,也允许环不完全围绕绝缘导体-周。4.3成缆元件
4.3.1成继元件的结构
成缆元件绘于图1,它分为下列几种:对线组--两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 a 线,b 线;a
:三线组一一三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和线;b.
四线组一一-四根绝缘导体相百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定为a线、b线、线和d线;d。五线组一一五根绝缘导体按下列方式之一制作:a)五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起,并分别标定为&线、b线、c线、d线和e线:b)四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标定为=线、b线,c线和d线,并与一根不绞含、标定为:线的绝缘导体合并在一起构战一个五线组把绞合在一起标定为a线b线的对线组与绞合在一起标定为c线d线的对线组,标定为e线的绝缘导体合并在起构成“个五线组e,备线组----与上述成缆元件结构相尚,但a线为白色,b线为红色,线,d线,e线(若有的话)分别为背绿色、紫色,橙一绿色。4.3.2成缆元件的节距
在成品电缆中,成缆元件的最大绞合节距应为120mm。4.4成继元件的捆扎
4.4.1对线组,三线组、四线组和相互绞合在一起的五线组可以不捆扎。4-4.2除本标准4、4.1条指出的哦缆元件外,本标准图1的五线组应当拥扎。4.4.3成缆元件扎带(丝)应由本色的非吸湿性材料制成。4.5成缆元件和绝缘导体的识别
成缆元件和绝缘导体的色规定在附录A中。GB 11327.2--89
三线组
五线组
图1成缆元件结树
4.620无件单位、10元件单位、5元件单位4.6.120元件单位的构成和识别
四线班
20元件单位仅电附录A中成缆元件序号为1至20号的成继元件束绞或问心式绞台而成在同心层式绞合的单位中,成缆元件的计数次序应从中心层到外层。20元件单位应用螺旋形绕包扎带(丝)来识别和插扎,扎带(丝)应用鲜明颂色的非吸显性材料制成。
20元件单位识别扎带(丝)的色谱列入表2。表220元件单位的识别
20元件单位序号
扎带(丝)颜色
此外,也允许用印有20元件单位序号的带子来识别和捆扎单位,印刷编号字的高度不得小于3 mm,从字的中心到字的中心测得的间隔不得大于20 mtm,这种带子也应由非吸湿性材料制成。4.6.210元件,5元件单位的构贼和识别由10个成缆元件构成的,称作10元件单位。由5个成缆元件构成的,称作5元件单位。这两种单位都应由战缆元件束续而成,礼带(丝)应由鲜明颜色的非吸湿性材料制战。10元件单位应按表3的规定构成与识别。表310元件单位的识别
10元件单位序号
战继元件序号
扎带(丝)颜色
10元件单做序号
成缆元件序号
扎带(丝)颜色
5元件单位应按表4的规定构成与识别。3
11 ~ 20
5元件单位序号
成缆元件序号
扎带(丝)颜色
GB 11327.2- 89
表45元件单位的识别
局用电缆的缆芯结构分成两种:同心层式绞合缆芯和单位式绞合缆芯。4.7.1同心层式缆芯结构
局用电缆的缆芯结构分成两种:同心层式绞合缆芯和单位式绞合缆芯。4.7.1.1同心层式缆芯
根据本标准附录A成继元件的序号,从1号元件到电缆标称成缆元件数所要求的成缆元件,均应以同心层式绞合成缆成缆元件应从缆芯中心层到外层顺序排列。在每层中,成缆元件的计数方向都应相同(顺时针或反时针)。序号1成绳元件应在最内层,100个成缆元件及以上的电缆,可以增加1个备线组,并放在最外层,交货时,缆芯中合格的成缆元件数不得小于标称成缆元件数。缆芯的每层都应用非吸湿性扎带(丝)螺旋形包绕,成继元件数小于4个的中心层可以不扎带(丝)。扎带(丝)的颤色从中心层至外层蓝、橙、绿、棕、灰、白顺序排列。4.7.1.2同心层式缆芯的识别
应根据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色谱(即a线和b线的颜色)识别。4.7.1.3藏心层式缆芯推荐结构
同心层式缆芯推荐结构列人表5。表5
成缆元件数
成骤元件数
5(1~5号)
2(1~2号)+8(3~10号)
5(1~5号)+10(6~15 号)
结构排列
1(1号)+6(2~7号)+13(8~20号)2(1~2号)+8(310号)+15(1025号)4(1~4号)+10(514号)+16(15~30号)1(1号)+7(2~8号)+13(9~21号)+19(22~40号)4(1~4号)+10(5~14号)+15(15~29号)+ 21(30~50 号)1(1号)+6(27号)+12(819号)—18(2037号)23(38~60号)4(14号)+10(514号)-16(15~30号)+22(31~52号)+28(53~80号)2(1~2号)+8(3~10号)+14(11~24号)+20(2544)+26(45~70号)←31(71~100号1备线组)
5(15号)+11(6~16号)+17(17~33号)+23(3450号)+29(57~85)36(86~120号1备线组)
汪:括号中带号的数字代表成缆元件序号。4.7.1.4同心层式电缆端别
GB 11327. 2 --89
面向电缆端头,如组戒缆芯的成缆元件的色谱顺序为顺时针向,则此端为电缆A端,交货时,电缆A端端头用红漆或红色粘胶带加上标志,电缆B端端头用绿漆或绿色沾胶带加上标4.7.2单位式缆芯
4.7.2.1单位式缆芯结构
应使用本标准4.6条规定的单位绞合在一-起,构成缆芯,一条继芯中不同缆元件数的单位不得混合使用。
在缆芯中,单位应根据本标准表2、表3、表4单位序号顺序排列。缆芯应用非吸湿性材料制成的扎带(丝)螺旋形绕包。必要时,允许使用非吸湿性填充物,以获得圆整的继芯。100个及以上成缆元件的缆芯,可以增加1个备线组,并放在单位之间,交货时,缆芯中合格的成缆元件数不得少于标称成缆元件数。4.7.2.2单位式缆芯的识别
缆芯中应根据单位扎带丝)的色谱识别单位,在单位中应根据绝缘导体的色谱识别成缆元件。4.7.2.3单位式巍芯的推荐结构
单位式继芯推荐结构列入表6。
标称成缆
元件数
实际成缆
元件数
4×(5)+1×(20)
1X(5)-4X(5)
缆芯结构
1X(5)-5×(5):3×(10)
4X(10)
1×(10)+4X(10)
1X(10) +5(10)
4X(20)+2X(10)+6X(10)
×(10)+8×(10)+1个备线组
1×(20)+4×(20)-1个备线组
1X(20)+5×(20)-1个备线组
1×(20)+6×(20)+1个备线组
1×(20)+7×(20)+1个备线组
2×(20)+7×(20)+1个备线
2×(20)+8×(20)+1个备线组
注:括号内的数为单危的感缔元件数4.7.2.4单位式电缆端别
面向电缆端头,如组成继芯的单位色谱顺序为顺时针向,则此端为电缆A端。适用的导体
标称直径mm
0. 4.0. 5
0. 6, 0. 8
交货时,电继A端端头用红漆或红色粘胶带加上标志,电缆B端端头用绿漆或绿色粘胶带加上标志。
4.8包带层
GB 11327. 2—B9
缆芯应用一根或二根非吸湿性材料带子重选绕包或纵包,或者用软聚氯乙烯塑料挤包一层厚度在U.2至0.4mm之间的薄护套。
4.9屏蔽
应当由最小厚度为0.04mm的铜带或铅带制作HJVVP型电缆的屏蔽层,也可以用铜带或铝带的单面塑料复合带制作屏蔽层。这种复合带金属层最小厚度为0.008mm。屏蔽带应螺旋形绕包或纵包在包带层上,搭盖宽度至少为带宽的20%或6mm,应取两者中较小的一种。
此外,当屏蔽是由带或铝带组成时,有搭接的两根带子允许使用。电縫中应放置一根或几根镀锡铜线,且与金属带表面连续接触。金属线的截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扇平的,但其截面积不得小于0.125mm。最小厚度为0.04mt的铜带和铝带制作的屏蔽层的外面应重送绕包或间隙绕包·一层带子。带子应由非吸湿性材料制成。用铜带或铝带的单面塑料复合带制作的屏蔽层不需包非吸湿性带子。4.10撕裂线
可以在护套内放置一条撕裂线。撕裂线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保证撕裂护套时,撕裂线不得断裂。撕裂线应由不吸湿的非金属材料制成。4.11护套
4.11.1护套材料与厚度
护套应由聚氯乙烯护套料制成,其性能应符合GB8815的规定。护套应完整连续、光滑平整无缺陷,其厚度尽可能均勾,且不得小于附录B的规定值。应根据GB11327.1--89中4.2.1规定测量护套的最小厚度。4.11.2护套的挤包
应紧贴缆芯挤包护套,护套不应粘着在包带层上或屏蔽层上,但允许护套粘誉在由金属复合带制作的屏蔽层。
4.11.3护套的颜色
护套的颜色最好是灰色,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制造其他颜色的护套。4.12成品电缆
4.12.1成品电缆的外径
成品电缆的外径不得超过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值。应根据GB11327.1一89中4.3.2规定测最电缆的外径。
4.12.2封头
成品电缆的两端都应密封良好,以防潮气侵入,最好使用试管状塑料热缩制品密封。4.13交货长度
4.13.1电缆的交货长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Www.bzxZ.net
电缆标称外径 D ,mm
6.00570.0
交货长度
250的整数倍,±10%
允许以100m及以上的短段电缆交货:但其数量不得超过交货总长度的20%4.13.2根据双方协议,允许以任何长并的电缆交货。4.14电缆的性能要求
4.14.1机械性能要求
电缆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8的规定。序号
导体的断裂伸长率
-0.4mm导体
一0. 4 mm 以上导体
镀镊导体的可焊接性
绝缘的抗张强度(中间值)
老化前
老化后|TS!
绝缘的断裂伸长率(中间值)
老化前
老化后!EBI
护套的抗张强度(中间值)
老化前
老化后|TSI
护套的断裂伸率(中间值)
老化前
老化后[EB]
绝缘的可离性
热稳定性和耐气候性要求
GB 11327.2—89
性能指标
≥15%
光滑明亮的焊锅层
2≥12. 5 MPa
≥125%(单色)
≥100%(挤出双色)
212.5 MP:
≥125%
不握慎绝缘,导体或链层
绝缘和护套的热稳定性和气候性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导体过热后绝缘的收缩率
绝缘的冷弯曲
绝缘的抗热冲击
护套在高溢下的压力试验
铲套的冷弯曲
不开裂
不开裂
性能指标
压痕点的厚度
三护套平均厚
度的40%
不开裂
测试方法
GB 11327. 189
GB 11327. 189
附录A
GB 11327.1—89
GB11327.189
GB 11327. 1-- 89
GB11327.1—89
GB 11327.1—89
GB 11327. 187
GB 11327. 1--89
GB 11327. 1—89
GB 11327. 1—89
测试方法
CGB11327.1—89中6.6条
GB 11327. 1 : -89 中 6. 4条
GB 11327- 1—89 中 6. 2 条
CB 11327. 1—89 中 6. 2条
GB 11327. 1—89 中 6. 4 条
护套的低温拉伸断裂伸长率
(对于D=12.5mm电缆)
护套的热冲击
电缆的不延燃性
电性能要求
电缆的电性能应符合表10的规定。序号
导体的直流电阻,息/km,
20 ℃
绝绕的介电强度
绝缘电阻,Mn.km,20c
工作电容,nF/km
电容不平衡pF/km
导体断线,混线
屏敲连续性
检验规则
5.1总则
GB 11327.2—89
续表9
性能指标
不开裂
喷灯移开后30:内熄灭
性能指标
最大值
不大于
平均值
不大于
或1 500V d.c
1min不击穿
1 500V a, c
或 2 250V d.g
1 min不击穿
不断线,不混线
测试方法
GB 11327. 1—89 中 6. 4条
GB 11327. 1—89中6. 5条
GB 11327.189 中 6.3条
测试方法
GB 11327. 1—89
GB11372.1—89
GB 11327. 1—89
GR 11327.1-89
GB 11327.1 89
指示灯.万用表
指示灯、万用表
局用电缆成品应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分别与逐批检查和周期检查相对应。
5.2逐批检查
GB11327.2—89
5.2.1对于标称成缆元件数、扎带(丝)颜色、电缆端别,导体断线和混线、屏蔽连续性、护套外观、绝缘的介电强度等8项,应在成品电缆检验中实施100%检查。5.2.2以制造长度成缆元件为单位产品的逐批检查凡提交检查批每盘或成圃包装电缆都应检查,根据成缆元件数,按GB2828的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方案和顺序规定在表 11 中,抽样表见附录 C。5.2.3以制造长度电缆为单位产品的逐批检查凡提交检查批,均按GB2828的规定进行拙样检查,检查方案和顺序规定在表12中,抽样表见附录D。
绝缘外观
导体的直流
中间值
最大值
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电容不平衡
要求条款
表10序号1
表10序号3
表10序号4
表10序号5
5.2.4对批不合格的处理
方法条款
表10序号1
表10序号3
表10序号4
表10序号5
检查水平
般检查
水平!
一般检查
水平 1
抽样方案
一次抽样
正常检查
合格质盘水平
若逐批检查不合格、应将整批产品按不合格项目进行100%检查,剔除不合格品后,可再次提交单验,重验应采用加严检查。若重验仍不合格,则允许整批退货。5.2.5逐批检查报告
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厂家应向用户提供逐批检查报告。5.3周期检查
5.3.1总则
应根据GB2829规定检查。从逐批检查合格的某个批或若干批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检查,以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是否符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表12
护套最小厚度
成品电缆外径
注:单位产品
要求条款
方法条款
同型号的制造长度电继。
②批量..本周期检查的周期内,单位产品的总和。检查水平
一般检查
拍样方案
一般抽样
正常检查
合格质过水平
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应使用判别水平,一次抽样,样本人小为6,不合格质量水乎为30,判定数组为[01]。
5.3.2周期检查项目
周期检查项目和顺序规定在表13 中。序号
导体标称直径
导体的断数伸长率
导体接头的抗张强度
导体的可焊接性
标志环或螺线的宽度间
成缆元件的节距
屏酸的措盖宽度
绝缘最小厚度
绝缘的抗张强度
老化前
老化后
绝缘的断裂伸长率
老化前
老化后
绝的可别离性
导体过热后绝缘收缩率
绝绿的冷弯曲
绝缘的抗热冲击
护套的抗张强度
老化前
老化后
护套的断赛伸长率
老化前
老化后
护套在高温下的压力试验
护套的冷育曲试验
护套的低温拉伴断滚伸长率
护套的热冲击试验
电缆的不延燃性
周期检查的周期
5. 3. 3- 1
5. 3. 3-2
5. 3. 3. 3
周期检查应每年进行次。
GB 11327.2—89
要求条款
表8序号1
表8序号2
表8序号3
表8序号4
表8序号?
表9序号1
表9序号2
表9序号3
表8序号5
表8库号6
表9序号4
表9库号5
表9序号6
载9序号?
表9序号8
不经常生产的电继,再次生产应进行周期检查当主要生产工艺和原材料有重大改变时应进行周期检查。5.3.3.4试制的新产品应进行周期检查。5.3.4周期捡查合格与不合格
方法条款
GB 4909.2
表8序号1
表8序号2
钢皮尺
钢皮尺
钢皮尺
表8序号3
表8序号4
表8序号?
表9序号1
襄9序号2
表9序号3
妻8序号 5
表8序号6
表9序号4
表9序号5
表9序号6
表9序号7
表9序号8
周期检查合格,必须本周期内表13规定的项目都合格,否则就认为周期检查不合格。GB11327.2-89
周期检查不合格时,则应停止验收,同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直至新的周期检查合格后,才能恢复验收。
5.3.5试验报告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提供周期检查报告。6包装及标志
6.1电缆应整齐地绕在电缆盘上,电缆盘应符合GB4005.1及GB4005.2的规定,电缆盘筒体直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电缆端头必须密封良好,伸出电缆盘外的端头应固定住,并加适当的保护,盘上应钉保护板或密排坚固材料,也可以用同等保护作用的其他材料。6.2电缆外径小于19mm,长度小于100m的短段电缆允许或圈包装供货,但必须加以适当保护,防止储存和运输中受到损伤。
6.3成品电缆均应有长度标志,或者在缆芯中安放一条非吸湿性,不伸长的长度标志带;或者在护套上印制长度数字,允许使用计数器计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1%。6.4成品电缆标志符合GB6995.3规定。6.5电缆盘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
b.电缆型式、规格、产品商标,c.电缆长度m;
d.毛重;
e:出厂盘号:
f.制造日期:年月
&:表示电缆正确旋转方向的箭头,h.本标准编号GB11327.2—89。6.6电缆自出厂之日起三年内,由于制造上的原因而损坏,制造厂应无偿地更换电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