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8937-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8937-2006
中文名称:食用猪油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11-28
实施日期:2007-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4879
相关标签:
食用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67.200.10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0, 字数:13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20811-T-601
出版日期:2007-03-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3-30
起草人:李洪军、贺稚非、丁晓雯、夏杨毅、王贵际、张新玲、刘虎成
起草单位:国家经贸委屠宰技术鉴定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肉禽蛋制品分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商务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猪油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物性和卫生指标、标签和贮存与运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高温和离心方法炼制的供应市场和食品加工用的食用猪油,不适用于精炼猪油产品。 GB/T 8937-2006 食用猪油 GB/T8937-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7.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8937--2006
代替GB/T8937-1988
食用猪油
Ediblelard
2006-11-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7-03-01实施
本标准是对GB/T8937—1988《食用猪油》的修订。本标准与GB/T8937—-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物性指标:相对密度。
增加了理化指标:皂化值、碘值、丙二醛,铅、铜、砷和不溶于乙醚的物质。增加了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GB/T8937—2006
增加了食品添加剂指标:没食子酸丙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天然与合成生育酚、柠檬酸、柠檬酸钠。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CodexStan28--1981)《猪脂法规标准》。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肉禽蛋制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商务部屠宰技术鉴定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李洪军、贺稚非、丁晓雯、尚永彪、王贵际、张新玲、刘虎成。1范围
食用猪油
GB/T 8937—2006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猪油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物性与卫生指标、检验方法、标签和贮存与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或离心方法炼制的供应市场及食品加工用的食用猪油,不适用于精炼猪油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T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T4789.10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黄金色葡萄球菌检验GB/T 4789.1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T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1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3
GB/T5009.30
GB/T5009.32
GB/T5009.37
食品中铜的测定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
GB/T5530
GB/T5534
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935工业用猪油
GB/T12766动物油脂熔点测定
ISO3961:1996动植物脂肪和油碘值的测定CAC/RM9—1969t/20相对密度的测定(英国标准协会方法)CodexStan28-1981猪脂法规标准3术语和定义
GB/T893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食用猪油ediblelard
健康猪经屠宰后,取其新鲜、洁净和完好的脂肪组织炼制而成的油脂。所用的脂肪组织不包含骨、碎皮、头皮、耳朵、尾巴、脏器、甲状腺、肾上腺、淋巴结、气管、粗血管、沉渣、压榨料及其他类似物,应尽可能不含肌肉组织和血管。
GB/T8937—2006
4要求
4.1感官特征
食用猪油的感官特征见表1。
性状及色泽
气味及滋味
凝固态
融化态
凝固态
4.2物性与卫生指标
4.2.1物性指标
1食用猪油的感官特征
等级指标
白色,有光泽,细腻,呈软膏状。微黄色,澄清透明,不允许有沉淀物。三
白色或带微黄色,稍有光,细腻,呈软膏状。
微黄色,澄清透明。
具有猪油固有的气味及滋味,并无外来的气味和味道。食用猪油物理性状指标见表2。
表2食用猪油物性指标
折光率(40℃)/%
相对密度(20℃)
熔点/℃
注:折光率、相对密度指标采用CodexStan28—1981的对应指标。4.2.2卫生指标
4.2.2.1理化指标
食用猪油理化指标见表3。
表3食用猪油理化指标
水分/(%)
酸价(KOH)/(mg/g)
过氧化值/(%)
皂化值(KOH)/(mg/g)
碘值/(%)
丙二醛/(mg))
铅(以Pb计)/(mg/kg)
铜(以Cu计)/(mg/kg)
碎(以As计)/(mg/kg)
不洛于乙醚的物质/(%))
注:碘值、铜、碑指标采用CodexStan28—1981的对应指标。4.2.2.2微生物指标
食用猪油微生物指标见表4。
1.448~1.460
0.8960.904
190~202
菌落总数/(CFU/g)
大肠菌群/(MPN/100g)
致病菌·
表4食用猪油微生物指标
a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4.2.2.3食品添加剂指标
食用猪油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见表5。表5食用猪油中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限量名
没食子酸丙酯(PG)
丁基羟基茴香醚(BHT)
二丁基羟基甲苯(BHA)
PG与BHA或 BHT或与二者的混合
天然与合成生育酚
柠檬酸
柠檬酸钠
检验方法
5.1取样
最大限量/(mg/kg)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受良好加工方法限制
不得检出
GB/T8937—2006
单用或合用
单用或合用
单用或合用
PG不超过100mg/kg
单用或合用
单用或合用
单用或合用
应对每批产品随机抽样分析检验。每批取样量应为该批产品总量的10%,如批量过大或过小时,可随批量的大小适当增减取样比例,但数量大时,取样量不得少于5%。5.2检验
5.2.1感官特征分析
5.2.1.1性状及色泽
取直径1.5cm~2cm干净透明无色的玻璃试管,将融化的食用猪油注人其中,观察其透明状态及色泽;其后,在融化状态下,静置适当时间,眼观有无沉淀物;最后,置于15℃~20℃的环境中,待其凝固后眼观凝固态食用猪油性状及色泽。5.2.1.2气味及滋味
用洁净玻璃棒挑起样品一小块,置于50mL烧杯中,于水浴上加热至50℃,用玻璃棒迅速搅拌,闻其气味,并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样品,置舌尖上鉴别其滋味。5.2.2物理性状指标
相对密度的测定
按照CAC/RM9—1969的方法测定。结果表示为20℃时的油与20℃时的水相比较的相对密度。5.2.2.2折光率的测定
按GB/T8935规定的方法测定。
5.2.2.3熔点的测定
按GB/T12766的规定执行。
GB/T8937--2006
5.2.3理化指标
5.2.3.1水分的测定
按GB/T5009.3的规定执行。
5.2.3.2丙二醛的测定
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3不溶于乙醛的物质含的测定按GB/T8935规定的方法测定。
5.2.3.4酸价的测定
按GB/T5530的规定执行。
5.2.3.5过氧化值的测定
按GB/T5009.37的规定执行。
5.2.3.6皂化值的测定
按GB/T5534的规定执行。
5.2.3.7碘值的测定
按ISO3961的规定执行。
5.2.3.8铅的测定
按GB/T5009.12的规定执行。
5.2.3.9铜的测定
按GB/T5009.13的规定执行。
5.2.3.10的测定
按GB/T5009.11的规定执行。
5.2.4抗氧化剂的测定
按GB/T5009.32的规定执行。
5.2.5微生物指标
5.2.5.1菌落总数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按GB/T4789.2的规定执行。
5.2.5.2大肠菌群
按GB/T4789.3的规定执行。
5.2.5.3致病菌
按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1的规定执行。6标签
除了执行GB7718的要求外,还应遵照下列规定条款。6.1食品名称
标签上应注明“食用猪油”,凡命名为“食用猪油”的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6.2配料表
在标签上应按比例递减顺序完整地标明配料表,表中的各种配料应使用专用名称。6.3净含量
应按照产品消费国或购买方的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标明其净含量。6.4标志
应注明产品名称、等级、净含量、企业名称、批发商、零销商、生产日期、贮存条件、保质期、保存期、产品原产国和“检验合格”字样等。4
贮存与运输
7.1贮存
GB/T8937—2006
采用清洗于净的铁桶或洁净容器包装产品,并密封严密。包装好的食用猪油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成品库中,存温度不超过20℃,产品贮存保质期规定为6个月。7.2运输
在产品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通风干燥,不得受阳光曝晒或雨淋,更不应与有毒物品混装。如有特殊规格要求的产品,应按合同条款要求执行。GB/T8937—2006
A.1原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食用猪油丙二醛的测定
猪油受到光、热、空气中氧的作用,发生酸败反应,分解出醛、酸之类的化合物。丙二醛就是分解产物的一种,它能与TBA(硫代巴比妥酸)作用生成粉红色化合物,在538nm波长处有吸收高峰,利用此性质即能测出丙二醛含量,从而推导出猪油酸败的程度。A.2试剂
A.2.1TBA水溶液:准确称取TBA0.288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如TBA不易溶解,可加热至全溶澄清,然后稀释至100mL),相当于0.02mol/L。A.2.2三氯乙酸混合液:准确称取三氯乙酸(分析纯)7.5g及0.1g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析纯)用水溶解,稀释至100mL。
A.2.3丙二醛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1,1,3,3-四乙氧基丙烷(E.Mesck97%)0.315g,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每毫升相当于丙二醛含量为100μg),置冰箱保存。A.2.4丙二醛标准使用液:精确移取上述储备液10mL稀释至100mL(每毫升相当于丙二醛量为10μg)置冰箱备用。
A.2.5三氯甲烷分析纯)。
A.3仪器
恒温水浴箱、离心机2000r/min、72型分光光度计、100mL有盖三角瓶、25mL纳氏比色管、试管和定性滤纸。
A.4操作方法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在70℃水浴上融化均匀的猪油液10g,置于100mL有盖三角瓶内,加人50mL三氯乙酸混合液,振摇30min(保持猪油融溶状态,如冷结即在70℃水浴上略微加热使之融化后继续振摇)用双层滤纸过滤,除去油脂、滤液,重复用双层滤纸过滤一次。准确移取上述滤液5mL置于25mL纳氏比色管内,加人5mLTBA溶液,混勾,加塞,置于90℃水浴内保温40min,取出,冷却1h,移入小试管内,离心5min上清液倾入25mL纳氏比色管内,加人5mL三氯甲烷,摇勾,静止,分层,吸出上清液于538nm波长处比色(同时作空白试验)。A.5计算
标准曲线制备:用标准丙二醛浓度分别为1μg、2μg、3ug、4ug、5ug作上述步骤处理,根据得出吸光度读数作标准曲线。
样品测出的吸光度读数,从标准曲线求出相应浓度A,然后按式(A.1)计算:B=会
式中:
A——猪油的相应浓度;
B丙二醛含量,单位为毫克(mg)。6
[1] ISO/DIS3100/1:1984
[[2]
CodexStan29—1981
参考文献
肉和肉制品的取样(第一部分)
炼制猪脂法规标准
GB/T8937—2006
GB/T893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GB/T8937—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7年3月第一版
字数 13字
印张0.75
2007年3月第一次印刷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