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2977-2008 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保护措施
GB 12977-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2977-2008

中文名称: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保护措施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1-04

实施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相关标签: 平衡机 防护罩 测量 工位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系统和通用件>>轴和联轴器>>21.120.40平衡和平衡机

中标分类号:仪器、仪表>>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N73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12977-1991

采标情况:MOD ISO 7475: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8页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31251-T-604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6-06

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长春中联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罩和其他保护措施的要求,防护罩和保护措施是用于减小在离心式平衡机测量工位上的不平衡转子产生的机械危险。 GB 12977-2008 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保护措施 GB12977-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1.12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977—2008
代替GB12977--1991
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
其他保护措施
Balancing machines--Enclosures and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for the measuring station
(ISO 7475 :2002, Mechanical vibration--BalancingmachinesEnclosures and other protective measuresfor the measuring station,MOD)2008-01-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2-01实施
GB12977—2008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重大危险清单
4.1概述
4.2风险评价
4.3接近平衡机的风险
5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一般要求
5.2特殊要求
6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检验7
使用信息
一般要求
7.2指导手册
7.3标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C级防护罩的选择
撞击试验装置
防护级别示例
本标准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GB 12977—2008
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7475:2002《机械振动平衡机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保护措施》(英文第二版)。
本标准等同翻译IS07475:2002,在标准结构和技术内容上与其完全一致。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SO7475:2002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按我国习惯修改了标准名称;删除了ISO7475:2002的前言,重新编写了本标准前言;—将“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符号“”代替英文中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对第2章中所引用的国际标准,已转化成我国标准的,本标准直接引用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
在7.2中增加了“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和使用的平衡机以及进口到中国的平衡机,其使用手册应以中文印制”的条款;删除了A.4中不属于公式的公式编号“(A.8)”,将A.5.1中原公式编号(A.10)”修改为(A.9)”,并对应这些修改的条文位置在正文的页边处用垂直单线予以标识;
对“参考文献”中所列出的标准资料,已转化成我国标准的,本标准直接引用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国家标准。
本标准代替GB12977一1991《平衡机防护罩和其他安全措施》。本标准与GB12977—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按ISO7475;2002对标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前言;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见本版的第3章)、第4章“重大危险清单”(见本版的第4章);扩大了允许的碎片速度范围;
采用碎片单位面积能量作为阻挡脱离了转子碎片的防护罩材料的性能指标;采用碎片绝对能量作为整个防护罩或其部件的牢固强度指标;研究了在碎片撞击处于自由状态的防护罩时碎片的动量;…增加了平衡机其他的本质安全观点和结合操作人员在内完整考虑的其他安全说明;增加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2)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长春中联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学智、邵春平、孙华刚。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2977—1991。
GB12977-2008
虽然平衡机的设计制造者和使用者都尽力把源于自身使用平衡机的危险减至最小程度,但是,更需要加强工作现场的安全,特别是针对待平衡的转子要求增加防护。平衡机的操作人员或车间工作区域周围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例如:人接触平衡机部件或转子时,转子部件或不平衡校正质量飞脱时,转子从支承架上跳起或碎裂时。这些潜在的危险从理论上是可以随着转子尺寸和平衡转速增加的,然而通常都是通过适当的转子设计和平衡规程减小了这些危险。专用平衡机,如在汽车制造业的大批量生产中使用的那些平衡机,通常都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保护措施,因为工件以及平衡机的工作条件是已知的,故能够被平衡机的制造者所考虑。然而,对于通用平衡机,平衡机的制造者对于待平衡的工件通常是未知的,因而也难以由其控制,基本的保护措施仅限于明显的危险,例如:轴端驱动联接器护罩和(或)传动皮带罩。因此平衡机的使用者应说明其转子可能的危险来源,以便于平衡机的制造者提供等量的保护措施,或使用者应自主装备满足要求的保护措施。对于预先未知的转子,例如:使用中的转子和正在修理的转子,需要对其进行很好地评估。表A.2对应不同规格的平衡机标明了典型值。但是对于每个单独的待平衡转子,使用者宜检查保护措施是否包括了所有危险。
遵守本标准推荐的这些措施一般会给平衡机的操作者和车间现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然而,有些应用场合,推荐的防护罩或其他保护措施可能非常昂贵或者它应用起来很费时间,那么应考虑别的保护措施,例如:清空足够距离的无人区域,对平衡设备进行遥控,或在非常规时间工作,等等。如果需要平衡转子或在其工作转速或高于其工作转速下进行超速试验(此情况正像低速平衡过程一样也肯定不能不考虑转子会发生较大的事故),则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是重要的。最大工作转速和超速试验转速一般要大大低于能够预料到转子会发生较大事故的转速。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低转速下平衡的转子可由若干部件组装而成,如涡轮机叶轮。此时重要的是考虑用于低转速平衡的防护罩是否能经受住涡轮机叶片的穿透,或是否能足以防住平衡过程中可能飞出的不平衡校正质量。如果叶片脱离的概率几乎不存在,仅采用一个能防护校正质量的轻量级的防护罩就足够了。
本标准概述了平衡机和保护措施,未能针对规定的转子型式和平衡设备说明风险的详情。将来大概需要在每一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转子参数进行专门研究。就此而论,对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分析宜包括平衡机本身的特性。至于随后的损害程度,对了解由平衡机支承架和轴承能够经受多少单独由转子事故(如转子部件在运行中脱离)引起的不平衡量可能具有决定意义。本标准述及的重大危险就是第4章列出的那些危险。第5章给出了为预防或减小表1中识别出的那些危险而规定的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以及检验这些要求或保护措施的程序。Ⅱ
1范围
平衡机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
其他保护措施
GB12977—2008
本标准规定了防护罩和其他保护措施的要求。防护罩和保护措施是用于减小在离心式(旋转的)平衡机测量工位上的不平衡转子产生的机械危险。这些危险是在平衡各类转子和不同的平衡状态下操作平衡机时产生的。本标准为防护罩和其他保护措施定义了不同的防护级别,并限定了每个防护级别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不包括调整转子质量分布的装置和输送转子的装置,尽管它们有些是组装在测量工位上。
本标准不包括特殊防护罩的性能,例如:在平衡以平衡转速旋转的带叶片的转子时可能需要的降低噪声、减小风阻或抽真空等性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98机械振动与冲击术语(GB/T2298---1991,negISO2041:1990)GB/T6444机械振动平衡术语(GB/T6444—1995,eqvISO1925:1990)ISO2806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数字控制词汇ISO4849个人用护目镜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6444和GB/T229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重大危险清单
4.1概述
表1列出了在离心式(旋转的)平衡机的测量工位识别出的重大危险以及相关的危险状态、活动和危险区的示例。
4.2风险评价
本标准的使用者(即:用户、设计者、制造者和供应商)应进行风险评价。作为风险评价的一部分,本标准的使用者应描述平衡机的预定使用,包括手动工具加载,工件安装,维护、修理和清洁以及平衡机可预见的误用。作为风险评价的另一部分,本标准的使用者还应检验表1的危险清单是否周全和适用于所考虑的平衡机。
4.3接近平衡机的风险
风险评价应假设从各个方向接近平衡机。应识别出操作者和可以进人到危险区的其他人员二者的风险,并要考虑到在平衡机的寿命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危险。该评价应包括对控制系统保护功能失效后果的分析。
GB12977—2008
表1特有的重大危险清单和与平衡机测量工位相关的危险源示例分类危险
质量撞击
刺伤或刺穿
滑倒、拌倒和跌落
驱动装置电源
过大噪声
危险源示例
工件移动
工件转动
工件转动
旋转时工件轴向移动
电动操纵夹紧装置
转子飞出
转子零件飞出
校正质量飞出
轴端驱动装置没有与转子
连接好并且驱动装置已动作
带有突起零件的转子在
转动中
圈带驱动运行中
带有突起零件的转子在
转动中
润滑油从套筒轴承中流出
接触带电的零部件
停电后自动重新启动
在转位动作中速度控制
平衡带有叶片的转子
压缩空气驱动
忽略人类工效学原则
用手工起和传递工件
不健康的姿势或过
度用力(重复承受)
局部照明不足
人的各种差错
及平衡机零部件时
对人的手臂或腿足构造
考虑不周
在设置和加载过程中人
的动作的判断力和准确性
对控制装置的不适当的
操作,保护控制装置的误用
注:此清单没有考虑到全部的危险。2
关联活动
装载工件
检查带驱动
润滑滚轮
工艺控制过程中
装载转子
保护架未关紧,大的不平
衡量,高平衡转速
零件松动,平衡转速过高
质量固定不牢
启动驱动装置
在转子转动时检查固定
检查图带驱动
在转子转动时检查固定
在平衡机运行中
在安装转子过程中
转子转位中
平衡操作中
在装/卸和维护过程中
在操作平衡机时
在加载和设置过程中
在设置过程中测量不平
相关危险区
转子与支承架之间
围绕传动轴和转子/导
向滚轮附近
轴颈与滚轮之间
转子与轴架之间,围绕
接近平衡机的区域
转子与夹紧装置之间
根据速度和质量能量而
定的围绕平衡机周围的区bzxZ.net
城和离平衡机较远的区域
轴端驱动装置附近
在转子上
传动带与转子/导向滚
轮之间
在转子上
围绕平衡机的地面
转子和驱动装置周围
转子与紧固装置之间
平衡机附近
装/卸工位,维护活动
工作场所
在驱动部件、支承架和
加/卸载过程
转子周围
5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5.1→般要求
5.1.1综合考虑
GB12977-2008
平衡机应牢固地安装在基础(或地面)上,这样才能安全地经得住由转子质量、不平衡量、飞离转子的碎片或零件和防护罩打开或关闭时不可避免的运动而产生的所有载荷。在平衡机工作过程中,对于平衡机的操作者或车间工作区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潜在的危险,例如:一人与运动着的平衡机部件或转子接触产生的危险;一转子部件或不平衡校正质量飞脱产生的危险;—转子从支承架上跳起或破碎产生的危险。因此,一般安全要求应包含两个方面:对接触危险运动(主要是旋转工件)的防护和对飞离转子的碎片与零件的防护。
5.1.2防接触保护装置
在平衡过程中许多转子由于其表面(例如:有叶片的转子)或由于蓄积的旋转能量都存在危险,为此动平衡机的工作区域应使用防护装置(隔板、防护栏)来进行防护,以防止人与旋转工件和传动部件接触如果能够遵守下列的全部准则,在这-特定情况下可不需要这样的防护装置:a)转子的表面应光滑,达到接触时无危险;b)校正方法不致产生飞离的碎片(通常采用去除材料法);转子在最高转速下不致发生较大的转子事故;c)
应防止转子从平衡机的轴承上跳起,其保护措施如表3中1.3所述,或使转子在最高平衡转速d)
下其转动能量应足够小,即使转子从乎衡机上跳起也不致造成任何损害;e)
最大驱动扭矩应小到能够保证所有相应半径[对应着转动惯量,见)的切线力要低于100N;在平衡转速下转子与驱动装置(假设二者的连接无相对滑动)的动能应小于20N:m。对于大D
直径的转子例如汽车轮),如果在不可能缠绕操作者衣服的情况下,可允许较大的值,5.1.3防护飞出的碎片或零件
根据转子上飞出物(碎片或零件)的质量和速度,需要不同的保护措施,从个人的护目用具(护自镜或面罩)、整机防护罩到防爆保护。通常应考患以下三个不同的指标:a)单位面积能量
此指标是基于飞出物的动能以其可能的最小面积集中作用于防护装置上的情况[见A,2.1和公式(A.1)。碎片或零件不应穿透或飞出防护装置之外,b)绝对能量
此指标是基于飞出物的动能施加到防护结构上的情况L见A3.1和公式(A,6)」。防护应阻止碎片或零件飞出而不破裂;
c)动量
此指标是基于飞出物的动量传递到防护上L免A.5.1和公式(A.10)」。防护不应翻倒,并对其位移应适当地限定。
5.1.4防护系统的级别
平衡机防护系统的级别见表2,其防护级别能依据以下两个准则来描述:一一转子上飞出物的单位面积能量、绝对能量和动量;一防护装置(例如:隔板、防护栏等)对于平衡机的必要性(见表2)。在某些情况下,可采取A级和B级的组合,例如,若转子存在接触危险并且在平衡过程中仅有有限能量的小碎片能够飞出来。
GB12977—2008
表2根据防护装置对平衡机的必要性以及为阻挡飞出的碎片与零件而规定的防护级别防护装置(隔板、防护栏)
的必要性
单位面积
阻挡碎片和
绝对能量
防护级别
5.1.5操作模式
不需要
视需要戴护
目镜或面罩
需要戴护目
镜或面罩
视需要戴护
目镜或面罩
超过B级,最高达到
大约340mN·m/mm2
超过B级,最高达到
大约2000N·m
超过B级,最高达到
大约200kg·m/s
如果在工作区给平衡机装备了防护装置,应有以下两种操作模式:超过C
级的各值
a)模式1一正常(生产)操作:在防护罩关闭和(或)保护装置(例如:防护锁、压敏保护装置、电控保护设备起作用的条件下,工件的运转是在手动或数控的条件下实现连续操作;b)
模式2一一设定模式操作:在工作区的防护罩打开且联锁装置不起作用的条件下,通过手动或数控旋转工件,使设置生效。
模式2只应由技能水平达到使用说明书要求的操作人员按说明书规定的预定应用的详细程序来选用。降低平衡转速对此模式的风险减小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许用的最高转速需要仔细地考虑,并要通过风险评价进行确定。
操作模式应通过按键开关,密码或等效的可锁方式进行选择,应仅允许在工作区之外选择,并不应是初始启动。模式的应用见表3。选定的模式应明确地指明。
5.1.6控制
用于联锁、监控、减速和使动装置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的设计应使单一的控制故障不应导致保护功能的丧失,在任何地方都要切实有效,处于保护功能状态时,在下一个指令给出时或之前就应检测到单一故障。
通过分立通道,自动监控和其他适当的方式均可以实现监测。使动装置可以是与急停装置连在一起的两位装置或三位装置。5.2特殊要求
每一平衡机均应按表3规定的特殊要求和(或)保护措施进行设计和保护。6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的检验根据第5章提出的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应使用表3中最后一栏给出的推荐方法进行检验。表3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及其检验方法清单项目
危险源
轴端驱动的联轴器
脱开或发生故障
转子轴向移动脱开
平衡机的支承架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万向联轴节传动轴的防护罩应防止一旦连接不上转子时联轴节的甩动。另一可选择的方法是联锁装置应防止万向联轴节未与转子连接时的空转对于圈带驱动的平衡机,轴向推力止推装置宜防止转子轴向移动,对于轴端驱动的平衡机,传动轴宜能承受轴向负载
检验方法
通过目测检查
通过目测检查
危险源
转子从平衡机的开
式支承里跳起
操作者同旋转的转
子的任何零件或转子
特定的驱动部件接触
很小碎片的飞出
碎片的飞出
表3(续)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平衡机宜装备闭式支承或压紧固定架(见注)操作者应使用固定式防护装置和(或)带联锁的活动式防护装置,或为防止进入工作区而设计的防护栏来保护工作区。联锁防护装置应采用允余技术并能监控。亢余技术可以通过两个分立开关或通过一个闭合保护开关同时探测锁定保护位置来实现。应采取把联锁装置可能失效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措施。
在某些应用场合:仅需对转子的某个部位进行防护,因为转子的其他部位已归人了0级防护。在这种情况下仅防止与转子的危险表面接触就足够了(例如:对于低速的车轮平衡机,就应只防护夹紧机构即可,或者说以这样的方式设计是不可能缠绕操作者的衣服的)在模式1[见5.1.5a)]中,仅当防护装置关闭和(或)保护装置起作用时,才能使衡机运动。在此模式中,当可能打开联锁的活动式防护装置时,应使危险运动中断并被禁止。
GB 12977--2008
检验方法
通过目测检查,如需要
同时还要经过计算
通过目测和实际检查
测验电路图并实际检
查。检查以确保联锁防护
装置被打开时,不可能接
如果联锁防护装置的打开会产生表1中1.1到1.6的近危险的运动部件
危险,则应提供带锁的防护装置在模式2[见5.1.5b)中,仅当下列的所有条件都满足后,接通电的平衡机才可能运行:a)通过按键或密码进人到此模式,对程序的执行限制到单个的功能块或固定周期/闭合循环(见ISO2806);
b)通过循环启动控制器与使动装置一起才能启动平衡机运行;
选择模式1应自动地恢复到所有相应的保护状态(例如:联锁功能);
在恢复后的模式1状态,只有操纵循环启动控制器,才可能重新使平衡机运行
如果从转子飞离出来的碎片可能具有的最大冲击能量是不可忽视的,但不超过ISO4849和相关标准规定的限值,就应使用个人护目用具(护目镜或面罩)来保护操作人员
应将可能飞离出碎片的转子部件完全封闭起来。如果达到了下列条件也可满足此要求:a)整机,包括转子被封闭起来并且阻挡了封闭式防护罩的进口;
b)危险区为无人区。
碎片撑击以后,只有对防护罩的全部或部分进行修复或更换后,防护罩才能再维续用。如果转子的防护罩仅是局部的(即轴向散开),宜考虑回跳的碎片是可能逃逸的。如果防护罩使用的是多孔的材料,应确信就是最小的碎片也不能穿过它。
测验电路图并实际检查
通过目测检查并检查个
人护目用具规范
按附录A提供的指标
计算,或用等效的方法
GB12977—2008
危险源
碎片的飞出
大碎片的飞出(转
子破碎)
流体喷射
停电后自动重新
平衡带有叶片的转
子、噪声和风阻
表3(续)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使用者应评定所使用的转子、平衡转速和不平衡校正方法以估算在平衡过程中可能从转子上飞出来的碎片的特性。应考虑每个碎片的单位面积能量、绝对能量和动量,以选择一个满足要求的防护罩。对通用平衡机的更多的建议见附录A
防护罩应能阻挡住转子发生较大事故时的碎块,这种情况下,撞击防护罩的质量可能达到转子整体质量的四分之一(见注)。
这种型式的抗破裂防护罩的设计应考虑待平衡或待检测的特殊转子,以及所有相关的参数和制造加工程序与要求
平衡机的设计应考患到在最大工件尺寸和质量分布的全部功能范围和动态运动的所有工况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见第7章)
a)流体的密封在提供了流体应用系统的场合,其设计应把飞溅、喷射和喷雾减小到最低限度。应装备固体材料的固定式或活动式保护装置,以把操作过程中的喷射减至最小或把雾驱散。“使用信息”中要警示人员注意防止流体泄漏到外界区域而引起滑倒的危险
b)接近方式:针对不同的接近平衡机的方式(例如:梯子、平台、通道)应设计适当的把柄、脚暨,必要时通过防滑表面的保护以把滑倒、纤倒和跌落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应按照相关标准提供防护栏杆和踏板
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防止停电后自动重新启动依据待平衡转子的型式,平衡机应配备将空气中噪声的传播或风阻引起的风险减小到最低水平的设备,配备时应考虑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噪声源处有效降低噪声的方法。这些设备能够与防护罩或防护装置结合在一起忽略人类工效学原则
对于不可避免地需要重复过度用力或以不利健康的姿势作业的场合,应有利用机械搬运设备搬运部件而不需用手工搬运工件和
机器零部件
对人体构造考惠
过度用力或对健康无有害影响的措施。对于平衡机间有连续相连的防护装置,应有使用(或借助)搬运设备使工件和机器零部件进人工作区的措施。在手工装载部件的场合,应把夹具、贮器、工具盒配置在接近平衡机最方便拿取的位置
采用的方式应确保通过控制、观测进行安全操作并容易到达作业场地
检验方法
按附录A提供的指标
计算,或用等效的方法
如果这些高速的转子碎
块的穿透势能已不适合于
附录A给出的公式,它们
的穿透势能应基于装甲穿
孔或相似的技术进行计算
目测检验并带流体进行
实际试验
目测检验
通过检验并符合要求
通过使用合适的仪器
通过实际试验检查重
量、距离和姿势,不应超过
规定的要求并符合相关
检查正常操作所用的距
离是否与相关标准一致
危险源
由于局部照明不足
降低了人的动作的准
动力源故障、平衡
机零部件损坏、其他
功能失灵
制定的安全措施/
方法有遗漏和(或)不
表3(续)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
工作区内提供的照明应与相关标准一致以使转子的运转通过观测面板(屏)应明显易见,并且当联锁的活动式防护装置打开时,在转子轴颈处测量至少为5001x。当照明采用荧光灯时,应采取措施避免电源频率对凝转转子产生的频闪效应
屏幕显示的信息应清晰明显,反射和眩光最小。输人装置(例如:键盘、按钮)应符合相关标准平衡机的设计和构造应使任何动力源故障和中断不应导致危险产生
应为使用者提供他们不容易获得的调整和维护平衡机所用的设备和附件[另见7.2e)]
GB 12977—2008
检验方法
通过测量和观察
从操作位置检查清晰度
和可见度
实际检测
通过目测检查
注:在平衡万向节轴时,一个或所有的夹持装置可能被坏,这时转子作为一个整体应被保护装置挡住。夹持装置的碎块应被适当防护级别的防护装置阻挡住。7
使用信息
7.1-般要求
平衡机报警装置(例如:声觉和视觉的信号)、标识(例如:标志、图形符号,另见GB/T9238)和说明文件(例如:操作维护手册)应符合相关标准。7.2指导手册
除7.1的要求外,每一台平衡机应随机提供一本至少以预定使用者国家一种文字印制的使用手册。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和使用的平衡机以及进口到中国的平衡机,其使用手册应以中文印制。使用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制造者或供应商名称、地址:
b)引用本标准(防护级别和抗穿透强度)和平衡机设计中使用的任何其他的标准;安全安装需要的所有信息(例如:地面条件、使用);d)对平衡机如何进行初次测试和检验以及首次使用前和投入生产中如何设置其防护系统的指导;
对平衡机、防护装置和其他保护装置进行定期保养、测试和检验的指导;对常用的设备和附件应能进行定期检验,或随平衡机应提供这样的附件或设备的指导;对能够影响平衡机防护功能的零部件更换或添加任选装备(硬件和软件二者)之后进行必要的f)
测试或检验的指导;
g)对安全使用、设置、维护和清洁,包括对避免伴随平衡机以及伴随流体和其他材料产生的危险状态的指导;
h)关于控制系统,包括电路图、液压和气压系统的指导;i)润滑、制动或传动系统使用液体的规范;j)关于陷人平衡机中的人员紧急解脱方法的指南。上述e)、f)和g)项宜列出定期检查清单并用符号标记,也可绘图和图解。使用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
安全工作常识(例如:操作、设置、维护、清理);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